腰城是建于西湖山腰的小山城垣,也稱湖山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建。在此之前的康熙十三年,劉進忠舉兵反清,于西湖山腰上筑柵備戰(zhàn)。康熙十七年,總兵馬三奇、守道仇昌祚、知府林杭學沿原筑柵舊址建為山城,高一丈,寬六尺,廣五百一十五丈。規(guī)模比郡城小,稱湖山城。湖山城初建時設紫竹、水仙、西門、靖北四個門。經雍正、咸豐年間兩次重修,增筑城墻,改變原有格局,使腰城南部與郡城相接。此后,湖山城因戰(zhàn)火和后來的建公園綠化需要而逐漸頹廢,現(xiàn)僅存殘垣數(shù)十米……[詳細] |
北關古窯遺址在城區(qū)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約500多米處,也稱窯上埠窯址,與距此不遠之北堤頭古窯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窯址第四層、竹園墩窯址第三層一樣,同為唐代古窯址。出土物有碗、碟、壺、罐、盆等物,胎胚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滿釉和環(huán)底器極少,與廣東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從壺、碗造型風格看,也為南北各地唐代窯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見,本地唐“儀鳳四年”墓也有同類出土,蓮花瓣紋瓦當也具唐代風格。其實,除前述東郊筆架山古窯址外,潮州城的南……[詳細] |
古海蝕遺址,在庵埠鎮(zhèn)梅林湖西北牛頭山南麓,為海蝕地貌,是潮汕地區(qū)滄海桑田的見證。……[詳細] |
急公好義牌坊位于潮安縣彩塘鎮(zhèn)塘東橋邊。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戶部主事沈紹遠之祖父二品封職沈學全暨其妻二品命婦沈莊氏建。為四柱三間三樓石牌坊,通面闊約6.8米、高約8米。坊額面、背皆刻“急公好義”四字。坊正面內柱聯(lián)刻:“義舉慰庭闈題額書勛光昭圣典,爾德編畿甸救災蘇困澤洽窮黎”。直隸總督李鴻章書。外聯(lián)刻:“饑溺關懷師上圣博施濟眾,蒸黎戴德祝仁人食報無窮”。毅勇嗣侯曾紀澤書。坊背面內柱聯(lián)刻:“坊樹酬庸彰善揚仁厥榮東粵,額題賁寵急公好義上……[詳細] |
外江梨園公所位于潮州市區(qū)上水門街頭,始建年代未明,清光緒年間重修,是當日潮州地區(qū)外江戲各班及潮音班藝人集聚之所。公所座北向南,門額刻“外江梨園公所”六字,門樓檐下,嵌鑲雕刻,甚為雅致。門前左右有石鼓。公所門面寬12米多,深度23米多,屋頂嵌鑲彩瓷片,裝飾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全座分三進,斗拱抬梁式木結構屋架,屋面正脊斜脊均飾以潮州嵌瓷人物造型,一、二進有天井通廊,均為卷蓬頂建筑形式。二座有如戲臺構造,軒、廳、房三者緊湊成一整體,第三進早已……[詳細] |
孫石溪墓,在潮安縣沙溪鎮(zhèn)桑浦山伯爺山北坡,墓面向北。有碑亭、拜亭,圴為花崗巖巨石筑成。四柱落地,上蓋由幾塊巨石組成,碑文寫著:“明思棟散官石溪孫公,漁湖純德柔人林氏墓”。碑亭前約10米處是龐大的拜亭,結構為三開間八石柱托石楹、亭頂由花崗巖巨石板蓋成,完整無損。碑亭與拜亭均為花崗巖巨石筑成。碑亭高4米、重檐歇山頂,墓碑刻著“明思棟散官石溪孫公,漁湖純德柔人林氏墓”。碑亭正前方約10米處,是龐大的拜亭,亭面寬3間,約10米,深3米,高4米……[詳細] |
開溪記,人稱薛侃開溪記,在金石鎮(zhèn)塔下村宗山下中離溪畔,楷書陰刻,記載了當年開中離溪之經過及得益情況。嗣浚中離溪記在開溪記之傍,記載了薛侃開溪的九十年之后,中離溪“年久半塞”,后人發(fā)起重浚的經過。……[詳細] |
湖劉公御倭保障碑記石刻,原立于龍湖市頭韓江邊,有石亭保護。六十年代亭毀,碑被取出置公社內保護,F(xiàn)立于龍湖鎮(zhèn)龍湖寨門西側,碑高1.95米,寬0.97米,楷書豎刻。該碑記載了明嘉靖年間福建少參劉見湖回鄉(xiāng)守制期間,帶領當?shù)匕傩湛箵糍量艿氖论E,是明嘉靖年間潮州人民抗擊倭寇,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歷史文獻![詳細] |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區(qū)中山路中段,原為李姓祠堂,1987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因為它是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早在1925年3月,東征軍占領潮州后,為使隨軍東征的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能有機會補習課程,籌設潮州分校。未及一月,軍校學生奉命返回總校。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二次東征,11月再次占領潮州,復設黃埔軍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圍為惠、潮、梅、海陸豐各屬學生。由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詳細] |
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潮州西湖公園內,位于西湖山北麓,座北向南,碑高九米,1955年4月5日落成。紀念碑正(南)面上鐫“潮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列“中國共產黨潮安縣、潮州市委員會,潮安縣、潮州市人民委員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潮安縣、潮州市委員會,潮安縣、潮州市工會聯(lián)合會,潮安縣、潮州市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一九五五年四月五日建”。碑東面刻“永垂不朽”,中國共產黨潮安縣委員會立;西面刻“萬古長青”,中國共產黨潮州市委員會立。碑北面刻有25位烈士英名……[詳細] |
象埔寨,位于古巷鎮(zhèn)古一村,座西向東偏北30°。象埔寨寬162.4米,深154.4米,寨為方形,建筑格局規(guī)范嚴謹,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做厝,座座格局不同相同”之說,全寨由一大門進出,并各有通道連接最后面的“陳氏大宗祠”,通道長約110米,寬5.9米,在通道的兩側有三條平行巷,每條巷長140米,寬2.3米,從寨門內至大宗祠后,建有三條橫向貫穿全寨的大街。第一街長157米,寬2.7米。第二街長157米,寬3.7米。第三街長157米,寬1.5米。……[詳細] |
陳氏大宗祠,位于潮安縣官塘鎮(zhèn)巷下鄉(xiāng),座西向東,三進格局。該祠寬21.3米,進深約43米,單門一體,三進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廳約增高83厘米,由四級臺階遞升,第二天井至后廳約增高93厘米,亦由四級臺階遞升。陳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對聯(lián):“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額“陳氏大宗廟”,背鐫“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孫義勇等重建”。據(jù)官塘清末秀才陳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書所載:“陳坦父名宗慶,坦由進士知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事(宋……[詳細] |
三元塔在潮安縣江東鎮(zhèn)井尾鄉(xiāng)鯉魚山上,隔江與貓頭山對峙,瀕水數(shù)丈,洪峰季節(jié),江水洶涌湍急,人謂“急水”,故塔也有“急水塔”之稱。三元塔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竣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七層八面,斗拱出檐磚石結構。塔門向西北,匾額楷書刻“三元塔”三字,兩旁石刻對聯(lián)“霞標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塔高十五丈三尺,基圍十四丈。塔身中空,有螺旋石階可登,各層藻井均由石砌并鑲以不同的石刻浮雕圖案。在塔的第五層內壁刻有明……[詳細] |
鳳凰臺位于廣濟橋下游近一公里處,韓江江心小島仙洲島之鳳凰洲頭。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為知府侯必登創(chuàng)建。原臺分3級,高7丈,上有四角方亭,立于塔式石基之上,橫匾上 書-“中流砥柱”4個大字。隨后歷代又在鳳凰洲陸續(xù)增建十相祠、文昌祠、奎閣、龍神廟、天后宮等景點,還有庵寺古塔等。這些建筑風格古雅、樸實,形成江中的一個獨特景區(qū)。由于遭受大水,兵亂等天災-,幾經興廢,屢毀屢修。至1998年以前存在的鳳凰臺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潮安……[詳細] |
黃尚書府在潮州城區(qū)西平路北段,是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錦的府第,俗稱“三達尊”。黃錦是饒平人,居住于潮州府城。黃尚書府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府第座北朝南,面寬50米,進深77.5米,占地4200平方米,是一座三進堂屋。東西各有側巷,與后包連成一體,構成類似四合院中縱向連接式的布局,建筑結構嚴謹,為木、灰、沙、磚構筑。室內梁柱、門窗、屋瓦和各種裝飾花紋圖案都具有明代的工藝特點。正門朝東通西平路,后來又辟一門朝西,通打銀街,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