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溝遺址位于泗洪雙溝鎮(zhèn)雙溝老酒廠內(nèi),東臨中大街,南近淮河。2017年8月,受江蘇雙溝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并報經(jīng)省文物局同意,宿遷市博物館組織對該公司酒廠舊址部分地塊進行考古勘探。發(fā)現(xiàn)了一處磚石建筑遺址,采集到瓷片、磚塊、瓦片、陶片(砂缸胎)、玻璃瓶等。初步判斷該建筑遺跡當為明晚期或清早期。該遺跡與文獻記載的“雙溝酒業(yè)始……[詳細] |
鳳凰墩遺址。位于宿豫保安鄉(xiāng)鳳凰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呈墩狀,現(xiàn)高約2.5米,表土層下約有2米厚的文化層。該遺址原面積約1.8萬平方米,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曾采集到磨制石斧、石錛、錐足鼎、三足缽、陶罐等殘片,胎質(zhì)以夾砂紅陶為主,屬青蓮崗文化遺存。現(xiàn)該遺址作旱作物田地使用,主要種植小麥、黃豆等農(nóng)作物![詳細] |
位于泗洪縣瑤溝鄉(xiāng)崔莊村。有5座封土墩,南北一字排列,相距200~400米不等,一座已暴露出墓道墓門,墓門前十幾米處曾出土成套的漢代青銅鼎。另一封土墩,存高2~3米,底徑15~20米左右。平整土地時被推平。地表采集到漢代陶片、殘磚及“五銖”錢幣等![詳細] |
1897年由宿遷人張道生建造,為當時宿遷最高的一棟商業(yè)建筑。道生堿店位于宿遷市區(qū)幸福中路東側(cè),東大街以西。該建筑長25米,寬8米,高15米,共三層,局部四層,另有半地下室。2001年,堿店被宿遷市政府定為市級文保單位。2009年,經(jīng)修繕后,宿遷市政府將其改建為“宿遷文化名人館”。據(jù)史料記載,鴉片戰(zhàn)爭后,美國傳教士于18……[詳細] |
位于江蘇省宿遷市皂河鎮(zhèn)駱馬湖西南。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敕建龍王廟,并建有“馬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六下江南,御舟泊于皂河鎮(zhèn)內(nèi)京杭大運河岸石碼頭,經(jīng)“馬路”至龍王廟祭拜并下榻于龍王廟行宮。御碼頭約有80平方米,塊石壘砌,離水面高約3米。至今,其基石依稀可見。御碼頭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皂河鎮(zhèn)駱馬湖……[詳細] |
前大庵,位于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桂園居委會,正殿是晚清建筑,目前列為市級文物保護。解放后,前大庵曾改為前安小學,20多名尼姑和尚遣散返回原籍,90年代小學搬遷,這里重修寺廟,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八逢會![詳細] |
洋河地下酒窖,位于洋河新區(qū)洋河酒廠內(nèi),2011年,地下酒窖入選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酒窖中最古老部分建于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洋河最古老并且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筑,是洋河真正意義上的鎮(zhèn)企之寶。2019年10月7日,洋河地下酒窖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宿遷明清城墻,市級文保單位,位于宿遷市宿城區(qū)幸福中路西端,新華書店對面,為原宿城區(qū)區(qū)府廣場。2007年配合城市基本建設(shè)考古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揭露出的城墻長度為60米,殘高最高處約1米,墻寬約1.6米,磚筑。做法是先用木樁載入地下做地釘,其上用城磚砌筑。據(jù)《宿遷市志》記載:1688年地震,城墻倒塌多處。1767年重建。此段城墻與……[詳細] |
位于泗洪縣梅花鎮(zhèn)大新莊西南,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江蘇省第二批大遺址名錄。地處重崗山北麓,西臨趙莊水庫,東距寧徐公路約2公里。為丘陵墩形遺址。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200米,面積約50000平方米。地表為黃灰土,并雜以紅燒土塊,遺物分布普遍。遺址東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長約100余米的文化層,其厚度約……[詳細] |
下草灣人遺址位于泗洪縣雙溝鎮(zhèn)東南八公里處。南臨淮河,東濱洪澤湖,是河湖間的崗嶺地帶,海拔44.4米。由于濱湖灣,且有廣泛的水草資源,故稱“下草灣”。下草灣地層被稱為“下草灣高嶺土地層”。是地質(zhì)年代中新世的典型地層,故地質(zhì)專家把同類地層統(tǒng)一命名為“下草灣系”。195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楊中健教授在下草……[詳細]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宿城區(qū)財神廟東街,為典型的北方清式建筑,建于清代中期,該廟原有正殿3間,寬11米,進深7.9米,脊高7米,硬山頂。東輔殿4間,面闊13米,進深6米,脊高6米。另有西輔殿2間和山門3間,F(xiàn)僅存正殿和東輔殿。正殿基本完好,但東輔殿因長期失修毀壞嚴重。2004年秋,市、區(qū)兩級政府投資維護。……[詳細]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稱敕封顯佑伯行宮,位于通靈街(今財神廟東街)北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顯佑伯行宮的建筑布局,前為山門,面闊3間10米,進深5檁5.5米,脊高6米。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山門分上、下兩層,上為戲臺,下為出入大門。門正面上方嵌石匾一塊,上 書端楷大字:“敕封顯佑伯行宮”。這種門樓上面帶戲臺的建筑,今已罕見,……[詳細] |
位于東關(guān)口運河西岸。該廟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占地1300平方米左右。整體建筑座西朝東,面對京杭大運河。院內(nèi)有山門3間,中間為通道,兩邊為耳房。主殿3間,面闊12米,進深7.8米,脊高7米。正殿北有觀音殿3間、南有客堂和居室4間。正殿內(nèi)南墻上鑲有石碑2塊,一塊刻清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親臨宿遷視察河防時的……[詳細] |
耶穌堂,始建于1925年,是牧師程彭云籌資所建。為城區(qū)所建教堂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底上兩層可容納600人左右。該教堂建成后,宿遷教會和美國教會開始分治,并成立了“中華基督教自立會”,該教堂的建成在宿遷教會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座建筑是典型的西式教會建筑,建筑面積近400平方米,其造型十分別致,頂呈十字形磚木結(jié)構(gòu),粗看共……[詳細] |
財神廟,位于湖濱新區(qū)皂河鎮(zhèn)通圣北街,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廊院式建筑格局、磚木結(jié)構(gòu)、小平瓦屋面。正堂為明三暗五。前屋三間。有東西配房,建筑面積約450平方米,原占地約1000平方米,現(xiàn)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2004年被宿遷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為宿遷境內(nèi)現(xiàn)發(fā)現(xiàn)最早的碑刻。該碑座落在真如禪寺山門前廣場西側(cè)。三皇廟創(chuàng)建兩廡碑1985年7月出土。石碑總高3.84米,額正背面皆為二蟠龍搶珠造型,刻工精致,呼之欲出。碑額正中篆印一方,文曰:“創(chuàng)建兩廡”。碑座為赑屃,昂首左視,神態(tài)逼真,背紋清晰。正面楷書碑文完整清楚,而碑陰題名大部漫滅難識,碑身斷為兩截,出土后經(jīng)粘合,……[詳細] |
崔莊墓群位于泗洪縣瑤溝鄉(xiāng)崔莊村。有5座封土墩,南北一字排列,相距200~400米不等,一座已暴露出墓道墓門,墓門前十幾米處曾出土成套的漢代青銅鼎。另一封土墩,存高2~3米,底徑15~20米左右。平整土地時被推平。地表采集到漢代陶片、殘磚及“五銖”錢幣等![詳細] |
吳苓生,字松仙,曾用名吳麗石。沭陽縣顏集鎮(zhèn)人。生于1899年。1920年在北京匯文大學讀書,曾參加“五四”運動。1923年2月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先后擔任過哈爾濱特委書記、中共北滿地委書記、中共東北三省特派員、中共滿州黨委組織部長、山東省委書記等職。1930年由于叛徒出賣,在濟南被捕。193……[詳細] |
愛園烈士陵園(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遺址)愛園公園,又稱愛園烈士陵園,位于泗陽縣眾興鎮(zhèn)愛園路南首、大運河泗陽大橋北首,建于抗戰(zhàn)時期,是淮海區(qū)最早的烈士陵園。為悼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激勵民眾奮勇抗敵,淮海區(qū)黨委、行政公署和泗沭縣政府決定建立烈士公墓地,由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親自籌劃組建,并經(jīng)他提議,命名為愛園。該墓地……[詳細] |
宿遷孔廟,又名黌學、學宮,為廟學合一的場所。據(jù)《宿遷縣志》記載,原孔廟在治所南1公里﹙即今項王故里南﹚,規(guī)模較小。明成化五年﹙1469年﹚督學御史謝遷改建。明崇禎八年﹙1635年﹚知縣王芳年將孔廟遷建于城南靈杰山﹙即今址﹚。宿遷孔廟占地十余畝,系仿曲阜孔廟而營建,中軸線上,自南向北的建筑主要有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