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場遺址位于安崗西1公里處,西臨六百丈湖,遺址高出地面0.3-0.4米,長寬各約300米,俗稱“跑馬場”,因傳為三國時鄧艾屯兵處,又稱“鄧艾寨”。……[詳細] |
古城子遺址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的古城子村,東北距于集3.5公里,南距洪河分洪道2公里,遺址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20米。自上而下有3級等高線,每級3-5米,出土有石斧、石錛、陶燈、銅鏡等器物。初步考證為商文化遺址![詳細] |
萬溝遺址位于萬溝集東2公里處蒙洼分洪道西部臺地上。遺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3米,面積2500平方米。1950年萬溝小學(xué)校長劉金屏帶師生到湖捕魚進行生產(chǎn)自救時,發(fā)現(xiàn)此遺址,并采集到陶片、蚌殼和石器。經(jīng)地、縣部門考察,確認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地面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石鏟,其中有帶孔石……[詳細] |
讓臺位于阜陽舊城東門處一里許,現(xiàn)市啤酒廠院內(nèi),系一高出地面2.8米的土臺。據(jù)傳夏秋楚莊王要在其轄境寢丘(今阜陽)建筑一座臺觀。千里左右運石,百里左右運土。勞民傷財,無補于世。群臣勸阻,莊王怒,連誅72家大臣,無人敢諫。這時,寢丘人諸御已和顏悅色勸說莊王,諫后,心有余悸逃走。莊王聞知,派人追回,采納其意見,罷筑此臺。這個……[詳細] |
老丘堆位于安徽省臨泉縣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長50余米,寬20余米,高10余米。相傳聃(丹)季載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但據(jù)考古學(xué)家認定,這里是新時代的文化遺址,因為此處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殘斷的石器,生產(chǎn)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原來很……[詳細] |
中共太和第一屆縣委舊址,又名“天主教堂—神父樓”,位于太和縣城關(guān)鎮(zhèn)天主教堂院內(nèi)。由法籍傳教士出資,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興建,1927年11月,中共太和第一屆縣委在此成立。該建筑現(xiàn)占地面積25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青瓦屋面。無論是建筑布局、形制,還是局部裝飾等,無不展現(xiàn)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給后……[詳細] |
資福寺位于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qū)鼓樓辦事處鹿祠社區(qū)大寺街中段始建與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擴建于宋熙寧年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阜城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熙寧年間(1068—1077),擴建。明萬歷,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進行過重修。因規(guī)模宏大,民間俗稱之“大寺”。1……[詳細] |
太和清真北寺位于縣城中心人民中路西側(cè)。建筑面積3074平方。前面是伊斯蘭大樓,北面是清真女寺,回族群眾圍寺而居,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該寺距今己有六百余年歷史。據(jù)史載:朱元璋創(chuàng)國初期,手下有一支回族人組成的隊伍,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登基座上皇帝后,為答謝其出生入死戰(zhàn)功卓越的回族兄弟,在即……[詳細] |
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縣城關(guān)西大街徐氏宗祠是徐廣縉的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間。徐廣縉(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徐寨人。24歲中進士,官至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太保銜,世襲一等大臣。徐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主政兩廣時,拒絕了英國人進入廣州城的無理要求,保衛(wèi)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徐廣縉為官40年,……[詳細] |
管鮑祠位于潁上縣解放北路,管仲公園院內(nèi)。管鮑祠建于明朝。明萬歷六年(1578年),由當時縣令、著名文學(xué)家、戲曲作家屠。1542——1605年)所修建,并作《管鮑祠碑記》以記其事。屠隆在潁知縣時見有管鮑史實,而無管鮑之祠時感慨,“由管仲至今,數(shù)千年邑?zé)o祠”。于是廣泛征求鄉(xiāng)民、諸生意見,而做出修建管鮑祠的決定。并“捐俸掊……[詳細] |
倪邱遺址位于太和縣城北30公里,東距阜亳公路約300米遺址西臨茨河,因歷年來經(jīng)河水沖刷形成陡壁。遺址現(xiàn)存南北長54米,東西寬34米,高近10米。遺址未經(jīng)發(fā)掘,從河水沖刷斷面觀察,文化堆積很厚,有大量的蚌殼、獸骨、陶片及灰層。從遺址表面采集到的文物有石斧、錛、骨針、陶網(wǎng)墜、夾砂黑陶罐、鏤孔豆、盆、尊形器等,紋飾有繩紋、藍……[詳細] |
潁州府城隍廟位于安徽阜陽市潁州區(qū)鼓樓辦事處建設(shè)街23號潁州府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現(xiàn)存大殿三間,后樓(寢殿)五間。當中三間是城隍爺、城隍奶奶的神像。有兩房城隍奶奶,一座是長房,一座是偏房。東頭一間是城隍爺?shù)脑罘浚苡性顮斏裣,西頭一間是城隍爺?shù)膸旆,有庫爺神像一座。中間是大殿三間,前院有東、西廊房十二間,是城隍爺手下……[詳細] |
運河橋位于安徽省阜南縣三塔鎮(zhèn)。據(jù)文獻載,此橋始建于明代以前,橋呈拱形磚石結(jié)構(gòu),南北橫跨運河,長60余米,高7米,是通往大別山的必經(jīng)之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此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橋原系9孔,現(xiàn)存7孔。該橋是我省淮北地區(qū)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大型拱形磚石橋。 該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該橋是明朝當?shù)匾晃还賳T捐資修建,至……[詳細] |
賀勝臺遺址位于安徽阜南縣城東20公里,黃崗鎮(zhèn)西南1公里,東距谷河與陶子河合流處200米。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勝臺遺址俗稱“賀勝臺”,傳說岳飛大敗金兵后曾在此慶賀勝利,故稱。文化堆積層厚3.55-4米,土質(zhì)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為0.55米厚的灰層,夾雜大量蚌殼、陶片和獸骨。1956年出土石器有帶孔石鏟1……[詳細] |
灰角寺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安徽太和縣苗集鎮(zhèn)。遺址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遺址現(xiàn)為一臺形高地,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地表采集的陶片以夾砂紅陶、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泥質(zhì)黑陶,主要器形有罐、杯、鼎、盆、豆等,紋飾有籃紋、弦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從陶器分析,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該遺址面……[詳細] |
方集陳家祠堂位于阜陽市阜南縣方集鎮(zhèn),年代為清。陳家祠堂青磚灰瓦,重梁起架,古樸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長方形,祠堂三重,面闊三間。其中:祠門三間,割為門屋一間與耳室二間,門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磚雕及石鼓等門飾,手法簡潔造型生動;明倫堂、寢堂均面闊、進深各三間,構(gòu)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單步”法,云版、駝峰、雀替及梁端等……[詳細] |
潘氏公館位于阜陽市潁州區(qū),年代為清。2012年,潘氏公館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潘家大院建筑范圍。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
潁州衛(wèi)所位于阜陽市潁州區(qū),年代為清。2012年,潁州衛(wèi)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潁州衛(wèi)所建筑范圍。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
潁州義倉位于阜陽市潁州區(qū),年代為清。2012年,潁州義倉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義倉建筑范圍。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
會老堂位于阜陽市潁泉區(qū),年代為清。宋熙寧四年(1071),歐陽修致仕歸潁所居住的地方。會老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磚刻花紋,形式古樸。壁間有月門相通,窗為六角形,堂前欞門。2005年由阜陽市潁泉區(qū)政府重新修復(fù)。2012年,會老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沿本體中心東西寬134.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