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德王府我國重要的歷史文物,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蒙古王爺?shù)峦踔付爬庥H王那木濟勒旺楚克參照皇宮建筑造型建造的,因德王而聞名于世,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40多公里的208國道穿城而過的朱日和鎮(zhèn)以東5公里處烏蘇圖敖包山腳下。王府占地2.2平方公里。原有房83間。這是一座既有藏傳佛教建筑風格,又有清朝末年漢族宮廷建筑風格的建筑群,同時還是蒙古民族特色極其濃厚的建筑群,造型宏偉,結(jié)構(gòu)獨特,建造堅實,雕刻精細,繪畫美觀。它還模仿了北京皇宮的形式,飛檐翹角既精巧,又古樸。正殿、配殿、廂房組成兩個四合院,以及兩側(cè)結(jié)構(gòu)近乎一致的偏殿、廂房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群。諸多殿堂依據(jù)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使整個王府形成了左右對稱的結(jié)構(gòu)。殿堂邊角均刻畫有猿猴攀柱、喜鵲登梅等象征佛教意義的圖案。檐下每根椽頭部都繪有牛、馬、羊、駱駝等圖畫,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王府正殿的門板上鑲有9顆銅釘、兩側(cè)蹲坐石獅,顯示王府的貴族氣派。王府正殿前豎立著兩根10余米高的“查迪格”(即“堅桿”……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