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長鎮(zhèn)城內中學門口,正是放學時間,一大群風華正貌的少年笑鬧著擁出門口,背后是朱漆大門、古色古香的皆山書院。皆山書院始建于1777年,雖歷經風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磚木結構,青瓦屋頂,古樸美觀。有許多房間如今做了教師的辦公室和學生們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書院”220周年慶典時立的石碑。皆山書院是井陘縣的教育搖籃和文化發(fā)祥地,孕育了眾多的棟梁英才,海內外文化名人霍濟光、翟泰豐都曾是皆山弟子。……[詳細] |
林山石窟共有佛教石窟四個,其中一、二、三號位于西林山,俗稱千佛堂、萬佛堂;四號窟位于東林山,俗稱石佛堂。一、二號窟始鑿于宋代,三、四號窟始鑿于明代。其中一號窟有佛像135尊,二號尊925尊,三號窟1035尊,四號130尊。石窟雕像分圓雕和浮雕兩種。人物形象有的慈祥善良,有的兇惡丑陋;有的歡樂,有的悲哀;有的肥胖,有的枯瘦,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是我國現存的珍貴古代雕刻藝術品之一。東林山石窟又名“石佛堂”,位于東林山山腰,開鑿于明代,寬3.6、進深3.35、高1.7米。洞頂雕鑿成瓦房式仿木結構,正壁……[詳細] |
車軸山座落在東經118.15度,北緯39.8度的位置上。海拔高度58.9米。其頂上有1260.9平方米的山頂平面。在這個平面上原來建有二閣一塔。山的四周地勢平坦。豐韓公路由山西側腳下南北走向通過。山北三公里處有東西流向的泥河西流,折而南下注入薊運河。這里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山頂上的二閣一塔,即是無梁閣、文昌閣和藥師靈塔。據亁隆年間刊修,《豐潤縣志》記載:“壽峰寺,在縣南二十里車軸山有無量閣一塔一宋崇熙間建!薄[詳細] |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內西南隅(現駐軍占地),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相等,塔身高14米,為五層八面,下有蓮花座,頂部為鑄鐵寶頂,二層每面有龕一個,各角有合角吻獸,造型美觀,工藝精細。據考證,立化祖師系日本國佛教“日蓮宗”傳人——日持上人,為弘揚南無妙法蓮花經,西渡中國,擔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圓寂。近幾年,多有日僧前來朝拜,現為張家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張家口市宣化城內西南隅電話:0313-3012964……[詳細] |
張家屯遼墓位于懷安縣懷安城鎮(zhèn)張家屯村南約1000米,水溝口河東岸梯田上,占地面積56.71平方米。該墓于1987年5月10日搞小流域治理時發(fā)現,5月28日由原張家口市文管所發(fā)掘,該墓為磚砌仿木窟窿頂單室墓,由墓門、墓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出土有鎏金銅帶錛一付及銅帶鉤、鐵器、陶器、漆器等,該墓結構獨特,磚雕精美,省文物局于1987年撥款在墓葬上方建房三間,就地保護。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鹿泉在明末清初就聞名全國,地處山西、陜西與河北的交通要道。其中以鐵貨經營最為著名,當時實力雄厚的山西鐵器商人很多,他們共同出資在獲鹿修建會館,作為經商的山西人聚會、居住的場所,也是進行買賣的商務中心。鐵行會館始建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整個會館面積1450平方米。鐵器商人在這里的活動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大約二百余年。1915年后由于鐵路的修建,“旱碼頭”才逐步衰落。東會館坐落在鹿泉會館路西口路北,駐軍圍墻內...……[詳細] |
位于石家莊市趙陵鋪鎮(zhèn)的趙佗先人墓原有72座墓冢,蔚為壯觀,“獲鹿八景”中,“煙樹蒼茫鎖趙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趙佗先人墓的景色。由于年代久遠,趙佗先人墓遭到嚴重毀壞,現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長50米,寬7米,墓頂南北隆起,呈馬鞍狀,有清代墓碑一方,上書“西漢南粵王趙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彪村興隆寺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彪村,始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現存金代建千佛塔及明、清建正殿,東、西廂房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布瓦頂。東、西廂房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布瓦頂。 千佛塔為八角三層實心閣式磚塔,通高15米。石砌方形塔基(圍欄遮擋),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劵門。據《中國文物地圖集》介紹;塔心室內存金代石雕坐像五尊,殘碑一通。1993年7月15日,彪村興隆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水溝口遺址位于懷安縣懷安城鎮(zhèn)水溝口村南50米的壩茬溝上,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300米,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 遺址位于土山包上,現為梯田,地表可見陶片分布,陶器以泥質灰陶較多,夾砂灰陶次之,器表以素面居多,其次為繩紋、藍紋,陶器以手制為主,可辯器型有罐、鬲、缽、豆、甕。石器有石磨盤、石斧、石鏟、石刀、石鑿、大部分為磨制,個別打制、后稍加磨制而成。 據采集標本,該遺址有新石器時代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遺物![詳細] |
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建成于1976年7月,尚未使用。建筑面積4,049平方米,分為閱覽樓和藏書庫兩部分。地基為砂質粘土。閱覽樓為3層,長70米,寬12米,高13.5米,為杯型柱基預制裝配結構,書庫為4層,長25米,寬12米,高9.3米,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柱基。該館地處發(fā)震構造帶西北4公里,在1976年大地震的11度烈度區(qū)內。閱覽樓西部震塌,東部震裂;書庫向東、北方向剪切移動約1米,底層全部破碎,2至4層仍為一整體。……[詳細] |
該墓位于蠡縣大宋村東南300米處,1976年經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圓型,占地面積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時封土曾建清涼寺現已廢,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詩云:碧天涼雨小春時,殘菊疏籬壓故枝。雁抵衡陽隨暖翼,水凝河北趙寒澌。憶誰同上清涼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厥缀樵龈锌,百年健興獨心知。相傳此墓為東漢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稱丹珠墓,1982年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東城玉皇閣座落在東城北街,是陽原縣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據趙可化《東城建玉皇閣記》,該閣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7562年)。清咸豐七年(1857年)正月十五,道士燒香不慎失火,三層殿閣盡毀,銅鑄玉皇大帝的一條腿也被熔化,后用泥漿補上。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84年重修,1993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這座高大莊嚴、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的古代建筑成了游覽勝地![詳細] |
南流村甄氏墓地位于無極縣南流鄉(xiāng)南流村,為北朝古墓葬。位于南流村的甄氏墓地占地也曾達20余畝,原有墳丘9個,后魏車騎將軍甄琛葬于該地。該墓地中現仍存有眾多地北魏時期石碑、石馬、文武官員、古代文物石刻等珍貴歷史文物。墓地中還曾出土墓志銘和文字磚等物品多件。1996年,縣鄉(xiāng)政府及甄氏族人投入資金50余萬元,重新整修了甄氏墓地,完善了各種園內設施。2001年2月7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齊蓋墓位于蠡縣南莊鎮(zhèn)屯里村東南一華里處。該墓為西漢時期(前206年—公元23年)方型墓,封土高3—4米,長40米,寬40米。距墓東南200米處有一小土臺,為昔年祭祀齊蓋之廟宇,現已成為遺址。齊蓋(生卒不詳),字副世,博陵(今河北蠡縣)人。漢平帝時,錫字“漢賢”。因安邊立功,被拜為北平大將軍,先后封為險瀆(今遼寧省臺安縣東一帶)侯、關內侯,兼知河北道事。清《蠡縣志·卷九·藝文篇》載有《漢齊蓋廟碑》![詳細] |
行唐縣升仙橋坐落在舊縣城西門外護城河上,始建于唐代。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修,是一座并列砌筑的單孔弧敞肩石拱橋。長15.3米,寬6米,橋面到河底高4.7米,主拱劵用20道單劵并列砌筑,現存跨徑11.3米,中間高2.7米。主拱兩端各負小劵,用8道單劵砌筑,跨徑2.45米,拱矢0.5米。大劵和小劵的劵臉右石上均有雕刻。升仙橋與趙州安濟橋、永通橋結構基本相似,被譽為安濟橋的姊妹橋,F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