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箲(zhàn)時期,我王氏宗祠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被用作湘西會戰(zhàn)龍?zhí)稇?zhàn)役抗日野戰(zhàn)醫(yī)院,為中華大地的全民族解放戰(zhàn)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了紀念英勇抗敵的我軍將士、為了彰顯我王氏族人的愛國傳統(tǒng)、為了讓后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特辟宗祠一隅,設此抗日野戰(zhàn)醫(yī)院陳列室。陳列內容由兩部份構成,一是釘貼于四壁的文字圖片展板,二是展框里陳列的實物。文字圖片展板除前言、結束語外,主體部份包括“侵華日軍的法西斯罪行和暴行”、“湘西會戰(zhàn)”、“龍?zhí)稇?zhàn)役”、“野戰(zhàn)醫(yī)院”等內容。(二)這兩個板講的是侵華日軍的法西斯罪行和暴行![詳細] |
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廠房,全稱叫做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lián)合廠房,又叫大鐵房、機器房,始建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當時粵漢鐵路整理計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認為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條鐵路的交匯處,對過往客運和貨運列車的修理及配件供應均有優(yōu)越地理條件,且株洲位于湘江河畔,物質豐富,取給方便。鑒于此民國政府資源委會規(guī)劃在株洲籌建鋼鐵、鑄銅、汽車、化工、電工等七大工廠,將株洲打造為“東方魯爾區(qū)”。這次會議后便將粵漢鐵路總機廠改設株洲(原在廣州西村),由此拉開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建設步伐;洕h鐵路株……[詳細] |
臨湘塔位于臨湘市儒溪鎮(zhèn)儒溪村的儒磯山上。東徑113°31′北緯29°62′,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年),塔為磚石結構,實心、七級八方,保存基本完好。塔高33.436米(未計入塔剎缺失的寶瓶部分)。南偏西20°。首層以下為高2.03米、占地75.3平方米的八方形三級花崗巖塔基座。塔基座以上的每層塔身,均下設束腰磚座,上出疊澀磚檐,八角檐皆出麻石脊翹,石翹頸系鐵質風鐸。凡十字正向均開券形假龕,而其中南向第三、四、五層卻真開佛龕各一個,內置佛像。塔身每層及下檐外粉白灰,下檐冰盤曾施彩繪。該塔倡修者,……[詳細] |
田漢故居位于長沙市長沙縣果園鎮(zhèn)田漢村大屋組(原名茅坪)。田漢(1898—1968),字壽昌,湖南長沙人。田漢自五四運動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回國后,與郭沫若等人共同組織創(chuàng)造社。后創(chuàng)辦南國藝術學院、南國社,主編《南國月刊》,并參加話劇創(chuàng)作與演出實踐。1930年前后參加民權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聯(lián)盟(并任執(zhí)行委員)。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左翼劇聯(lián)”黨團書記,中國共產黨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同時寫了大量作品,以鮮明的革命立場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詳細] |
裴休墓時代為唐。位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溈山鄉(xiāng)清溪村大溈山之韋馱峰前。此為唐代名相裴休之墓。墓冢周砌石,外砌石羅圍。坐西朝東。墓后有碑,上刻“唐故相國裴休之墓”。墓前有石欄、石柱,柱上刻一聯(lián)“亮節(jié)高風乾坤并老;慈懷道氣天地長存!毕当娚匦迺r(1932)鐫刻。另有花崗石刻七言詩:“萬重云捧古人墳,花木爭奇紫翠紛。神氣麗天經夜月,山光映水渡秋雯。田猶荷鍤耕羅漢,法有金城賴相居。擲卻金魚逢佛選,至今完整頌元勛!蔽母镏,墓圍、石刻遭破壞,1982年按原貌修復。裴休字公美,孟州濟源(今河南)人,唐長慶中(82……[詳細] |
八角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汝城縣土橋鎮(zhèn),八角樓的總體布局和建筑形制為古典門樓之精品。 按《汝城縣志》載:“明洪武二十九年,巨寇鐘君道等倡亂桂邑,居民騷然,避匿巖谷。廣武將軍騎都尉李興,升授驃騎將軍,奉調剪除!泵骱槲淙辏1397)敕封廣安所為“軍營”,設“千戶”,并讓子孫世襲。傳至五世李安,有文德、多善政,明弘治二年(1489)欽命為李安立文物世家坊。 八角樓為門樓建筑,坐西北朝東南,面闊3開間,樓基進深5.3米,高7.4米。用12根圓木柱支撐,中間為木板墻,門寬1.2米,高1.55……[詳細] |
信義大學校舍 時代為現代。位于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市第一中學院內。此為益陽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 1906年挪威信義會創(chuàng)辦“信義中學會”。1921年,瑞典信義會決定創(chuàng)辦“信義大學”。1923年,校舍竣工,秋天開學,設文理兩科,文科設歐洲方言系與社會科學系,理科設數理系、生物系。之后,此處始終為學校所用。 現存教學樓、教舍樓各一幢。教學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大門正廳為花崗巖框架,廡殿頂,蓋綠釉筒瓦,通高14米,長方形,占地869.8平方米,門廳兩側有梯可登二樓。一、二樓北邊內走……[詳細] |
訪堯古村民居群位于雙牌縣江村鎮(zhèn)訪堯村,建村于明嘉靖元年(1522)。經過兩百之年的按規(guī)劃有步驟的建設,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已成為“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的龐大秀美的名村了。訪堯古村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自然村。鐵溪門又分上、中、下三個部分。總占地面積約250畝,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全村原有明清建筑的民居二百來座,宗祠三座,店鋪十余間。有雄……[詳細] |
湖南湘潭市東南約 50公里的湘潭縣,中路鋪鎮(zhèn)石潭壩鄉(xiāng)菱角村長塘組93號,是黎氏八駿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脈曉霞山下,一個不到10戶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黎氏八駿”是指黎錦熙、黎錦暉、黎錦曜、黎錦紓、黎錦炯、黎錦明、黎錦光、黎錦揚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長塘的黎家出生。八兄弟深受“嚴謹治學、教育開明”的家教家風熏陶,勤奮好學,奮發(fā)有為,成年之后分別在語言、音樂、文學、教育、礦冶、橋梁等領域各領-,為我國文化教育與科學實業(yè)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詳細] |
雷鋒故居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今雷鋒鎮(zhèn)雷鋒村簡家塘)。故居原為地主譚四滾子莊屋,因雷鋒祖輩佃種譚家的田而住在譚家的莊屋內。莊屋原有房屋兩進12間,三面環(huán)山,西面為塘。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鋒在此生活了16年。1958年故居房屋因年久失修被拆,后由雷鋒堂叔雷明光在原址重建了3間茅屋。1993年修復對外開放,今正房陳放雷鋒祖孫三代用過的兩張床、1張大柜、1張書桌和幾條凳子。966年冬,省、市政府撥款30多萬元,征地7240平方米,在雷鋒家鄉(xiāng)柳塘灣開始建立雷鋒紀念館。主體建筑面……[詳細] |
凌云塔,聳立在離沅江市區(qū)五公里的萬子湖千秋浹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漲湖中浮。遠看,艷陽映照的湖面,波光閃閃,凌云塔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突起,直插藍天,塔影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之中,秀麗的湖光水色,讓人爽心悅目。凌云塔修建于湖洲,奠基于1793年冬,竣工于1797年春,歷時200余載。此塔每年春秋都遭受洪水浸泡數月,但迄今塔身堅固。整個寶塔用花崗巖石砌成,共用石料16.7萬塊,耗用白銀4710兩。至今保存完好。寶塔正門原有石牛一對,第一層門楣-刻有“凌云塔”三個……[詳細] |
2017年8月底,國家民委公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龍山縣洗車河鎮(zhèn)洗車村是該鎮(zhèn)繼老洞村被國家住建部評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之后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洗車村是土家文化的原生地,歷史悠久,民風淳樸,風光秀麗,民族文化濃厚,特色產業(yè)得天獨厚,至今仍普遍使用土家族語。洗車村岔堤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復修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的土家擺手碑,洗車河三月堂更是湘西州五個大擺手堂之一。走進洗車河鎮(zhèn),好象走進一幅濃淡相宜的古畫里。來到洗車河鎮(zhèn),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座精美的現代空腹石拱橋,在橋欄中鑲嵌有古老的石雕團……[詳細] |
杜甫墓位于平江縣城東南16公里處,距汩羅市30公里。據史志記載,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之夏,杜甫漂泊到湘,欲由長沙去郴州,到了耒陽卻遇到發(fā)大水,只好掉頭北行,乘船由湘江轉汩羅江,途中貧病交加,在昌江病死在船上,葬于小四村天井湖。杜甫墓坐北向南,墓為圓形土堆,墓前立碑,上刻“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之墓”。墓前是清光緒十年重修的杜文貞祠,內有官廳、鐵屏詩社等,祠門正上方有匾,上刻“詩圣遺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詩嘆云:“水與汩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共一源。江山不……[詳細] |
魯班殿時間為1915年。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qū),此為省內僅存的泥土木工會會館的歷史建筑。據湘潭縣志記載,魯班殿始建于明代。宣統(tǒng)三年(1911)毀于火,民國4年(1915)湘潭泥木工人籌資重建。民國15年(1926)泥木工會建立,即以此為會址,同時在此舉辦了公輸小學,專招泥木工人子弟入校學習。之后,多次為學校占用,目前雨湖區(qū)圖書館設此。魯班殿的整體結構為木結構。長40米,寬20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八字磚墻的大門,進門為戲樓,戲樓系木結構,橫梁雕刻精細,戲樓中間有別具風格的藻井。傳……[詳細] |
周家大屋古建筑,又名“五美堂”,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時由北宋宋明理學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后裔周德智所建。據周氏族譜記載,周敦頤系周德智的先祖(周家大屋原住民為周德智的后裔),周家大院還增設了愛蓮池和愛蓮說碑記,讓游客在欣賞古建風格的同時,瞻仰周敦頤這個歷史人物,在休閑的同時,又能回味歷史,增加文化底蘊。建筑群坐東南朝西北,建筑面積368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封火墻;三進四廂,大小房屋51間。整個古建筑群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