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坪縣民族小學四合院,別稱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四合院,位于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通達鄉(xiāng)丁王村民族小學院內,為原丁王省立民族小學教學樓,是華坪縣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傳統(tǒng)建筑,華坪現(xiàn)代重要文化教育設施和建筑物。 [1-2]四合院坐北向南,始建于1951年,按照中國傳統(tǒng)四合院格局設計,整體為古典式泥磚木結構穿斗式,外部窗戶有蘇聯(lián)建筑風格,是典型建國初期中蘇建筑風格相結合的代表建筑。 此校原名丁王省立民族小學,始建于1951年,1953年8月竣工,是當時云南省四所省立民族小學之一,也是滇西北唯一一所省立民族小學。1985年更名為華坪民族小學,是華坪山區(qū)一所規(guī)模較大的全日制寄宿學校,為華坪培養(yǎng)了大批知識分子……[詳細] |
舊州三塔舊州一塔、制風塔、象鼻塔通稱為舊州三塔。盡管它們建造年代和建造風格不同,但三座塔于1988年同時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寶頂,石質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構以及窗洞、龕塔與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據塔的建筑結構、塔磚大小、磚上的紋飾銘文:又根據古晟撰寫的《一塔寺募捐啟》記載:“云南大理古稱佛國,境內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號,當時合今大理,鄧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興隆、即鄧川佛教之興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時,又在鄧川建一大……[詳細] |
播樂起義紀念址位于曲靖市沾益區(qū)播樂鄉(xiāng)政府駐地東200米播樂中學內。紀念址由紀念塔、紀念館、烈士墓3部分組成,分布面積33330平方米。紀念塔,鋼筋混凝土方形結構。塔通高10米、寬3.4米。塔頂呈火炬狀,塔身正面書“九五起義紀念址”7個鎦金大字,直行行書;塔身陰面書播樂中學地下黨活動歷史及“九五”起義經過,橫行楷書。紀念館,1998年為紀念九五起義五十周年遷建2層紀念館,一樓為聚賢廳,二樓為陳列室,100余件革命文物保存完好,存放于陳列室內。烈士墓,3冢。分別為王榮烈士、溫培群墓、溫智國烈士衣冠冢。播樂中學前身為沾益縣第四區(qū)區(qū)立播樂兩級小學,是當?shù)貝蹏耸繙嘏嗳?931年倡導創(chuàng)建。1937年中共……[詳細] |
圓明寺(WonmyongTemple)位于通?h城以西14公里的善應山麓,始建于元代,清光緒年間重修,內設大雄寶殿、玉皇閣、天王殿等建筑。1964年該寺被定為對外開放的旅游景點,1988年11月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圓明寺建于元至正年間,清咸豐年間毀于兵患,光緒年間重建。位于距通?h城14km的河西鎮(zhèn),東接九龍池公園,西北與新蒙蒙古族鎮(zhèn)相鄰。周圍環(huán)境優(yōu)越,綠樹掩映,小橋流水,是宗教文化旅游的極佳場所。已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0年代以來,政府對大雄殿、玉皇閣、瑞蓮池進行了維修。附近鄉(xiāng)神投資30余萬元對大雄寶殿的十八羅漢、匾聯(lián)、釋加牟尼和觀音座進行維修,用金鍍之,甚是富麗堂皇。廟在原址上修建……[詳細] |
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為昆明常見的三坊一照壁普通四合院,坐東朝西,中式土木結構建筑。在當時,環(huán)境幽靜、四通八達,便于地下工作者轉移。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在此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會上根據中共廣東區(qū)委的決定正式在云南建立中共云南特別支部,吳澄任書記。1927年2月當時在廣州黃埔軍校任政治部宣傳科長的王德三奉廣東區(qū)委指示,率領干訓部分黨員回昆,在云南特別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中共云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王德三任書記,李鑫、吳澄等任委員,F(xiàn)基本保持原樣。屬省級文物,保持完好。1926年5月、中共廣東區(qū)委派遣云南籍中共黨員楊青田、王復生回云南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組織。但是,兩人在昆明受到政府的嚴密監(jiān)視、……[詳細] |
中共羅盤地委指揮部位于羅平縣鐘山鄉(xiāng)魯邑村中。指揮部坐西向東,由照壁、兩廂和正房組成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27平方米。正房,重檐硬山頂穿斗式磚石木結構,一底一樓。5開間,通面闊21.4米、進深6.7米。明間、次間各通面闊4米、稍間各通面闊4.7米。明間門兩側懸掛松木楹聯(lián)“--踏平舊世--,強國富民建設人間樂園”1副,落款為“癸未年冬云嶺山人張明武撰書”。門前設6級條石臺階。南北耳房,重檐硬山頂穿斗式磚石木結構,一底一樓。均為3開間,通面闊10.4米、進深4.7米。正房、耳房前檐下均設回廊,檐柱下置雕花刻草柱礎,吊柱、挑梁、門窗上均刻有不同形狀花紋。照壁,通長8.6米、厚0.6米。分上、下……[詳細] |
熊慶來故居座落于云南大學校本部會澤院和至公堂東側,“考棚”前的一座二層樓房,故居占地面積308平方米,現(xiàn)由云南大學文物管理辦公室管理。此故居始建于1937年,座北朝南,一樓為熊慶來先生的接待室,二樓為臥室或辦公室。主體建筑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熊慶來故居是1937年建蓋的,1957年至1968年,這里還居住過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文學家,原云南大學校長李廣田。李廣田與原黨委書記高治國密切合作,使六十年代的云南大學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也就是說,這里是云南大學歷史上兩個輝煌時期的兩位校長的住所。1968年以后此樓一直作為辦公室(原馬列部辦公樓)。1999年7月,學校決定拆除此樓,![詳細] |
大波那墓地在祥云縣云南驛壩的東北部的劉廠鎮(zhèn)大波那村東。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西南設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轄二十四縣,云南縣為之一,縣治在今云南驛壩。1918年,因縣名與省同名,故改稱祥云縣。為“云南”省名之源。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將墓地發(fā)掘列為所內設課題《洱海區(qū)域早期考古學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主要目的為構建洱海區(qū)域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發(fā)掘研究即為課題中青銅時代遺存分析的重要內容。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對西區(qū)、東區(qū)約50000平方米范圍進行鉆探,取得較大的收獲。基本探明西區(qū)墓地的范圍,西區(qū)遺址、墓地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本次發(fā)掘的東區(qū)也……[詳細] |
滇西保山市與永平縣之間的瀾滄江上的霽虹橋,近年來經專家們考證,確認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的鐵索橋。追溯這座古橋的歷史,既能窺見云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又可從一個側面了解云南古代的交通狀況。瀾滄江,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東北部。經西藏進入云南省境內,向南流經迪慶、麗江、大理、保山、臨滄、思茅和西雙版納,然后出境,國外稱為湄公河。瀾滄江從西藏進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過橫斷山脈的千里縱谷,兩岸山大谷深,懸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險灘眾多,水量隨季節(jié)變化,給航運帶來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險”。幾千年來,居住在兩岸的各族人民,為征服這一天險,在江上開辟了無數(shù)的渡口,架設了許多橋梁,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詳細] |
周鐘岳舊居位于翠湖北路,為民國時期中西合壁風格的民居建筑,磚木結構瓦屋頂硬山建筑,共三層,高約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間三間帶兩柱外走廊,兩側突出部分正面為三面體,使得坡面懸山屋頂兩側前部形成半圓攢尖頂,美觀而簡潔。此房周鐘岳購自張家,抗日戰(zhàn)爭以前,周鐘岳一家已經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周到重慶任職,1939年底,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和數(shù)學系教授程毓淮兩家曾借住于一樓五間,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一樓便成為部分西南聯(lián)大教授聚會的場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館便被日機-擊中,抗戰(zhàn)勝利后才重新作了較大的維修。周鐘岳(1876~1955)字生甫,號惺庵,云南劍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學……[詳細] |
觀音閣是元明時期所建供奉觀音的廟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間,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稱為“大壩海子”,今已廢)西岸,古代廟前是煙波浩渺的寬闊水面,故亦稱“望海樓”,后廢棄。上世紀90年代后又逐步恢復,F(xiàn)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間,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雙孔輸水涵,今尚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諸葛營遺址由諸葛營遺址、龍?zhí)稜I遺址、三合營遺址組成。(1)諸葛營遺址諸葛營遺址位于楚雄州永仁縣永定鎮(zhèn)太平地村委會方山望江嶺之頂,南距縣城15千米,西距諸葛村約2千米。遺址平面呈“K”字形分布,尚存遺跡有土墻、墻基、壕溝、烽火臺基礎、石碓窩等。主墻殘缺破損,高低不一,長356米,最高處3米,厚2.4米;西南面有2個烽火臺,兩道夾墻從烽火臺連接到主體墻,夾墻大部分坍塌,僅余墻基,墻側壕溝寬20余米,被淤泥掩埋;東南面原有兩個碉樓,已完全坍塌,僅余基址。諸葛營遺址保存現(xiàn)狀較差。(2)龍?zhí)稜I遺址龍?zhí)稜I遺址位于楚雄州永仁縣維的鄉(xiāng)阿者尼小村北約2.6公里的龍?zhí)稜I山頂?shù)尿暄焉搅荷希瑸橐惶幥宕z址。該遺址分布……[詳細] |
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霸氣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魔爪伸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二十世紀前的中國清政府則是一個-無能的政府。英國人在鞏固了對緬甸、印度的統(tǒng)治后,企圖以印度、緬甸為基礎,打開中國的西南大門,霸占中國西南各省,與已經侵占的東南亞各地連成一片。1874年英軍上校柏郎率200人的武裝由緬甸入侵云南。英國駐北京使館的翻譯馬嘉里前往迎接。馬嘉里沿途刺探我軍政情報,繪制山川地形圖。馬嘉里與柏郎街頭后于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率部隊取道八莫——芒允路入境。英軍行至中國境內紅蚌河邊,聞知邊區(qū)軍民已有聯(lián)合抗擊準備。馬嘉里便自告奮勇帶三個隨從前往探路,柏郎率部隨后。我邊防守軍騰越左營都司……[詳細] |
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絡繹不絕的佛教圣地了。維西縣塔城鄉(xiāng)其宗村是一個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環(huán)境可謂山清水秀,田園村舍倚山臨江,掩映于各種果木的濃蔭之中。村子東面約6公里處的高山,人稱阿海洛山,因達摩祖師洞,又稱達摩山。此山樹木蔥郁,山頂有巨型巖崖,達摩祖師洞位于崖壁上。此洞本為天生巖洞,藏傳佛教傳入迪慶后,民間傳說達摩祖師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頓足成洼圣跡,此洞由此便得名達摩祖師洞。大約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們沿崖壁疊木為基,依洞筑成禪房數(shù)間,達摩祖師洞就成為佛教徒們朝拜的圣地和-的場所。清末,開始修建達摩祖師洞外的經堂和僧舍,其樣式為沿懸崖疊木而成,據說修建過程歷時三十年……[詳細] |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土主廟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官渡街道辦事處官渡古鎮(zhèn)內。土主廟始建于唐南詔時期,曾累興累廢,多次重修擴建。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官渡街坊士紳及僧人等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設區(qū)公所、初等小學、私塾等于內;“七七事變”后,又先后設省立官渡農校、私立云秀中學于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昆明第九中學亦設于內。土主廟內部設計為“八卦”形,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前后數(shù)天內,舉辦盛大廟會,聞名于附近的各州府縣。1982年,政府投資重修了大殿,1983年公布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后修葺一新,2003年公布為第七……[詳細] |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橋鄉(xiāng)下兌村。創(chuàng)建時間:建于1917年紀念價值:為杜文秀女婿張志勛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fā)了回、漢、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義,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tǒng)兵馬大元帥”。起義軍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處,“殺官安民”,軍紀嚴明,大展生產,減輕稅賦,重視民族團結,深受群眾的擁護。但在太平天國失敗后,清廷集中兵力進攻,大理政權日見危急。杜文秀為了力挽狂瀾,親率10萬大軍東征昆明。由于指揮不當,圍城一年多還未攻下,清軍援兵漸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圍城之下,為救城中數(shù)萬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膽,穿上大禮服,……[詳細] |
南算奘房(原名為“奘崩龍”,意為“德昂佛寺”)位于德宏州盈江縣弄璋鎮(zhèn)南算寨。據口述調查材料,該佛寺是德昂族留下來的,現(xiàn)在為傣族群眾所使用的佛寺。南算奘房是典型的干欄重檐式木結構佛寺,這是根據盈江天氣炎熱、雨季長、潮濕嚴重的實際而采用的建筑形式。這種建筑形式一是透風、涼爽,人不易得病;二是樓板比地面高,可延長木板壽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大殿坐西向東,呈正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五間,于北側開側門一道,建筑面積222平方米。佛寺原基柱距地面很高,人可在下面行走,牛群也常在下面乘涼。大殿內的掛枋拱木上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及牡丹花卉等精美的雕刻圖案,明顯是受到明清以來漢式建筑裝飾風格的影響。寺內……[詳細] |
大石淜水利工程位于棟川鎮(zhèn)蜻蛉村民委員會大石淜自然村南側1千米處,建于元代(1335-1340年),以大青磚和青砂條石支砌而成,由東、西兩閘和溢洪閘組成。西閘口由兩面刨光條石支砌,高7米,又分東西兩閘孔,東孔寬2.3米,西孔口寬1.6米,兩孔閘由寬2.8米的牌閘相隔。東閘口只有一閘孔,高7.10米,寬1.7米。在西閘口處的堤埂上還保存有清雍正二年(1742年)知州陸正撰寫的“重修西閘口碑記”碑,高0.9米,寬0.6米,碑的南面刻有23行,322個字,記載該水利工程為姚州太守高義所建,明萬歷、清康熙、雍正、乾隆屢修。東西二閘及大壩海埂保存較為完好。該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00……[詳細] |
同樂村是瀾滄江流域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整個村寨有百余戶人家,幾乎全部都是傈僳族人,是維西縣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已經成為云南省重點保護古村落。據村中老人敘述,寨子已有三百年歷史。村尾有葉枝王氏土司的避暑山莊。同樂傈僳族鄉(xiāng)土建筑群是云南傈僳族鄉(xiāng)土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體現(xiàn)了傈僳族依山、臨水、就林的建村理念,完整地保留了傈僳族居住、生產-、社會活動設施的傳統(tǒng)風貌。村中民居依山而建,遠觀只見房屋層層疊加非常漂亮。又因村子處在高山陡坡上,種不出什么莊稼,出產最多的就是玉米,每年到了秋冬季節(jié),家家戶戶房前都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誰家掛的越多,也證明他們一家的收成好,這也算是同樂村的民俗景觀![詳細] |
朱德舊居位于昆明五華山北面的水晶宮紅花巷4號和小梅園巷3號。小梅園巷3號院為昭山小學使用,紅花巷4號院為云南記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內都陳列有朱德生平事跡展覽,對外開放。水晶宮紅花巷4號舊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結構四合院。正房二層,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到座面闊五間,建筑面積約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官馬標的私人房產。1090年朱德由川來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習武,與馬標有師生之情誼,1911年畢業(yè),在云南辛亥“重九”起義、護國運動、靖國戰(zhàn)爭中屢建功績,步步晉升。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長。馬標將此房轉讓給朱德,同時還購得房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