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是古徽州僅存的社屋類公共建筑,該建筑是宋中興年間遷建于此,明中期由羅震孫等人首創(chuàng)捐資,清代時修葺。長春社由門坦、五鳳樓、大堂、祭殿四個部分組成,總面積1100平方米,時為古徽州之最,門首縣掛著藍底金字“長春大社”四個大字,原系蘇東坡所書,可惜那匾在文革期間被毀,大門“五鳳樓”上六只鳳凰造型不一,翹首眺望,加之整體結構的別致活潑,觀之令人耳目一新,欲不能;走進祭殿遠觀一片紅梁、柱等均為紅色,為古代建筑所罕見,梁架之上滿布彩繪,精美絕倫,色彩清晰?繅Φ幕瞎┯型恋厣窦拔骞壬,還有孫權之子孫和的坐像,逢節(jié)祭日進貢燒香之人絡繹不絕。中進莊重古相,全為黑色、黑柱、黑當選與末進反差極大,顯示村民……[詳細] |
虛宮牌坊休寧縣齊云山建于1515年,二柱三樓,建于1520年,二柱三樓,建于1517年。三坊均為樓閣式,石質為紅砂石。牌坊石雕玲瓏剔透,斗拱飛檐,造型古樸,是探討道教與建筑藝術關系的寶貴實物資料。玉虛宮牌坊,時代為明,位于休寧縣齊云山。牌坊位于齊云山紫霄崖下玉虛宮前,為并列的3座石牌坊,中間一座為玉虛坊,四柱五樓,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左邊為治世仁威坊,二柱三樓,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右邊為天乙真莊坊,二柱三樓,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坊均為樓閣式,石質為紅砂石。牌坊石雕玲瓏剔透,斗拱飛檐,造型古樸,是探討道教與建筑藝術關系的寶貴實物資料![詳細] |
倪望重宅當?shù)厮追Q新屋里,是清同治甲戌科進士倪望重的宅第,建于清光緒十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一府六縣是古徽州的一種建筑形式,它以徽州建制命名,即在一個大院里,除了一個府廳外,還沒有六個縣廳。所謂府廳,就是正廳,這種正廳建成官廳,上有樓。另有一個花廳,屬縣廳中的一種,是主人讀書和會客的地方。無論府廳還是縣廳,都配有天井通風采光,檐水采用徽州通常的做法,向中間會集,稱做四水歸堂,象征財通四方,福自天來。一府六縣在一宅之內,每個部分的設計或莊或諧,或幽或明,或麗或拙,或連或分,在靜謐中勾托出動感,把豐富的歷史內涵和鮮明的民俗意識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儒道思想自然地交融于詩情畫意之中。保護范圍:本體外……[詳細] |
方文泰宅為磚木結構,口字形四合院,三間二進,樓房。樓下前進明間為門廳,兩旁廂房。后進明間為客廳,次間為臥室。樓上明間設把祖座,兩進之間有狹長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內設樓梯。柱礎底部保持四方形,四邊垂線內收,方型四角鑿成下凹的弧線,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邊八角形,淺凹再收成圓形。窗振梗空全部為方格或合角式接榫,窗外欄于屬雛形勾欄,兩傍望柱頭上雕有蓮瓣,欄身上部有雕刻極佳的云拱三個,下部四圍嵌有雕鏤精巧的鏤空花板,中央用鏤空方格。樓面弧形欄桿是該宅最突出的部分。在明間縫檐柱之間置有座板,欄桿身向外彎曲,超出檐柱外側形成飛來椅。欄桿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壺門裝飾,玲球剔透,雕工精美![詳細] |
圣僧庵位于歙縣七里頭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因寺僧慧明善治眼疾被人尊為圣僧,庵由此得名。后代曾多次修葺,平面變化很大。現(xiàn)建筑由大殿、享殿、庭院、僧房、天井等部分組成?偯娣e近300平方米,庵四周茂林修竹,環(huán)境清幽。庵內墻壁上有明代萬歷年間歙縣畫家黃柱所繪制的壁畫,壁畫繪于大殿和兩廡的壁上。大殿后壁為“側座觀音像”;左廡為“九尊羅漢九龍圖”通景,右廡為“九尊羅漢伏虎圖”通景,均被柱子隔成3個獨立的畫面。享殿臺階兩邊壁上分為“蒼松圖”,“翠柏圖”,現(xiàn)右壁“蒼松圖”已無存,余皆保存完好。尤其是“翠柏圖”,其枝椏穿插富有變化,用筆挺拔有力,F(xiàn)存庵占地面積276.36平方米,由庭院、大……[詳細] |
觀瀑樓及聽濤居位于黃山市黃山風景區(qū)。其建筑初始于漢末會稽太守陳業(yè)隱居黃山,至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普門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閣數(shù)量漸多。然歷經風雨和時代變遷,如今這些古建多已湮沒廢圮,僅存慈光閣等少量遺跡,F(xiàn)存完好年久之建筑,多為民國時期所建,其功能主要用于觀景和提供食宿。坐落在溫泉景區(qū)的觀瀑樓、聽濤居及白龍橋,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不僅如此,這些建筑更因人文因素,起到了見證黃山乃至中國歷史演進的作用。如觀瀑樓上,鄧小平縱論改革開放為黃山開山壯行;正道居里(即今聽濤居),張學良無悔西安事變以人間正道滄桑。兩處史跡現(xiàn)已成為黃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
曹門廳原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毀,現(xiàn)存門廳五間及廊廡。通面闊19.75米,進深12.5米,平面呈凹形,中間為天井水池。闌額上加用補間鋪作,以櫨斗出雙抄五鋪作,一跳頭并出45度斜拱承檐槽,以代令拱。拱頭卷殺分瓣蒼勁有力。該廳不但在覆盆礎、梭柱(斷面橢圓形)、斗拱、雀替等構造式樣上體現(xiàn)明中期特點,而且在一些構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如把大斗凹角刻作凹人的海棠瓣,宋法稱為訛角斗;有的在大斗下加墊板,古稱照板等。該廳不但在復盆礎梭柱、斗拱,雀替等構造式樣上體現(xiàn)了明中期的特點,而在一些構件上沿襲了宋、元以來的“禪宗樣”古法![詳細] |
南村牌坊位于黃山市屯溪區(qū)南溪南村村北水口處。包括吳中明坊和吳蔚起坊。吳中明坊建于明萬歷四十年(1614年),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石碑樓,高12.6米,通闊9.6米,F(xiàn)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村牌坊頂層豎坊為篆書,三層為橫坊,右側刻有“明萬歷四十年孟秋”,中間刻有“榮恩三代”大字。二層為橫坊。該牌坊設計科學,是明代徽州石坊的代表。吳蔚起坊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寬9.6米,高13.4米。頂層豎坊刻有“覃恩”二字;二層橫坊刻有“榮封三代”四個大字;三層四層橫坊也刻有字。該牌坊做工精致,是清代徽州石坊的代表。(1)吳中明坊。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各20米。建設控制……[詳細] |
三甲祠位于黃山市黃山區(qū)城區(qū)六角樓廣場東側,年代為明。三甲祠又名世德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境內。每年臘月二十三晚,是祠堂祭祖之時。祭祖膳桌擺列36桌,每桌系紅帷,點一對紅燭,共72支紅燭,所有梁鉤上掛有大小宮燈、琉璃燈,燭火融融,紅光一片,著實可見其氣象之不一般。三甲祠大門前,隔月灣河,有一座同樣高大巍峨、雕琢精致的樓閣式牌坊,名“皇華一品坊”,為明代中期的進士崔廷健而立。崔廷健有著作《皇華集》傳世。三甲祠西有東平王廟,東平王廟西有關帝廟。關帝廟在今省直庫糧庫西大門西側2019年,三甲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胡正言故居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zhèn)文昌巷1號,始建于明末,清代中期作了補充及修復,平面呈正方形,現(xiàn)存部分為一明兩暗的建筑形式,主建筑面闊12.24米,進深8.95米;東邊軸線前附邊廳及門廳院落,面闊為3.84米,進深為15.13米,占地面積為168平方米,底層為300平方米,底層為一明兩暗,正向廳兩側為廂房;前為天井,天井兩側為廊廡,東邊廊廡前接前邊廳及門廊、院落等。樓梯向設在廳堂照壁后,樓上為臥房、起居等用房。木構架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結合,用料中等偏稍巧,斗拱等做法中透著明代建筑遺風。2008年3月,胡正言故居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宅基四周外,東、南、西、北各4米。建設控制……[詳細] |
甘棠崔家鎮(zhèn)守月彎河風水的村口亭,配有鎖橋、鑰橋各1座,并有鐵鏈和石樁栓鎖。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崔憲按參加北京皇宮修建的太平藝師畢昌帶回的圖樣捐資修建,八角;17塊青石浮雕則出于青陽—藝師之手。因毀于火,明崇禎四年(1631),崔應兆重建,改為六角,俗稱“六角樓”。清嘉慶八年(1803)、光緒八年(1882)、民國初年均重修。1981年、2001年安徽省文物局和黃山區(qū)人民政府撥款大修。1984年7月黃山市(原太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同德仁藥店位于黃山市屯溪區(qū),年代為清;罩堇献痔査庝,創(chuàng)辦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距今已有140年歷史。最初,由上溪口程德宗和隆阜邵遠仁合伙開設,店員僅五六人,以經銷中藥批發(fā)為主,兼坐堂行醫(yī),店名“同德仁”,既包含兩人名字,還寓意“同心同德,辦事仁義”。初期比較興旺,后因店東失和,經營管理不善,加以用人不當,藥店兩度蝕本,難以繼續(xù)維持。光緒十五年(1889年),經過股東協(xié)商重組,并起用賬房程燮卿當管事(經理),藥店重新得到振興。2012年,同德仁藥店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房基外,東3米,南院墻外5米,西1米,北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7米,南5米……[詳細] |
弦歌里廊橋建于明代,0-建于清代,是黃山區(qū)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廊橋。該建筑為一進三開間二層0-,面闊13米,進深6米,高7米,占地面積66.825平米。其下石拱橋2米高、4米長、6米寬。閣面東南,巷棚硬山式,兩旁有封火墻。主樓一進三開間,木架結構穿斗式,黟縣青大石塊砌,圓柱方梁。無隔板,外墻石灰二樓三間,中有隔板分離。觀音閣是黃山區(qū)保存完好的唯一建于橋上的廊橋與佛閣相結合的古典建筑,外觀是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東側立有三塊石碑,記載了當時修路、補橋、興修水利的功德,對研究本地的歷史文化,具有較高史料研究價值。保護范圍:四周墻體外,東、南、西、北各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30……[詳細] |
叢林寺,位于歙縣小溪村東南1公里處,始建于公元831年,歷代均曾修葺。松柏掩映,紫竹簇擁。始建于公元831年,歷代均曾修葺。明初,歙縣有十大叢林(一叢林管十寺),叢林寺為第十叢林所在。寺興盛時有文殊院、大雄寶殿、普賢行宮、晨鐘樓等,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和僧房。大殿正方形,邊長9米,繞以敞廊,歇山頂。殿內中間四柱上架橫枋,枋上用12座斗拱托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繪云龍圖案。寺內殿壁上畫有24幅水墨觀音羅漢像,據(jù)傳為丁云鵬所作。現(xiàn)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叢林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寺(包括原僧房)周邊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50米![詳細] |
太湖祠建成于明代,祠長40米、寬17.5米,兩邊建有“議事廳”、“-區(qū)所”、戲臺和其它配套建筑?傉嫉孛娣e約為1100平方米。太湖祠主廳內的兩根楠木大柱柱圍達5.1尺,大門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筆題賜的“第一世家”匾額。太湖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廣場,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廣場上搭花戲臺演出村人自導自演的節(jié)目。太湖宗祠的建筑手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建筑布局、形制、工藝、技術等各方面的高超水平,對研究徽派古建筑乃至中國建筑歷史具有重要價值。2019年10月7日,昌溪太湖祠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祠外墻周邊各5米加門前坦,……[詳細] |
昌溪廟坦及水口安徽省歙縣忠烈廟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國公汪華)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稱“八老爺”)該廟共分三間。正間供了汪公大帝兩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廟前廣場即廟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鋪綴成“鶴鹿同春”、“丹鳳朝陽”、“連升三戟”等圖案為全國罕見、昌溪僅有,對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設歷史和水口文化有較高的價值。位于廟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塘坑、小塘坑兩股清澈的溪水穿街過巷,在廟坦融匯后形成優(yōu)美的“S”形(也稱為八卦形)溪流,注入昌源河。保護范圍:北至廟后銀杏樹,南至水圳出口,東、西至廟坦外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周邊50米![詳細] |
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位于安徽省歙縣璜田鄉(xiāng)蜈蚣嶺村。始建于1958年冬,由大會堂和村委會辦公樓組成。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建于1958年冬,歙縣為響應“向大寨學習”的號召,修建梯地茶園近千畝。20多年來,全村800余畝梯地發(fā)展成集體連片,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高山石砌茶園。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由大會堂和村委會辦公樓組成。大會堂平面呈“山”字形。東西開門為三層二進土木結構,大會堂主構造為16柱四廊,大會堂會場寬12.5米,深20米,平面呈斜坡,座席分上中下三層,二層為村委會辦公場所。保護范圍:梯田周邊外延5米。大隊部舊址四周檐水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50米![詳細] |
一本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年代為明。又名“唐大司徒鄭公祠”,為祁門西南鄉(xiāng)鄭氏七門總祠,始建于唐代,原為家廟,毀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間,大修于民國,分為門樓、儀門、享堂、寢堂四進。祠堂長64.7米,寬23.7米,總面積1533平方米,名列祁門榜首。2012年2月28日一本堂被黃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同年12月26日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相隔不到一年。2012年,一本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東、南、西、北各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0米。……[詳細] |
金紫祠俗稱“金鑾殿”。時代為明代。系古徽望族潛口汪氏宗祠。宋隆興二年(1164年)賜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遷于現(xiàn)址,嘉靖、萬歷時擴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該祠坐北朝南,通進深達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南至北依次為:牌坊、三源橋、欞門、戟門、碑亭、儀闔、露臺、馳道、回廊、享堂、寢殿。寢后配有坐西朝東之汪華公廟,為祭祀汪氏先祖越國公汪華而建。現(xiàn)存建筑為金紫祠坊、戟門、碑亭、后寢及汪華公廟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遺址尚存。保護范圍:東3米至水渠,南牌坊外5米,西圍墻外5米至糧站倉庫,北圍墻外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10米,西、南各40米至巖黃……[詳細] |
中共皖南委員會機關舊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屯溪老街69號。是清朝后期興建的一幢磚木結構的二層臨街樓房,占地面積177.87平方米,設有革命歷史陳列館。中共皖南特委機關舊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領導皖南地區(qū)革命斗爭的領導機關駐地,是黃山中心城區(qū)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紀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贛東北省總工會秘書長李杰三來屯溪從事黨的活動,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發(fā)動和領導了5次有影響的農民革命暴-動-,其中柯村暴-動-后建立了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保護范圍:房基外,東、南、西、北各1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9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