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古墓群融安縣地處桂中北部,面積2.905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地屬山區(qū)。全縣大部分地區(qū)為山坡土嶺。融安縣歷史悠久,春秋戰(zhàn)國時代為融州。秦未漢初、三國時代為潭中縣地。唐、宋、元、明時期為融州。南北朝以前中原文化己傳入縣境,隨著外地人的不斷遷入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交融,縣境一直成為人民繁衍生息的樂土。融安縣發(fā)現(xiàn)及發(fā)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為主。于1979年至1997年間配合自治區(qū)文物工作隊,區(qū)博物館、地市文博部門先后在融安縣大巷鄉(xiāng)的安寧村、木樟村;大樂鄉(xiāng)的紅衛(wèi)村、東圩村;浮石鎮(zhèn)的泉頭村等地發(fā)掘了十座南朝古墓。有土坑墓、磚室墓。結構有:短甬道的單室券頂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組成的長方形磚室墓;……[詳細] |
柳侯祠原名羅池廟,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園內的西隅,是柳州人民為紀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而建造的衣冠墓。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xiāng)鎮(zhèn))人,曾任禮部員外郎,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做了許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當?shù)匕傩战肆_池廟祭祀他。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為“文惠侯”,祠堂改稱“柳侯祠”。柳侯祠從唐代建成至今,歷朝都對其進行過修葺及擴建,F(xiàn)址為明代柳侯祠廟址,清代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幾經(jīng)修葺,現(xiàn)存的柳侯祠建筑結構為清代三進制木磚結構,面積約2000平方米![詳細] |
岜團橋,亦稱岜團風雨橋,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獨洞鄉(xiāng)岜團寨旁的苗江上,規(guī)模略小于程陽橋。該橋建成于清朝宣統(tǒng)2年(1910年),橋呈東西向,橋長50米,橋臺間距為30.14米。在橋頭石臺和河中橋墩上架設圓木梁,間隔橫木,層層挑出,形成疊梁式橋身。二臺一墩,兩孔三亭,結構形式與程陽橋相似,不同之處是在人走的長廊邊另設畜行道小橋,人畜分道,成為雙層木橋,兩層高差為1.5米。上層人行道高2.4米,寬3.1米;下層畜行道高1.9米,寬1.4米。該橋很注重利用地形地物,橋的西岸只有一條向南通道;而東岸向東、向北各有一條鄉(xiāng)道。工匠們就在東岸橋頭置兩個出入口,并設橋閣使兩個出入口相通;而西岸南出入……[詳細] |
高定村:有500多戶,2400多人,位于三江縣城西北約60公里的三省坡腳。五百座吊腳樓,依山傍水,鱗次櫛比,一座座,一排排樣式各別,層次分明。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樓,飛檐疊翠,爭妍斗艷,七座鼓樓均勻分布,各有特色,鶴立寨中,形成一個鼓樓群體。高定鼓樓群因一個寨子就有7座鼓樓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一層瓦檐的獨柱鼓樓,是高定村稱為“五通”的吳姓宗族于1988年重建,穿斗木結構,十三層重檐、攢尖頂,高19米,底面積130平方米。始建于1921年,重建于1988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樓只有一根主承柱,通過橫枋與四周邊柱相連,造型罕見,頗具匠心,工藝精良,氣勢宏偉,顯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被譽為……[詳細] |
柳州張翀墓位于市郊柳東鄉(xiāng)油榨村旁坡嶺上,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從底坡至墓位標高35米。自一級墓臺起始至墓座,長90米,寬30米。從下至上共3級墓臺。一級墓臺左、右分立石獅1對,稍上分立石羊1對,再稍上分立石虎1對。往上數(shù)道石級至第二墓臺,左右分立石馬1對,稍上則為相對而立的執(zhí)笏翁仲(石人)。最后至第三墓臺,左右分立石龜1對。右面石龜馱“皇明諭祭碑”,高約2米,近墓兩側還有石龜1對。三級墓臺上部左、右側有片石檔土墻。墓體高1.92米,直徑6米,用料石圍砌;斍蛐雾敶。墓碑文字:“明故刑部侍郎兼都察御史嘉議大夫顯考鶴樓張公之墓”,署款:“萬歷九年辛巳吉日,孝男仕、佩,孫繼昌,曾孫秉忠同泣……[詳細] |
位于柳州市郊西鵝鄉(xiāng)山頭村龍興屯田野中。劉蕡于唐開成至會昌年間(836~846年)被貶為柳州司戶參軍。民間傳說他下鄉(xiāng)視農時,在田間墜馬而死,葬于此處。唐天復二年(902年),劉蕡被追贈為左諫議大夫。墓碑題為唐諫議大夫賢良劉公墓,地方人士稱賢良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廣西布政司右參政黃塤曾加修整,并在四周建有墻垣。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右江道王錦主持重修,增設石牌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柳州知府楊道霖等捐資維護。當時清明時節(jié),地方官民多往祭祀,附近學子入學時,也有前往墓地瞻拜的習慣,F(xiàn)墓為磚砌結構,高2米,占地面積9.42平方米,原牌坊部分石料及題刻保存完好。1996年公布為……[詳細] |
東門城樓是柳州市保存較好的古跡,位于城中區(qū)曙光東路的文惠大橋北端,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樓高17米,基座為方塊料石,城是青磚砌制。城門上有兩層譙樓,樓閣內的圓柱斗拱古樸大方;銜架屏板均有美麗的花飾雕刻。東門城樓常年對游客開放。登上城樓,可以看到柳江如帶,群山倒立,令人心曠神怡。門票/開放時間10元地址:柳州市城中區(qū)曙光東路的文惠大橋北端類型:古跡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全天開放(僅限外觀)門票信息:門市價:5.0元……[詳細] |
楊登嵩故居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程村鄉(xiāng)頭坪村草頭坪屯公路邊,始建于民國八年,為民國期間三江民團副司令楊登嵩的故居。坐南朝北,平面呈方形,面闊及進深均為三間,長為11.85米,深10.5米,高14.1米。采用穿斗與抬梁相結合的混合結構,青磚墻,硬山頂,小青瓦面,外墻設有槍眼。室外立面均為西式建筑風格進行點綴裝飾,屋頂則以傳統(tǒng)的穿斗與抬梁混合結構營造技術來承托屋面。室內設木樓楞鋪木板構成樓層,并于樓板上鋪青磚。各樓層間均設有木樓梯相聯(lián)系,木樓板上鋪青磚。該建筑是三江境內唯一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公布為三江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楊……[詳細] |
丹洲是座文化古城。位于三江、融安、融水三縣交合處,地處融江江心洲上,全村有220戶1037人,居住著苗、瑤、侗、壯、漢等5個民族,民風淳樸。當?shù)卣种匾曃奈锉Wo和項目建設。近年投入不少資金對丹洲明代北門樓、明代書院、閩粵會館、古縣衙禮堂等古城文物進行保護修善。增設了游客參與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竟技項目。同時,每年11月初舉辦“丹洲柚子節(jié)”,推介丹洲旅游以及丹洲柚子、丹洲臘味、奇石盤景等特色產(chǎn)品,以旅游商品促進旅游業(yè),以旅游業(yè)帶動土特產(chǎn)品,不斷提高丹洲旅游的知名度,為發(fā)展旅游業(yè)奠定了基礎![詳細] |
“廖磊公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柳州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辦公地址,沒有對外開放。廖磊公館是廖磊將軍于1930年到1937年任第7軍軍長駐軍柳州時自己興建的住宅。廖磊將軍在柳州進行一系列利國利民活動的歷史見證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這座建筑為研究建筑藝術、結構科學提供了珍貴的史料。交通坐14路、30路、105路、69路到東門站門票無開放時間現(xiàn)為一個單位辦公地址,未對外開放。景點位置廣西柳州市城中區(qū)中山東路36號……[詳細] |
柳州文廟崇圣堂位于厚德明倫堂后方,高28米,長41米,寬33.8米,三層重檐攢尖頂,青灰琉璃瓦,圍以漢白玉石欄桿,柱頭雕飾云紋,封板浮雕雙龍戲珠紋。柳州文廟崇圣祠殿內藻井、門窗均采用珍貴的楠木裝飾,飾以仿古彩繪。崇圣堂設計格調高雅,建筑高大雄偉,高度僅次于大成殿,具有鮮明的南方建筑特色。……[詳細] |
九頭山漢墓保護范圍:以九頭山漢墓邊沿線為基線,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20米范圍內。……[詳細] |
林溪侗寨古建筑群(含平巖村、高友村、高秀村等村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zhèn),年代為明至清。林溪侗寨古建筑群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胡志明舊居位于柳石路2號。原為南洋客棧。是一幢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1942年8月,印度支那0(越南0)主度胡志明到中國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lián)系,在靖西縣被地方0逮捕,1943年9月從柳州監(jiān)獄獲釋。1943年9月~1944年9月,胡志明住在南洋客棧,這期間胡志明在柳州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動。今舊居內有當年胡志明用過的桌椅、木床、洗臉盆架等,還有大量手稿、圖片以及一尊越南送來的胡志明半身銅像。1997年公布為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劉家大院,位于柳州市西鵝鄉(xiāng)竹鵝村西南1.5公里的涼水屯,它是清代光緒十八年(1892年)奉政大夫劉華瓊所建,為磚木結構建筑。人字頂,蓋灰小瓦,坐西北朝東南,面積約1400多平方米,是客家人住屋。屋前開3門,正門兩側各有1側門,側門各又連接兩座東西向的側屋。房間32間,9廳6井,游廊蜿蜒。沿中軸線由東南至西北依次為上、中、下廳,廳側左右為廂房。在屋后兩角有磚瓦結構的3層雕樓。墻體均用石灰、河沙摻糖油混合成,厚30~32厘米,甚為堅實,地面鋪青磚。上、中、下廳及正門原有木匾等題字。門外兩側及中、下廳中間部位有16根圓形直徑約35厘米的木柱作支撐。中、下廳柱之間的屏風板以木格花窗裝飾,雕花精美。中廳……[詳細] |
真仙巖又名靈巖,相傳太上老君游至融嶺,語人曰:“此洞乃天之絕勝也,山石峻峭,溪流清邃,不復西度流沙,我當隱;。一夕身化為石,須眉皓潔,神態(tài)飄逸,栩栩如生,因此俗稱老君洞”。洞壁上歷代名人墨客,達官顯要所題的摩巖石刻、碑刻書像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為研究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宗教提供了難得的歷史資料和依據(jù)。真仙巖石刻于1963年被列為廣西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宋帝太宗親頒“御書碑”120軸藏于洞內,并敕封老君洞為“真仙巖”。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在真仙巖住了13天,寫下了五千多字的游記,真實生動地記載了真仙巖的山光水色。保護范圍:以洞口外沿環(huán)山腳整個山體范圍為界,向東至靈壽溪水面,向南至……[詳細] |
九廳十八井隆盛莊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柳江區(qū)進德鎮(zhèn)三千村隆盛屯。這個歷史悠久的莊園是清乾隆年間廣東嘉應商賈曾勛、曾光麟遷入柳江定居所建的居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九縱六橫式客家圍屋,圍墻高約七八米,圈地1.3公頃,是柳江縣最古老、最宏大的曾氏地主莊園,俗稱龍勝莊(原名老圍隴)。莊園前的魚塘外地里,還豎立著兩塊旗桿石碑,分別刻著“為恩例貢士曾鵬翔監(jiān)立”和“嘉慶癸酉年仲夏轂旦”,側面也有相應記載的文字。九廳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多種典型代表之一,廣泛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客家地區(qū)。這種民居建筑結合了北方庭院的形式,適應了南方多雨潮濕的氣候和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獨特的建筑風格。九廳十八井結……[詳細] |
馬鞍山摩崖石刻的地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魚峰區(qū)屏山大道178號馬鞍山公園內。馬鞍山公園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石刻藝術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山勢陡峭,形如馬鞍,因此得名。在馬鞍山公園內,你可以欣賞到多處摩崖石刻,這些石刻分布在公園內的不同地點,有的刻在山壁上,有的刻在石壁上,有的則是刻在巨石上。這些石刻的內容豐富多樣,有詩詞、題記、對聯(lián)等,字體有楷、草、隸、篆等多種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其中,最為著名的石刻是“馬鞍山”三個大字,刻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此外,還有“一覽眾山小”、“山高人為峰”等題刻,寓意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感悟。除了摩崖石刻外,馬鞍山公園……[詳細] |
高巖山摩崖石刻位于鹿寨縣高巖山白象巖,年代為宋 -清。高巖山摩崖石刻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柳城窯址位于美麗的柳城縣縣城融江河畔,分布范圍長約四五公里,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面積27萬多平方米,是柳城縣眾多窯址中最早發(fā)現(xiàn)、最具典型性的窯址,是迄今廣西境內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較大,燒造時間延續(xù)較長的一處古窯址,燒造時間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1981年8月,柳城窯址公布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發(fā)掘并出土文物5000多件套,收藏于柳城縣文物管理所文物庫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