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南州旅游

黔南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肖國寶烈士陵園肖國寶烈士陵園位于長順縣城東北,與長順縣民族中學毗鄰,地處東經(jīng)106°26′,北緯26°11′,海拔1140米。陵園占地面積20余畝,左為小山坡,右為蓑衣坡,三座六角紅柱小亭遙遙相望。兩山之間,翠柏森森,綠草如茵。一九五0年十一月十三日,解放軍一四0團二連一班0員副班長肖國寶隨部隊到長順剿匪。匪首曹紹華是當時蔣介石任命的“貴州-自衛(wèi)救-”司令,他帶領一幫土匪,四處0淫、擄掠,涂害生靈,成為貴州最兇惡的一股頑匪。追剿部隊將曹紹華頑匪追至長順縣斗蓬沖。該沖地形險峻,僅有三個埡口與外相通,易守難攻。曹紹華與四百余名殘匪龜縮于斗蓬沖,在三個埡口架設機槍,-山下剿匪部隊企圖頑抗。十三日下午……[詳細]
  交麻崖墓崖墓位于東經(jīng)106°15'、北緯25°42'30、海拔960米的縣城南七十公里交麻鄉(xiāng)干代村天星洞內,洞高約二點五米,寬十四米。干代河穿洞流向敦操電站,兩岸峽谷懸陡,天星洞地形險要,無旱路可至,僅能乘船由干代河逆水駛入。進洞十米后,從左側攀壁而上,就可看到洞內整齊放置的棺木。該洞現(xiàn)存棺木一百二十余具,置于洞內自然臺地上。棺下橫放兩根方木,長短大小不一。棺木排列有序,疊放層次不等,少則一層,最多四層;每層多者二十具,少則十具左右。棺木大小形制也不統(tǒng)一,最大的長約二點一米,寬零點六米,高零點五米,最小的長一點八米,寬零點五五米,高零點四五米。所有棺木均用青杉木制成。墻板相接處,用陰陽槽扣緊,……[詳細]
  鄧恩銘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縣城北向陽路21號,總占地面積1100㎡,總建筑面積397㎡,其中:故居86㎡,豆腐房9㎡,陳列室230㎡,游客服務中心72㎡,現(xiàn)故居館藏文物達150多件(套),已拆遷完畢等待建設資金的空地500㎡;1979年中組部、中宣部批準為貴州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初故居修繕完畢,舉辦故居復原和鄧恩銘生平事跡陳列,同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鄧恩銘故居是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示范單位,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省民委的關心指導下,始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和創(chuàng)建活動,得到領導、群眾和前來參觀游客的認可和好評。主要活動措施是:一、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納入重要工……[詳細]
  福泉城墻位于貴州省福泉市城廂鎮(zhèn)。福泉原名“平越”,是貴州開發(fā)較早的古州之一,秦漢置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建平越衛(wèi)土城,并設衛(wèi)所。明建文三年(1401年)筑為石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指揮張能在古城西北開辟了一座小西門,將河流引入城中,稱為“小西門水城”,水城河道橋孔上設放置鐵閘的閘槽,適時可以開閘放水御敵,并解決人畜用水問題。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知府楊可陶、指揮奚同柱又在水城外增加了一個外城,長約170米,把河流的一段圍進城來,以防止敵人斷絕水源。福泉城墻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修建的。起初是一座土城,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便改為石頭城。古城墻周長4……[詳細]
  在貴定縣城內,因“城隍”而建其廟!俺勤颉蹦俗o城之神。《北齊書·慕容儼傳》:“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笔冀ㄓ诿骱槲涠迥辏1392),占地面積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貴定縣治從舊治移至今縣城后,擴充城墻,城隍廟增建山門、耳房、廂房、大殿、二殿等。清嘉慶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及七層0一座。后0毀于火,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山門等亦相繼被毀。貴定城隍廟為穿斗式木結構建筑,硬山頂,青瓦屋面,坐東向西,平面布局為四合院,F(xiàn)存前廳、耳房、廂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門前設十級臺階,前廳進深3.3米,通道兩邊為面……[詳細]
  羅發(fā)先墓位于貴定縣昌明鎮(zhèn)紅光村,年代為清宣統(tǒng)二年(1910)。類別為古墓葬。羅發(fā)先墓為貴定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以墓為基準點,東西南北各20米為保護范圍,外延3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甘塘鄉(xiāng)規(guī)碑位于貴定縣新巴鎮(zhèn)谷兵村甘塘寨,年代為清道光三十年(1850)。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甘塘鄉(xiāng)規(guī)碑為貴定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基體東南西北外延一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外延一米為建控地帶![詳細]
  貴定陽寶山古建筑群于1999年12月21日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群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后山的飛鳳寺,前山的蓮花寺及和尚墳石刻塔林。其中:飛鳳寺和蓮花寺目前僅剩遺址,和尚墳塔林基本保存完好,至今雄風猶存,具有強烈的震撼力,令人感慨萬分。……[詳細]
  長順睦化地層剖面石炭紀稱奇世界睦化鄉(xiāng)格董關泥盆系地層剖面石炭紀位于西部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之一————貴州長順縣睦化鄉(xiāng)格董關泥盆系地層剖面石炭紀。是中外考古專家學者贊不絕口的一處絕世奇觀,因為泥盆系石炭紀屬于世界上獨特的地質奇觀、而且是“世界之最”。因此,這片神奇的土地,在上世紀初就引起中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已故)重視,專程到長順來考察。長順南面的睦化鄉(xiāng)格董關、山峰壁立高聳,層巒疊翠,山險林幽,溪流交錯,溝坎縱橫,枯藤老樹,姿態(tài)萬千,加之村寨的古樸人文景觀,構成一幅古樸典雅的畫幅景觀。這在距公路旁不遠處,就是舉世無雙的石炭紀地層剖面,它不但是地理學界牙形類生物相研究的珍貴資料,而且是迄今的世界……[詳細]
  江界河紅軍搶渡烏江遺址距離甕安縣城45公里,江界河是烏江流經(jīng)甕安縣境內的一段河流。中央紅軍的軍委縱隊、一軍團二師和五軍團從這里搶渡烏江,也是紅軍搶渡烏江的主要渡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志就是從這里渡過烏江的。江界河渡口自古就是遵義通往黔東南的要津,是川鹽運往黔東的必經(jīng)之道。江界河渡口為箱狀河谷,水流湍急。江北岸的火金山猶如一條巨龍橫亙天際,形勢極其險要。紅軍抵達江界河南岸之前,雙槍兵司令王家烈又命令侯之擔部在江北岸布防,以兩個團的兵力駐守在江界河、孫家渡一線,妄圖阻止紅軍渡江。1935年元旦這天,紅軍先頭部隊二師四團,在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率領下,到達江界河渡口……[詳細]
  三都縣九阡水族起義遺址:位于三都自治縣九阡鎮(zhèn)梅采寨的岜丟山上,距縣城約68公里。東西北三面為陡坡與懸崖,惟南面山梁與其他山嶺相連,易守難攻。清咸豐五年(1855)7月,梅采寨水族農民潘新簡在九阡地區(qū)領導舉行了水族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他們以九阡為根據(jù)地,壘石為營,都江、都勻、榕江等地各路義軍及太平軍余城義部互相聲援、配合,轉戰(zhàn)于荔波、獨山、都勻、南丹等地,攻克荔波縣城五次,圍攻十余次,潘新簡被太平天國封為“輔德王”。義軍所到之處,深得各族民眾的擁護,紛紛加入,起義烽火長達十余年之久。其間為加強和鞏固九阡根據(jù)地,在各重要路口、關隘修筑了關卡、營盤等。今存的岜丟山遺址既是其中之一,為水族人民反……[詳細]
  甕安玉華山咸同起義遺址位于甕安縣建中鎮(zhèn)太文村,山勢陡峭,縱橫十余里,以玉華山為中心,高白溪、長安營、頭坡營、二坡營為拱衛(wèi),巖根河、五道河、桑巖河為-,尤其是玉華山主峰,三面絕壁,僅從大平山有一陡峭小路可達山頂,實為一個得天獨厚的軍事要地。清咸豐八年(1858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何德勝領導的黃號義軍在玉華山扎營設壘進行反清斗爭,曾在此與官兵打過4次大仗。當年號軍的中營遺址、大平山前哨石卡、戰(zhàn)壕等尚存。該遺址為咸同時期反清斗爭的實物見證![詳細]
  長順來遠寫字崖位于長順,類別為摩崖、石刻和崖壁畫。寫字崖系1978年1月省博物館考個工作者調查時發(fā)現(xiàn)的,寫字處為半洞穴式凹槽,空間高2.5米,長3.5米,寬1.5米。在槽內石壁上有古代、近代文人用墨書寫的漢字20余處,雜于其間的符咒、繪畫則多以紅土為之。最早者為明洪武元年(1368)書寫,最晚者為1930年書寫,詩句多為觸景感情,也有憤世之作,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768年)的一首七律為:“小壑舟上依石邊,澄澄碧水映長天。兩岸乳鴉眠石竹,一池皎月墜金蓮。僧倦夕陽驚夢鶴,士憐芳草傍啼鵑。此日好景知多少?山徑靜處水總閑!睂懽盅碌陌l(fā)現(xiàn),對研究長順及貴州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依據(jù)。1992年2月23日,寫……[詳細]
  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位于荔波,類別為古墓葬及歷史人物墓。荔波水浦石板墓群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