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張掖市旅游

張掖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昆蟲科學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之一。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成功中學內(nèi)。面積約600多平方米。1968年籌建,1971年建成。該館收藏世界各地昆蟲標本,包括許多模式標本,約5萬余件。另有臺灣的昆蟲生態(tài)影片和幻燈片,昆蟲鳴叫的錄音帶以及有關昆蟲的民俗工藝品等。陳列廳的昆蟲展品約1萬種3萬件,分別放在600個標本盒內(nèi)。該館收藏世界各地昆蟲標本,包括許多模式標本,約5萬余件。另有臺灣的昆蟲生態(tài)影片和幻燈片,昆蟲鳴叫的錄音帶以及有關昆蟲的民俗工藝品等。陳列廳的昆蟲展品約1萬種3萬件,分別放在600個標本盒內(nèi)。其中有世界聞名的珍貴蝴蝶標本──雌雄合為一體的陰陽蝶。該館還有臺灣的“蝴蝶谷”地區(qū)的立體模型……[詳細]
  介 紹鎮(zhèn)遠樓是仿西安鐘樓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磚砌的壇上,臺底寬32米,高9米,基座至樓頂30多米,樓為三層木構塔形,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樓下有十字洞,通向東西南北,可以通過行人和小型車輛。 洞門上方嵌刻著匾額,東“旭升”,西“賈城”,南“迎熏”,北“鎮(zhèn)遠”。樓上四面懸有匾額:東“金城春雨”,西“玉關曉月”,南“祁連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順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國棟-清廷,曾因誘殺巡撫都御史張文衡,分巡西寧道林維造,鎮(zhèn)守總兵劉良臣,燒毀此樓。順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懸額四面:“九重在望”、“萬國咸賓”、“聲教四達”、“湖山一覽”。 鎮(zhèn)遠樓于明正德二年(1523年)……[詳細]
  馬蹄寺石窟群位于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區(qū)的臨松山中。東晉敦煌名士郭瑀隱居講學時開創(chuàng)。屬涼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現(xiàn)編第八窟(馬蹄殿)窟內(nèi)馬蹄跡印而得名。包括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觀音洞七個部分,現(xiàn)存窟龕70余個。各窟群均開鑿在馬蹄山谷或近水的紅沙巖崖壁上,間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橫向也有豎向,最高的“三十三天”達5層。 馬蹄寺石窟群中,以現(xiàn)存的造像和壁畫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規(guī)模而言,以馬蹄寺北寺為最突出。 金塔寺石窟開鑿在大都麻鄉(xiāng)刺溝內(nèi)的紅砂崖壁上。共東、西兩窟,均為平面呈長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頂。中心柱……[詳細]
  高臺烈士陵園由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紀念亭,烈士公墓,紀念碑等紀念建筑物組成。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坐落于有“塞上水鄉(xiāng)、北涼古都”之稱的高臺縣城,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現(xiàn)占地面積200畝,館內(nèi)掩埋著紅西路-戰(zhàn)河西、血戰(zhàn)高臺而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紅西路軍革命烈士。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目前全國反映中國紅西路軍歷史最全面、最具權威性的紀念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26萬人(次)。2008年,紀念館……[詳細]
  八卦營墓群位于民樂縣永固鎮(zhèn)八卦營村東500米處的背背山、直嶺嶺、簸箕洼、陸溝山、亂疙瘩等五條山嶺上,從山腳到山頂都有分布。20世紀60年代末發(fā)現(xiàn),1975年,張掖地區(qū)文化局調(diào)查。墓群面積達246萬平方米。從山坡暴露發(fā)現(xiàn)的墓葬看,有券頂磚室墓、土洞墓及甕棺葬。墓室結(jié)構有單室、雙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較豐富,有各類陶器、銅器、木器等物,隨葬有陶灶、壺、盆、杯等和漢代的錢幣——大布黃千、一刀平五千、半兩、五銖錢等。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錢幣“一刀平五千”為不可多得的古幣珍品。在考古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部分墓室內(nèi)繪有壁畫,壁畫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媧、鳥雀為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用墨線勾繪,以丹砂、土紅、石青著色。八卦……[詳細]
  西路軍烈士陵園坐落在臨澤縣東郊大少河南岸,總占地面積600畝。園內(nèi)綠數(shù)成蔭,花香彌漫,主要建筑物有紀念碑,烈士陵墓、將軍亭、博物館、雙擁館、烈士紀念館等。園名由-題寫。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紀念碑,正面是-元帥書寫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的題字,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總部及所屬五軍、九軍、三十軍萬余人進入臨澤縣境內(nèi)遭-馬步芳部隊圍截,在蓼泉、倪家營、西柳溝、梨園口等地浴血奮戰(zhàn)七十余天,數(shù)千烈士壯烈犧牲。為緬懷英烈、慰籍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后代,特樹此碑!绷沂考o念館內(nèi)陳烈西路軍在臨澤的戰(zhàn)斗史跡簡介及烈士的遺物--槍管、大刀、馬尾手、飯桶、飯罐、照片,一幅幅大……[詳細]
  吉祥寺磚塔位于張掖市甘州區(qū)安陽鄉(xiāng)高寺兒村高寺兒小學內(nèi),為當?shù)卦樗赂綄俳ㄖ唬略阂褮Р淮,現(xiàn)僅存磚塔一座,始建年代史書無記載,民間傳說為唐代所建,其建筑風格類似西安大、小雁塔,每層塔檐均為唐式木構建筑風格。現(xiàn)存塔體建于高0.70米、南北長12.30米、東西寬12米的方形臺基之上,占地面積約147.60㎡,平面八角形,上下共分八層七檐,青磚砌筑,實心體,密檐樓閣式,由底向上逐層向內(nèi)收分,頂為覆缽體形,塔高20米。 每層塔檐為磚雕工藝,斗栱、木椽、飛頭、望板逼真精巧,在一層東南側(cè)正中開有一券形門洞,深2.20米,高1.70米,寬1.20米,原頂部有額題“金剛寶塔”四字,字跡可辨,文革時期……[詳細]
  山西會館位于張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趙世貴、趙繼禹、張朝樞等建。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mào)云集的重鎮(zhèn),從山西、陜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他們?yōu)榱遂柟毯蛿U大自已經(jīng)營的實力范圍,于是結(jié)幫會、設會館,將始建于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建為山西會館,修建費用都由客商募捐。會館將宮廷建筑與民間建筑融為一體,形成起伏開闔,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院落群體。沿一條軸線依次排列著,如山門,戲臺(上下兩層,上為臺,下為通道),看臺(上為臺,下為廊),牌樓,鐘鼓樓,大殿,后樓等。造型奇特,威嚴凝重。殿宇樓閣,庭院花木,使整個建筑絢麗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繪、泥塑,遍布全館,交相輝映,具……[詳細]
  萬壽寺位于張掖市甘州區(qū)縣府街路西。又名木塔寺。創(chuàng)建于北周,隋開皇二年(582)重建,后經(jīng)唐貞觀十三年(639)、明永樂元年(140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數(shù)次重修,清末毀于大風。坐西向東,現(xiàn)僅存建于中軸線上的木塔和藏經(jīng)樓,F(xiàn)存木塔重修于民國十五年(1926),屬八角九層樓閣式,高32.8米。底層每邊寬15.1米,塔下有高1.5米、邊長20.3米的正方形臺基。塔一至七層磚砌,外檐木構,八、九兩層全為木構。塔面闊和高度自下而上逐層縮小,各層辟門窗或設假門窗,門上磚雕仿木結(jié)構斗拱,門邊鐫刻楹聯(lián),一層東門橫額“登極樂天”,西門橫額“入三摩地”,檐下雕刻十二生肖圖。木塔造型優(yōu)美,結(jié)構精巧,內(nèi)設樓……[詳細]
  肅南皇城城址位于肅南縣東灘鄉(xiāng)皇城村東側(cè)。分南、北兩城,相距200米。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長32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96000平方米。南墻正中辟門。四角筑四棱臺體角墩,東、西、北墻各筑馬面5個,南墻筑馬面4個。城外有護城河兩道,外河寬9米,內(nèi)河寬10米,兩河之間四面各筑烽火臺5座,間距40米,為軍事防御性設施。城內(nèi)有建筑遺跡,平面呈“工”字形,高出地面1米左右,南北縱長68米,四角各存一圓形柱礎,殘存有瓦當、鴟吻、殘碎脊片和紅、綠琉璃瓦片等。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長395米,寬390米,面積154000平方米。南墻辟門,城內(nèi)東北部筑有內(nèi)城,城外有護城河一道。城墻均為夯土版筑,夯層厚約0.……[詳細]
  艾黎與何克陵園位于山丹縣城南門外,仿西式建筑。陵園南北寬43米、東西長64米。主要為照壁、綜合碑、墓、紀念碑等。正前面為大理石帖面的照壁,面外嵌有楚圖南書寫的艾黎與何克陵園園名,里面鑲嵌了-題寫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永垂不朽13個鎦金字。路易.艾黎和喬治。何克墓坐落在平臺中軸線上。墓后矗立著象征友誼的紀念碑,正立面呈桃形,下部圓龕內(nèi)樹有甘肅省人民政府敬獻、上鑲國際主義精神永放光芒字樣的石碑。喬治.何克1945年7月在該校任職期間不幸以身殉職,葬于山丹河北岸的培校校辦工廠院內(nèi),始為何克墓。1979年、1985年,曾根據(jù)有關精神兩度擴建修繕,成為現(xiàn)在規(guī)模。1987年12月路易.艾黎逝世后,其骨灰即安……[詳細]
  紅山魁星樓位于高臺縣羅城鄉(xiāng)紅山村村委會院內(nèi)。它是明永樂十二年(1414)建造在沙灣堡城東南角角墩上的建筑物。角墩邊長16.5米,高7.5米。角墩正中筑魁星樓,樓體通高9.8米,土木結(jié)構,六角明柱、六角暗柱撐起樓體。第一層高3.4米,草皮軋砌填充明暗柱間,黃泥裹墻,白灰罩面,六角暗柱構成六角形神龕,有木制門框;第二層高2.8米,六角暗柱間嵌板成扶欄,高0.84米。中央供魁星(已毀),藻井頂部嵌木板畫太極圖。第三層高1.8米,攢尖頂高1.8米,六角飛檐木雕龍形,向外飛出1.9米,六角飛檐相等。攢尖頂六棱形掛青灰色筒瓦,頂部伸出細木?菢堑靥幑朋A道絲綢之路交叉路口,其工藝水平和建造風格為研究河西古……[詳細]
  景耀寺石窟位于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xiāng)光華村,石窟開鑿在長約50米,寬約20米的榆木山谷的沙礫石崖壁上,坐北向南,有43個窟龕。東西向排列為上下兩層。早年寺院巍峨,石窟壯觀,是本地佛教勝地,F(xiàn)寺院及部分石窟已毀,僅存3個洞窟內(nèi)的壁畫。1-2號窟內(nèi)存有清代密教壁畫,內(nèi)容多為天王、-、坐佛、說法圖及生死輪回圖等。3號洞窟形制結(jié)構類同,窟內(nèi)正壁及左右兩肩壁下方均設有長方形壇基。壁畫色彩艷麗,保存較好。是裕固族最早修建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據(jù)民國10年(1921)《高臺縣志》載,景耀寺創(chuàng)建于清順治年間(1643-1661年)。對研究河西地區(qū)古代歷史、宗教文化有重要價值。1991年公布為縣級保護單位![詳細]
  靳氏民居位于張掖市山丹縣清泉鎮(zhèn)南關村,始建于民國七年(1918),占地面積約442.7平方米,建筑面積230平方米,坐西朝東,平面布局略呈長方形,南北寬19米,東西長23.3米,為一進兩院四合院式建筑,中軸線由東向西依次建有倒座、過廳和堂屋,前、后院南北兩側(cè)均建有廂房,所有建筑均為前出廊結(jié)構。該民居作為傳統(tǒng)民居建筑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河西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和審美理念,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靳文章家西墻外側(cè),南至南院墻外側(cè)以南3米,西至西院墻外側(cè)以西1米,北至北院墻外側(cè)。……[詳細]
  馬寨無量殿位于張掖市山丹縣位奇鎮(zhèn)馬寨村小學,周圍為耕地和荒灘戈壁,無量殿為土木歇山頂,占地面積約658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8平方米。無量殿面闊五間13.84米,進深4米。一字正脊,四出垂檐、垂脊,飛檐獸吻,24根檐柱組成回廊。正脊由空心脊磚,龍身、魚尾磚依次排列組成。屋頂用望磚壓頂,檐下四周為斗拱、耍頭、昂、額枋。檐柱上有“牙闕”,廊柱間檐枋下雕刻有纏枝蓮花和吉祥紋飾。室內(nèi)梁架呈三角形狀,彩繪龍、云、朱雀等。外門楣上分別鐫刻“蒼夫子、天府宮、無量殿、魯祖師,夫子廟”。該建筑是山丹縣境內(nèi)最宏偉、最典型的明代古建筑。對研究土木結(jié)構建筑有價值。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圣經(jīng)樓位于張掖市山丹縣位奇鎮(zhèn)高寨村,建于清代。該樓建筑在高大的土臺上,占地面積473平方米。臺體東西長22米,南北寬21.5米,高6米,黃土夯筑。圣經(jīng)樓位于臺面偏北處,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10.96平方米,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通長14.6米,進深二間,通寬7.6米,通高6米,對研究河西地區(qū)明清廟宇建筑特征、建筑工藝技術、建筑文化有重要價值。1985年被山丹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樓體下墩臺底邊為基準,向東延伸10米,向南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詳細]
  文殊山石窟位于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鎮(zhèn)祁文鄉(xiāng)文殊村的文殊山上,現(xiàn)存窟龕百余個,開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F(xiàn)存早期中心柱窟8個、禪窟1個,窟前寺院遺址28處。現(xiàn)存有壁畫、塑像較為重要的有前山千佛洞、萬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干佛洞等,均為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穹隆頂。另有在窟內(nèi)開鑿小禪室的禪窟。中心柱分三層,下層為方形壇基,上面兩層每面均鑿圓拱形龕,龕內(nèi)塑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有千佛、說法圖、七佛、伎樂天、供養(yǎng)人像。萬佛洞有西夏時重繪的大型《彌勒經(jīng)變》畫及佛本生故事畫,是西夏佛教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地址: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藏族鄉(xiāng)開放時間:旺季(4月1……[詳細]
  四家魁星樓 位于民樂縣-鄉(xiāng)四家村中間。建于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年(1895)因樓傾斜曾維修兩次,1921年,村民曾集資維修。魁星樓建在一夯土臺基上,臺基南北長15.8米,東西寬13.15米,高2.5米,四周用青磚砌筑,底層用石條砌筑?菢菫槿龑恿秋w檐攢尖頂式磚木結(jié)構。第一層東面辟門,其余五面開窗,正中供孔子牌位,旁列顏、孟、曾等孔門先賢之位。第二層建有木構繞廊,六面磚墻雕有鳥獸,室內(nèi)塑黃帝、蒼頡像;第三層也有繞廊,東面辟門。門為四格扇,上繪山水、花鳥。頂部鐵戟上有“大起文明”四字?菢菫閺堃词斜4孑^好的一座清代建筑![詳細]
  艾黎與何柯陵園位于山丹縣城南門外,為紀念艾黎與何克而建。面積約2752平方米。喬治·艾爾文·何克(1915--1945),英籍進步青年,曾在中國七年,1945年因病逝世于山丹。路易·艾黎(1897--1987)新西蘭杰出社會活動家,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甘肅省榮譽公民,在華工作60年,其中在山丹近10年。兩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有卓越貢獻。陵園始建于1945年,原為何克陵園,1979年重建,1986年改建為西式磚混墓結(jié)構。陵園中安放何克遺骨和艾黎部分骨灰,鄧小平題詞“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永垂不朽”鐫于照壁上![詳細]
  在張掖二中院內(nèi),是一座古典寺院建筑,是民勤縣商人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作為聚會議事祭神的地方。大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筑,古樸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布著大殿、陪殿、廂房、鐘鼓樓、牌坊等,既對稱,又陪襯,高低錯落,氣勢雄偉,構成了古建筑物的特色。解放前在前院設私立民勤小學,館舍至今保存完好。門票10元景點位置甘肅省張掖甘州區(q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