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東岳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qū)張慶鄉(xiāng)永康村據(jù)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東岳廟始建于元中統(tǒng)三年(1262),由村民胡福等建,清光緒元年(1875)曾重修,F(xiàn)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與倒座戲臺連構)、正殿,山門兩側為東西耳房、東西掖門、鐘鼓樓,院內(nèi)兩側為東西廂房,廂房南北兩側各有碑廊一座,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及東西耳殿。山門與倒座戲臺屋面呈勾連搭,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后出單檐卷棚歇山抱廈形成戲臺。戲臺兩側設磚砌八字影壁各一,壁心為方磚砌筑,其上篆書文字。戲臺建于高臺基之上,基下中部設券門,前臺及兩側三面開敞,面寬一間……[詳細] |
蒲池壽圣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晉中市榆次區(qū)莊子鄉(xiāng)蒲池村蒲池壽圣寺始建年代無考,據(jù)寺內(nèi)碑載,明正德、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山門東側為鐘樓,院內(nèi)東、西兩側為配殿,共有建筑5座,F(xiàn)存建筑均為明代遺構。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平面近似方形。明間兩縫梁架為五架梁對前雙步梁用四柱。前后檐斗栱七踩三昂,前檐明間補間斗栱出45°斜栱。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廊式,平面近似方形。兩山墻檐柱側腳明顯。梁架明間兩縫為五架梁對前后單步梁用四柱;兩山梁架為三架梁對前后雙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五踩重昂計心造;明間補間……[詳細] |
宣乘寺正殿(第五批省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qū)長凝鎮(zhèn)西見子村據(jù)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宣乘寺正殿始建于唐咸亨二年(671),宋熙寧七年(1074)重修,金大定二年(1162)賜今額,現(xiàn)存建筑為宋代。正殿建于高臺基之上,平面近似方形。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屋面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柱及金柱為四角抹棱柱,收分、卷剎明顯;檐柱間以闌額相連,闌額上設普拍枋,二者斷面呈“T”字形。梁架跨度較大,四椽栿為復梁式,下層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前乳栿搭在前檐柱頭鋪作和前檐金柱柱頭鋪作上;前乳栿及下層四椽栿與上層四椽栿之間下平槫重心處設駝峰、鋪作隔承;四椽栿及平梁之間上平槫縫重心處設……[詳細] |
位于榆次市市區(qū)以東的貓兒嶺上。古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長2700米,東西寬1500米的范圍內(nèi)。這一古墓群,如實地記載著榆次地區(qū)兩千年來的社會發(fā)展史。歷年來,貓兒嶺先后出土春秋、戰(zhàn)國、秦、漢、唐、宋等歷史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其中以戰(zhàn)國時墓葬最多。這一地區(qū)的戰(zhàn)國墓葬,形制大多為土坑堅穴墓;佣急容^深,有深四、五米的,也有深八、九米的。這些葬具、棺槨都已腐朽,出土的隨葬品比較豐富,有陶器、銅器、玉器、石器等![詳細] |
貓兒嶺墓群疊壓錯綜復雜。1984年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發(fā)掘清理,出土文物幾千件,尚有大量古墓待發(fā)掘。已出土文物有春秋陶鬲,戰(zhàn)國漢代青銅劍、鐵劍、各式帶鉤,陶制鼎、豆、壺等,有秦代的篆刻銅印。此外有春秋貝幣、戰(zhàn)國刀幣、漢代五銖和唐代墓志銘,墓0土谷種菜籽現(xiàn)仍能發(fā)芽生長,彩陶繪制精美,栩栩如生,對研究春秋以來的斷代和榆次的發(fā)展史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古墓葬面積之大,出土器物之豐富,跨越年代之久為國內(nèi)罕見。……[詳細] |
高壁資圣寺位于晉中市榆次區(qū)烏金山鎮(zhèn)高壁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高壁資圣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頡紇法寶寺位于晉中市榆次區(qū)什貼鎮(zhèn)頡紇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頡紇法寶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