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檗山莊石刻的所在地為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類型為石窟寺及石刻,具體地址位于晉江市東石鎮(zhèn)檗谷村。古檗山莊系清末民初華僑黃秀火良 營造的園林式家族陵園,面積1.7萬平方米。營建時函請海內(nèi)名流、書法家題詠,F(xiàn)存題詠石刻有楹聯(lián)11幅、匾額9方、古檗山莊全景圖1方及民國6年晉江公署立碑記1方,還有詩、詞、聯(lián)、跋、贊、題記等178方。1991年4月晉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檗山莊位于東石鎮(zhèn)檗谷村的古檗山莊,系旅菲華僑黃秀烺于清末民初,耗資銀元25萬兩興建的豪華山莊墓園。山莊占地1.7萬平方米,整體四方圓角形,坐西北朝東南,講究……[詳細] |
陳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zhèn)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歷經(jīng)修葺、重建、擴筑,是福建省內(nèi)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賽典赤瞻思。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陳埭,取其祖尾音“丁”字為姓。盡管陳埭丁氏回族在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經(jīng)漢化,但在其生活空間里,至今還不難看到伊斯蘭教習俗的遺跡和民族意識的反映。這種既顯現(xiàn)閩南漢文化的共性,又蘊涵伊斯蘭教之遺俗而構(gòu)成的文化特點,在其宗祠及其祖先崇拜的表征中,可以有助于我們作較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體以廊院式組織,采用閩南傳統(tǒng)民居……[詳細] |
靖海侯府即施瑯紀念館-施瑯將軍的故居。古大厝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承襲明代簡樸大方的建筑風格,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典型清初閩南建筑。晉江市深滬灣畔的衙口村,原稱潯海,因清靖海侯施瑯在家鄉(xiāng)建將軍府,聲名顯赫,故相沿成為俗稱。施瑯(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于帶兵,且“習海上事”,是一位頗有戰(zhàn)略眼光的將領(lǐng)。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后,施瑯于清廷力主收復臺島,痛斥放棄臺灣的謬論,率軍渡海征臺,收復臺灣。施瑯為祖國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因此而受封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瑯卒于任上。清廷為表彰其功勛,敕建祠于故里,后代有重修,于今保存較為完整。祠宇三進,磚木……[詳細] |
五店建筑群位于晉江市五店街,年代為明—民國。簡介:由莊氏家廟、蔡氏家廟、莊用賓故居、三角內(nèi)朝北大厝等組成。莊氏家廟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幾經(jīng)維修。坐南朝北,前后兩進,建筑面積925平方米,面闊七間,抬梁式梁架,硬山頂。蔡氏家廟,始建于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幾經(jīng)維修。坐南朝北,由照璧、石埕、下落、廡廊、頂落等組成,建筑面積537平方米,主座面闊五間,磚石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莊用賓故居始建于明代中葉,幾經(jīng)維修,磚石木結(jié)構(gòu),面闊五間,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為三落帶左護厝的“皇宮起”閩南紅磚大厝。三角內(nèi)朝北大厝,1935年建,坐南朝北,由外埕、下落、櫸頭、上落、梳妝樓、后軒、西護厝……[詳細] |
長順建筑群位于晉江市龍湖鎮(zhèn)南潯村,年代為清。簡介:“長順”系清代里人施至扇在臺灣鹿港的商號,經(jīng)商發(fā)達后于清光緒八年(1882)回鄉(xiāng)營建,由大厝、公媽廳、當鋪和通瀛書舍四組建筑組成,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開有池塘、溝圳通海,小船可運貨至厝前石埕。大厝由前廳、主堂、后樓和右護厝等組成,主堂面闊五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公媽廳由前廳、主堂和右護厝等組成,主堂面闊五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當鋪由前廳和主堂組成,主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通瀛書舍前帶花圃,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墻體承檁,硬山頂。此建筑群為泉臺商易交流的見證。2013年,長順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
福全所城年代:明、清座落地點:晉江市金井鎮(zhèn)福全村、溜江村簡介:福全所城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為防倭寇而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現(xiàn)存夯土城基遺址長約2000米、寬5米,南北水關(guān)各一個。城內(nèi)的無尾塔,為三層四角實心石塔,殘高8.6米,底邊長3.4米。有明代摩崖石刻九處;留從效廟為宋代始建,民國重修,祀廣澤尊王,廟內(nèi)有宋代覆盆柱礎(chǔ)、石門墩、方首石欄桿望柱、界石碑等。保護范圍:福全城墻遺址:福全城城墻遺址兩側(cè)各10米;無尾塔:塔四周各50米;福全城石刻:崖刻四周各50米,城內(nèi)馬槽,碑記均納入保護;留從效廟:四周向外延伸10米![詳細] |
陳清機宅位于晉江市安海鎮(zhèn)石獅巷,年代為1929年。簡介:1929年建,坐東北朝西南,為面闊三開間前后兩進左側(cè)帶兩層-樓的“皇宮起”閩南紅磚建筑,占地面積658平方米。石、木、磚等雕刻裝飾精美,保存有于右任、林森、楊樹莊等名人題刻。陳清機(1881—1940),福建著名僑領(lǐng),中國同盟會員,1911年11月7日組織發(fā)動“安海暴-動-”,為福建辛亥革命元老,民國成立后,提出“實業(yè)救國”,對祖國和家鄉(xiāng)建設(shè)多有貢獻。2013年,陳清機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宅周邊各外延20米![詳細] |
石井書院位于晉江市安海鎮(zhèn)成功西路,年代為清。簡介:因祀朱松、朱熹父子,又名“朱祠”。宋嘉定四年(1211)建,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儀門、廡廊、拜亭、大成殿等組成,占地面積932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頂。附屬文物有宋代“杏壇”碑、明弘治《重建鰲頭石井書院記》、清乾隆《重修啟賢祠》等碑。2013年,石井書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書院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
東石玉記商行建筑群年代:清座落地點:晉江市東石鎮(zhèn)第四社區(qū)簡介:東石玉井房蔡氏三兄弟,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開創(chuàng)“玉記商行”成為富戶,光緒年間(1875~1908)在東石港附近擴建商行,現(xiàn)存大厝8座和棧房2座。歷史上東石港對臺貿(mào)易興盛,各姓都有族人衍臺。清代東石蔡氏往臺灣謀生的,占族人半數(shù)。玉記商行建筑群,是閩臺商貿(mào)密切往來的見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詳細] |
石鼓廟鄉(xiāng)約碑位于晉江市梅嶺街道青陽石鼓廟鄉(xiāng)賢祠內(nèi),年代為明。簡介:明萬歷十六年(1588)立;◢弾r質(zhì),高2.62米,寬0.91米,篆額“青陽鄉(xiāng)約記”,字徑0.11米。碑文楷書直下21行計965字,字徑0.04米,記述里人莊用賓制訂鄉(xiāng)約,改變鄉(xiāng)俗的經(jīng)過,四川布政使洪富撰。2013年,石鼓廟鄉(xiāng)約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石鼓廟四周圍墻。……[詳細] |
江上塔,位于晉江市池店鎮(zhèn)池店村,明、清代遺跡,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層仿樓閣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層幢式石塔組成,層層收分,通高12.5米。江上塔,明萬歷年間(1573—1620)郡守蔡善繼始建;清咸豐四年(1854)觀察使莊俊元利用泉州西門定應宮內(nèi)宋代石塔的部分構(gòu)件重建。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層仿樓閣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層幢式石塔組成,層層收分,通高12.5米。底作須彌座,各向?qū)?.44米,西向設(shè)臺階。坐落于晉江南岸,為古代船舶進入晉江水域的重要航標。 保護范圍以塔心為中心點,東向外延伸50米,西向外延伸50米,南向外延伸25米,北向外延伸55米至江……[詳細] |
古城泉州有個奇特的古跡,那就是遠近聞名的石筍.這奇特的石筍,位于泉州市區(qū)新門外晉江北岸的浮橋黃甲街的龜山之上;石筍乃用五段圓柱體花崗巖雕琢壘疊而成,下段較粗,上段較細,末端略作尖錐狀,其狀如巨筍聳立,故俗稱石筍,其南為晉江下游,滔滔江水從有筍旁邊迂回而過,奔瀉入海.因這段石筍之故,這段江水也別名筍江。而石筍西南側(cè)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的浮橋臨漳橋,也因此而別稱“石筍橋”;石筍純由白色花崗巖經(jīng)簡單加工而成,形狀古樸,保留了原始的天然狀態(tài).據(jù)《泉州府志》載:北宋大中祥符四年(l0ll年)泉州太守高惠連曾經(jīng)“以私憤擊斷石筍”。由此可推知,北宋之時,此物早已有之.石筍自被高惠連擊斷之后,直至明……[詳細] |
圍頭“八·二三”炮戰(zhàn)遺跡位于晉江市金井鎮(zhèn)圍頭村,年代為1958年。簡介: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線解放軍與臺灣金門駐軍展開炮戰(zhàn),炮戰(zhàn)持續(xù)22年,直至1979年1月1日停止。圍頭村作為炮戰(zhàn)的主陣地,保留有許多戰(zhàn)地遺跡,主要有毓秀樓、安業(yè)民烈士紀念碑、達屋樓、一號防炮洞、一號碉堡等。毓秀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為二層中西合璧式鋼筋混凝土建筑,“八·二三”炮戰(zhàn)中遭炮擊,外墻、圍墻彈孔累累。安業(yè)民烈士紀念碑,1958年立,坐北向南,方形五層花崗巖石座,上立高1.7米、寬0.8米石碑,正面鐫刻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同志題詞“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安業(yè)民永垂不朽”,背面刻安業(yè)民烈士生平簡介![詳細] |
梧林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qū),為旅菲蔡氏華僑在20世紀30年代回鄉(xiāng)建造的西式建筑,由朝東樓、德鑨樓、順意樓組成。 朝東樓,1930年建,三層鋼筋水泥西式建筑,坐東北朝西南,由主樓、回向輔樓、右側(cè)穹頂門樓合圍而成,二樓有廊道連通,上下樓有木樓梯可通達,建筑面積928平方米,總占地面積452平方米。德鑨樓,1932年建,前帶單突規(guī)科林斯柱外廊的三層鋼筋水泥西式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582平方米,總占地面積254平方米。順意樓,1938年建,三層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西式紅磚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516平方米,占地面積250平方米。 文物保護2020年11月,梧林近代建筑……[詳細] |
星塔年代:明座落地點:晉江市安海鎮(zhèn)安東村簡介:鄭成功少年讀書處。為明崇禎二年(1629)鄭芝鵬所建,五層四角,樓閣式實心磚塔,邊長2.4米,高16.6米,葫蘆形塔剎。三層西面嵌明崇禎十六年鄭芝鵬撰《重建星塔小引》碑1通,四層嵌“星塔之塔”刻石。保護范圍:塔周邊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zhèn)蘇垵村北。坐南朝北,磚構(gòu),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陰刻楷書“皇明都督虛江俞公墓”。墓兩側(cè)尚存石將軍1對。原有石馬、石虎、石羊等均被毀。1986年,發(fā)現(xiàn)墓志銘1方,志額篆書:“皇明光祿大夫后軍都督府同知贈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肅陳氏墓志銘”,由晉江市博物館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衙口施氏大宗祠又稱潯海施氏大宗祠、潯江施氏大宗祠,位于晉江市龍湖鎮(zhèn)錢江村(衙口村)。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施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背倚萬壽寶塔,右挹閩海碧波,左襟靈秀余脈,前布池塘七口,狀猶七星拱月。并與鰲城、獅峰隔瀛側(cè)對,互為鼎立,靈秀鐘毓,蔚為大觀。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施氏大宗祠坐北朝南,系五開間三進帶護厝,前設(shè)石庭,后附花園,系典型閩南硬歇山頂皇宮式建筑,整座為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jié)合木構(gòu)架。中軸線由照墻、前埕、大門、中埕、前廳、后埕、后廳組成,左右有兩廊,左邊有火巷隔開,還有一……[詳細] |
圍頭八二三炮戰(zhàn)遺跡戰(zhàn)地坑道、1—4號炮臺位于晉江市金井鎮(zhèn)圍頭村,年代為1958年。1958年8月23日,海峽兩岸爆發(fā)了“八·二三”炮戰(zhàn),離金門僅5.6海里的圍頭村是主要戰(zhàn)場之一。戰(zhàn)地坑道、1—4號炮臺均位于圍頭半島面向金門的濱海地帶,均由花崗巖條石砌筑,坑道長度400多米,炮臺呈喇叭口,對應的方向有通道連接指揮所及出口。圍頭民兵哨所為附屬文物![詳細] |
東石寨年代:清座落地點:晉江市東石鎮(zhèn)白沙村簡介:東石寨,為清初鄭成功整軍練武之所。依山臨海,平面呈長方形,現(xiàn)存石砌寨墻長30多米;兩個寨門為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東“得勝門”,西“鎮(zhèn)海門”;寨內(nèi)有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水操臺,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附屬文物白沙城遺址,位于東石寨對面,由“國姓城”和“虎耳港”組成。順治十二年(1655),鄭軍與清兵在此激戰(zhàn)。現(xiàn)尚存白沙城殘墻、國姓井和飲馬槽,并屢有刀、戟、炮等兵器出土。保護范圍:東石寨:寨東面向外延伸25米,西面向外延伸20米,南門向外延伸10米,北面向外延伸40米;白沙城遺址:東至白沙村,西、南、北各至海![詳細] |
錢頭狀元第位于晉江市池店鎮(zhèn)錢頭村,年代為清。簡介:又稱吳魯故居。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建,坐北朝南,自東向西分別由狀元第、宅院、書房三組并排建筑組成,厝與厝之間隔有防火巷,建筑面積1450平方米。狀元第由下落、兩側(cè)廂房、正落、后落等組成。正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宅院由下落、兩側(cè)廂房、正落等組成。正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書房由下落、左右?guī)、學堂廳等組成。學堂廳居中,面闊一間,進深三柱,抬梁式,單檐歇山頂,供塾師講學;余為學生住所。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清末著名愛國詩人、教育家,清光緒十六年(1892)狀元。2013年,錢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