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今蘇州)人,博學多才,于經(jīng)史、天文、地理、卜筮、篆隸、訓詁無所不通,兼善丹青,“畫草木尤工”,撰有《玉篇》、《輿地志》、《符瑞圖》、《玄象表》、《分野樞要》、《續(xù)洞冥記》等書。初仕梁,為太學博士。梁亡入陳,仕至黃門侍郎、光祿卿。卒贈秘書監(jiān)、右衛(wèi)將軍!蛾悤芳啊赌鲜贰方杂袀。墓在蘇州市郊橫塘鄉(xiāng)澄灣前下舟村,現(xiàn)占地約50平方米,封土直徑約10米,高約2米,上下散布大石5塊,最大者長約6米,傳為隕石,故俗呼“落星墳”。有一大石鐫有清嘉慶八年(1803)錢大昕所書“陳黃門侍郎顧公之墓”。墓前原來尚有“顧公神道”兩柱出頭無樓石坊一座,已于1966年倒毀,清乾隆、光緒所立墓碑亦已……[詳細]
  荷香館張宅 位于城區(qū)荷香館4號,系清代張姓宅第,現(xiàn)為“虞山派篆刻藝術館”。 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F(xiàn)存四進,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占地面積約643平方米。第一進為單層5間5架,通面闊14.1米,通進深4.5米。第二進為一廳堂,名為“方寸乾川”,3間7架,兩側為單間兩層輔房,通面闊15.3米,通進深5.7米。第三進亦為一廳堂,3間7架,兩側為單間單層輔房,通面闊19.4米,通進深9.2米。用月梁及斗拱,花崗石柱礎,前設翻軒,后設廊,F(xiàn)第二、三進已被辟為篆刻藝術展覽室。第四進為單層,5間7架,通面闊18.2米,通進深8.6米,布局上其與左右兩側廂房和前一進成四合院式結構,為典型的清代常熟大戶人……[詳細]
    位于閶門內天庫前10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武安會館系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河南武安(今屬河北。┞锰K綢緞業(yè)商人集資創(chuàng)建。會館坐北朝南,占地僅106.33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頭門、戲臺、正殿。此外因地制宜,頭門東連一廳,正殿西接一樓。頭門與照壁之間有東西高墻相連,自成庭院。頭門南向,前設石獅一對。壁間嵌有碑刻五方,記述會館建造經(jīng)過、捐助名單等。戲臺與頭門相連,歇山頂,高4.8米,面闊2.73米,進深4.9米,北向正對大殿。殿為硬山造筒瓦頂,梁架扁作,雕花貼金,面闊三間8.85米,進深8.6米,前有軒廊,并以兩廊與戲臺、頭門相連,殿柱承以雕花石鼓墩。整體布局仍……[詳細]
  李鴻章祠位于山塘街845號。乾隆時為蔣重光塔影園。嘉慶二年(1797)知府任兆炯購置建白公祠,奉祀白居易。光緒二十八年(1902)巡撫恩壽奉敕為李鴻章在此建祠。亦名“靖園”。該祠曾先后改建為文肇祉(文徵明之孫)別墅、白居易祠堂、李鴻章祠堂。作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祠堂極具園林韻味,典雅建筑、古樹名木、小橋流水、假山亭閣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李鴻章祠現(xiàn)存頭門、儀門、享殿及望山樓、塔影池、三曲橋、假山……頭門:面闊三間,將軍門式。大門朝西,面山塘街。儀門:面闊三間。有碑一通,為“塔影園重修記”。沈德潛曾寫有《塔影園記》。享殿:現(xiàn)為閱覽室。塔影池:站在“歪脖子樹”南側約一米,俯身看,貌似虎丘塔的倒影……[詳細]
  虞山東麓摩崖石刻包括小三臺、石梅及書臺公園石刻組成。小三臺有“初平石”、當時多位邑人石刻。石梅有康熙五十九年邑人言如泗楷書“山輝川媚”;乾隆十一年蘇松常糧儲道程光炬所書“蒙泉”兩字及言如泗行書“松風水月”;《石亭銘》;“五福石”;稍前一巨石上,西向刻“適可”兩字楷書并“昨夜飛來”四小字行書,系近代藏書家瞿啟甲所書;往東石洞上,鐫“磊壁”兩大字楷書及“樂乎”兩小字;石梅園山壁上,刻錫山顧文耀“石某”兩字隸書。集雅亭座落在虞山東麓石刻群中,該亭系明弘治年間常熟知縣楊子器建,坐北朝南,平面3.45米見方,高約5米,歇山頂,清嘉慶十九年邑人蔣因培重建,1985年在原址再重建。此石刻群于1982年11月……[詳細]
  廟堂巷近代住宅位于養(yǎng)育巷廟堂巷,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宅原為雷允上國藥店業(yè)主別墅,建于1935年前后,占地2660平方米。原西部中式庭院已廢,現(xiàn)存東部西式兩層樓一幢。樓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平面呈凹字形。明間縮進,設前庭廊,列羅馬式圓樸四根承上層陽臺。東西次間突出,半墻上列玻璃窗,通風采光俱佳。樓上為多間起居室,內設假三層,辟老虎天窗三扇。層頂覆紅瓦。此樓平面布局簡潔,立面素雅整齊,內部功能合理,室內地板、泥墁、裝修等質量較高。近年經(jīng)過修繕,內部裝修有所增加,但外貌未變。1992年1993年,休養(yǎng)院在西部中式庭院廢址復建了小庭院,辟有水池,池周綴以湖石假山,巧布方亭小橋,配植各種……[詳細]
  總管廟大殿位于方塔園內,清代廟宇大殿。五間十四架,單檐歇山頂,飛檐起翹,正脊兩端置鴟魚,脊中飾龍紋。排山垂脊端有四大金剛像,戧脊有走獸。大殿通面闊16.98M,通進深14.45M。青石臺基高0.73M,前檐標高4.40M,前后檐臺基下設三級垂帶踏跺。建筑梁架為圓作造,用草架,方磚鋪地。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梁前后接軒,雕有花山霧云。次間梢間之間的排架為一桁一株式。南面一排檐柱為方形花崗巖石柱,明間兩石柱刻有對聯(lián),其余為圓木柱,一柱一斗。前后檐下為五踩雙下昂斗栱,有補間,雕花栱眼壁。兩柱間平板枋上及山墻檐下均有一斗六升斗栱。前后軒軒梁、月梁、雀替、棹木、短機均有雕刻。目前為“常熟名人館”。于20……[詳細]
  曇花庵位于度假區(qū)中心區(qū)漁洋山法華山北麓山塢中,曇花庵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相傳系永樂皇帝朱棣之弟所建,歷經(jīng)蒼桑五百余年,已破敗不堪,僅遺經(jīng)房幾間,1987年永樂法師前來主持,集畢生積畜并募集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重建了大雄寶殿及經(jīng)間附房,使古剎煥然一新。曇花庵現(xiàn)有殿三間,附房兩間。殿門上方,懸有清代尤侗所書“清蓮現(xiàn)法”四個大字。殿前有古銀杏樹、桂樹。庵內現(xiàn)存清代康熙皇帝御敕石碑一塊,雕工精細,造型優(yōu)美。庵內有被稱為“鎮(zhèn)庵之寶”的明刻觀音菩薩碑。碑體布局巧妙,頗具藝術價值。觀音右手提一只細方格紋淺口長把花藍,藍中置一條昂首翹尾的鯉魚。釋家稱其為“魚藍觀音”,俗稱為放生觀……[詳細]
  維摩寺 位于虞山中部箬帽峰下。始建于南宋隆興元年(1163),原名石屋維摩庵,宣德四年(1429),寺僧曇敷建四天王殿并筑石路,改名為“維摩寺”。萬歷間,寺僧法乘造金粟堂、不二門、方丈禪堂。時與興福、三峰兩寺齊名。后漸圮。清康熙、乾隆年間,邑人陸瑞升、屈成霖等捐資建大悲殿、殿堂軒閣、僧舍庫房、山門廊廡,并在寺后建亭臺池榭,辟為園林。山門懸曾懷撰書楹聯(lián)“大觀江海合,杰構宋梁余”。寺居山頂,南可覽尚湖,登“望海樓”可北望長江,風景殊麗。清光緒間寺僧一煦募資重建,屈氏后人亦助修重建望海樓。1949年建國前后,寺因長期無人管理而荒蕪,“文革”中毀廢。1983年改建后命名為維摩山莊。于1982年11月……[詳細]
  樸園位于平門校場橋路8號,園址原為荒地,1932年為上海蛋商汪氏購得,建造宅園,占地1萬平方米,造價10萬銀元。日偽時期,園被日軍軍官占住。抗戰(zhàn)勝利后,又為國民黨軍隊駐扎。1953年,國家公路總局第三工程隊購得此園,開辦療養(yǎng)院,增建三層樓房一幢。1974年歸市衛(wèi)生局,設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樸園四周圍以花崗石墻,采用傳統(tǒng)造園布局,以山水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巒起伏,池架曲橋,聚分兼得。有四面廳、花廳、亭、廊等建筑;久,有白皮松、羅漢松、廣玉蘭、櫻花、杜鵑等。最為珍貴的是兩株地栽五針松,高約2米,生長健旺。2005年,樸園在經(jīng)過保護性修復后成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桃花塢木……[詳細]
  閶門,在蘇州城兩偏北,西中市兩首。1998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初為春秋吳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都城時所辟八門之一。《吳越春秋》:“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閭闔風也!薄秴堑赜洝罚骸伴嬮T,亦號破楚門,旲伐楚,大軍從此門出!遍嬮T內外自古為水陸通衢,商市繁盛之區(qū),城門建筑在蘇城諸門中最稱宏壯,屢見之于題詠,晉人陸機《吳趨行》即有“閶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之句。據(jù)記載,今閶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門作東西向,水陸并列,陸門城臺上原有重檐歇山造兩層三開間樓閣,外有元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加筑的城,稱甕城或月城。閶門甕城規(guī)制與其他諸門不同,辟有三間,西門上釣橋越運河而達城外鬧……[詳細]
  廣嗣橋位于城區(qū)小東門外蓮墩浜上,又名退戌戊橋。始建于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邑人薛苞九獨力捐修。民國初,橋面傾圮,1919年邑人錢宗瀚等募資修繕。1988年曾大修。今橋系單孔拱橋,南北走向,花崗石筑成,拱圈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式砌置法。矢高6.3米,中寬4.2米,頂面縱2.3米、橫3.3米,南坡長10.4米,北坡長12.2米,全長25.6米。拱枕石上鐫“廣嗣橋”三字。東西明柱上各鐫楹聯(lián)一副,東為“百尺長虹橫雪浪,半輪皎月鎖寒煙”,西為“西挹吳山朝氣爽,東延滄海暮瀾回”。北堍及南堍金剛墻上分別嵌砌乾隆間重修廣嗣橋記碑一通及民國間修橋碑記一通。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家祠堂位于甪直鎮(zhèn)萬盛米行舊址西側。解放后,祠堂被改為糧管所倉庫。沈家祠堂規(guī)模是蘇州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家祠.依次是照壁、門廳、前廳、后廳、附房、住樓。前廳面闊七間25.6米,進深11.4米,內四界前重軒后雙步,前軒為一枝香鶴頸軒,內軒為船篷軒;前廳東附房面闊三間8.8米,進深8.6米,內四界前單步后雙步;附房帶西夾廂間.寬3.15米,進深5.3米。后廳面闊六間21.3米,進深7.9米,內四界前三步后單步,圓作抬粱式;后廳東附房面闊三間6.26米,進深八檁6.8米,圓作穿斗式。后廳西側住樓面闊三間6.5米,進深五界5.9米,回頂式。2009年7月,沈氏祠堂列入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植里古道建于清康熙年間,為植里村通往陸路的一條堤道,南北走向,全長177.75米,面寬1.4米,高0.62米,基部兩側黃石堆砌,中間留有0.5米空隙,形成泄水溝道。上鋪448塊寬0.32米,厚0.12米花崗巖條石。古道北端盡頭就是永豐橋,永豐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南北走向。單孔石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筑。花崗石構置,全長18.5米,中寬2.7米,矢高3.8米,凈跨4米。兩端鋪設石級,方形望柱、條石欄板,橋孔內嵌碑,記載建橋年月。古橋下的小河與太湖相通,僅距太湖岸邊800米。橋邊有一株古樟,如大傘遮陰橋上。古道、古橋、古樟,在春季油菜花開花時,被譽為太湖古村最美的村口![詳細]
  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0-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為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zhèn)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外出時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人們對殷心揖重義輕利、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風范贊嘆不已,把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純真友誼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寫有《井亭》詩:“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薄[詳細]
  引線街沈宅位于古城區(qū)引線街,系沈姓居宅。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系清晚期及民國初期建筑。原房屋四進,現(xiàn)存房屋三進及西側輔房,整體房屋結構保存基本完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原第一進因泰引線工種拓寬已拆除,現(xiàn)第一進為原第二進主樓及西側單間輔房,雙層,抬梁式,月梁,通面闊6間18.9米,通進深7架9.2米,前設廊置廊軒,方形廊柱,花崗石柱礎,木質雕花門窗。現(xiàn)第二進通面闊3間12.0米,通進深7架7.1米,雀替雕花,F(xiàn)第三進后堂樓,雙層,抬梁式,通面闊5間15.8米,通進深7架9.6米,前設廊,后設木質樓梯,木質雕花門窗,方磚鋪地。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蒲林巷近代住宅位于人民路(蒲林巷口),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宅建于1924年,原為鄒姓律師私邸,是一磚木混合結構西式樓房。樓南原中式花園已廢。現(xiàn)存樓房建筑面積1326.98平方米,高二層,局部三層。正門東向,底層東、南兩面設廊,列羅馬式圓柱。東首有綠色鐵皮盔頂方形小樓聳起。室內南向為通間落地玻璃長窗,采光通風良好。整座建筑外立面富于變化。室內分隔有會客室、餐廳和起居室多間,壁爐、衛(wèi)生間、廚房俱全,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木制樓梯設計最為別致,位居中同,自下而上作360度螺旋形。10多年前頂部曾失火燒毀局部,修復后改為平頂曬臺。所幸東首盔頂小樓未遭火災,尚存原貌。……[詳細]
  上塘街馬宅位于蘇州市歷史文化街區(qū)常熟市南門壇上上塘街85號,其坐東朝西,為清末民初建筑,F(xiàn)存建筑五進,由門廳(門屋)、前廳(轎廳)、正廳、內廳(過堂)、樓廳(樓廳)及書房等組成。第三進(正廳)和第四進(內廳)的南側現(xiàn)存有一段陪弄。修繕前總占地面積約為1225.4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1273.47平方米。建筑結構形式均為傳統(tǒng)磚木結構,紙筋粉刷墻面。馬宅整體風貌粉墻黛瓦、樸實無華,為南門壇上歷史文化街區(qū)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整座房屋共有五進,體量較大,對于研究清末民初常熟富裕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及建筑格局有著較為重要的研究價值。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顧文康公崇功專祠位于昆山亭林公園內,年代為清。為了紀念顧鼎臣為家鄉(xiāng)百姓辦了件實事好事,在昆山百姓的要求下,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撫都御史張景賢具奏,請于昆山馬鞍山下修建紀念祠堂,獲得皇帝批準。昆山知縣楊逢春奉詔將馬鞍山下原來的慧聚寺建筑群中僅存的法華堂改建成為祭祀顧鼎臣的祠堂,朝廷賜額“崇功”。清乾隆十八年(1753)曾重修,后毀于兵燹,民初邑人集資重修。1991年7月27日被批準為昆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正屋坍塌,1998年市政府撥款重建。2014年下半年再次重修時原坐像被移,重新供奉顧鼎臣及其家人新的坐像。顧文康公崇功專祠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門大街鐘宅位于城區(qū)街道東門大街,其宅原為3進3院,現(xiàn)存2進2院。其宅現(xiàn)分為3大部分,沿河東街有一廳堂系清代所建,通面闊3間19.16米,通進深7架9.13米,F(xiàn)僅有木質梁架保存完整,梁上雕有仙鶴,祥云等吉祥圖案,雕刻手法精美。南面朝向有一民國2層小樓,通面闊3間21.39米,通進深9架16.54米。石板老地,木質樓梯。一樓有槅扇門一組,門上有方格鏤空圖案,并有花草等精美雕花。西面朝向為一民國時所建平房,通面闊5間9.6米,通進深7架13.41米,硬山頂,圓形柱礎。平房體量較大,保存完整。第二進院中有一古井,保存較好。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