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瀘州市 > 瀘縣旅游

瀘縣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介紹

  大巖寺寨坐落于平均坡度約60度的山頂上,始建于清代,從西北至東南走向呈橢圓形,原是一處防御性宅第民居群。寨墻長約2500米,高約2米。寨內(nèi)原有全福街、正大街、余慶街、安吉街4條街道,現(xiàn)已毀,僅存全福門、安吉門、余慶門3道寨門。全福門為正大門,坐東向西,門額刻有“全福門,安全寨立”字樣,至今保存完好。目前3道寨門被條石填封,新寨門位于全福門旁邊。原寨內(nèi)還有大巖寺廟,供人們修身祭祖。寨內(nèi)原有農(nóng)田、果園、池塘,基本能實(shí)現(xiàn)自給自足,現(xiàn)為奇奇食品公司廠房。城墻腳下分別有古佛洞、大巖洞、小巖洞3個巖洞,其中古佛洞最大,有80多平方米,洞口壁上刻有“太神法寶,嘉靖乙末年”,“南無阿彌陀佛,正德十六年”等字樣……[詳細(xì)]
  熊文燦故里石刻,開鑿在西北—東南走向的巖壁上,坐東北向西南,鐫刻于清道光五年(1825)。石刻長5.1米,寬1.3米,上款刻“萬歷丁未題名碑省志俱作永寧衛(wèi)籍瀘州人”;正文陰刻楷書“熊文燦故里”五字,字徑0.6米;下款刻“丙子科舉人后裔熊鐘璜題,道光乙酉歲九月谷日”。石刻表面生長有地衣和苔蘚,且風(fēng)化嚴(yán)重,字跡局部剝落。熊文燦,為今日瀘縣云錦鎮(zhèn)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jìn)士,歷任福建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等職,總理南京、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wù)。崇禎十二年(1639),由于招撫張獻(xiàn)忠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此石刻具有較高歷史、藝術(shù)價值。1989年12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詳細(xì)]
  白鶴村觀音橋,建于清代,為石質(zhì)單拱券平橋,呈西北—東南走向跨于馬溪河上。橋長22.74米,寬3.45米,拱券跨度約4.45米。橋面用條石鋪成,微呈弧形。橋孔西南端頂部現(xiàn)存圓雕龍尾1個,且雕刻有云紋圖案。西北與東南橋頭分別設(shè)“八”字形條石護(hù)坎,兩頭的條石護(hù)坎雕刻有龍頭、龍尾。龍頭上昂,張口露牙。2006年3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子母橋,建于清代,為3墩4孔石質(zhì)平板梁橋,呈西北—東南走向。橋長10.5米,寬1.64米,高2.33米,橋板厚0.4米。橋基為石質(zhì)溪床。從西北向東南第二、三個橋墩各有圓雕龍1條,龍吻突出,此橋無橋臺,兩端橋板分別搭于溪岸石灘上。2006年3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母豬橋,建于清代,為5墩6孔石質(zhì)平板梁橋,呈東南—西北走向跨于母豬溪上。橋長14.89米,寬1米。每孔橋面由1塊整石鋪成。橋中部的兩個橋墩西南端頂部各有圓雕龍頭1個。龍頭弧吻凸目,口微啟,雕刻手法簡潔。2006年3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翹墩橋,建于清代,為2墩3孔石質(zhì)平板梁橋,呈西北—東南走向。橋長5.9米,寬1.03米。兩橋墩上各有圓雕龍1條,迎水面為龍頭,逆水面為龍尾。龍口微張露牙,龍尾為淺浮雕,呈平面盤卷狀,雕刻手法簡約。2006年3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