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 > 城廂區(qū)旅游

城廂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抗日戰(zhàn)爭初期,閩中地區(qū)通過和平談判,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師獨立大隊,實現(xiàn)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9月,閩中工委在莆田城關西來寺設立抗日辦事處,以便雙方聯(lián)系,負責人方子明。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悍然發(fā)動“泉州事變”,謀害了工委和部隊負責人劉突軍,并將獨立大隊包圍繳械。后經(jīng)我方據(jù)理力爭,國民黨方面被迫同意把閩中紅軍游擊隊交還新四軍,開往皖南前線抗日。1939年,國民黨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陸續(xù)頒布所謂“限制異黨活動”的一系列-法令。面臨這種局面,閩中黨組織一邊在莊邊寧里舉辦訓練班培訓……[詳細]
  林潤故居(含林蘭英故居)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溝頭村,類別為古建筑。林潤故居也稱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關下務巷,建于明隆慶元年(1567年)。當時宅第規(guī)模宏大,坐北朝南,臨街有大門七個,小門二十一個。大門懸掛“諫臣世第”匾額;其門額枋板上就有楷書“御史大夫第”5個大字。大門聯(lián)為“九牧家聲大,諫臣世澤長”,宅內(nèi)大廳4進,兩旁依次為正房、廂廳、廂房及護厝等,為落檁品架本結(jié)構(gòu),間有天井,青磚大埕等。每廳形成一個單元,由一個大門出入,整體錯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嚴謹。采光、通風、排水等設備良好。整個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來,經(jīng)過幾個年代的修繕,其主體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詳細]
  梅峰寺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興安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興安梅峰寺創(chuàng)建于宋元豐八年(1085),崇寧二年(1103)賜“梅林佛國”匾,崇寧三年(1104)賜額“崇寧”,政和元年(1111)改天寧萬壽寺,紹興七年(1137)改極恩廣孝寺,十二年(1142)改光孝。紹興二十五年(1155)名匠蔡通鑄鐘,聲聞20公里。明永樂年間(1403-1422)重修,嘉靖年間(1522-1566)焚于倭亂,萬歷年間(1573-1620)重建。清代屢修,文革-期間遭浩劫后陸續(xù)修復或重建、擴建,F(xiàn)寺總面積1545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通面闊65.8米,通進深234.8米,依次為山門牌坊、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法堂(上層……[詳細]
  南山月峰寺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新塘社區(qū)新梅自然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月峰禪院”,始建于唐代,宋代后荒廢,明成化初年重建,明萬歷年間拓建,“文革-”期間損毀,1985年重修。整體建筑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4686平方米。中軸線依次分布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大雄寶殿左側(cè)為祖師殿,右側(cè)分布為伽藍殿、大雄寶殿、濟公堂等組成。通面闊66米,通進深71米,總占地面積4686平方米。主殿面闊五間19.45米,進深四柱15.35米,建筑面積298.56平方米,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15檁(前八后七)帶前廊,為單體建筑,歇山頂,由埕、前廊、主殿組成,寺內(nèi)存有大量不同朝代構(gòu)件,有唐代遺……[詳細]
  石梯寺位于城廂區(qū)東海鎮(zhèn)坪洋村,類別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東海鎮(zhèn)坪洋村東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廢。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闊五間,穿斗式木構(gòu)架,懸山頂。中殿面闊七間21.7米,進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積325平方米,后殿面闊七間,均抬梁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東西廂房,為僧舍和功德堂。寺內(nèi)存有宋代石槽2口,石臼1只;明代鼓形柱礎,明嘉靖欽賜“肇順輔王”木匾額1方,明代狀元柯潛書“鳳巢有鳥皆成鳳,龍?zhí)逗昔~不化龍”石楹聯(lián)1對;清代石獅1對(長0.6米,寬0.26米,高0.38米),方形石柱1對,清光……[詳細]
  溪北涂氏祠堂位于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溪北村東浦自然村,年代為明,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至萬歷十九年(1591)間,近年修,保持原風格,保留原構(gòu)件。坐北朝南,通面闊13米,通進深20.5米,占地面積266.5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建筑,由磚埕、門廳、天井、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13米,進深四柱16.3米,懸山頂,土木結(jié)構(gòu),用材較大,雕刻精美。存有清末涂氏裔孫翰林院編修、侍講涂慶瀾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仲冬吉旦楷書“進士翰林”匾。為研究莆田明清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墻外……[詳細]
  興安陳經(jīng)邦祠 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興安社區(qū)東巖山東北面山麓,年代為明-清 。又名“宮保尚書祠”。始建于明代,后屢有重修。坐西北朝東南。通面闊五間19.4米,通進深六柱13.9米,建筑面積269.66平方米。單體建筑,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構(gòu)架。2003年因舊城改造異地遷建至現(xiàn)址。為研究莆田明代官宦祠堂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陳經(jīng)邦,字公望,號肅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 保護范圍:東、西、北三面至外墻滴水各外延3米,南至前部屋檐滴水外延3米![詳細]
  后山法林寺位于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后山村橋頭自然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歷代屢有維修。坐北朝南偏東,通面闊19.07米,通進深19.7米,建筑面積375.6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門樓、前殿、天井、正殿及左右兩側(cè)廂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明間山墻擱檁,懸山頂,土木結(jié)構(gòu),寺內(nèi)奉祀佛祖。為研究清代寺廟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自山墻外延3米,西至自山墻外延1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自山墻外延3米。……[詳細]
  西巖廣福寺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辦事處太平社區(qū)。明萬歷年間(1573-1620)始建,原為尚書陳經(jīng)邦別墅。明亡,其孫陳鐘岱抗清失敗落發(fā)為僧,改為寺。兩旁角樓為晚眺樓。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光緒年間(1875-1908)及1949年后重修。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山門、前殿、正殿和兩廡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建筑面積255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部分柱、礎沿用原物![詳細]
  莆田西巖寺位于城廂區(qū)田尾新村廣福巷69號,年代為明、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明禮部尚書陳經(jīng)幫別墅,其孫陳鐘岱于明末抗清失敗后在此削發(fā)為僧,并改別墅為寺,清代重修。坐東向西,主要由天王殿、大殿、觀音殿和兩廊堂宇組成。大殿為重檐歇山頂穿斗結(jié)構(gòu),沿用清代柱聯(lián)和柱礎。附屬文物:西隱寺。保護范圍:東、西、南、北以本寺圍內(nèi)為保護界限,西從山門延伸至道路外沿![詳細]
  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北磨社區(qū),類別為石窟寺及崖刻。北磨智泉摩崖石刻,位于鳳凰山東北麓的山崖上,崖壁平如鏡,呈不規(guī)則方形,崖壁寬4.6米,高3.2米。崖刻分兩部分,上部為“智泉”,楷書橫刻,字徑高40厘米,寬30厘米,下部為明正德年間提學陳伯獻的《來蘇亭記》刻字及房熙、何南金等名人詩文題刻,豎式行書,因大部分字跡風化模糊,無法辨認,字徑約10厘米。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智”字正下方2米為中心點,四周各外延100米![詳細]
  莆田蔡襄祠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棠坡村,類別為古建筑。棠坡蔡襄祠創(chuàng)建年間不詳,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弘治七年(1494)擴建,歷代屢有維修。坐西朝東,通面闊三間9.4米,通進深三柱12.5米,建筑占地面積117.5平方米,單體建筑,懸山頂,抬梁式木構(gòu)架。內(nèi)祀蔡襄。存有弘治十年(1497)尚書林俊撰石碑(據(jù)縣志,祠址即蔡襄生前在莆故宅)。莆田蔡襄祠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自墻外埕,西至建筑外墻外延3米,南至民居圍墻,北至建筑外墻外延3米![詳細]
  廣化寺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新塘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南山廣化寺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辦事處新塘社區(qū)鳳凰山南麓,梁陳間名金仙庵,隋開為寺,唐賜額靈巖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名廣化寺。寺原有10處別院、120處庵堂,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近代重修,建筑總面積2萬平方米,坐北朝南,通面闊74.9米,通進深385米,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堂后香積院)、伽藍殿、尊客堂,右列為學戒殿、祖師殿、凈行堂、煙霞窟(通如意堂、地藏殿),方丈看山樓、般若堂;鐘鼓樓移建于放生池兩側(cè),毗連的五百羅漢堂;天王殿前兩側(cè)尚存一對宋代紀念石經(jīng)幢。廣化寺為莆田市市級文……[詳細]
  青龍書社位于城廂區(qū)靈川鎮(zhèn)桂山村,類別為古建筑。桂山青龍書社位于城廂區(qū)靈川鎮(zhèn)桂山村赤土自然村,始建于唐昭宗年間,奉祀肇順圣候,系石梯寺木鋤祖師門徒,明嘉靖四十二年被倭寇燒毀,清道光二年(1822)再次重建,近代重修。坐東南朝西北,主殿通面闊15.7米,通進深18.8米,占地面積431..64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戲臺、埕、前殿、天井、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柱帶前廊,明間抬梁減中柱,懸山頂,土木結(jié)構(gòu),。供奉慈濟真君,F(xiàn)存有道光年間石柱對聯(lián)3對、“青龍書社”匾額等重要文物。青龍書社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至自社后墻外延至宮后大路外,東北至社邊巷排水溝,西南至高速橋墩、東……[詳細]
  泗華陂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泗華村,類別為古建筑。龍橋泗華陂位于龍橋街道辦事處泗華村,唐中后期建,《興化府志》載“唐吳興筑延壽陂,專為灌溉北洋、尊賢里地高未食其利,泗華陂建成,始分水北注,北宋白杜人方峻重修,以后歷代有局部維修”,F(xiàn)存陂體為實心壩,陂北段為弧形,南段為S形,南北走向,陂總長253.12米,高5米,頂寬1.2米,底寬約5.5米,中央設一缺口,寬4.2米,深0.65米,利以排洪。分南北渠,南渠灌田100畝,北渠灌田300多畝,今陂仍發(fā)揮水利作用。東西兩側(cè)現(xiàn)代改毛石為條石。泗華陂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自陂體向上下游各外延100米,兩邊陂首各外延30米![詳細]
  黃滔墓位于城廂區(qū)龍橋街道興安社區(qū),類別為古墓葬。墓為黃滔與夫人合葬墓,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丘呈龜背形,三合土構(gòu)筑,前立墓碑,上刻“始祖唐御史大夫黃公墓”。九十年代莆田二中擴建校址時,被填埋在路下,并在墓址上立黃滔塑像紀念。黃滔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主體四周各外延5米![詳細]
  蔡襄紀念館(端明殿)位于城廂區(qū)東海鎮(zhèn)東沙村,類別為古建筑。東沙端明殿(金沙宮)位于東沙村溝東自然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歷代屢有維修,近代重修。坐東朝西,通面闊十一間27.9米,通進深25.7米,建筑占地面積725.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從北向南分布有端明殿、金沙宮和龍川書院。端明殿懸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由前殿、天井和主殿組成,前殿面闊三間深八檁(前4后3),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十三檁(前7后5),主祀蔡襄,內(nèi)存明柱礎四對,清末柱礎二對和相傳由蔡襄親書篆刻其夫墓志銘一通。金沙宮懸山頂,抬梁、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gòu),由前殿、天井、兩廡和正殿組成,前殿面闊五間,深四柱八檁(前5后2……[詳細]
  楊持平烈士墓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筱塘社區(qū),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楊持平(1883-1921年),莆田城廂延壽村人。跟從黃興參加武昌起義,屢有戰(zhàn)功,-政府授為閩南靖國軍第三旅旅長。后被北洋軍閥誘禁,犧牲于泉州,時年三十九歲。1928年公葬于莆田城廂筱塘村龍脊山,1933年遷至“莆田烈士陵園”內(nèi)。筱塘持平烈士墓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辦事處筱塘社區(qū)龍脊山烈士陵園內(nèi),坐東北朝西南,通面闊11.6米,通進深37.29米,建筑占地面積145平方米,由牌坊、石道、祭埕、墓碑等組成。碑座正方形,邊長3.75米,碑臺長12.06米,寬12.22米,設葫蘆柱圍欄。碑高2.27米。碑坊門四柱三門雙層,混凝……[詳細]
  歐陽詹墓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新塘社區(qū),類別為古墓葬。新塘歐陽詹墓位于新塘社區(qū)廣化寺北側(cè),墓建于唐代,明清均有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墓占地面積180平方米,通面闊10米,進深18米,墓平面呈“風”字型,三合土結(jié)構(gòu),外用磚石包砌。由墓丘、墓圍、祭臺、三級墓坪組成。龜背形墓丘,前立墓碑,分兩行楷書豎寫“唐國子四門助教歐陽行周先生墓”。原為三合土構(gòu)筑,近年其海外后裔重修時以磚石砌筑。歐陽詹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主體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陳仁墓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新塘社區(qū),類別為古墓葬。新塘陳仁墓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辦事處新塘社區(qū),陳仁是南宋乾道宰相陳俊卿的曾祖父,追贈太師沂國公,為莆田玉湖陳姓“九代八太師”的第一代。坐西朝東,通面闊16.5米,通進深21米,占地面積346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型,由龜背式三合土墓丘、磚砌墓圍、祭臺、三級墓埕組成。墓丘前立墓碑,豎刻楷書“宋沂國陳公徐國夫人之墓”,墓右的神道碑碑制分兩行豎刻楷書“有宋太沂國陳公神道”。陳仁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四周各外延5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