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 > 豐都縣旅游

豐都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時代:新石器時代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豐都縣批次:第一批玉溪遺址位于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zhèn)川祖路居委會柏林組,長江右岸的一級臺地上,北臨長江,東北靠玉溪溝。分布面積為80000平方米。時代有新石器時代、戰(zhàn)國、商周、漢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文化層厚6米,達50余層。1992年三峽庫區(qū)文物調查時發(fā)現,1993、1994年多次復查,1994年試掘,挖了一張長4米,寬2米的探溝,出土了大量獸骨、骨渣、碳屑、紅燒土、打制石片、夾砂紅、褐陶片。1999年至2001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多次在此進行發(fā)掘,發(fā)掘面積近5000平方米。出土的新石器遺存中含有大量的動物骨骼(有魚、螺、鹿、羊、水牛、狼等物種)、石制品(有……[詳細]
  時代:舊石器時代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豐都縣批次:第一批煙墩堡遺址位于重慶市豐都縣三合鎮(zhèn)商業(yè)二路,分布于長江右岸的二、三級臺地后緣,四級臺地前緣,分布面積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2.3米。1994年發(fā)現,1995、1996、1998年由中科院雙古所發(fā)掘,3次發(fā)掘面積共980平方米,出土各類標本11309件,其中石器品1382件,有石核、石片、人工碎石,石器分為刮削器、凹缺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等,由于原料均為礫石,為南方礫石的特點,同時該遺址石片和斷點絕大多數為北方石片特點,該遺址的地理位置又處于南北方工業(yè)分布區(qū)之間的區(qū)域,煙墩堡遺址具有南北方兩個工業(yè)區(qū)的特色,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該遺……[詳細]
  悟惑寺位于豐都縣興義鎮(zhèn)泥巴溪村,年代為明、清。始建于明末清初,已經有400年的悠久歷史。這座古剎最初名為古觀寺,后在康熙年間由妙鑒和尚整修并更名為永興寺,最終定名為悟惑寺。因其深厚的禪意和悠久的歷史,悟惑寺與九龍坡的華嚴寺和梁平的雙桂堂齊名,被譽為川東三大古剎之一。2009年,悟惑寺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小官山古建筑群(含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大院、秦家大院、天佛寺和會川門。三峽庫區(qū)集中搬遷地面文物)位于豐都縣名山鎮(zhèn)小官山彭家埡口,年代為明、清。2009年,小官山古建筑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名山古建筑群(含天子殿,二仙樓、玉皇殿、寥陽殿、奈河橋)位于豐都縣名山鎮(zhèn)東北2公里,年代為明、清。2009年,名山古建筑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龍河崖墓群位于豐都縣江池鎮(zhèn)、龍河鎮(zhèn)以及石柱縣的悅來鎮(zhèn)龍河兩岸,年代為唐一清。2009年,龍河崖墓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獅子包墓群位于豐都縣興義鎮(zhèn)水天坪村二組,年代為漢。2009年,獅子包墓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包鸞人民橋位于豐都縣包鸞鎮(zhèn)龍井居委會,時代為1951年。2019年,包鸞人民橋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名山王氏貞節(jié)牌坊位于豐都縣名山鎮(zhèn)東作門居委會,時代為清。2019年,名山王氏貞節(jié)牌坊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