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江門市旅游

江門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崖山祠,是紀念南宋楊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厓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氣亭、義士祠、詩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占地面積達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多平方米。厓山祠廟建筑群,記錄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國的浩然正氣,500多年來,眾多的大臣官宦來此瞻仰圣賢和緬懷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來此訪史憑吊和直抒胸臆。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門,依山而建。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正門牌坊上崖山祠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陳白沙用茅龍筆書寫的,祠內(nèi)設有崖山史跡陳列館、慈元廟、三忠祠、義士祠、楊太后寢宮、白鷴亭、望崖樓等十六處建筑,祠、廟為宮殿式構(gòu)筑,朱墻、黃琉璃瓦、歇山頂,富麗堂皇。祠內(nèi)綠……[詳細]
  新會凌云塔,又名熊子塔、龍子塔,民間俗稱熊(音“泥”)子塔,位于廣東省新會會城鎮(zhèn)歷史名人梁啟超的故居茶坑村的鳳山(又名子山)之頂。是新會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著名的新會小鳥天堂游覽,偶爾回首,可見“遠遠地一座塔人聳在山坡上,許多綠樹擁抱著它。在這附近很少有那樣的塔”(巴金:《鳥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歷史名人梁啟超的故鄉(xiāng)——茶坑村。那山叫鳳山,塔叫熊子塔。“熊”(讀泥)是“熊”字下面四點少了一點,系新會特有的一個字。據(jù)《新會縣志》記載:“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馬熊、東熊、長熊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毙茏由较,河流縱橫,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匯入銀洲湖,故亦稱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詳細]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11巷與12巷之間振韜公生于清朝初期,當時恩平社會動蕩不安,賊寇四起,鄉(xiāng)民離鄉(xiāng)別井,大批農(nóng)田荒廢,糧食緊缺。官府在各村設立糧長,變本加厲地征收沉重的糧稅,強令征糧。振韜公的兄長振謀公輪當糧長時,身患哮喘頑疾,無力勝任。危難時刻顯真情,振韜公情同一體,義摯同氣,不顧性命,毅然代兄征糧,因無法完成任務,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獄卒飲醉之際,越出牢獄,死里逃生。他的義行對后代影響極深,以致家族幾代人相親相愛,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輩出。為紀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韜公的十三個孫梁君樹、梁君杖等興建該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詳細]
  慈元廟遺址,原稱“慈元廟舊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崖山祠。明代遺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會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楊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門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明代邑人先后興建大忠祠、慈元廟、忠義壇(祠)等祭祀宋室君臣,歷代多次維修、擴建。1943年日軍侵華時被毀后,遺址上遍布柱礎、石柱、地基等建筑構(gòu)件,還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縣政府在遺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廟、全節(jié)廟、大忠祠、詩碑廊、后寢宮、望崖樓等建筑,合稱崖山祠。該遺址是宋末崖山行朝草市的地方,見證宋元更替的歷史,歷代建廟祭祀紀念,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為新會歷代著名文物古跡。1979年新會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詳細]
  時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天村我國出生的工人運動先驅(qū)馮燊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馮燊(1898——1970)早年投身廣東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中共廣東-委員會航務處黨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縣工委書記,粵中區(qū)委特委特派員,上海海員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局社會救濟部副部長,1929年出席在蘇聯(lián)莫斯科召開的第五屆工人代表會議。1934年長征期間任紅一方面軍興國師組織科長。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中共恩平縣工委書記、西南特委副書記、西江特委書記。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廣南分委書記、粵中臨時區(qū)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政委。建國后任廣東省委委員、省交通廳廳長、監(jiān)察廳廳長、省委交通部部長。廣東省第三屆……[詳細]
  時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鎮(zhèn)上凱崗村東邊的乞米石山。上凱崗是革命老區(qū),早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就發(fā)展了共產(chǎn)黨員,建立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全村有32人參加抗日游擊隊。解放戰(zhàn)爭期間,該村吳寬、吳介盛、吳進法、吳亦阜、吳文顯等七位烈士獻出寶貴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這紀念碑內(nèi)。紀念碑位于沙湖上凱崗村東邊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與民間墳墓相似。1970年擴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級,級與級之間,有碑階,最高一級為碑壇,四周有欄桿,碑壇前有兩根石柱,柱頂各立一只石獅子,碑墓建在碑壇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陽、碑額三部份組成,高4.7米,碑陽上寫“解放戰(zhàn)爭革命烈士紀念碑”,……[詳細]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七巷1號“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間(1826)梁日藹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藹在此接待達官貴人,讀書潛修,切磋學問的寓所。因梁日藹的三個兒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兩個孫梁纘韓、梁纘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貴州司擔任要職,回鄉(xiāng)后均在此相議國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國時期,它一直是梁日藹家族探討育人大計,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場所,解放后被充公,成為當時供銷社供應點。后落實政策,歸還梁世煦的后人,現(xiàn)由梁立培代管。秋官第是歇馬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廳內(nèi)曾掛有清朝道光年間榜眼何英冠的草書條幅及廣州知府陳望曾等名人的字畫。它雖經(jīng)歷了百多年的風雨洗禮,依然……[詳細]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學內(nèi)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縣陳圣煜認為學宮原址“卑狹”,難出人才,故擬遷徙。并接納諸生梁之峰、鄭孟聞等倡議,遷學宮于現(xiàn)址(今恩平一中內(nèi))。它為紀念春秋時代儒家創(chuàng)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紅墻綠瓦,單檐昌歇山頂,抬梁與穿梁混合結(jié)構(gòu)的園林古建,蔚為壯觀。恩平學宮規(guī)模之龐大,在當時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數(shù)。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為主體,殿前為月臺,左右為兩廡,兩廡左右為豎碑廳各一間,中間供奉孔子圣象。月臺南側(cè)是戟門,門左為名宦祠,祠左為文宦廳;門右為鄉(xiāng)賢祠,祠右為武官廳;外為泮池、架以石拱橋;池前為文明門,再往前則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詳細]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六巷1號此故居是同治年間臺灣知府、二品官員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辭官后的居所,為其父梁日藹所建,1840年破土動工,1842年竣工,歷時兩年,為磚木結(jié)構(gòu)四合院建筑,墨綠色琉璃剪邁,是當時歇馬村為數(shù)不多的石腳墻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號馨士,圣堂鎮(zhèn)歇馬村人。自小聰穎好學,縣試冠軍。道光(1846)丙午科順天舉人,咸豐(1852)恩科進士(又稱“進士第”),欽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寧府、邵武府、臺灣府知府,福建臺(灣)彭(湖)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副欽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級,光緒元年(1875)任福建監(jiān)試等職。解放后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chǎn),梁元桂故居被分給兩戶貧農(nóng)居住,……[詳細]
  恩平市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恩平市朗底鎮(zhèn)勵英學校內(nèi),該校建于1929年,整座建筑以泥土、沙石為材料,磚木結(jié)構(gòu),面積384平方米,樓高5.4米,分兩層,開中門,兩邊開小窗,門額寫著“勵英學!彼淖。朗底鎮(zhèn)距恩城24公里,北鄰新興;西接陽春,群峰疊嶂,是兵家安營扎寨的好地方?箲(zhàn)勝利后,1945年9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從鶴山宅梧遷移到勵英學校。屬下備團隊到朗底集中整訓。10月上旬,0中區(qū)特委和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舉行聯(lián)席會議(后稱朗底會議)。此間,--當局糾集3000多兵力分六路包圍朗底,妄圖一舉消滅中區(qū)人民武裝力量?谷战夥跑娝玖畈吭跇O端困難、險惡的形勢下,正確指揮各團隊進行阻擊![詳細]
  慈元廟碑刻,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時期,記述南宋覆滅經(jīng)過和歷代重修的歷史、贊頌宋末民族英雄,現(xiàn)供人參觀。古碑共有12塊,分別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復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記碑”、明成化羅倫撰的“大忠祠記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節(jié)廟大忠祠碑”、明弘治張詡撰的“全節(jié)廟碑”、明弘治陳獻章撰的“慈元廟碑”、明嘉靖楊以誠書的“正氣歌碑”、清光緒的“重修慈元廟碑”、明區(qū)大相撰的“崖山覽古詩碑”、“題全節(jié)廟大忠祠詩碑”、明魯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詩碑”、明萬歷的“時萬歷戊申歲孟谷旦立詩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節(jié)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陳獻章所撰的《慈元廟碑》最著名,書法藝術價……[詳細]
  奇石遺址,又稱“奇石”、“宋帝昺與陸秀夫殉國遺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海軍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門海戰(zhàn)中宋軍失敗,祥興帝趙昺與丞相陸秀夫在崖海邊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國,元將張弘范書“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塊巨石,成為宋元崖門海戰(zhàn)的標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鏟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見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軍港疏浚航道時炸毀了這塊奇石。1962年,著名詩人田漢游崖門,書“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鐫刻于旁邊的另一巨石上,即現(xiàn)存的奇石。這塊奇石占地面積52平方米,突出海面約9米,西壁刻“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等直書三行13字,落款為……[詳細]
  新會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會城街道北門社區(qū)黃云山。建于1960年,紀念新會在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的革命先驅(qū)。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門單位在此舉行紀念活動。碑身用磚砌筑,外墻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頂部蓮花瓣雕飾,頸部雕白色葵花紋。正面上部直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金色大字。碑座為正方形,邊長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橫2.65米,縱0.73米,直書陰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記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會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會全境解放期間,新會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的光輝業(yè)績。碑的周圍有紀念碑廣場,占地1054平方米。南面有50多米的階梯直通山腳,加裝路燈,……[詳細]
  時代:1978年地址:恩平市大田鎮(zhèn)朗底圩側(cè)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凡數(shù)十年,我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粵中縱隊廣陽支隊等部轉(zhuǎn)戰(zhàn)于斯。-統(tǒng)治者屢屢發(fā)兵『進剿』,戰(zhàn)爭頻繁,在通天垅、觀音尖、鑊蓋山等發(fā)生大小戰(zhàn)斗十余次。人民軍隊為保護革命根據(jù)地,英勇頑強,浴血奮戰(zhàn),不屈不撓,前赴后繼。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兒女為國捐軀,內(nèi)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為慰忠魂,激勵后人,朗底公社黨委會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側(cè)。1977年遷碑于脊朗邊。1987年再遷今址。此碑占地面積270平方米,由碑壇、碑座、碑陽三部份組成,碑壇四周有欄墻,碑座高3.5米,分兩層,碑陽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隸……[詳細]
  時代:1949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鎮(zhèn)上凱崗村在全國即將解放前夕,1949年4月25日經(jīng)中共粵中臨時區(qū)委批準成立恩平縣人民政府?h政府機關設在沙湖上凱崗村原粵中縱隊司令員吳有恒家里。原粵中縱隊廣陽支隊五團政委鄭鼎諾任縣長。同年5月1日在上凱崗村召開群眾大會慶祝縣政府誕生。并宣布成立三區(qū),四區(qū)人民政府。四區(qū)政府機關也設于此。舊址原名“因樹書屋”,建于1905年,東西廂房有樓閣式建筑,樓西是花果園,樓東為廚房,屋前有坪地和池塘,四周建有石圍墻,占地面積444平方米。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派掃蕩上凱崗十余次,舊址遭敵人放火焚燒。1958年大躍進時把后樓拆掉,并把書屋分給農(nóng)民。1987年按原貌改建為水泥框……[詳細]
  時代:清咸豐元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區(qū)村村委會西頭村云亭書室始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輩勤佐、勤杰兄弟在國外謀生發(fā)跡后,為勉勵子孫勤奮讀書,出資興建,民國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鄉(xiāng)政府辦公室,信用社,民兵營,文化室,現(xiàn)為西頭村文化娛樂場所。坐北向南,磚木結(jié)構(gòu)?倢26.46米,總長16.27米,占地總面積430.5平方米。云亭閣以中廳為中軸線,中廳為枱梁式與穿斗式梁架混合結(jié)構(gòu),檐廊外置有一半月形金魚池,左右兩側(cè)均開巷道。中廳前為院子,院子前東角一通道達院門。在巷道東邊又是一小院子,小院子東側(cè)是云亭書室,現(xiàn)已經(jīng)改為磚混結(jié)構(gòu)的兩層小閣,第2層由室外北角登樓。在巷……[詳細]
  時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龍?zhí)毒磐苟髌絽切眨ú澈?ぃ┑氖甲鎱枪饧,原籍福建莆田縣人氏,是宋朝進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軍州事(轄今恩平、陽江市)。隨著歷史發(fā)展,吳氏開枝散葉,繁衍壯大,成為恩平最大姓之一,吳光集因此成為恩平地區(qū)吳姓(渤?ぃ┚用竦氖甲。吳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鎮(zhèn)的云岫山,后遷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龍?zhí)毒磐埂D棺飨驏|,深圓形,墓手左右兩邊前伸相環(huán)擁抱,整體用石塊、石灰、泥沙砌成魚鱗狀,墓地面積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處為2.1米,前壁為0.36米,墓前拜壇長4.75米,寬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堅實簡樸莊重,結(jié)構(gòu)堅固。這是……[詳細]
  霞路百歲坊,又稱“百歲流芳石牌坊”,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霞路村東聯(lián)里。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鄉(xiāng)賢趙源進(宗籍)百壽。坐西向東,以花崗巖石構(gòu)筑,三間四柱三樓仿樓閣式,通面闊8米,通高6米。三樓均為石雕鰲吻檐石頂,正樓中央飾以火焰寶珠頂。各柱為方形切角狀,柱墊為方形臺基,下部均為抱鼓石支撐。正面明間坊額陽刻“圣旨”及“百歲流芳”等字,次間橫額刻有“東方進頌”、“南極增輝”等字。背面明間坊額刻“恩榮”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間橫額刻“霞山壽鞏”、“天水源長”等字。趙宗籍(1815-1909),是古井鎮(zhèn)霞路人,字源進,生于清朝嘉慶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統(tǒng)元年(1909)。……[詳細]
  宏文社學,又稱“奎閣”,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會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東南,通面闊7.2米,通進深7.7米,建筑占地面積55平方米,三層,通高13.3米。磚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筒板瓦屋面,青磚墻身。閣身首層外側(cè)設廊,四根圓石柱承托飛檐。閣身面闊5.08米,深5.8米。首層正門石匾額陰刻“宏文社學”四個篆字,兩側(cè)石楹聯(lián)為“黨癢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層外墻石匾鐫刻“奎閣”二字。三層正面外墻有圓形窗。首層高4.1米,地面鋪階磚,木樓梯。二層高2米,木地板樓面。三層地面鋪大階磚。梁啟超少年時代曾在此讀書,接受爺爺?shù)慕虒Вw上 書-法皆為梁啟超手跡。宏文社學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閣,是著……[詳細]
  時代:1938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鎮(zhèn)東邊朗村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馮燊在這里召開會議,傳達中共廣東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縣工作委員會,書記由馮燊兼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由鄭錦波兼任。1939年3月改為中共恩平縣委員會,書記鄭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廣東省臨委委員連貫,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政委羅范群、政治部主任劉田夫率部隊100余人在舊址所在的東邊朗村駐扎,補充給養(yǎng),受到當?shù)厝嗣袢罕姷臒崆榻哟。部隊轉(zhuǎn)移后,留下10多名傷病員隱蔽治療。受到村民無微不至的照料和保護,直至傷愈歸隊。舊地為鄭錦波故居,建于民國初年,二進深布局,前為二層樓房,后為平房,建筑面積130平方米,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