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跡介紹

81、陳太尉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座落中房鎮(zhèn)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原南宋嘉熙三年(1239)蘇十五世孫陳慶封“都統(tǒng)伏魔太尉”,改名陳太尉宮。整座建筑由正偏殿、戲臺、宮門組成,支承構件為拱斗疊接,是江南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風格的一座木結構古建筑,系省級文物![詳細]
福州西禪寺
  西禪寺,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丹”。每逢饑歲,便靠賣藥賣金換米救濟窮苦百姓。后來王霸“服藥仙蛻”人們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廢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為“清禪寺”,后改為*延壽寺”、“怡山西禪長慶寺”俗稱“西禪寺”。該古剎十分巍峨壯觀,門坊名冠全國最大。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頃,還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壽禪院故延圣大師塔內真身記》碑、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清代壁畫等。西禪寺在海外久負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雙林寺、馬來西亞檳城的雙慶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與西禪寺仍有密切的聯(lián)系。西禪寺又以盛產良種……[詳細]
泰寧尚書第建筑群
  泰寧尚書第建筑群位于泰寧縣城區(qū)勝利二街福堂巷,與世德堂、李氏宗祠共同構成尚書第建筑群。旁有勝利一、二街及紅軍街等較有代表性的老街道。尚書第建筑群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國至今的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濃縮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場景;周圍亦有城中留存的老街及古代民居。泰寧尚書第建筑群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俗稱“五福堂”,位于泰寧縣城區(qū)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代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的府第,是福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尚書第建于明天啟年間,府第坐西朝東,有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回廊外,120余間房屋皆為磚石木結構。每幢主宅均為三進,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巖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花的石柱、花架和石缸。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詳細]
福州華林寺
  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鼓樓區(qū)北隅、屏山南麓。該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原名越山吉祥禪寺,明正德時始改名華林寺,寺大殿今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當時,吳越國國王錢镠割據(jù)閩浙等地,福州郡守鮑修讓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寧,拆除閩王宮殿,利用拆下來的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內有文昌祠、普陀巖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師殿,都以屏山(越山)為靠背。此后,后人又在附近建造數(shù)座禪院,規(guī)模宏大。宋高宗曾賜該寺御書“越山”、“環(huán)峰”。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御賜匾額“華林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并入,華林寺規(guī)模更大了,后又增建了御書閣、環(huán)峰亭、絕學樓、勝會亭等建筑物。清嘉慶至道光年間(……[詳細]
古田溪山書畫院
  五十年前,古田舊縣城東北郊外兩溪交匯處的沙坂高地處有座建于宋淳化二年(991)的溪山書院,朱熹曾在此講學,并題匾曰“溪山第一”,曾圮于水,明清兩代曾重建、重修,清代每年盛夏這里是詩人雅士吟哦之所,1952年為大水沖毀,1958年建古田溪水庫,溪山書院舊址亦隨之沉入湖底,人們總是念念不忘。五十年后的今天在原溪山書院不遠處的翠屏湖后垅后島建起溪山書畫院,真是令人歡欣鼓舞! 暮䴙I碼頭乘溪山號輪船航程20分鐘,就可望見后垅后島上一座巍峨聳立的主樓和衛(wèi)星拱衛(wèi)式的別墅群點綴掩映在綠水青山之中! ∠麓,從南朝北沿石級而上,直奔古香古色的書畫院主樓,進入正門,青石門邊鑲嵌著朱熹手跡的對聯(lián)是:碧海開龍莊,青云起雁堂。橫批是溪山書畫院院長-堂書寫的“溪山書畫院”五個大字,門內天井是鵝卵石鋪成的?可蠌d旁……[詳細]
86、世澤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澤樓
  世澤樓坐落在高頭鄉(xiāng)高北村西北部,承啟樓東側。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毀于戰(zhàn)火,1931年按原狀重建。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高4層,面闊40.8米、11開間,進深41.2米、12開間,每層38開間,主墻厚1.6米,一、二層不開窗。一、四層內通廊式,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回廊外邊,不能相通。二層以上不設廳堂。樓內側每隔一間以生土墻承重,每兩間之間以土坯磚相隔、承重。中廳已廢,兩側為石木或土木結構單層廂房。后廳為祖堂,上方懸掛匾額:“邦家之光”。全樓設4部樓梯,1個大門,內院兩邊各有1口水井。用時參考2小時交通永定——高北村:從永定縣汽車站坐“金豐線”,永定—高頭(土樓),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5、……[詳細]
福州林陽寺
  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于晉安區(qū)嶺頭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稱“瑞峰林陽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載:“懷安縣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長興二年置”!伴L興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幾經興廢,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重建時改稱“林洋寺”。清光緒年間,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禪師來寺為方丈,發(fā)愿興復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跡達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將寺名改為“瑞峰林陽寺”。1930年,圓瑛法師曾擔任住持!拔母铩敝,寺遭破壞,后逐漸修復。林陽寺主要建筑有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藍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師殿、報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禪堂、齋堂及僧寮等。1981年,林陽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重新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詳細]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大洋鄉(xiāng)大洋村洋邊自然村。閩中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的一部分,是中共閩中地委直接領導下的一支正規(guī)武裝隊伍。閩中支隊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學成立,司令員兼政委黃國璋,副司令員陳亨源,副政委林汝楠。從此,大洋成為閩中地區(qū)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中心。閩中支隊司令部成立后,針對所屬各縣游擊隊沒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隊番號也較混亂的情況,決定一邊開展斗爭,一邊進行集訓、整編。至6月底,整編基本完成,各縣區(qū)游擊武裝統(tǒng)一改編為游擊大隊,大隊之下設中隊,并任命了各縣區(qū)武裝領導人,至此,閩中支隊司令部下轄的部隊總兵力約6000人-,編外武裝力量約2萬人,斗爭區(qū)域北起閩清、福州,南至同安、廈門近20個市縣。通過整編,完善了閩中人民……[詳細]
89、浦口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浦口宮
  浦口宮位于莆田市黃石鎮(zhèn)江東村,是紀念梅妃春秋二祭修建的宮宇。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9平方米,宮內殿堂高大,威嚴雄偉,金碧輝煌,門樓兩邊抬梁精刻“皇圖鞏固,帝道遐昌”八個大字楷書,是閩東南僅有的皇宮建筑。據(jù)《莆田縣志·大事記》載稱,浦口宮創(chuàng)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后經宋翰林院學士吳孟慈等人重修,明萬歷四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等多次擴建修葺,至今完整地保持明清宮宇重雕風格,一切按帝王后妃的禮節(jié)建造。建筑構造編輯浦口宮建筑結構科學。其采用宮殿式建筑,由照墻、門樓、廓房組成,建筑古樸大方,富有皇家氣派。拜亭、大門額以的斗拱層迭鋪作,疏密有致,布局科學,獨具一格;拜亭四周屋面方形翹角,浮雕生動,莊嚴大方;拜亭與主殿前檐連為一體,主殿為歇山頂帶兩披,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高大……[詳細]
長洋徐氏古民居群
  吉巷鄉(xiāng)長洋村有一群古民居,博得專家的高度贊賞,專家坦言:長洋古民居群古樸壯觀,獨具風姿,文化底蘊深厚,保存狀態(tài)良好,是福建大地上傳統(tǒng)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一位著名畫家專程來這里寫生,看到這古樸瑰麗的景觀,大為驚訝,執(zhí)意要多留幾天多畫幾幅,才意猶未盡的離開,畫家感慨萬千地贊賞:這是歷史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 該古民居始建于晚清年間,傳說是一位徐姓錢莊財主,在外做生意積累了大量財富,為光宗耀祖,世代顯赫,便耗巨資,大興土木,蓋了這片豪宅。 古民居分前后兩排連在一起,坐西朝東,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人建宅選址講究避風朝陽,依山旁水。這里四周是綿綿青山,一條清泉自北而南從村前流過,非常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觀。 古民居整體建筑吸取了徽派建筑的方正和氣派的特點,又廣納南方庭院建筑的靈秀與綺……[詳細]
91、羅星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星塔
  位于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福州馬尾港羅星山頂。因位于馬尾鎮(zhèn)東南、馬江北岸的一個小島羅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瀾砥柱,水勢旋渦,若“磨心”,所以也稱“磨心塔”。原為古代港口航海燈塔的標志,早在明初就標繪在鄭和航海圖和以后的航海針經圖冊里。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據(jù)《閩都記》稱,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嶺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謀強奪之,設計陷害其夫于罪,謫死閩南,七娘憤無可訴,盡賣家產,來到福建,捐資造塔,紀念其夫,日久塔毀。明萬歷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推倒。天啟年間徐渤倡議重建,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可拾級而上。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zhàn)就在塔下開火,石塔損傷多處。戰(zhàn)后,在塔頂安裝一顆鐵……[詳細]
周寧縣塔公園
  周寧縣塔公園縣塔位于周寧縣城東面石筍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萬元,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園距縣城1.5公里,規(guī)劃面積330畝(22萬平方米),是縣城東大門主要景觀之一。2005年塔山公園項目列入60周年縣慶項目范疇,投入100萬元,建成臺階(280級)、山門廣場等。根據(jù)規(guī)劃,塔山公園景點游路3000米,貫穿8個主要人文景點,據(jù)測算,塔山公園項目需投入1000萬元,其中征地款600萬元,建設資金400萬元![詳細]
大帽山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大帽山農場北面,觀音山之南麓。觀音山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處奇石狀若披紗的觀世音座,故名!锻部h志》載:“甘露寺始建于唐時,后廢。明末中興祖師無疑和尚鳩資重修”。為二進三開間,天井加拜亭的宮殿式石木建筑。寺中原懸有宋末宰相陸秀夫的魏體寺額“甘露禪寺”和明大書法家張瑞圖的木刻楹聯(lián),惜已毀佚。寺右山坡有無疑禪師的舍利塔,塔為圓形蓮辮紋基座,為市級文保單位,前年修葺一新。周圍有無疑和尚手植的茶樹和榕樹。據(jù)傳甘露寺修建時遍山松竹皆滴甘露,故名。相傳古時原有上下寺九十九間,最盛時有百名和尚。甘露寺奉祀三世佛祖,兩旁為護法神。前殿為笑口常開喜迎八方善信的彌勒菩薩。寺內有楹聯(lián)十多對,均系古今佳作,富有哲理,書法精美。前殿柱聯(lián)為“碧嶺長流甘露水,慧心徹悟梵天鐘”。彌勒座聯(lián)為“大肚包容了卻人間……[詳細]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為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之下,海拔455米處,前為香爐峰,后倚白云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的故地原為“華嚴寺”。唐五代后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閩王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后賜名“國師館”。因在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為鼓山白云峰涌泉禪院。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稱涌泉寺。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兩次毀于火。萬歷、天啟間相繼修復。清順治初僧元賢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頒賜的御書“涌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于天王殿寺門之上。涌泉寺占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筑風格,F(xiàn)存的主要……[詳細]
于山定光寺
  福州定光寺俗稱白塔寺,是于山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閩王王審知創(chuàng)建,為宮殿式建筑。兩年后,為祝賀朱溫即位,改名為“萬歲寺”(俗名塔寺),是當時福州最輝煌的名寺之一![詳細]
96、羅源圣水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源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羅源縣城南郊的蓮花山腰,進深三楹,依山而筑,漸次升高,沿中軸線為山門、天王殿、蓮池、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殿左側為棲云洞,右側為門房和香積廚。首進天王殿,三開間硬山頂,兩邊封火山墻。殿后有“瀉露池”,即蓮池,泉水從石壁涌出,池中栽種荷花,旁有題刻“清池皓月”!吧彿逶律睘榱_源八景之首。第二進為大雄寶殿,單檐懸山頂,面寬五間,中央三間凹入為前廊。殿前兩側為鐘鼓樓,殿旁邊有客堂,為朱熹客居傳學處,手書“南石古道”至今仍在,也稱“文公書院”,“書室清幽”亦為羅源八景之一。客堂邊隔拱形小石橋便是棲云洞。該洞為天然石洞,高約三米,口窄內寬,有許多不同朝代的題刻。洞內供奉觀音及十八羅漢像,佛臺上有石刻云:“住山比丘正心,謹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錢七貫,制造觀世音菩薩乙尊,并住世羅漢臺拾捌……[詳細]
中共閩東特委和閩東蘇維埃政府舊址(斗面村、曬日山、獅峰寺)
  獅峰寺。又稱獅峰廣化禪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獅峰山麓:距縣城30公里。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原在山頂,明永樂年間(1403—1424)移建于此。據(jù)載。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題寺匾“獅峰廣化禪林”,并贈詩,詩中有“影動方池魚驚客,聲來半嶺竹引風”之句。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修。寺院占地1.3萬平方米.坐西朝東,傍山而立,建筑雄偉。雖時歷千年而廟貌尚存。傳說古時一老僧云游四方,見此處群山如拱如揖,流水如白練繞山而去,其間一山,酷似雄獅,高踞群峰之中,氣魄雄偉,便欲在此建廟。于是老僧便乘夜移來一香爐置于山麓一林姓人家門口。翌晨,主人見香爐遂將其移置他處;次日開門,香爐又在家門口,如是數(shù)日,林家主人驚詫,莫知所以。忽聞木魚聲響,見一老僧從遠處走來,遂向其請教。老僧說:“這是佛祖有意,……[詳細]
98、馬欄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欄山遺址
  馬欄山遺址位于福建省寧德福鼎市店下鎮(zhèn)洋中村北,相對高度15米,遺址范圍12.5萬平方米,1987年4月調查,發(fā)現(xiàn)文化堆積層,距地表深1.6米,厚0.7—1.2米,遺物中石器居多,夾有部分陶片,采集有肩石錛、石鏃、石斧、打制石片。陶片有網紋、素面、回紋、籃紋等紋飾,另有夾砂黑陶片及泥質黃陶片。初步判斷為新石器時代石器作坊遺址。馬欄山是座饅頭狀的小山丘,一片郁郁蔥蔥,明媚的藍天、翠綠的山頭、幽幽的茶香,清澈見底的溪流緩緩地流淌著,不寬卻很透徹。傳說1000多年前,村里有黃姓、林姓兩大惡霸,他們在村里無惡不作,特別是住在馬欄山下的黃姓人家,占著地域優(yōu)勢將整座馬欄山及一條通往福鼎秦嶼的道路占為己有,不準村民靠近山頭,更不準村民上山種植作物,外來人員要想借道到秦嶼經商,須得先磨一塊石磚,磨完才可放行,……[詳細]
99、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省罕見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內現(xiàn)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藝術風格,被譽為“閩中瑰寶”,是展示中國古代建筑實體的活化石。安貞堡于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由當?shù)剜l(xiāng)紳池占瑞、池連貫父子鑒于清末匪患四起,傾其萬余資財,建此土堡,歷時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修復開發(fā)安貞堡。安貞堡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坐西朝東,前部呈方形,后部為半圓開,依山而建,逐次增高,遠遠望去,層次分明,氣勢不凡。外墻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個廚房,大小房間360余間,三進設有18個廳堂,堡內屋檐、門扇、窗欞、柱礎、斗拱梁架、雀替等均隨處可見雕刻、彩繪、泥塑和壁畫。安貞堡只有上下兩層,其中樓……[詳細]
紅軍第207團舊址
  紅軍第207團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白沙鎮(zhèn)澳東村橋頭自然村。紅軍第207團舊址由澳柄宮(駐地)、澳柄橋(哨卡)、陳列館(新建)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宮位于澳東村澳柄橋北端,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橋“祖師”的宮廟,清代重建,20世紀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單進合院式,土木結構,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兩側為宮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左宮房面闊二間,右宮房面闊三間。左山墻存有紅軍標語:“活捉匪首蔣介石”。澳柄宮當時是莆田城區(qū)通往廣業(yè)(白沙、莊邊、新縣、大洋4個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總稱)山區(qū)的必經之路。澳柄宮作為中共領導莆田革命據(jù)點,1926年莆田山區(qū)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農游擊隊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