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 > 南海區(qū)旅游

南海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華平李氏大宗祠
  華平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小塘華平村,年代為清。該祠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同治年間重修。三進院落式,抬梁與穿斗木構(gòu)架,硬山頂建筑,占地936平方米。為同胞三翰祠,李可端、李可藩、李可瓊兄弟三人先后封翰林榮歸后建。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2、探花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花橋
  探花橋位于南海區(qū)九江下西翹南村,年代為明。該橋是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陳子壯中探花后,往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讓時所建,清代重修。橋為平鋪花崗石板橋,長11.3米,寬1.85米,高2米,橋的兩邊設(shè)有望柱欄板,橋欄中間刻有“探花橋”三字。陳子壯(1596-1647),字集生,號秋濤,謚文忠,南海沙貝(今屬廣州)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探花,累官至東閣大學(xué)士、禮、兵部尚書等,史稱“明末三忠”之一。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瀝三眼橋
  大瀝三眼橋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鹽步河?xùn)|,年代為明。該橋建于明末,清代重修。為紅砂巖石砌筑的墩拱式石橋,長28.2米,寬3.2米,兩墩三孔,拱橋的橋面和壁拱用紅砂巖石砌成,拱壁、橋墩、以花崗巖為基底。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第弌洞天牌坊
  第弌洞天牌坊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間,咸豐八年(1858)重修,兩柱單間沖天柱牌坊,高2.5米,橫跨白云古道中。額正面刻“第弌洞天”四字。兩柱刻:“千重云氣排丹闕,萬古泉聲護洞門”聯(lián),是黎簡所書。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5、三元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橋
  三元橋位于南海區(qū)九江上東村,年代為清。建于清道光年間,為花崗巖石壁拱橋,長17.67米,寬2.44米,高2.3米,有欄板、柱,中間欄板刻有“三元橋”三字。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里水大石橋
  里水大石橋位于南海區(qū)里水洲村,年代為清。該橋是清道光戊申(1848)年黃生和店造石,洲村鄉(xiāng)建,為花崗石墩式梁橋,長15米,寬1.8米,高6米,有欄板、柱。二墩下砌船頭式分水尖。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7、光分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分亭
  光分亭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亭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于逍遙臺上,占地面積56平方米,抬梁木構(gòu)架,歇山頂建筑。逍遙臺,舊名曝書臺?涤袨榍嗄陼r期在西樵山白云洞時,每天登上逍遙臺或高聲朗讀,或徘徊遠望,或低聲吟哦。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8、古崗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崗橋
  古崗橋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官窯游魚古崗。位于南海獅山鎮(zhèn)官窯大欖古崗,明代建造,是一座四橋墩的紅砂巖結(jié)構(gòu)的石拱橋梁,全橋長30米,高4米,橋?qū)?.85米。曾是明清南海古道重要的橋梁之一,為研究南海的交通史提供實證。……[詳細]
蔡道可、蔡子華墓
  蔡道可、蔡子華墓位于南海區(qū)里水和順文頭嶺。位于南海里水鎮(zhèn)和順文頭嶺,是一座距今800余年的南宋古墓,F(xiàn)存墓表建筑構(gòu)件大都為清代以后的建筑物,墓主人是曾任宋朝理刑官的蔡子華及其父蔡道可,蔡氏父子出身宋朝顯赫家族。是南海目前發(fā)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宋墓之一。……[詳細]
70、張浚家族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浚家族墓
  張浚家族墓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大欖分場。位于南海獅山鎮(zhèn)獅山林場大欖分場大旗嶺,現(xiàn)存張浚次子張枃墓、張浚孫張耿及三名重孫墓。張浚(1097—1164)字德遠,為唐宰相張九嶺之弟張九皋之后。紹興五年(1135)任南宋宰相,曾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力主抗金,收復(fù)失地,是南宋抗金派首領(lǐng)。宋孝宗曾說“朕倚魏公(張浚)如長城!睍r人譽“浚之忠大類漢諸葛亮!苯饑紫嗾澈痹鴮饚涁Pg(shù)說:“自吾入中國,未嘗有敢攫吾鋒者,獨張樞密(張浚)與我抗!焙笤赓u--秦檜誣陷,罷相流放嶺南。張枃枃,字定叟,張浚次子,曾隨父流放嶺南,后定居廣州。官至兵、刑、戶三部侍郎(三品官)兼臨安府知府等,是當時著名清官。張枃被張邊村民尊為“二世祖”,定居廣州后,取號“南居”,是張浚后裔南遷嶺南的始祖。張耿之子張耿,字泉清,號松瑯,張……[詳細]
71、鄺氏始祖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鄺氏始祖墓
  鄺氏始祖墓位于南海區(qū)九江大瀝大鎮(zhèn)。位于南海大瀝大鎮(zhèn)的鄺氏“太婆山”,是宋乾道九年(1173)鄺氏始祖三七公(1103-1166)兩位夫人何氏、冼氏的合葬墓。鄺氏始祖三七公在宋朝廷當內(nèi)侍,誥贈朝議大夫,於宋建炎三年(1129)南遷定居南海大鎮(zhèn)鄉(xiāng)尚書郎里(原龍?zhí)锢铮,何氏、冼氏誥贈為正一品夫人。根據(jù)族譜記載,明成化十年(1474)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該墓曾進行過兩次重修,F(xiàn)墓表建筑仍保留了明代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該墓是廣東鄺氏始祖墓![詳細]
九江馮氏家族墓
  九江馮氏家族墓位于南海區(qū)九江沙頭水南村。位于南海九江鎮(zhèn)沙頭水南村,是宋代馮若海及其夫人蕭氏、其兒馮迪元夫婦、馮德興夫婦的合葬墓。據(jù)墓碑記載,該墓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及乾隆七年(1742)進行重修,墓表建筑為典型的清代風格,均用麻石砌筑,并樹立有馮氏后人的旗桿夾四對,分別為嘉慶六年(1801)舉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嘉慶十三年(1808)舉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詳細]
方道隆墓
  方道隆墓位于南海區(qū)丹灶良登孔邊村。位于南海丹灶鎮(zhèn)孔邊村后山,有700多年歷史的元代古墓,現(xiàn)墓表建筑尚保留了清同治年間的維修遺跡。方道隆曾任元朝廣州路總管、武節(jié)大夫(五品官),為孔邊村方姓村民的始祖![詳細]
74、倫文敘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倫文敘墓
  倫文敘墓位于南海區(qū)羅村蘆塘麒子嶺長安墓園。原位于南海羅村狀元崗,1992年因修建南海東西大道,由倫氏后人遷至羅村義地崗,出土有墓志銘,現(xiàn)存南海區(qū)博物館,2002年又遷至羅村長安園。倫文敘(1467-1513),字伯疇,別號迂崗。南?龒彛ìF(xiàn)佛山瀾石黎涌村)人。明正德年間以會試殿試皆第一而大魁天下,成為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詳細]
霍韜夫人墓
  霍韜夫人墓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寶峰下。該墓位于南海西樵山寶峰下,為霍韜夫人區(qū)氏(1486-1517)墓,誥贈淑人。霍韜(1487-1540),字渭先,南海石頭(今屬佛山市瀾石石頭鄉(xiāng))人;正德八年(1513)鄉(xiāng)試第二名,翌年會試考中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他工書法,擅繪畫,著有《詩經(jīng)解》、《象山學(xué)辯》、《渭厓訓(xùn)》和一批書畫作品流傳民間![詳細]
駱秉章墓
  駱秉章墓位于南海區(qū)羅村蘆塘村。該墓位于南海羅村蘆塘村三雅三隊,是駱秉章及其夫人的合葬墓。駱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字吁門,號儒齋。廣州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qū))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被選充翰林院庶常館庶吉士練習(xí)辦事,由于成績優(yōu)良,被授以翰林院編修,掌撰著記載等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駱秉章歷任監(jiān)察御史,稽察北新倉,會試同考官,稽察銀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補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母病故,在家服喪。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補右春坊右庶子。十月,提拔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十一月,提為湖北按察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駱秉章遷任貴州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提升為湖南巡撫。駱秉章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調(diào)任四川總督![詳細]
娥媚坑竹西崗漢墓群
  娥媚坑竹西崗漢墓群位于南海區(qū)桂城平洲林岳。該漢墓群于1982年磚廠取土?xí)r發(fā)現(xiàn),分布于林岳磚廠西側(cè)娥媚坑、竹西崗一帶。出土隨葬品主要有銅境、陶器,有壺、罐、碗、杯、屋、灶、井、倉及陶塑動物等明器。該漢墓群為研究南海漢代經(jīng)濟、文化、風俗提供實物依據(jù)。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旌表節(jié)孝牌坊
  旌表節(jié)孝牌坊位于南海區(qū)九江煙橋。位于南海九江煙橋新莊,建于清道光年間。以花崗巖構(gòu)筑,四柱三間沖天式,高5.42M,6.95M,1.72M。右間刻有“百世”,左間刻有“流芳”,中間為“旌表節(jié)孝”,豎刻“道光元年(1821)六月為處士何蘊斯之妻節(jié)婦何程氏建”。據(jù)族譜記載,何蘊斯之妻程氏在其夫去世后克守婦道,守義四十年。其夫弟何文綺在京師為官,留下其長子給程氏撫養(yǎng),程氏視若己出。其行聞于朝,道光元年(1821)文綺奉旨建坊旌表。……[詳細]
朝議世家鄺公祠
  朝議世家鄺公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大鎮(zhèn)。位于南海大瀝大鎮(zhèn)村。始建于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為奉祀二世祖諺公的祠堂,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重建。是一座三進三間懸山頂建筑。墻垣以近尺許,用大蠔殼混合砌成。面積約820平方米。……[詳細]
遁叟江公祠和江氏宗祠
  遁叟江公祠和江氏宗祠位于南海區(qū)桂城疊滘。位于南海桂城疊南江頭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1991年曾進行修葺。是一座清代三進三間、抬梁式木構(gòu)架建筑,面積534平方米。祠內(nèi)現(xiàn)仍保留有清代磚雕、石刻、滿州窗及江孔殷殿試二十七名碑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