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181、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王力故居位于博白縣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隊,距離縣城1千米,博白至水鳴公路旁。是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區(qū),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慶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進27室,為泥磚桁桷單層體懸山頂結(jié)構(gòu),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風格。2003年重新修復并向游人開放。修復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風貌,融文化、學術(shù)、藝術(shù)、史料、觀賞為一體。展示的內(nèi)容豐富翔實,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學,奮發(fā)進取,出國深造的敘述;有師承國學大師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和著名文學家朱自清、聞一多砌磋學問的珍貴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經(jīng)歷。淋漓盡致地重現(xiàn)了這位大師“生前一代雕龍手,身后三千倚馬才”治學育……[詳細]
光祿大夫方伯猷夫婦合墓
  光祿大夫方伯猷夫婦合墓級別: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上渡鎮(zhèn)柘畬村石塘邊屯洪嶺簡介:光祿大夫方伯猷夫婦合墓位于上渡鎮(zhèn)柘畬村石塘邊屯洪嶺。座西北向東南,形名“貓捕老鼠”。此墓經(jīng)清光緒年間重修,用青磚露頂面砌筑墓圈,墳塋為土堆。有石質(zhì)墓碑,大字可見,序文小字多已漫滅。有碑框,碑頭為石雕“七云頭”蓋頂,邊框刻有聯(lián)云:“鴻嶺鐘靈錦世澤;石塘毓秀蔚人文!北黝}為:“皇明誥封光祿大夫諱伯猷方公老大人一品夫人妣石氏方母老太君合墓”。邊款為:“大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歲次丁未八月十四癸酉日酉時立”。序文中得知,此墓葬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伯猷誥封“光祿大夫”,在明初官階是從一品,如是文職,《明清進士表》不見其名;若是武官應是將軍、都統(tǒng)或提督,但查官方史料,尚未發(fā)現(xiàn)方伯猷的行狀、履跡。疑是萬歷十七……[詳細]
三邊總制坊
  三邊總制坊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丹竹鎮(zhèn)白馬圩東南面的白馬雙英紀念館內(nèi)簡介:三邊總制坊位于丹竹鎮(zhèn)白馬圩東南面的白馬雙英紀念館內(nèi),為紀念明兵部尚書袁崇煥而建。一九八六年冬,由平南縣人民政府、縣政協(xié),丹竹鎮(zhèn)人民政府聯(lián)合撥款,在白馬圩原狀元廟一側(cè)重建“總制三邊坊”。坊按明代牌坊式樣而建,現(xiàn)為水泥鋼筋結(jié)構(gòu),由三個捲檐屋頂組成,開坊門三個。中坊坊柱距5.5米,左、右兩小坊坊柱距各為3.25米,坊基寬約為4.40米,坊柱為0.45×0.84米,坊通高為13米。坊正面:中坊上格鑲嵌大理石,內(nèi)刻有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副主席吳克清“總制三邊”四個題字,字體為行書,坊背亦言。左、右兩小坊上格鑲白釉瓷磚,繪畫二幅。左畫面岸上楊柳搖曳,二人同舟,船夫擼漿,袁崇煥佇立舟頭游雁洲圖;右畫面戰(zhàn)馬奔騰,袁……[詳細]
184、智城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城碑
  智城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上林縣209省道附近的白圩鎮(zhèn)愛長村智城山。這座碑刻于大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是武周時期智城城址的一部分。智城碑高164厘米,寬78厘米,碑文從右到左豎刻,共24行,字徑1.5厘米,首行42字,末行32字,其余每行47字,正式行文為1108字。智城碑是廖州大首領(lǐng)左玉鈐衛(wèi)金谷府長上左果毅都尉員外置上騎都尉檢校廖州剌史韋敬辦所撰文一首并序,內(nèi)容主要是盛贊智城山及其一帶風光形勝,頌揚韋敬辦的文治武功。碑文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對研究唐朝壯族發(fā)展史和文學史有著深遠的意義。智城碑在較長的歷史時期里藏存深山、少為人知,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上林縣進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時才被發(fā)現(xiàn)。在智城碑附近,考古工作者還發(fā)現(xiàn)了多處古城墻遺址和文化遺存,證實了智城碑所描述……[詳細]
林大居墓
  林大居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平南鎮(zhèn)平田村新屋兒屯東南面500米黃京嶺上簡介:該墓位于平南鎮(zhèn)平田村新屋兒屯東南面黃京嶺上,葬于清代,墓坐北向南,面積10平方米。墓冢呈半球形土堆墓,高1.2米,直徑2.5米。墓冢前新立墓碑一通,鐫刻“林門顯孝諱大居字敬軒官封太平天國敬王遂千歲老大人墓”及墓主的生年與后裔名字。墓碑為2006年立,林大居是太平天國的敬王,對研究太平天國歷史提供實物依據(jù)。林大居(1797—1874年)字敬軒,國學生,廣西平南縣平南鎮(zhèn)平田村(舊路三里)人。祖父名悅松字永達,太學生。母龐氏,生子火玲、大琚,皆從“王”字旁。拜上帝后改大居,兄改大齡。1849年攜孫世福、世發(fā)、世拔于花洲沖尾會見西王肖朝貴。西王亦常至其家,于是全家拜上帝。1855年,封為精忠報國襄天侯。18……[詳細]
186、武宣郭氏莊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宣郭氏莊園
  郭松年,字椿森,武宣桐嶺鄉(xiāng)雅崗村人,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己酉科撥貢。留學日本曲町區(qū)政法學校,曾任云南補用直隸州判,廣西督軍署秘書長總統(tǒng)府秘書,廣東督軍府少將參謀長、民國國會參議員。桐嶺鎮(zhèn)郭松年莊園:郭松年又名郭椿森,武宣桐嶺雅崗人,1905年留學日本,政法大學畢業(yè)。1911年任云南法政學堂教務長,歷任廣西督軍署秘書長,廣東督軍少將參謀長。民國第二次國會成員、參議院議員。郭松年莊園距離武宣縣城18公里,離209國道1000米左右。民國9年(1920年)開始雇請外地建筑工匠建設(shè),歷時5年,共花白銀18萬兩,建成一座共99間房屋的中西結(jié)合莊園。其中大門左右側(cè)為二層10間,上下廳29間,兩側(cè)橫房40間,后排房14間,四角設(shè)四個炮樓,前庭有衛(wèi)生間2間。整座建筑呈四方集群狀,左右嚴格對稱。設(shè)有前庭后院……[詳細]
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
  貴港中共廣西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是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西貴港市達開路榕興街34號(原廣西貴縣圩心街廣東巷張國才家),中國共產(chǎn)黨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928年6月1日在此地二樓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10余人,中共中央委員惲代英到會指導,時任廣西特委書記鄧撥奇主持了會議。會議通過了三項重大決議案,改組了廣西特委,選出了15名委員,朱錫昂任書記,董銓漢為候補書記。這次會議是在大革命失敗后,廣西各地黨組織在國民黨-派的-下經(jīng)過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得到恢復和逐漸發(fā)展的歷史轉(zhuǎn)折進程中召開的。是廣西自1925年建黨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全省性的重要會議,對推動廣西工農(nóng)群眾革命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廣西蘇維埃運動的宣傳、勞農(nóng)會、赤色工會的組織和革命斗爭的掀起,都起到了重要的積極的促進作用。舊址現(xiàn)有中共廣西第……[詳細]
珠山烈士墓園
  在廣西梧州市河濱公園內(nèi)的白鶴山上,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它們記錄了梧州人民反帝斗爭的精神,以及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革命先烈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的歷史。1999年1月,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1925年10月,廣西第一個中-支部——梧州支部成立。從此,具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精神的梧州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員領(lǐng)導下,為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不屈不撓斗爭。1927年9月,中共廣西地委書記廖夢樵和地委組織部長黃士韜等19位同志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但他們始終沒有泄露黨的機密,在被敵人押赴刑場時沿途高唱《國際歌》,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等口號,慷慨就義。1926年10月中旬,設(shè)在梧州的中共廣西臨時省委交通機關(guān)被敵人破壞……[詳細]
蓬萊洲象州故城遺址
  年代:南宋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興賓區(qū)城廂鎮(zhèn)二溝村南面約500米紅水河中心的蓬萊洲蓬萊洲系紅水河中的一座孤島,宋理宗景定年間為了抵御蒙古軍隊的進攻移治至此。在蓬萊洲南畔東端石壁上有一方象州故治修城碑,碑高2.33米、寬1.79米、字徑0.11米,共219字,系摹顏歐體。書法遒勁,刻工精致。碑身飾云龍紋,碑無題額,無撰文人、書丹者及刻工者姓名,亦無刻碑時間。碑文清楚,紋飾清晰,無風化痕跡,保存完好。碑文內(nèi)容記述了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南宋王朝為抵御蒙古軍隊對西南防線的進攻,廣西經(jīng)略使朱祀孫遵賈似道之命,率部修筑蓬萊洲象州州城的經(jīng)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從陽壽縣(今象州縣)移治蓬萊洲,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象州立安撫司,象州州治又從蓬萊洲移回原州城陽壽,蓬萊洲作……[詳細]
190、馬胖鼓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胖鼓樓
  馬胖景區(qū)馬胖鼓樓位于八江鄉(xiāng)馬胖村河西邊,距三江侗族自治縣城28公里。始建于民國17年(1928年),建樓的木材均用民間防腐的藥水泡成棕黑色,既防蛀又使其染上了天然色彩。馬胖鼓樓雄渾厚重,樓高13米,樓檐寬13米,9層飛檐,重疊依次收縮向上,形成塔形。白色封檐板著彩色圖案,檐梢作鳥吻翹角,樓頂中央塑雙鳥花型。樓內(nèi)的四根大木柱,粗可兩人合抱。鼓樓內(nèi)大廳達132平方米,大廳的板壁上,繪有侗鄉(xiāng)風光的精美畫圖。樓內(nèi)設(shè)欄桿、坐凳、臥臺,中央為火塘。它和風雨橋一樣,全部采用接榫結(jié)構(gòu),不用一顆鐵釘,只在大小柱上打通若干洞眼,用榫頭銜接。長短條木,斜穿直插,嚴謹緊密,結(jié)構(gòu)牢靠。它造型美觀,氣勢壯觀,具有典型的侗族民族風格,是侗族鼓樓的優(yōu)秀代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遠處的小溪邊另有兩座鼓樓矗立寨……[詳細]
191、龍武莊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武莊園
  龍武莊園位于靈山縣靈城鎮(zhèn)新大村,縣城西部10公里處,邕浦二級路和209國道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龍武莊園原名新大塘,由新大塘村人勞廼猷、勞廼祥、勞廼孚、勞廼心等四人合資,于1900年開始建造,歷時21年,于1921年竣工,總占地面積6769.68平方米,建筑面積7588.06平方米,是民國時期靈山四大塘之一。莊園坐北向南,整體布局為“回”字形,墻體均以水磨青磚構(gòu)建,極為堅固;園內(nèi)由兩個四合院串聯(lián),共有110間房屋,杭梁、斗拱、檐柱均有工藝精美的雕刻裝飾;“角堡重廊內(nèi)二座”,角樓高達6層,外設(shè)槍眼凸鼓。龍武莊園由水磨青磚建成,遠看古樸雄渾,近觀屋內(nèi)構(gòu)建獨特、曲折回環(huán)、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體現(xiàn)了清末至民國初年中西結(jié)合的建筑藝術(shù)特色,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藝術(shù)欣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近年來,為了充……[詳細]
平樂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位于附城鄉(xiāng)南洲村荔浦江口與桂江匯合處南岸,距江約100米的二級臺地上,離縣城3.5公里。古城分為大城、小城兩個城區(qū),均為長方形,相距約100米。兩城的四周均有寬5米、深3~3.5米的護城壕:城墻均以黃砂土夯筑而成,兩城的城基均可辨認。大城南北長290米,東西寬84.7米,總面積為24563平方米,城墻高4米,厚7.4米,城大門在北面圍墻中間。小城在大城東南面,北面距桂江約100米,其東西長113米,南北寬79米,總面積為8927平方米,墻高3米,厚6米,城門設(shè)于南面。1988年8月,縣文物管理所會同自治區(qū)文物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考查,在大城收集到的陶瓷片有:布紋陶缸片、釉面陶罐片、陶水筧片、陶碗片、瓷片、斷磚等,這些陶瓷片分為夾砂質(zhì)和泥質(zhì)兩類。夾砂陶片為紅褐色和灰色,泥質(zhì)陶片大部分為灰……[詳細]
193、上巷古火葬場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巷古火葬場
  上巷古火葬場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安懷鎮(zhèn)藍田村上巷屯西面燒人坪簡介:該火葬場位于平南縣安懷鎮(zhèn)藍田村上巷屯燒人坪嶺上,距縣城15公里,1988年普查發(fā)現(xiàn)的,面積約100平方米,F(xiàn)存一處火葬坑,寬約2米,長約3米。據(jù)藍田原村長盧成文介紹,該地方在當時,人死了不論漢族或少數(shù)民族一律火化,燒人坪便是這里的古火葬場。這里原有兩個燒人坑。這個火葬禮場是上巷下巷等4、5個村共用的,葬俗是:誰家人死了,便通知兄弟、親戚各戶,每戶挑一擔柴來參加葬禮,尸體要在天亮前抬到火葬場等候各戶挑柴來進行火化儀式。這古火葬場的使用時間最少在17代人以前,估計在明萬歷,遲到清道光年間,據(jù)史料記載,明宮清官府禁止火葬。是研究我縣火葬歷史的實物資料;鹪岜緸橛《葐手疲S佛教入華而行于我國。佛教自東漢始傳華,盛行于……[詳細]
194、程思遠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程思遠故居
  程思遠故居程思遠先生舊居位于賓陽縣大橋鎮(zhèn)大程村委兩岸村,屬有賓陽農(nóng)村民居特色的傳統(tǒng)的上下二廳包廊結(jié)構(gòu),占地約280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程思遠先生從幼年至青年階段在此生活了18年。1994年5月至1995年初,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下,程思遠先生舊居基本上按原樣得以修復,并將征集來的部分照片、著作、資料、物陳列于其中,供人參觀。程思遠先生是我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共兩黨關(guān)系史上的風云人物,為全國人民熟悉,更為廣西人民熟識,親歷-的興衰,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fā)展和輝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終襟懷坦蕩、熱愛祖國、關(guān)心家鄉(xiāng)。其舊居坐落于一風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為長年供大程九個自然村4000余人飲用水的陽露清泉。該泉與大橋江上的鷹寨泉為同一地下河脈,泉水清澈,幾百年來當?shù)亍?a href=/landscape/33/chengsiyuanguju.html class=blue >[詳細]
陽川縣古城址
  陽川縣古城址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思介鄉(xiāng)相塘村小江東面岸邊50米處簡介:該古城址位于平南縣思介鄉(xiāng)相塘村小相思屯相思江岸邊50米處的白竹表,距縣城14公里,面積約5000平方米。舊陽川縣城為普通集市,由普通集市衰亡為廢墟。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所采集到的瓦礫大都是唐代大板瓦、釉陶實心足碗,各種彩釉碗罐破片以及宋代黑陶衣陶器破片,還有水波紋陶片。無城墻殘基,無護城河。當?shù)卮迕裨趶U墟上種作物還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古錢幣。是唐宋陽川縣城址。這個城址文化層十分豐富,是研究唐歷史的實物資料!镀侥峡h志》載:“平南縣唐時置。本漢之猛陵,晉之武林,隋之建縣地......唐貞觀初于潯洲地析置.....龔州.......龔州有武林、陽川、大同、隋建四縣!庇终f“陽川縣漢布山縣地,貞觀七年(633年)置西平,后改陽建屬……[詳細]
明尚書張廷綸墓
  明尚書張廷綸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平南鎮(zhèn)雅塘街中段南面50米雅塘山上簡介:張廷綸墓位于平南縣平南鎮(zhèn)雅塘街農(nóng)機廠側(cè),坐東向西。明弘治十五年壬戌卜葬于此,道光八年重修砌石。舊為磚墓,墓呈覆斗狀,占地172平方米,墓臺及墓堆周圍砌青磚及鋪水泥,據(jù)原有碑文重新立碑,F(xiàn)墓堆徑4米,墓穴徑5.9米,墓門深1.22米,墓臺寬8.8米,深4.4米。原石獅為花岡巖石雕(2006年被盜),獅身及獅座高1.10米。墓碑安放在墓堆前面,誥文碑安放在墳堆后面,墓門左右兩側(cè)安放張廷綸事跡碑及修墓碑,墓后土碑立于墓后10米處。墓前約百米處有塘,墓后土距墓8米,后土碑文為:張氏太公后土。墓前約4米處左為廷綸繼室黃氏墓,右為張廷綸原配陳氏墓,有碑。張廷綸為平南縣平南鎮(zhèn)人,明朝天順庚辰科進士,歷官戶部主事、戶……[詳細]
布洛陀始祖遺址
  布洛陀始祖遺址是廣西民族風情旅游示范點、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西百色市田陽縣東部百育鎮(zhèn)六聯(lián)。距田陽縣城18千米。2002年,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學者考察論證,認定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該遺址是紀念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為核心的壯族原生態(tài)文化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園地。景區(qū)于2004年對外開放。布洛陀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的智慧老人,倍受壯族人們的崇敬。自古以來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七至初九布洛陀的祭日,當?shù)丶爸苓吙h市十幾萬人,云集這里,祭拜布洛陀,形成萬把香火敬祖公的壯觀場面。景區(qū)內(nèi)敢壯山森林茂密、物種繁多、巖石陡峭,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巖、將軍洞、鴛鴦泉、通天洞、圣水池、紅軍洞等景點;山下平坦廣闊,有民族歌圩廣場、朝拜石、風水橋、壯族十二圖騰、山門等景觀。歌圩……[詳細]
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位于荔浦縣城東南濱江石磯上。底部占地88.9平方米,底座直徑10.64米。塔為八角七層磚木結(jié)構(gòu),高33.4米,冠葫蘆寶頂。塔檐彩繪壁畫,上下鑲嵌有色琉璃瓦,每層塔角均有彩塑獅子、麒麟,正門柱襯托雙龍搶珠圖案,八面均有風門,門上端書有塔文,塔身以青磚疊砌,表層以清水勾縫,塔基為天然石磯,構(gòu)筑工藝精湛。據(jù)史志記載,荔浦塔原稱文塔,南宋時這里曾建有魁星樓。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貢生張憲為祀文昌在此建魁星閣,后因雷雨侵襲魁星閣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此修文昌塔,共五層,上層為魁星閣,塑有魁星神像。光緒五年(1879年)知縣周望增建兩層,是為七層文塔。同時,在長生嶺上另建一七層塔,與文塔隔江相峙,合成文筆一對。長生嶺寶塔于1943年建中學時被……[詳細]
南寧新會書院
  新會書院位于南寧市解放路42號,坐北朝南,為廣東新會縣人士集資興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現(xiàn)址長55米,寬20米,原有三殿兩廊一閣,現(xiàn)存三殿兩廊,為南寧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書院平面呈長方形,分前、中、后三殿,殿與殿之間以天井分隔,后天井兩側(cè)設(shè)走廊,布局嚴謹,采光充足。殿面通寬 14 .2米,總進深 55. 2米,各殿通高 9米,單檐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布綠色琉璃瓦,脊上鰲魚正吻,彩繪浮雕。前殿于民國21年(1932)因拓寬馬路向后移重修。1982年屋頂脊瓦被拆,1987年重修。中殿進深14.5米,花崗石臺基比前殿高0.8米,臺階5級,石檐柱,抬梁式屋架,前有卷棚。檁梁之間作隔架科斗拱,結(jié)構(gòu)緊密,精雕細刻。后殿格局結(jié)構(gòu)與中殿基本相同,梁架……[詳細]
湘江戰(zhàn)役全州覺山鋪阻擊舊址
  1934年11月25日,紅軍總部發(fā)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線的命令。紅軍便設(shè)防于魯板橋、覺(腳)山鋪之間,阻擊湘軍西進,掩護紅軍主力渡江,湘江戰(zhàn)役打響。覺(腳)山鋪是敵人湘江的咽喉要地。覺(腳)山阻擊戰(zhàn)以五團政委易蕩平等2000余名紅軍烈士的熱血和生命為代價,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該戰(zhàn)是湘江戰(zhàn)役中最大、最悲壯的阻擊戰(zhàn)。鳳凰嘴渡口為紅軍突破湘江最為慘烈的渡口。紅八軍團為掩護紅九軍團順利渡過湘江,八軍團一部在楊梅山伏擊追敵桂軍,在激戰(zhàn)的同時,大部紅軍開始在鳳凰嘴渡口下游董家堰水壩搶渡湘江。此時紅軍頭上有敵機瘋狂轟炸,后遭追兵用槍瘋狂地掃射,正在搶渡的紅軍將士在江中傷亡慘重。據(jù)李德回憶,紅八軍團渡江前11000人,渡江后僅僅剩下1200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政委、紅軍詩人陳靖在《黔山湘江》一詩中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