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旅游

貴州省文物古跡介紹

141、黎平紀堂鼓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紀堂鼓樓
  紀堂鼓樓位于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xiāng)紀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偉壯觀。紀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樓,由十二根大杉樹原木支撐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頂層卻變化為四角攢尖頂花重檐。鼓樓周圍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鑲嵌成象征喜慶吉祥的圖案。紀堂鼓樓建筑年代久遠,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壞,1978年當?shù)囟弊迦嗣褡栽斧I工獻料重新修復(fù)。塘明鼓樓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礎(chǔ)之上,高約22米,突兀寨中。該樓以逐層內(nèi)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撐層層挑出層檐,形如寶塔,內(nèi)無層板,空至寶頂。鼓樓基面約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鑲成一個火塘,周圍有簡易木凳。樓前有一歌坪,坪邊建有一個小巧玲瓏的侗戲臺,與鼓樓相對。該樓底層呈方形,上為八角形,共有9重檐,為四角攢尖頂。鐵制寶頂下有如意斗裝飾。檐面鋪小青瓦。屋脊白色,翼角高翹而起,裝有……[詳細]
云山屯古建筑群
  云山屯古建筑群包括云山屯和本寨,位于安順市西秀區(qū)七眼橋鎮(zhèn)東南八公里。是一處保存較完整的古代軍屯村寨。始建于明代初年。屯寨自建成以后,幾經(jīng)戰(zhàn)亂煙火和自然侵蝕,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屯寨內(nèi)的屯墻、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完整,猶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書。云山屯古建筑群,從寨墻、街巷布局到碉樓、寨門,處處展現(xiàn)出戰(zhàn)爭防御功能的特征,是《明實錄》中所錄“兵團聚,春耕秋練,家自為塾,戶自為堡,倘賊突犯,各執(zhí)堅以御之”的立體風俗畫。云山屯地處峽谷,由東、南兩屯門為前后關(guān)口。古民居建筑于谷地兩側(cè),或單體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平行排列式順山體布局。本寨古民居建筑靠青山坡北依山而建,前以三岔河為屏、后依青山為障,封閉式自成體系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整組建筑群建有七座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層碉樓,云山屯古建筑……[詳細]
143、定邊城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邊城遺址
  定邊城遺址位于貞豐縣城西龍場鎮(zhèn)大塘村后的臺地上,面積0.19平方公里。據(jù)《興義府志》記載:“明天啟六年(1626)普安監(jiān)軍副使朱家民筑城于定頭,宿兵以衛(wèi)民”。明思宗朱由檢賜名曰定邊城,但當?shù)鼐用窳晳T以“定頭城”呼之。清嘉慶二年(1797)二月初一,南籠起義軍攻破此城。定邊城平面呈梯形,西南城垣長約650米,南面城垣長350米,東、北兩面城垣各長約550米。整個城垣周長約2100米,厚1.5米。均用五面剔青(石灰石)砌成,F(xiàn)殘存的城垣,最高處仍有4米,最低處亦有1米以上,此城原有東、南、西、北四門,現(xiàn)僅存西門門拱,高3.9米,寬3.28米,厚2.41米。各道城門之外均有驛道相通。城內(nèi)尚存明代筑就的石街路和部分屋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建成觀音廟、關(guān)帝廟和陸續(xù)修建的民宅,城內(nèi)現(xiàn)仍有70余……[詳細]
馬二元帥府
  貞豐縣城內(nèi)現(xiàn)一中校址,是清雍正九年(1731)修建的長壩營游擊署,俗稱“武衙門”。清咸豐十一年(1861)三月十六日,白旗軍一部攻占貞豐城,其首領(lǐng)馬斯。ㄓ置R仲)設(shè)府于該衙。因白旗軍公推馬斯俊為二元帥,故又稱其府為“馬二元帥府”。馬二元帥府為四廳六廂三院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坐東向西。有演武場,后有炮坊箭道,房屋均屬木結(jié)構(gòu)穿斗式硬山頂建筑。大門及正廳均系圓拱,重重疊疊。第一院正廳門額上原有匾一塊,上 書“元帥府”三字。花廳、正廳、議事廳均屬單檐,小格花窗,浮雕欄額,門面刻有花、草、竹、林,古雅大方。院壩系方塊青石鋪就,設(shè)有花壇;◤d中原有丈許過樓,直通隔壁周衙,為文武官員議事、眷屬互往的通道。下樓折內(nèi)拾級而下,穿朝門,入四合天井。左右有廂房三間,正為后廳,房五間,中間為拱門,有木空雕花檐枋,兩……[詳細]
145、中潮文廟
中潮文廟
  中潮文廟位于黎平縣中潮鎮(zhèn)中潮村小學校園內(nèi),海拔463.2米。地處山地,四周有參天古樹(為較名貴的白橋,香樟等樹木),東面與東華山及東華山寺遙相呼應(yīng),西面是用青石板鋪墁而成的活動場地,面積134.34平方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 中潮文廟始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冬,坐西南朝東北,至今已有133年的歷史。文廟也稱孔子廟,由當時當?shù)乇姺郊澇鲑Y興建,主要是作為教育場所用。文廟建在中潮村文閣腦山巔(即現(xiàn)在的中潮小學校園內(nèi)),占地面積228.23平方米,該地勢是中潮村的制高點,視野開闊,史傳為中潮的風水寶地,與附近的東華山寺文筆塔遙相呼應(yīng),曾供奉有孔子塑像,塑像后毀于文革期間,F(xiàn)僅存正屋三間,披廈一間,墻體磚縫部分開裂,瓦口部分脫落,檐啄少部分損壞,存留部分漆色可見,石墩雕刻尚保存完好,建……[詳細]
獨山奎文閣
  貴州奎文閣又名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始建于清同治二十年(1873)。此樓以奎文冠閣名,是依據(jù)古書記載的“魁星”而來,魁星是漢族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拈w是貴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城關(guān)鎮(zhèn))兔場鎮(zhèn)翁奇村,距縣城北21公里處。“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游玩、踏青、成長于此地。由山門、0、西廂房、一耳房組成兩進院落,內(nèi)設(shè)觀世音、孔子、關(guān)羽、魁星牌位,是專供讀書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個用途是“私塾學館”,專門培育鄉(xiāng)間學子,占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樓閣建筑結(jié)構(gòu)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筑雕鏤藝術(shù)特色,其古建筑是黔南的唯一。進入奎文閣不僅要了解古代的考棚、當?shù)剜l(xiāng)賢的故事,讓學子真切體會到“游……[詳細]
147、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載:“南泉疊嶂叢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絡(luò)繹不絕,為最名勝。南泉山行道,皆以鵝卵石鋪就,縱橫曲折,從山腳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豎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順道直至大佛殿,殿前側(cè)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飲用,二備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長流。南泉山寺,“明初經(jīng)始,旋毀于兵。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參將李思忠倡捐重建。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蹦先剿率蔷哂忻髑鍍纱L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莊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瓏秀麗。寺有三殿,依山取勢建于山腰,建筑層層向上。第一層為大佛殿;第二層為靈宮殿;第三層為寶頂庵正殿。大佛殿含有夕佳閣;靈宮殿含有天香閣;另有翠微亭,已毀。南泉亭為清光緒三年(1877年)知府袁開第創(chuàng)建,十七……[詳細]
余慶回龍場紅軍搶渡烏江遺扯
  余慶縣回龍場紅軍強渡烏江戰(zhàn)斗遺址位于遵義市余慶縣境中部大烏江鎮(zhèn)紅渡村,以回龍橋為中心,上至構(gòu)皮灘,下到沙水灣,長約15公里,面積為28平方公里。1934年12月30日,紅第1軍團、第9軍團當日到達白塘、白泥、龍溪一線。1935年1月1日,紅1軍團軍團部及紅15師移駐龍溪,紅九軍團駐余慶縣城。同日,紅1師派出工兵部隊進入烏江邊境,為強渡烏江做準備。由紅1團團長--、政委黎林、參謀長胡發(fā)堅負責強渡烏江天險的任務(wù)。下午6時,紅1團2營2連連長熊尚林率領(lǐng)30多名突出隊員強渡烏江成功,率先突破敵人的烏江防線。紅軍占領(lǐng)回龍場渡口后,一面在回龍渡口用火力偵察對岸守敵的火力點,一面派員在南岸尋找渡船,為部隊作渡江準備。紅1師1團過江后,紅1師分別在回龍場新、老渡口用木船和竹筏來回拉渡,1月4日上午11時紅1……[詳細]
穿洞抗戰(zhàn)遺址
  穿洞是一處抗戰(zhàn)遺址,是荔波軍民穿洞抗戰(zhàn)遺址抗擊日寇、阻擊日軍進犯荔波,威脅都勻、貴陽的主戰(zhàn)場。1944年12月2日-3日,在永康鄉(xiāng)的穿洞附近,我軍民斃敵100多人。穿洞在抗戰(zhàn)期間是進入縣城的必經(jīng)之地,現(xiàn)在還可以在洞內(nèi)看到當年留下的軍事堡壘,從洞中穿越,可直達山后,山下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 用時參考2小時交通 班車:貴陽客車站有貴陽到金城江的班車,荔波汽車站也有去金城江的大巴,經(jīng)過茂蘭自然保護區(qū)入口,大約11元一人,但每天班次不多。回程可乘坐從金城江去荔波的車,車經(jīng)過保護區(qū)路的時間大約在8點到8點半左右。公交:荔波——茂蘭(大巴或小巴)——立化(小巴)——保護區(qū)入口(摩托車)。租車:告訴本地人到茂蘭森林保護站下來,或者說在驚獅洞的路口下來。如果順利的話,從荔波到森林保護站只要一個半小時。 門……[詳細]
150、湄潭金橋宋墓
湄潭金橋宋墓
  金橋宋墓金橋宋墓系一座宋代古墓葬,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魚泉鎮(zhè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金橋宋墓與朝陽古洞、清虛古洞、萬鳥歸巢、寒潭映月、虛閣暮煙、水源洞等,一同被稱為湄潭新老八景。金橋宋墓為雙室合冢,有墓主、文官、武士等人物雕像,也有花草圖像,和青龍,白虎雕刻!它以石筑壁,承載大量刻飾,為刻鑿之精湛者。貴州的石雕藝術(shù),到了宋代大盛,這一方面是因播州楊氏土司重視文化藝術(shù),另一方面是巴蜀匠人大量流入黔北地區(qū)所致。在今黔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宋墓,金橋宋墓就是其中之一。金橋宋墓中有青龍、白虎高浮雕,龍虎都較近乎寫實,如龍行空中,虎奔山野,與同在貴州遵義的赤水官渡宋墓群相比,又是另一種格調(diào),而赤水官渡宋墓群有一座的墓壁上飾以淺浮雕的青龍、白虎,龍騰虎躍,富于動態(tài)感,官渡的風……[詳細]
151、葛鏡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鏡橋
  葛鏡橋位于貴州省福泉市城東南2.5公里處。葛鏡橋又稱“豆腐橋”。傳說麻哈江為明代京滇古驛道必經(jīng)之地,兩岸絕避千尺,江水洶涌,每當春夏便洪水暴漲,給過往行人帶來諸多不便。明萬歷年間,郡人葛鏡以積善為懷,決心造橋便民,以利往來。起初葛鏡兩次建橋失敗。仙人張三豐外出云游到此處得知葛鏡兩次造橋未成,于是托夢給葛鏡,說要在江岸石壁上寫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腳,并要在雞叫之前,讓福泉城每戶人家磨一箱豆腐搬到麻哈江邊,橋才能建成。葛鏡頓時領(lǐng)悟。最終張三豐利用法術(shù)將豆腐點化成石料,幫助葛鏡在洪水到來之前成功建橋。為此葛鏡橋又稱“豆腐橋”。葛鏡橋長52米,寬5.5米,高30米,橫跨在麻哈江兩岸絕壁之上。橋在絕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腳,設(shè)計絕妙,用料考究工藝精湛,歷經(jīng)400多年,堅固如初。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詳細]
紅軍壩溪會師遺址
  紅軍壩溪會師遺址紅軍壩溪會師遺址,位于今德旺鄉(xiāng)壩溪村河邊的河坪里,距德旺鄉(xiāng)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紅六軍團17師50團在甘溪戰(zhàn)斗中掩護紅軍主力撤退,激戰(zhàn)數(shù)小時,完成掩護任務(wù)后與軍團主力失去聯(lián)系,獨自轉(zhuǎn)戰(zhàn)尋找紅軍主力。10月23日上午9時左右,50團團長郭鵬率部準備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團龍,當上到半坡時,突然聽到后面?zhèn)鱽怼班粥粥钡膯栐兲柭,仔細一聽,是紅三軍的號譜。郭團長立即命令司號員答號“我是50團”。號聲一問一答,當號聲對上后,郭鵬部便從半坡折回壩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壩溪寬敞的河坪時,兩軍勝利會合。50團的干戰(zhàn)通過李達的介紹,得知接應(yīng)他們的正是賀龍率領(lǐng)的紅三軍時,大家都詢問賀老總在哪里。賀龍快步上前和郭鵬等干部戰(zhàn)士握手問候。五十團干戰(zhàn)在困難中喜遇親人,分外激動,大家熱淚盈眶,……[詳細]
貴定城隍廟
  在貴定縣城內(nèi),因“城隍”而建其廟!俺勤颉蹦俗o城之神!侗饼R書·慕容儼傳》:“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笔冀ㄓ诿骱槲涠迥辏1392),占地面積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貴定縣治從舊治移至今縣城后,擴充城墻,城隍廟增建山門、耳房、廂房、大殿、二殿等。清嘉慶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及七層0一座。后0毀于火,陰曹十二殿、十八層地獄、山門等亦相繼被毀。貴定城隍廟為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硬山頂,青瓦屋面,坐東向西,平面布局為四合院。現(xiàn)存前廳、耳房、廂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門前設(shè)十級臺階,前廳進深3.3米,通道兩邊為面闊9米的耳房。天井為石板鋪墁,面積達200余平方米。天井兩旁為面闊14.5米、進深3米的廂房。大殿面……[詳細]
正安石筍峰
  正安石筍峰,正安八景之一,位于正安縣鳳儀鎮(zhèn),地處樓臺新區(qū)與清溪河漂流毛家塘途中,距縣城西2.5公里。因該峰由一塊完整的巨石形成,且其外形酷似一根破土而出正努力向上生長的石筍而得名。峰頂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150米,相當于一座50層高的摩天大樓。在這根巨大無比的石筍上,從山腳到山巔10余座廟宇樓閣層層相疊,遠遠望去,寺廟建筑與石峰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廟內(nèi)塑觀音、藥王、山神等神像。徙步登峰,道狹險峻,人登峰頂如入云霄,放眼遠望,周圍青山翠柏,綠樹成蔭,讓人心寧氣閑。石筍峰就在于207省道線旁,距縣城西2.5公里,乘坐公共汽車、出租車等都非常方便。交通極為便利,網(wǎng)絡(luò)通訊也非常好。清代光緒年間開始創(chuàng)業(yè)建設(shè),2002年10月由單位出資6萬元修建2007省道至石筍峰1公里的公路,2003年11月成立石筍峰……[詳細]
松桃虎渡口遺址
  虎渡口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松桃縣城33公里,屬湘黔邊境地段。遺址在河岸邊山腳平地上,面積3000平方米。經(jīng)鑒定:該處為新石器時代文體遺址。1982年列為省級保護單位。1962年至1984年間,在遺址附近三公里范圍內(nèi)淺土層下,曾掘出漢代的虎鈕鐓于、銅鏡、銅鐸、銅銑和唐代的“閬州之印”等文物。1980年6月,松桃虎渡口震驚全國。當年在文物普查時,在虎渡口采集到磨光石斧及夾沙陶片,經(jīng)省博物館鑒定為省博物館鑒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由此可知虎渡口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存繁衍。傳說在修建虎渡口大橋時,由于河水異常湍急,筑橋工匠一直無法立好橋墩。就在工程一籌莫展之時,筑橋工匠看到一只老虎馱著虎崽成功的渡過了河,便頓時靈機一動按照老虎渡河的線路,成功的建造虎渡口大橋這里也因此得名“虎渡口!被⒍煽谖挥谫F州……[詳細]
157、宰俄鼓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宰俄鼓樓
  高仟村位于從江縣北部,距縣城65公里,海拔800余米,坐落在一田壩上。全村分為宰俄、宰養(yǎng)、宰雷三個自然村寨,村寨之間相隔一華里。400戶,1607人。寨中較為有特色的是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仟鼓樓,15層重檐,雙層斗拱結(jié)構(gòu),六角寶頂,通高22米,整個建筑不用一釘一鉚,全部用樺槽銜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橋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橋面的樓、廊、柱、枋,都不用釘鉚銜接。此外,寨中還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高20多米,胸徑1米,寨子四周有著名的萬畝原始森林,譽稱“高仟大山”,山清水秀,景象迷人。高仟民居都為吊腳木樓,寨中有數(shù)條溪水環(huán)繞,是難以多見的小水鄉(xiāng)。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侗族采歌堂、琵琶歌、牛腿情歌、侗族大歌、行歌坐月等民風民俗形態(tài)各異的藝術(shù)形式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詳細]
惠水紅軍烈士墓
  紅軍烈士墓惠水縣著名的風景名勝“九龍山”下,矗立著一塊高約6米的三棱形紀念碑,碑頂?shù)囊活w紅色五角星閃閃發(fā)光,映襯著四周的蒼松翠柏。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惠水,有9名傷病員掉了隊,借宿在九龍鄉(xiāng)巖腳寨一個名叫牙笑的苗族老鄉(xiāng)家,不幸被當?shù)赝梁、保長羅子華發(fā)現(xiàn)。羅糾集30多名匪徒包圍了住房。紅軍傷病員以病殘之軀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后搏斗,但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被匪徒們殘酷殺害,并將尸體拋進巖洞內(nèi)。解放后,根據(jù)當?shù)厝罕姷幕貞洠?jīng)過長期調(diào)查,終于懲辦了參加殺害紅軍的兇手,并于1970年10月16日在馬頭關(guān)山洞內(nèi)尋找到紅軍烈士的八具遺骨以及軍用小刀、紐扣、私章盒等遺物。為悼念死難的紅軍烈士,經(jīng)縣委研究,將烈士遺骨葬于群蜂環(huán)抱的九龍山平臺上并立碑紀念。每年清明,成群結(jié)隊的中小學生、干部群眾都來此祭掃……[詳細]
解放貴州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解放貴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廣場面積4200平方米(碑前廣場寬64米,長34米,可容萬余人)。臺階6層共58階,最高一層聳立著高約30米的石碑,碑上刻著李子光用隸書書寫的金光閃閃的“解放貴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頂端為兩層,呈塔型,每一層都有四只翹腳,下刻半圓形石花和一枚鮮紅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四面中間雕刻有一花環(huán),花環(huán)兩旁為系著的紅綢,以一定的弧度伸向兩邊,邊向下垂掛,兩側(cè)雕刻有齒輪、稻谷、麥穗組成的圖案。石階三重,分別筑有雕花漢白玉石柱、石欄,離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著的和平鴿兩只。圖案雕刻精美,意義深遠:齒輪象征著工人階級,旋轉(zhuǎn)的齒輪仿佛帶動著整個國家飛轉(zhuǎn)向前;稻谷、麥惠象征著農(nóng)民階級,同時也象征著人……[詳細]
160、起鳳山寺
起鳳山寺
  起鳳山寺位于黎平縣孟彥鎮(zhèn)芒嶺村,地處山谷區(qū),海拔550.2米,起風山上古樹蔥蘢,遮天蔽日。有合抱的古松、杉、柏和梓木,尤其以桂花樹居多。每年八月,山上一片飄香。林中奇花異草,數(shù)不勝數(shù)。孟彥河從山前流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應(yīng)各種農(nóng)作物的生長,當?shù)刂鳟a(chǎn)水稻、油菜、紅薯。一座風雨橋橫跨孟彥河,與芒嶺村寨僅相距0.5公里。山上每年都會舉辦山歌會,人們在這里載歌載舞,參與者多達萬人,孟彥至地理公路從山前經(jīng)過,交通十分便利。 起鳳山寺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有關(guān)羽殿、觀音殿、廚房、廂房,均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另立青石質(zhì)石碑三尊,總占地面積280平方米。關(guān)羽殿為一典型的侗族鼓樓式建筑,上掛一匾,手書“起鳳山”三個大字,殿內(nèi)供奉關(guān)羽的雕塑。大殿為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天井內(nèi)土壘花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