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青羊區(qū)旅游

青羊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1、成都杜甫草堂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代宗大歷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稱“杜工部”。杜甫-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時代,經歷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他的許多詩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后世尊他為“詩圣”。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歷時近四年,在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詩文達240篇,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時作出的。從北宋開始,后人在詩人的故居建園立祠,并多次修葺,現(xiàn)在的建筑規(guī)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建……[詳細]
金沙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由陳列館、遺跡館、金沙劇場等建筑組成。從南大門進入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國文化遺產紀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陽神鳥”黃金飾品。陳列館分為五個展廳和一個4D電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過這些器物,展現(xiàn)出古蜀文明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金箔呈圓形,由內圈的太陽和外圈的神鳥構成,是古蜀國黃金工藝的代表。現(xiàn)在,太陽神鳥圖案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陳列館地下1樓的4D影院,每天循環(huán)播放4D影片《夢回金沙》,帶領你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遺跡館內是金沙遺址大型祭祀場所的發(fā)掘地,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商周時期的大型祭祀遺跡場所。游客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發(fā)掘的過程。參觀完精美的文物后,可以……[詳細]
青羊宮
  青羊宮位于新西門一環(huán)路東側,是成都最早的道教宮觀。它始建于唐,現(xiàn)存殿宇修于清代。整個建筑占地為300余畝,自大門起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斗姥殿等建筑。八卦亭頂飾以琉璃瓦,8根圓石柱上透雕8條黃龍。說法、紫金、降生三高臺建于三清殿的北面10余米高的土丘上,均為重檐式建筑。高臺上建有亭閣。三清殿為青羊宮的主殿,又名無極殿,供奉著三清貼金泥塑坐像,左右各6尊,為十二金仙。殿內香案前有一對銅羊,均為清代鑄造。宮內還存有全國僅有的道教典籍《道藏輯要》木刻版片,內容為歷代道教名師對醫(yī)學、氣功、丹法、道教史、方術等方面的精著。八卦亭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筑共三層,建于重臺之上,亭座石臺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詳細]
4、二仙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庵
  道教著名宮觀,位于成都市青羊宮東側,是著名的全真道十方叢林、全真龍門派碧洞宗的祖庭,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唯一具有傳戒條件的十方叢林。原主要建筑有大山門、三官殿、鐘鼓樓、呂祖殿、二仙殿、玉皇殿、斗姥殿、三皇殿、百神殿、藏經樓、客堂、道舍,主體建筑呂祖殿,殿內昔供奉純陽祖師呂洞賓塑像,是庵內舉行各種重大道教活動之所。清康熙年間(1662-1722)長州進士彭定求刻制的《道藏輯要》經版不久被毀,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仙庵住持閻永和、新津彭瀚然發(fā)起重刻,井研賀龍驤參與校訂,并增刻了《道藏輯要續(xù)編》;現(xiàn)通行的《道藏輯要》即為二仙庵本。該刻板原保存于庵內印制房,1961年搬往青羊宮保存至今。是成都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1955年5月青羊宮與二仙庵進行生產合并。1958年第八屆花會結束時,將青羊宮、二仙庵……[詳細]
5、文殊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文殊院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文殊院有悠久的歷史。相傳隋朝時,隋文帝之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稱信相寺。五代時一度改名妙圓塔院。宋代仍稱信相寺。據(jù)《成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信相寺毀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鐵鑄護戒神像和兩株千年古杉,歷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荒蕪的古寺,在兩杉之間結茅為寇,苦行修持,數(shù)年之間行著四方,聲名遠揚。傳說慈篤禪師圓寂火化時,紅色火光在空中凝結成文殊菩薩像,久久不散。市民群眾認為慈篤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改信相寺為文殊院。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業(yè)年間,歷經唐、五代、宋、元、明諸朝,過去稱為信相院、信相寺,直至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之后,才更名為文殊院。大約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詳細]
6、東華門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華門遺址
  東華門遺址年代:漢至明2013年8月,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南側進行整體提升改造,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在例行勘探時發(fā)現(xiàn)一處唐代庭院,其后這里的考古發(fā)掘就不斷帶來驚喜。到2014年5月,發(fā)掘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有漢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存,包括城墻、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溝、灰坑、灰溝、池塘等遺跡現(xiàn)象。更為重大的則是成都歷史中著名的摩訶池首次浮出水面,一座“豪華”的唐代官邸也首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歷史上,摩訶池曾經廣為歷代文人騷客所描繪,詩圣杜甫在池上“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而摩訶池的美,更是令宋代陸游“一過一0-”,但它卻最終消失在成都的土地。如今的東華門遺址,已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至明清各時期文化遺存,城墻、道路、房屋院落、池塘等遺跡,并出土大量陶器、瓷器、錢幣等……[詳細]
鼓樓南街清真寺
  鼓樓清真寺是成都的清真古寺之一,位于成都市鼓樓南街115號。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于明末,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后經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禮拜殿則是該寺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古代建筑,也是整個寺院的經典之作,同時亦是成都地區(qū)現(xiàn)存十余座清真寺禮拜殿中制度最完備、構筑最精巧的一座。1981年4月,鼓樓南街清真寺禮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于明末。修繕重建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后經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清真寺原有規(guī)模較大,其建筑以大門、牌坊、邦克樓(喚醒樓)、禮拜殿、-室、浴室和教長室等組成。1941年……[詳細]
張采芹故居
  在游人如織的寬巷子西段,有這么一處僻靜的院落。這里便是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教育活動家、國畫家張采芹的故居。張采芹與張大千、張善孖共譽為“蜀中三張”?谷諔(zhàn)爭時期,天府之國成為“后方避難所”,張采芹創(chuàng)辦“四川美術協(xié)會”,接納了包括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謝無量、傅抱石等大批內遷畫家,促進了四川美術的空前繁榮。張采芹先生張采芹先生一生高潔,新中國成立后,他將珍藏的232件珍貴金石名畫全部捐贈給國家,“一幅畫十石米”、“傾囊塑成春熙中山像”等美談至今流傳。1922年,21歲的張采芹考取了上海美術?茖W校,師從劉海粟、王震、江小鶼等大師。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回到四川。在成都,張采芹致力于培養(yǎng)藝術人才。他籌資創(chuàng)辦了南虹藝術?茖W校,還先后應聘擔任了四川美專、四川藝專、成都高師、四川大學、四川師大……[詳細]
成都陜西會館
  陜西會館位于陜西街(現(xiàn)在的蓉城飯店內)。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寓川的陜西人祭祀先賢、議事營商、拜親宴友、求學借宿的地方。嘉慶二年(1797年)經過擴建和修葺,F(xiàn)存建筑乃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陜籍四川布政司預首倡,成都“慶益”“益泰”等33家陜人商號集資重建。整個建筑凝重端莊,古樸而有氣勢,在造型和裝飾方面較好地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清代較高的建筑水平。其主體建筑為重檐歇山頂式,覆以黛色簡瓦;底樓擎柱皆為石質,木制門窗雕鏤精細,斗枋紋飾彩繪飄逸。會館門匾“陜西會館”四個字,為于右任所書。目前會館僅存大殿,已修葺一新。大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積805平方米,通高18余米,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覆黛色筒瓦,兩層翹檐。正脊兩端各有1.5米高的龍形獸物。底樓擎柱為石柱,四……[詳細]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園西北角。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交給民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筑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的銀行團經營。湖南、廣東、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奮起反對,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開展保路運動,進行-、-、抗糧、抗稅等形式的斗爭,四川的保路運動規(guī)模最大,參加者有數(shù)十萬人。同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保路同志會負責人蒲殿俊、羅倫等人,并槍殺-群眾數(shù)百人,制造了成都血案,這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憤怒,于是同盟會會員龍鳴劍等組織保路同志軍在全省范圍內發(fā)動武裝起義,這成為了辛亥革命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建于1913年,坐北朝南,是磚石結構的,呈方錐形,由臺基、碑座、碑身、碑首組成,總高31.85米。臺基呈圓柱形;碑座呈方……[詳細]
基督教上翔堂(圣約翰堂)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上翔堂原名圣約翰堂,1992年改現(xiàn)名,位于青羊區(qū)順城大街219號,是成都市最大,中國西南最大的教堂之一。成都市上翔堂原名圣約翰堂,位于青羊區(qū)順城大街219號(上翔街20號),是成都市最大,中國西南最大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909年,系中華圣公會西川郊區(qū)主教座堂。1912年在此創(chuàng)辦傳播西學之“輔仁學社”,1941年7月27日教堂被日機炸毀,1946年曾計劃建堂未果,后經修復繼續(xù)做禮拜至新中國成立。1980年3月2日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成為全國首批開放的重點宗教活動場所之一。1992年3月因順城街城市改造改建后更為現(xiàn)名。交通中西順城街站(教堂門口):1、26、48、55、56、61、64、99、334專線:98、298總府路(蜀都大廈旁):4、8、58、81太升南路:3、45、5……[詳細]
12、文殊坊
文殊坊
  文殊坊位于文殊院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內,與千年古寺文殊院一墻之隔。文殊坊“成都廟街”處在文殊院街、五岳宮街上,東向從草市街穿醬園公所街、西珠市街,西向從人民中路穿文殊院街即可抵達繁華都市的清幽之地“文殊坊”。區(qū)別于南-廟、上海豫園、昆山周莊,與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純”歷史文化旅游景點,作為“文殊院街區(qū)”的復原藍本,文殊坊以其地脈和環(huán)境優(yōu)勢,通過再現(xiàn)川西特色建筑,恢復傳統(tǒng)街區(qū)風貌,重拾川西休閑遺風,打造“都市休閑旅游第一街”。文殊坊的青瓦白墻、木窗雕花、挑檐垂柱、門斗脊檁彩畫、過廳的撐弓、正廳的檐廊以及明間掛落,記載著歲月的痕跡;青石、古樹、庭院間存有不古的記憶;風車車、捏泥人、烙糖餅,這些古老的民俗曾勾起多少人的美好回憶,展示著民間的絕技。親身體驗蜀繡等傳統(tǒng)工藝品的制作,品嘗風味獨特的地道成都小吃……[詳細]
平安橋天主教堂
  成都平安橋天主堂是成都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同時也是天主教成都教區(qū)主教府所在地。1897年由法國籍駱書雅主教修建,從成都郊縣崇州、大邑、邛崍等地招集工匠,歷時7年竣工。平安橋天主堂包括大小經堂、圣母無染原罪堂、主教公署。教堂成“十”字型,主教府成“束”字型,整個建筑群成“悚”字型,造成別致,古樸典雅。圣母無染原罪堂能容千余人,小經堂專供主教、神父祭獻。四周走廊寬敞相通,108根楠木廊柱氣勢恢宏,三道院內花園把主教堂和圣母無染原罪堂分成格式廊庭。四周兩層104套房間,分隔成客廳、餐廳、辦公區(qū)、宿舍。整個建筑的梁、柱、門窗、地板全部采用從邛崍山脈采運來的楠木,用材考究,十分珍貴。百年來,平安橋天主堂雖經歷了戰(zhàn)亂和風雨侵蝕,仍保留了原有風貌。2013年5月,平安橋天主教堂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詳細]
成都隋唐窯址
  成都隋唐窯址因制瓷興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窯遺址地處古道觀青羊宮以北,故名青羊宮窯址。該窯址從1955年試掘到1983年發(fā)掘,其分布面積約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時期的綜合性窯場,填補了長江上游地區(qū)古代陶瓷遺址分布的空白。隋唐窯址可分為三個區(qū)域,即窯爐區(qū)、作坊區(qū)和廢品堆積區(qū)。館藏文物現(xiàn)窯址內有保護較好的戰(zhàn)國秦漢陶窯、隋短龍窯與唐饅頭窯七座,其中短型龍窯的發(fā)現(xiàn)在全國尚屬首次。窯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間生活用品與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窯具、建筑構件、陶俑和動物模型,以及錢幣、獸骨、銅器與石器等;以燒制青釉瓷器為主,兼燒陶器,屬南方青瓷窯系,是一處頗具濃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窯。該古窯場燒制陶、瓷器物持續(xù)時間長達1200年之久,且窯爐燒造技術先進,產品種類豐富,裝飾……[詳細]
成都十二橋烈士墓
  十二橋烈士墓位于成都市西門外文化公園內、二仙庵側。1949年12月7日成都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將關押在成都將軍衙門內的36位共產黨員、進步人士和愛國青年學生,殺害于通惠門外十二橋附近。烈士中有共產黨員楊伯愷、張大成、徐海東等,民主同盟和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于淵、方智炯、徐茂森及四川大學、華西協(xié)和大學學生余天覺和毛英才等。1950年1月建立烈士陵園。1949年冬,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國民黨政府保密局秉承其最高當局的密令,將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產黨員、民主黨派成員、革命青年和其他愛國志士全部秘密處死,這是繼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瘋狂進行大-之后,在成都制造的震驚全國的十二橋大慘案。十二橋死難烈士陵園,共有36座烈士墓。他們中有中國共產黨黨員14人、中國國民黨……[詳細]
十二橋遺址
  十二橋遺址是十二橋文化的中心聚落遺址,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遺址,十二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fā)現(xiàn)有保存較完好的商代大型宮殿式木結構建筑和小型干欄式木結構建筑群等遺跡,在商、西周地層0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卜甲、銅器。以十二橋遺址為中心的十二橋文化是四川地區(qū)繼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商代木結構建筑遺跡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古代蜀地的建筑形制、建筑風格、營造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對中國建筑史的重要補充。保護范圍:現(xiàn)保存遺址占地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成都畫院民居建筑
  在成都市的同仁路上,寬窄巷子的傍邊,有一幢目前成都市保存最完整的多進四合院民居建筑。這幢民居建筑現(xiàn)仍是成都畫院的所在地。正因為成都畫院的所在,這幢民居才免受了拆遷、打造的滅頂之災,才能夠完整、完美地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讓大家去參觀、欣賞,讓大家去了解、研究。這幢成都民居的瑰寶有幸在成都畫院的庇隂下,除了辦一些書畫展外,一直全天候向民眾開放?梢栽谇霸汉炔枇奶欤梢缘胶笤河^展,還可以細細品味老建筑的精致工藝。讓人駐足,讓人流連。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杜甫草堂浣花夫人祠
  在杜甫草堂博物館盆景館側。浣花夫人,姓任,蜀郡成都(一說巫山)人。唐代著名女將,西川節(jié)度使崔盱小妾。唐大歷三年(768年),崔盱入朝奏事,瀘州刺史楊子琳趁機攻打成都,浣花夫人募兵拒戰(zhàn),擊敗楊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封崔盱為冀國公,賜名崔寧,同時封任氏為冀國夫人。五代時在浣花溪旁建“圣夫人祠”。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建浣花夫人祠,并塑其像,爾后多有損毀。1983年修葺祠宇。景點位置成都市青羊區(qū)草堂路28號杜甫草堂內……[詳細]
19、金沙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庵
  地點:青羊區(qū)草市街街道雙眼井社區(qū)灶君廟街56號年代:清核心價值:該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原名華光寺,同治三年(1864)又進行了擴建,大殿內原供奉著華光菩薩,由此得名為華光寺。傳說曾在同治初年顯瑞滅火,故同治三年擴建時,為紀念觀音大士的功德,更名華光寺為金沙庵。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暨國畫家張采芹畫室
  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暨國畫家張采芹畫室位于青羊區(qū),年代為民國。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現(xiàn)建筑占地面積;建設控制地帶為建筑向南3.5米至祠堂街、向東至外墻(東側緊鄰祠堂街8號,現(xiàn)老媽蹄花總店)、向西至外墻(西側緊鄰祠堂街12號附2號,現(xiàn)蘭州牛肉拉面館)、向北至圍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