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頭市 > 南澳縣旅游

南澳縣文物古跡介紹

南澳古城墻
  南澳島是廣東省內(nèi)唯一的海島縣。位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以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jīng)泊點和中轉(zhuǎn)站。南澳城城墻遺址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金山村委會。據(jù)《南澳志》記載,明萬歷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圍五百丈,面寬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墻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齊翀編《南澳志》記載,明代萬歷三年(1575年)福建巡撫劉堯海上疏“竊思漳、潮之間以海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險而沃,百谷所生,百貨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兩鄰,故往往為賊遁逃藪,而修船制器、市藥裹糧,百無所忌……今欲為兩省久安計,必先治南澳;欲治南澳,必先總事權……商民貿(mào)遷,類多奇貨。凡閩船入廣,廣船入閩,皆不能外南澳,即令該總兵批……[詳細]
2、云蓋寺
云蓋寺
  南澳島上,寺廟可不少。就明朝陳天資《東里志》等史書記載而言,最早佛門就是創(chuàng)自宋朝的云蓋寺(原稱三寶寺,明重修時易名)。它已于1992年8月15日由縣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自1985年起歷經(jīng)16載,由住持釋通教尼師艱苦備嘗,募資重建擴大,于2001年10月5日落成開光。明萬歷二年(1574)陳天資《東里志·疆域志》載曰:“云蓋寺在南澳之東南,宋時所建,石上有‘紫云華蓋’四字”。明朝時,因云蓋寺遐邇聞名,故也成為寺下數(shù)村地域總稱,后才簡稱為“云澳”至今。古剎不知幾經(jīng)浮沉,明季海盜交匯,寺遂蕩然,后重建。相傳最盛時有梯式而上堂宇9座,因僧不道受剿,拆存后座觀音院(即今址)。十年“文革”中的1966年冬,“革命造反派”上山闖寺剿毀文物,連香案也扛走,并驅(qū)逐尼師,令古剎一片凄涼。4斤重的鉎質(zhì)僧……[詳細]
南澳縣烈士陵園
  南澳縣烈士陵園創(chuàng)建于1957年,位于縣城后宅鎮(zhèn)北郊后江漁港東側(cè),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園內(nèi)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紀念碑四座。分別是“解放南澳、建設南澳犧牲烈士紀念碑”、“收復南澎島戰(zhàn)斗犧牲烈士紀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劉益良烈士紀念碑”,園內(nèi)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紀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為更好緬懷先烈,啟發(fā)后人,發(fā)揮教育效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于2010年投入資金20多萬元,新建了烈士陵園展廳,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史料、實物、圖片等有關資料,展出了解放南澳和收復南澎等有關歷史資料。詳細介紹了擔任解放南澳任務的參戰(zhàn)部隊,在戰(zhàn)斗中斃敵、俘敵情況、犧牲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和支前民工的事……[詳細]
獵嶼銃城
  明南澳獵嶼銃城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北獵嶼。明天啟三年(1623年)南澳副總兵黎國炳建。該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臺三部分組成。用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獵嶼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長圍18丈2尺,有5個銃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為方形炮臺。城體長54.5米、寬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處5.5米,筑5個銃門,營房18間,置大將軍炮15門,大神飛炮8門,有兵員60名。銃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臺地,原高8尺,圍16丈,有10個銃門,改建成園炮臺,外徑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門。城垣上筑有雉堞。嘹望臺在上銃城之西偏南的山頂,相距約80米。原高3丈、圍6丈,外環(huán)以墻,墻高8尺,長12丈,駐兵20名日夜輪守。清代改為煙墩,用于觀察敵情,燃煙報警。銃城下座后側(cè)豎有通高2米、闊0.8米的碑……[詳細]
鷹石山摩崖石刻區(qū)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鷹石山摩崖石刻區(qū)位于森林公園的龜埕西部,占地500多畝。鷹石山滿山翠綠,四季常青,青山綠樹之間散見高低大小、形狀各異的花崗巖,F(xiàn)有石刻1300多幅,是全國最大的石刻區(qū)。其中有沈鵬、胡少昂、陳大羽、朝磊等名家書法。   石刻區(qū)在整體內(nèi)容鋪排上,獨具匠心,以形定詞。在書藝上,擇楷、行、隸、草、篆之上乘者,或龍飛鳳舞,或流水行云,風格迥異,各展風雅。在語句上,針對石形地理,精辟脫俗,字字珠璣,擲地有聲。在刻藝上,純用傳統(tǒng)手工作業(yè),精雕細刻。配合石刻區(qū)主體工程的建設,森林公園籌資修建了近4公里的旅游石級路,修建了兩座風景涼亭和配套了衛(wèi)生、路標等一批基礎設施。整個石刻區(qū)規(guī)劃大、氣勢宏偉,文化檔次高,使游客漫步于樹蔭底下同時感受到一種自然和文化氛圍,增添了旅游的文化內(nèi)涵。是粵東重要的……[詳細]
南澳島南山寺
  南山寺是南澳島上的一處小型寺廟,不收香火錢。南山寺位于南澳島古城南面的一座小村的街巷之中,全寺宏大莊嚴,結構精巧,雕梁畫棟,飛檐翅角,琉璃煥彩。不過,南山寺的規(guī)模不大,從大門進去,就能看到大殿,不是其他地方常見的那種高大的大雄寶殿。當?shù)厝藖頍愕囊膊欢啵踔量床坏较銧t,聞不到香燭的特有味道。但是,寺院專門修了一堵墻,用于記錄為修繕寺院出錢的信眾,把每個人的姓名都刻在了石碑上,倒成為寺院的一個重要紀念物了。從南澳島雄鎮(zhèn)光北瞰,在古鎮(zhèn)城深澳綠林中,顯露出色澤鮮明的橙色琉璃瓦,分外妍麗,那就是重建一新的縣文物保護單位古剎——南山寺。南山寺位于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后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該寺創(chuàng)于明末,由火神爺小廟擴建而成。清時寺內(nèi)一和尚,武功絕頂,飛檐走……[詳細]
漢壽亭侯祠
  漢壽亭侯祠 即關帝廟。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東南角。明萬歷七年(1579年)副總兵候繼高始建,以后多次重建、擴建、重修。祠坐南朝北,背靠金山。通面寬18米,辟三門于平臺之上,分別有石級可上,門墻石壁,中門寬2米、高達4米,懸山頂抬梁式木結構。過門廊后是天井并東西方走廊,正中一高臺,兩側(cè)有石階可上正殿。殿后又建有供奉“桃園三結義”廳房?傔M深50米。祠正前建一戲臺,旁豎石獅,側(cè)豎一碑刻“南澳鎮(zhèn)城漢壽亭侯祠祀”高2.3米、寬近1米。其中有一段記載戚繼光來南澳剿滅海寇吳平的經(jīng)過(碑文見《南澳縣文物志》)。1991年鄉(xiāng)民及臺灣高雄鄉(xiāng)親重修廟宇。1992年南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長山尾炮臺
  南澳縣長山尾炮臺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海島國家森林管委會黃花村,主管單位是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慶十九年總督蔣攸铦改建。與澄海大萊蕪炮臺相對,控制由東隴出入外洋之門戶。-戰(zhàn)爭時期,長山尾至鳳嶼一帶洋面,為英國-船停泊、販-的海域。1994年南澳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炮臺,保存良好。城廊呈長方形,長60米、寬20米、高6米、墻垣厚2米,現(xiàn)存城門由高約3米、寬2米的石條石板構筑,貼著南、北墻垣各有梯級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臺用以置放大炮。登城遠望,可將對岸的萊蕪山,西山海中的鳳嶼島,盡收眼底。辟山道至炮臺,附建牽萊園景點。牽萊園景點有臨風觀海的倚霞亭和利用自然奇險的碩石設置的登崖旋梯,可供登高望海。地址:南澳縣長山尾黃花山林場:后宅到長山尾專線車聯(lián)系電話:0754……[詳細]
9、象山遺址
象山遺址
  象山遺址位于南澳縣后宅鎮(zhèn)象山西北坡朝海的一面。考古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早期。1993年起多次進行調(diào)查,在坡地及地層斷面獲得150多件石制品,還有一塊兩面印編織紋的夾砂陶片。遺物分布面積9000平方米。石器類型以刮削器為主,還有尖狀器、雕刻器、石鉆以及石片、石核,其中以人字形凹刮器最具特色。石料以燧石為多,少數(shù)為石英、石英砂巖、水晶。均作細小型,打制技術以單向打擊為主,并采用交互打擊和錯向加工。這類石器多見于福建漳州地區(qū),不見陶片,被命名為“漳州文化”,年代約在距今9000年至13000年,在廣東地區(qū)也見于豐順縣湯屋山和番禺市飄峰山,但數(shù)量很少。……[詳細]
10、東坑仔遺址
東坑仔遺址
  東坑仔遺址位于南澳縣后宅鎮(zhèn)東北面山崗?脊拍甏鸀榍嚆~時代早期,屬浮濱文化。1990年發(fā)現(xiàn)。文化層出土遺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大口尊、壺、罐、豆、器座、支座、器蓋、拍、網(wǎng)墜等,其中器座與支座數(shù)量較多。紋飾有梯格紋、方格紋、雙線方格紋、籃紋、菱格紋等。其中少量陶器器表施釉。方形六面體的陶拍四面有印紋,這件印制陶器紋樣的工具較為罕見,同時亦說明這里也有制陶的工場。石器有梯形錛、有段錛、凹石、礪石、紡輪等。遺物中未見戈類,釉陶器少見,推斷屬浮濱文化的早期。浮濱文化的遺址過去發(fā)現(xiàn)不多,東坑仔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探討浮濱文化居民的生活形態(tài)提供重要資料。……[詳細]
北面坑白鷺生態(tài)公園
  北面坑白鷺生態(tài)公園位于南澳縣后宅鎮(zhèn)東側(cè),以北面坑水庫湖體為中心,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雅,原是南澳白鷺棲息地之一。建設內(nèi)容包括生態(tài)廣場、環(huán)水庫生態(tài)步道、觀景平臺及管理配套用房等,總占地面積約10公頃。公園擁有生態(tài)廣場面積約8000平方米,生態(tài)步道全長近2000米,水庫水域面積75000平方米。該地常年有白鷺聚集,白鷺齊飛的場景讓島民和游客贊嘆不已,成為南澳群眾休閑、游憩和健身的好去處,也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詳細]
澳前天后古廟
  澳前天后古廟,明萬歷年間建,乾隆五十九年重修。是南澳縣繼深澳天后宮之后最早的天后宮。為勾連搭式硬山頂建筑結構,木雕精美,駝峰多做成草花式或獅子、蟹等造型式樣等。屋脊以嵌瓷形式塑雙鯡魚吐草,魚形龍頭,尾部翹卷。其裝飾題材與風格,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色,這也是與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微妙產(chǎn)物。廟內(nèi)現(xiàn)有南澳第一塊網(wǎng)桁碑記——皇明兩院詳允南澳海桁禁示碑記。……[詳細]
南澳謝氏宗祠
  謝氏宗祠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zhèn)海濱村新街104-1號,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為穿斗式結構。據(jù) 1945年《南澳縣志》記載:浙江補用道謝友德(其父謝國泰)宅縣城(今天深澳鎮(zhèn))南。其祠約為清道光年間建。內(nèi)有“藻奮儒林”匾,內(nèi)容為:(咸豐七年)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部堂一等功爵葉/為/藻奮儒林/明經(jīng)進士分發(fā)儒學正堂謝繩武立![詳細]
深澳康氏宗祠
  南澳縣康氏宗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新街107號,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萬”之稱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凳献陟簦ó?shù)厝朔Q康厝祠),它不僅是島上現(xiàn)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當年康氏家族盛極一時的見證,更隱藏著主人“康百萬”傳奇的發(fā)跡故事。康氏宗祠由主座三進,兩側(cè)巷厝、后包廳及大門口埕、戲臺、書齋等建筑物組成。大門口埕左側(cè)樹有“朝議大夫”旗桿座。主體建筑進深54.6米,面闊28米,門埕連戲臺深42米、闊28米。二進大門兩側(cè)梁檐及墻壁有精致石雕。有名蓋九縣的一對油麻石鼓、屋檐倒吊鏤空石花籃。二進大門內(nèi)有精工漆金木雕屋架。二進與三進之間的兩廊墻壁上有清嘉慶六年辛酉科二甲第二十名進士、四川岳池人康以銘所題寫的“忠、孝、弟、敬、義、禮、廉……[詳細]
清戍臺澎故兵墓
  清戍臺澎故兵墓位于深澳鎮(zhèn)獵嶼灣。據(jù)史書記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移廈門鎮(zhèn)總兵官,并中、右、左三營官兵駐南澳,由左營官兵換班駐守臺灣澎湖、淡水……三年期滿,輪流更換。這些擔負著保衛(wèi)祖國光榮使命的官兵遠涉重洋,為守疆御侮作出貢獻,部分將士陣亡或殉職后,骨殖移回南澳安葬。1993年初春,南澳縣政府撥出?畎逊稚⒃谏畎膮瞧秸R海山坡上的199座戍臺澎故兵墓遷移集中,并重修墓園。墓園由忠魂墓地、碑臺、望鯤亭、雕塑四部分組成。忠魂兩個立體大字底下安葬著199位將士,字體筆畫中鑲嵌著一塊塊刻有亡故者姓名的碑石。碑臺正中豎立高2米的墓碑,刻著清戍臺澎故兵墓字樣,背面刻重建清戍臺澎故兵墓碑記。整座墓園構造獨特,莊嚴肅穆,與周圍青山、綠水連成一體,形成一個旅游景點,同時也是人們緬懷英烈,……[詳細]
黃花山書法石刻園
  黃花山書法石刻園,位于龜埕景區(qū)正面,已鐫刻有沈鵬、胡潔青等知名書書法家的墨寶1300多幅,是目前我國最大規(guī)模的摩崖石刻園,是書法愛好者旅游欣賞的勝地![詳細]
17、鄭芝龍坊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芝龍坊
  鄭芝龍坊 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石亭街。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知饒平縣事萬邦俊暨饒澳官紳為鄭芝龍表功而建。坊為石料構砌,三間八柱五樓,高8米、闊10米。坊上有人物、動物雕飾,石梁之間嵌石匾。上首匾刻“鄭芝龍坊”4字。背刻“玉關獨鎮(zhèn),銅柱永標”八字。下首匾刻“前歷剿三省山寇鐘凌秀紅夷獻俘?軇⑾闶挸謇羁骁姳蟮溶姽Τ绲澒镂唇ā。背刻“都督奉旨加署總兵體統(tǒng)鄭芝龍”。原缺頂蓋。1918年正月初三日深澳發(fā)生7.25級大地震,坊嚴重受損,部分石梁、石板斷折,多數(shù)石榫移位,但整體框架仍完好。 鄭芝龍是鄭成功之父,福建南安人。初在海上起兵,后受明官職,至都督同知,曾抗擊荷蘭侵略,后擁唐王朱聿鍵為帝,封平國公。 1981年南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潭摩崖石刻
  大潭摩崖石刻位于南澳縣黃花山大潭東側(cè)海灘石上。石刻高1.5米,寬1.6米,楷書陰刻,字徑約0.08—0.2米。字體歪斜,行次不整,大小不同,一鐫:“女弟子歐,七中捨井,一口乞平安,癸巳十一月記!狈炙男。二鐫:“李歐七娘同,夫黃捨井,二口,乙未政和五年。”分四行。兩題石刻之間有“匠李一”三字。2015年12月10日,大潭摩崖石刻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