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衡陽市 > 石鼓區(qū)旅游

石鼓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1、石鼓書院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原址在衡陽石鼓山,時衡州名士李寬在石鼓山尋真觀旁結廬讀書,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遂與睢陽、白鹿洞、岳麓書院并稱全國四大書院。書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節(jié)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yè)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毀于日軍炮火。2008年當?shù)卣抡涨宕臅焊窬种亟耸臅。建于唐代衡州石鼓山(今衡陽市石鼓區(qū)石鼓山),故名。唐初,刺史齊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側。憲宗元和年間,州人李寬筑屋山巔,讀書其中。宋代太平興國2年(978),宋太宗趙匡義為賜“石鼓書院”匾額和學田(朱熹的《石鼓書院記》:“始唐元和年間,州人李寬……[詳細]
2、衡陽來雁塔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衡陽來雁塔
  來雁塔,衡陽名勝之一,距市中心約3公里,與回雁峰對峙,寓雁有來回,故名為來雁塔,該塔興建的目的是用以導航,類似今日的航標燈塔。塔基為壘石構成,塔身用青磚砌成。整個塔體內(nèi)為樓閣式,共七層,呈八角形,高28米。塔的第一層東南設門,南向拱門上嵌有清兵部尚書彭玉麟手書“來雁塔”橫額的漢白玉碑一塊。從第二層起塔身逐級遞縮,塔的每層皆設有對稱神,開兩窗四門,可憑遠眺望。塔檐為疊座,下無斗拱,外壁飾石圖案。拱門上有石質(zhì)龍鳳浮雕。塔角舊有風鈴,塔上有鐵頂,置相輪。整個塔的結構突出了明代的建筑特點。此塔自建成后,歷經(jīng)多次修繕,保存至今,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清乾隆《衡陽縣志·古跡》載:“萬歷辛己(1581),宗伯曾朝節(jié)倡郡人建浮屠其上……經(jīng)十三載而告成!逼浜螅寮螒c、道光、同治及民國年間均曾修茸,基本保持……[詳細]
石鼓摩崖石刻
  2003年以來,石鼓山上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摩崖石刻,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自那時起,有關部門和文物專家對摩崖石刻進行了搶救和保護。據(jù)考證,石鼓山山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露天“摩崖石刻”。據(jù)統(tǒng)計,在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山體巖壁上以及朱陵后洞內(nèi)外,保存有歷代摩崖石刻40余處,其中唐刻3處,宋刻7處,元刻3處,清刻9處,年代不詳刻石21處。許多石刻仍保存完好。這些石刻刻工精細,包括隸、楷、行、草等,書體繁多、流派紛呈。石鼓摩崖石刻跨越1000余年,大部分記載著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游歷石鼓山的感悟,其中還有不少官吏為官任職的記事,保存較好的石刻有“西奚谷”、“江上清風”、“蒸湘”、“介崖”、“高山流水”以及部分記事刻石![詳細]
衡陽烈士陵園
  衡陽烈士陵園1954年由原中央領導陶鑄同志攜專家堪考定址并命名為“衡陽烈士陵園”。陵園占地面積134畝,綠色覆蓋面積已達到總面積的40%,園內(nèi)四季常青,四季有花。2006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9年又被評為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評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我園根據(jù)民政部民發(fā)[2011]31號文件和省民政廳發(fā)[2011]38號文件精神,我市烈士陵園已被列入省民政廳和民政局確定的全省兩家市級提質(zhì)改造項目之一.加快烈士褒揚區(qū)的建設步伐,為全市人民打造好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衡陽古井遺址
  衡陽古井遺址南朝至元明古井遺址。位于衡陽市石鼓區(qū)人民路正殿巷、后宰門與司前街一帶。1973年6月,在該區(qū)域1400平方米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南朝至元明時代古井23口,其中價值較大的為南朝至五代水井。南朝水井0-土有青釉印紋單耳陶罐等。唐代水井0-土有檐口壇、雙系罐、瓷壺、骨梳等物,還有鹿角、虎骨、阿魏、沉香木等藥材。所出瓷壺,上飾貼花裝飾,是典型的長沙窯產(chǎn)品,其中以寶塔舞蹈人物貼花壺最為珍稀。五代水井除出土少量殘木器和貨幣外,均為陶瓷器,有檐口壇、壺、雙系罐、四系罐、伏獅形瓷枕等。瓷器上繪荷花、連珠形點彩,則為長沙窯所習見。青釉喇叭形長嘴壺等則是衡陽窯產(chǎn)品。這批水井的發(fā)現(xiàn),是衡陽城市中心由酃湖一帶向湘江西岸轉移的佐證。……[詳細]
6、朱陵仙洞
朱陵仙洞
  朱陵仙洞位于石鼓山東側。相傳唐天寶年間,董奉先曾在洞內(nèi)煉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傳此洞北通南岳與水簾洞(亦名朱陵洞)兩洞相連,南岳有道高僧曾借此洞往返衡岳之間,瞬息即到。洞內(nèi)壁上曾留下了杜甫、韓愈、王夫之等歷代名流待作達千首之多,使得朱陵洞以詩名遠播三湘。后因戰(zhàn)亂,尤其是日寇的狂轟濫炸,碑文、鐫刻多被毀壞。僅留下小洞的殘邊及洞口上的“朱陵后洞”和“東崖”等殘字。后雖經(jīng)修整,但難復原貌。然而,作為衡陽八景之一,朱陵洞至今仍令許多游人心馳神往!岸蠢锎汗鉄o限,星燦爛,都應是云中劍舞光按!薄跋蓱魡,石乳側垂銀蒜!边@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文學家王夫之《詠朱陵仙洞》的詞句,此番描繪,風光奇異,有瓊宮玉宇般景色。這個“神仙洞府”,就是衡陽八景之一----朱陵洞。朱陵洞在石鼓山東側的懸崖下,是道家的所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