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九江市 > 廬山市旅游

廬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21、朱子祠
朱子祠
  朱子祠 朱子祠:朱子祠為先賢書院主要建筑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應(yīng)南康府教授熊士伯之請,南康知府張象文創(chuàng)建此祠專祀朱熹。祠中立朱熹自畫像石刻,左有張象文《文公朱子專祠碑記》,右有《白鹿洞書院教條》碑刻。作為朱熹紀念館,室內(nèi)還陳列《朱熹生平事跡》共九部分。上懸清康熙頒賜“學達性天”金宇匾額,兩側(cè)柱聯(lián):“列嶂成垣永護考亭之遺跡”、“環(huán)溪作泮“遙通灑水之真源”。 報功祠:位于朱子祠西,原稱先賢祠、三賢祠。曾先后祀李渤、周濂溪、程頤、程灝、張橫渠、陳了前、陶靖節(jié)、劉西澗父子及其他有功于白鹿洞書院之諸先賢。作為紀念館,祠內(nèi)陳列《白鹿洞書院史展覽》共五部分。 ……[詳細]
九十九盤石刻
  九十九盤石刻在廬山圓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絕壁間,宋、元、明、清以來題刻甚多,約有九十九盤,筆力剛勁,引人入勝,如:“白云天際”、“清虛靈臺”、“煙霞深處”、“天半”、“南無佛”、“土地”等,字體不一,筆鋒各異,對研究古代書法有重要歷史、藝術(shù)價值。廬山錦繡谷底有一溪流,名錦澗。溪上橫跨一石橋,名錦澗橋。過橋有一路直達天池山頂。小道蜿蜒盤旋,號稱九十九盤,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稱九十九盤古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經(jīng)此道運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數(shù)歐陽修撰、王守仁書的《廬山高》題刻,名聲最大。無論是詩意,還是書法,均堪稱一絕![詳細]
海會寺摩崖石刻
  海會寺摩崖石刻,位于江西省廬山區(qū)蓮花鎮(zhèn)龍門溝。在廬山區(qū)蓮花鎮(zhèn)龍門溝左側(cè)的深山大壑中發(fā)現(xiàn)的摩崖石刻,是廬山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也是廬山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摩崖石刻。這塊摩崖石刻是一塊三角形的巨石,正面是行楷“海會寺”三個大字,字行間有“時唐證圣元年乙未歲”字樣。據(jù)專家介紹,唐代“證圣”系武則天(武周)的年號,只用了一年,“證圣元年乙未歲”即公元695年。巨石背面還有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杜畔子撰、余氏書刻的“盤旋石上綠接天,枝枝垂蔭半邊山,我來獨坐清心火,名利兩忙總不然”詩![詳細]
廬山摩崖石刻群
  廬山摩崖石刻群(玉簾泉摩崖石刻、簡寂觀摩崖石刻、臥龍崗摩崖石刻、“龍虎嵐慶”萬杉寺摩崖石刻群),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時期并一直延續(xù)至清朝。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以風光雄奇俊美著稱于世除了自然風景之外,它的人文景觀也蔚為壯觀。這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包括廬山的時刻。由于時刻具有保存時間長久的特點,因而被廣泛地用來記錄史籍經(jīng)典,成為人類表達記錄思想的一種形式。一千多年來,許多文人墨客和政要名流刻石記游廬山帶帶不斷,這些作品詮釋著廬山的風貌景致,也記載著歷史的興衰更替![詳細]
25、陳寅恪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寅恪墓
  格地說,沒有“陳寅恪墓”這一說法。一般地,人們把位于江西九江廬山植物園的“陳寅恪、唐筼夫婦永眠于此”的地方稱為“陳寅恪墓”。2003年6月16日,陳寅恪、唐筼夫婦永眠于廬山植物園。此處由數(shù)塊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組成。其中一塊呈豎長狀的巖石正面寫著“陳寅恪唐筼夫婦永眠于此”,反面寫著“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廬山植物園敬立”等數(shù)字。另一塊略呈橢圓狀的巖石上面寫著黃永玉的手書“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數(shù)字。保護范圍:以墓體為界,各向外延伸30米.面積:1500平方米……[詳細]
廬山古文化遺址
  千百年來,無數(shù)的先賢往哲,高士逸民,文人墨客,丹青高手,釋子道侶,富豪政客紛至沓來,投身到廬山的懷抱,在這幅美妙的自然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把那巧奪天工的亭臺樓閣,宏大壯觀的祥院寺觀,精巧奇麗的祠塔橋榭鑲嵌在這奇山秀水之中,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互為表里,其審美架構(gòu)充分地體現(xiàn)廬山作為天下名山的獨特魅力。景點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qū)境內(nèi)……[詳細]
27、廬山好漢坡
廬山好漢坡
  半個世紀的歲月里,蓮牯路是人們上廬山的主要山道。隨著社會的變遷,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登山公路的修建,不僅“九蓮公路”這路名被人們遺忘了,“蓮牯路”的名字也被人忘記,倒是蓮牯路中段那一段叫好漢坡的山道,卻時時被人提起!昂脻h坡”這名稱帶點刺激性,又具有0力,時間長了,人們便忘了蓮牯路的正名,只喊好漢坡。景點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qū)……[詳細]
廬山三疊泉摩巖石刻
  三疊泉于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被樵夫偶然發(fā)現(xiàn),其后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宋代理學家朱熹曾于附近白鹿洞書院講學,離開后從信件中獲知“五老峰下新泉三疊,頗為奇勝”,可惜“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只得請人畫來觀賞,F(xiàn)存宋留元剛題記、元大德九年廬山尋真觀題記、明劉世揚題記、清雙溪草堂等摩崖石刻十余處,已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9、廬山御碑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山御碑亭
  廬山御碑亭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所建。朱元璋建御碑亭,既是為了感謝、紀念對明朝建立有功的周顛;更是為了宣揚“君權(quán)神授”,他當皇帝是“天意”,以此蠱惑人心,愚弄民眾。御碑亭建在廬山仙人洞附近的白鹿升仙臺上,傳說周顛在此乘白鹿升仙而去。有首詩寫白鹿升仙臺:“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醒來枕石學云眠,瑤草琪花相伴宿。飛蝶時時上我身,但見香云不見人。早知世外容疏懶,悔往塵寰四十春!保ㄇ濉な嫣煜恪栋茁股膳_》)朱元璋選在白鹿升仙臺建御碑亭,主要因為這里據(jù)說是周顛乘白鹿升仙的地方;再者這里的“風水”極好,背靠滾滾東去的大江,及扼大江咽喉的重鎮(zhèn)九江(當時稱德化);右(西)面山下是古老的東林寺,及遠處層巒起伏的群山;左面、南面是遠遠近近,云遮霧繞的秀麗山峰。御碑亭……[詳細]
陶淵明故里
  詩人的故里,位于江西九江星子避暑勝地廬山的南麓。一個只有十余戶人家的小村子。這里住戶都姓陶,是詩人的后裔。據(jù)史書記載,詩人的故居原住玉京山下,第三年,他在詩中所描寫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的住宅,便被一場大火燒毀了。后來詩人就移居栗里村。這個村子就是栗里。可能也就是他在《移居》詩中所說的南村。山環(huán)水繞,一千五百多年前使詩人流連忘返的風景依然如故。村前一條清泉,從一座小石橋下緩緩流過。這座小石橋,據(jù)說便是詩人當年帶月荷鋤歸走過的清風橋,亦名柴桑橋。橋畔大樹下,斜倚著一塊青石,上刻柴桑橋三字。順著清清的流泉,依山勢南行至一水池。池間巨石上,刻有醉仙濯纓之池字樣,人們便叫它濯纓池。相傳詩人當年在勞動之余,常在此中滌鋤洗帽。離池不遠處,有一巨石赫然橫臥在山旁的溪漳中。這便是當年詩人醉后高臥的地方,人……[詳細]
廬山賜經(jīng)亭
  賜經(jīng)亭位于廬山玉屏峰麓黃龍寺后一個小山頂。在明萬歷十五年,明神宗為紀念眀肅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續(xù)入藏經(jīng)41函,并舊刻藏-637函,頒布給黃龍寺,寺院住持釋徹空因此事而建亭,亭內(nèi)有一座石碑,上刻明神宗《護藏敕》及《圣母印施佛藏經(jīng)贊》,建筑造型簡潔。景點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qū)境內(nèi)……[詳細]
廬山女兒城摩崖石刻
  廬山女兒城摩崖石刻位于九江市廬山市廬山風景名勝區(qū)北麓女兒城內(nèi)。民國保護范圍:東至江西省山樂途旅游體育有限公司辦公樓,西至大月山水庫壩基,北至長青園入口,南至廬山江威女兒城圍墻.面積:8000平方米……[詳細]
33、醉石館石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醉石館石刻
  醉石館石刻醉石館在廬山南麓虎爪巖下。為東晉詩人陶淵明醉游之所。原系書館,館西有濯纓池,一瀑布自上而下,池中有巨石,高大如一小屋,頂平而光。陶淵明辭官歸田后,隱居于此。醉則臥此石,稱醉石,并賦《歸去來辭》![詳細]
仙人洞摩巖石刻
  仙人洞摩巖石刻位于廬山仙人洞,時代為宋、明、近代。摩巖石刻41條,宋代1條,明代7條,近代22條,宋刻佛手巖、明刻天泉洞、蟾蜍石、竹林寺、游仙石、詎可抱眠等![詳細]
35、秀峰摩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峰摩崖
  秀峰摩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星子縣境。秀峰是廬山名勝區(qū)組成部分。以山水秀麗,石刻遍布著稱。南唐李璟筑讀書臺于此,即帝位后建開先寺。清康熙帝南巡賜名秀峰寺,為廬山五大禪林之冠。附近有石刻一百余方。山門旁有觀音大士畫像碑。寺后古讀書臺上有宋書法家米芾子書碑刻,蒼勁有力。讀書臺下左側(cè)有唐書法家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石壁上有宋書法家黃庭堅“七佛偈”、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紀功碑”等手書碑刻。寺西有清康熙帝書“秀峰寺”和雍正帝書“酒雪松”二碑。月門前漱玉亭有宋文學家蘇軾題詠。亭下龍?zhí),馬尾瀑經(jīng)青玉峽瀉入潭中,兩崖石壁、水潭四周和溪石上有歷代名人書刻七十余處。其中,以龍?zhí)妒谏纤螘颐总罆扒嘤駦{”“第一山”最為珍貴。2006年秀峰摩崖被國務(wù)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廬山諾那塔
  諾那塔院始建于明神宗萬歷年間,為無染和尚創(chuàng)建,初名法海寺,也叫小天池寺。塔院內(nèi)供奉近代著名愛國大--諾那呼圖克圖的舍利塔,特殊的西藏造型喇嘛塔,及塔院內(nèi)供奉的藏密本尊、祖師、-,在內(nèi)地的寺院中極為罕見;謴(fù)后的諾那塔院十分莊嚴,大殿供奉圓覺宗的歷代祖師;大殿左側(cè)為度母殿,供奉著觀音化身本尊綠度母;再左邊則為財神殿,供有財寶天王和黃財神、白財神。在大殿前面下方不遠處,供著俗稱“四面佛”的大梵天王,他的四個面分別表示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大梵天王的右邊為-殿,供養(yǎng)著千手觀音為調(diào)伏頑惡眾生而變化的憤怒金剛瑪哈嘎拉和瑪哈嘎里,也就是大黑天和吉祥天母。從大殿右邊有階梯通往諾那--舍利塔,塔身整體為白色,塔座為折角式四方須彌座,座上承托著覆缽式塔身,中部正中有壺門式眼光門,塔的上部為圓錐形十三層,頂部有赤銅……[詳細]
南康府譙樓
  南康府譙樓,又名鼓樓,俗稱周瑜點將臺,位于廬山市南康鎮(zhèn),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正年間重建,元末毀于戰(zhàn)亂,明代天順二年重修后,為舊時南康府郡署之望樓。2000年經(jīng)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一見心寒”墓
  “一見心寒”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S212(廬山南大道)。“一見心寒”墓是日本侵略者入侵星子時犯下罪惡的見證,集中殺害了下山找糧的28名手無寸鐵的村民,其中包括一名不滿周歲的嬰兒。后來,人們將其尸骨合葬一起,取一見心寒之意。1987年該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點。……[詳細]
39、玉澗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澗橋
  玉澗橋位于廬山市羅漢寺前。1987年12月,公布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0、御書閣
御書閣
  御書閣:又名圣經(jīng)閣、圣旨樓。始建于南宋,現(xiàn)閣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南康知府葉謙、知縣毛德琦重修,二層正中有“御書閣”豎額。閣中先后藏有朱熹奏請宋高宗御賜《九經(jīng)注疏》、《論語》、《孟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賜《十三經(jīng)注疏》、《廿一史》、《古文淵鑒》、《朱子全集》等書。閣外有柱聯(lián):“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同志曾由武漢來此從事革命活動,住在御書閣。1959年8月,-主席重游白鹿洞,他指著藏經(jīng)閣說:“我曾在這里住過,當時上面有不少書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