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文物古跡介紹

101、曲回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回寺
  曲回寺又稱哭回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曲回寺遺址千斤大鐵鐘文記載,曲回寺是五臺山佛寺的下院,與五臺山禪宗佛寺有密切的聯(lián)系,開元二十一年北京的大禪師慧感在此建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從天寶元年開始至天寶十一年間,雕刻了大批花崗石佛像,修筑三百六十座佛塔,按照順序埋于曲回寺方圓幾十里的地下,其規(guī)模宏大實為罕見。曲回寺附近的山崗、山腳、臺地溝岔等地方,散布有墓丘狀的石像冢。石像冢的形制均為石塊砌壘,上以長條石封頂,再以沙石土掩埋。每冢增留一小門,從外部能看見內(nèi)部的石像。冢體大小不等,一般的高三四米,圍二三十米,從外觀看與墳?zāi)篃o異。每座冢中都安置著十尊左右的佛、菩薩、金剛、供養(yǎng)人等雕像。發(fā)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面目已經(jīng)模糊,但衣帶清晰可辨。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時期佛像雕刻藝術(shù)的純熟。1……[詳細]
北魏馮太后墓
  又名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五十里之方山。據(jù)《魏書》記載:“大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文明太皇太后葬此,號水固陵。”《水經(jīng)注》記載:“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高祖陵!薄杜f志》所謂北魏二陵。唐朝詩人溫庭筠游覽馮太后墓,賦詩名曰“題元魏馮太后永固陵”:云中北顧是方山,永團名陵閉玉顏。艷骨已消黃壤下,荒墳猶在翠微間。春深巖畔花爭放,秋盡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處問?古碑零落水潺瑗。……[詳細]
圣泉寺(小懸空寺)
  山西廣靈縣城南有座壺山,上有大士庵和水神廟的合稱“小懸空寺”。寺廟建于山巔。創(chuàng)建于北魏時期,現(xiàn)存為明代時期遺物。小懸空寺為平面八角形的建筑,有山門、正殿、東西殿、鐘樓等。殿堂的雕刻手法細膩,鐘樓結(jié)構(gòu)玲瓏,前有掖門穿過,周圍設(shè)有回廊圍護。寺內(nèi)東南隅,矗立一座高約二十米,八角形七層樓閣式磚塔,塔上雕有斗拱、門窗、塔剎、脊飾,結(jié)構(gòu)規(guī)整,形體秀麗,比例優(yōu)美適度。寺內(nèi)一口古井,直通山下泉源。豐水源泉環(huán)山涌出,壺河水至此與豐水匯合,形成廣百余畝的巨潭,夏秋之際碧光瀲艷,當月色絞潔明亮照映泉源中時,與殿堂樓閣交相輝映,頗有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姿色。與恒山懸空寺一樣,寧武縣的小懸空寺也建在半山腰中,依靠山腰的凹陷與打入山體的幾十根木樁作為支撐來承載整座寺院。小懸空寺主殿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上下兩層,中間牌匾上 書寫著“蘆芽……[詳細]
龍泉寺石窟
  龍泉寺石窟年代為北魏、清,位于陽高縣獅子屯鄉(xiāng)蘇家窯村西1公里。2018年12月25日,龍泉寺石窟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詳細]
古城堡漢墓群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位于陽高縣城東南方60里之古城堡周圍,包括南梨園溝河東岸漢墓25個。兩岸漢墓15個、古城堡北漢墓8個、古城堡東漢墓10個! 」懦潜h墓群位于陽高縣城南60里的古城鎮(zhèn),方圓面積為19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以許家窯、靳家洼、單家窯、安家皂一帶墓冢較為集中,現(xiàn)存58座,墓葬包括南犁園東岸25個,西岸15個,古城堡北8個,古城堡東10個,封土主約4至6米,封土周長30至50米。保存基本完整。1993年9月23日,劃定保護范圍時,發(fā)現(xiàn)其中五座有盜洞。1941年9月,日本人小野勝年、水野清一等,開始在古城堡漢墓群發(fā)掘,先后兩次共清理了六座墓葬。1943年,發(fā)表了一個簡單的報告,介紹了發(fā)掘其中三座墓的情況。三座漢墓,均為三槨墓。有墓道、天井、開井上面用方木壘框。隨葬器物非常豐富,有銅器、陶器……[詳細]
106、三皇墓
三皇墓
  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莊。據(jù)《一統(tǒng)志輿地記山西通志》記載:三皇本紀以太皋、女媧、炎帝為三皇,葬于此。清朝詩人李養(yǎng)本游覽三皇墓,賦詩名曰“三皇墓”:浩劫還余尺土封,云車羽駕問荒蹤。鴻蒙頓辟三才位,渾噩從開萬古胸。白草黃沙埋斷瓦,孤村寒樹背高塘。圖經(jīng)指點傳疑處,落日煙霏咽暮鐘。……[詳細]
鎮(zhèn)邊堡遺址
  鎮(zhèn)邊堡遺址年代為漢,位于陽高縣長城鄉(xiāng)鎮(zhèn)邊堡村。2018年12月25日,正邊堡遺址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詳細]
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年代為漢,位于陽高縣古城鎮(zhèn)古城村內(nèi)。2018年12月25日,古城遺址被公布為陽高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詳細]
封和要墓志銘
  全名為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史君墓志銘。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寬0.32米?瑫,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淺(上其下石)子格,格長寬為2.7厘米至2.9厘米?逃诒蔽盒涞壅荚辏ü504年),石質(zhì)極好,書刻俱精,銘文完好如初。無書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動于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帝時![詳細]
清王萬邦墓
  清威于鎮(zhèn)總兵王萬邦墓在陽高縣西北七里,賜祭葬,入昭忠祠。……[詳細]
111、任勇烈墓
任勇烈墓
  任舉,字勇烈,清提督。其墓在大同城東十里水坡寺前,謚勇烈,御賜碑文、石獸并存。……[詳細]
康里脫脫墓
  康里脫脫墓康里脫脫墓,大王村北700米,元代大丞相康里脫脫墓,封土已毀。……[詳細]
方山永固陵
  方山永固陵遺址(第五批國保)時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城北30公里處的方山(今寺兒梁山)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馮氏的陵墓,太和五年(481年)開始營建,八年告成,十四年(490年)入葬。1976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和大同市博物館清理發(fā)掘。陵墓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頂玄武巖上,地表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圓形,下部為方形基底,南北長117米、東西寬124米、通高22.87米。墓室置于封土堆的中心,坐北朝南,為磚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四部分組成,南北總長17.6米,前室平面呈梯形,拱形頂,以甬道與后室相連。甬道前后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門,制作工整細致,由拱尖門楣、門柱、門檻、虎頭門墩、石門五部分組成。門無軸,不開合,是嵌入門楣內(nèi)的。門框浮雕下有蓮瓣形券面,兩側(cè)龕柱各浮雕一個手捧蓮蕾、面……[詳細]
司馬金龍墓
  在大同市城東十五里處石家寨村西南。據(jù)《魏書》已載:司馬金龍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的九世孫。其父司馬楚之于泰常四年歸附北魏,封為瑯琊王,司馬金龍乃司馬楚之與北魏皇族諸王女河內(nèi)公主所生。該墓于1965年被發(fā)掘,其隨葬品現(xiàn)陳列在大同市博物館內(nèi)。……[詳細]
陽高東風高灌站
  陽高東風高灌站位于大同市陽高縣友宰鎮(zhèn)東冊田村,年代為1966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陽高東風高灌站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八路軍359旅旅部石礬舊址
  八路軍359旅旅部石礬舊址位于大同市靈丘縣上寨鎮(zhèn)石礬村,年代為1938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八路軍359旅旅部石礬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破魯堡寧靜寺
  破魯堡寧靜寺位于大同市新榮區(qū)破魯堡鄉(xiāng)破魯堡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破魯堡寧靜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鎮(zhèn)玉皇閣
  玉皇閣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鎮(zhèn)縣最北端,東與河北、西和北與內(nèi)蒙古兩。▍^(qū))交界,人們所說的“雞鳴聽三省”之地。明長城縱貫于堡城西面和北面,為明代宣化、大同兩鎮(zhèn)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馬經(jīng)常南下侵擾爭戰(zhàn)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土堡,派兵駐守。為新平路駐地。早在秦、漢以及北魏時,新平堡就建有延陵城和琦城。明代東聯(lián)宣化府西洋河堡,南接大同鎮(zhèn)東路瓦窯口堡,為極沖之地。隆慶六年(1572年)堡城重修并包磚,設(shè)有東門和北門。北門名鎮(zhèn)虜門,東門稱迎恩門。城墻周長3里,高3丈。明《三云籌俎考》載,新平堡內(nèi)設(shè)參將署、守備署,駐新平路參將1員,新平堡城守備1員,中軍、千總、把總共7員,駐有援兵營官兵1309人,馬騾589匹,老家營官兵589人,馬騾58匹。平常儲糧530石,草18254束![詳細]
晉華宮礦舊址
  晉華宮礦舊址位于大同市云岡區(qū)晉華宮街道晉南里社區(qū)內(nèi),年代為1957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晉華宮礦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侵華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侵華日軍大-遇難同胞紀念碑1937年9月12日,日軍東條旅團和偽蒙軍從天鎮(zhèn)城東北角豁口侵入城中,兵分三股趕殺居民。一股沿北城墻往西的日軍,在北門口堵截了欲逃出城外的300多名居民,將他們驅(qū)趕到北門月城奶奶廟內(nèi),一一用刺刀全部捅死,只有西北街侯明未被刺中要害而幸免一死。下午,這股日軍在東街、北街大肆抓捕居民500多人,將他們集中趕押到北門外一小溝側(cè),分批用刺刀挑入溝內(nèi),無一幸免。居民王振文的父親、叔父、堂弟都被刺死在這里,他本人左肩被刺一刀,右肋下被刺兩刀,夜間與未被刺死的王君一起逃走。一股沿東城墻往南的日軍,到南街逐戶搜抓成年男人,抓一批往南街馬王廟前送一批,然后又分批趕到廟內(nèi)進行-。日軍嫌人們穿著衣服用刺刀捅起來費勁,就逼他們脫光了上衣。廟院的糞坑、山藥窖堆滿了死尸后,他們又逼活人把死人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