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東莞市旅游

東莞市文物古跡介紹

141、絲綸閣
絲綸閣
  絲綸閣,當地人口頭稱文閣,位于圩鎮(zhèn)望溪河下游西滸,雄觀望溪之入口,與登瀛橋遙相輝映,形如一弓一箭,寓鎮(zhèn)-,保安寧之意。據人們傳說,該閣與登瀛橋之建造時間相近。閣是六角形,三層,高11.5米,紅石作閣基,閣身以青磚灰沙砌筑,閣檐作迭澀式。首層正門上方鑲一長方形紅石,上刻“迓星毓秀”四個字,沿門口向上二層中間又鑲一紅石,刻有“絲綸閣”三個字。閣內原設樓板,有木梯上落。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人為損壞,閣內木結構已失,閣尖毀壞,閣身裂損,長滿小樹亟待維修。1990年上半年,鎮(zhèn)府用去10多萬元,對絲綸閣進行了一次重修。這次重修主要采用現代彩瓷片,把塔身外面封貼裝潢一次,使塔身的外表煥然一新![詳細]
李鳳池民居
  李鳳池民居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zhèn)塘尾村舊圍60號,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光緒年間(1875-1908)曾重修。坐北向南,為三間兩進兩廊三合院布局,與書房相連,呈“L”型分布,總面闊20.33米,總進深18.48米,占地面積約282平方米。次間設0,二進內墻周邊設防盜木板,防盜木板與屋面密集的檁條及大門的防盜圓木組成完整的防護體系。二層設上人平臺,室內外彩提裙窗分隔,既滿足住屋的私密性又利于讀書學習。民居與書房各有獨立的外門出入,又于內部設一過道相通,使用方便。該民居對于研究明清時期嶺南地區(qū)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價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亨信家族墓
  羅亨信家族墓位于東莞市篁村。1988年發(fā)掘。包括有三座墓葬,自南向北依次為羅亨信夫婦合葬墓、羅亨信祖父母合葬墓和羅亨信父母合葬墓。墓道兩側有石羊、石馬、石麒麟及石刻的龜趺神道碑。羅亨信夫婦合葬墓的墓前碑銘刻“大明天順三年故通議大夫左副都御史致仕羅公贈淑人劉氏墓”,分南北兩個墓室,墓室以石板砌筑,內置木棺,棺與石壁間填灰砂,上蓋石板。南室置女尸,北室置男尸,人骨架尚存。北室墓頂還置一方石壙志。隨葬品有陶罐、青花瓷罐、碗、金箔、銅錢、“為善最樂”銅鏡、刻有“都御史章”“永樂第一科進士”篆書的石印、銀簪、耳墜及一件油煙墨等。羅亨信父母合葬墓的墓前碑銘刻“大明景泰八年制加贈通議大夫右副都御史羅公淑人黃氏墓”,石室內置兩副木棺,棺與石壁間填灰砂,上蓋石板。南棺內尚存頭骨及上下肢骨,隨葬幾枚銅錢,墓主應……[詳細]
三打霄邊戰(zhàn)斗遺址
  三打霄邊戰(zhàn)斗遺址位于長安鎮(zhèn)霄邊社區(qū)將軍山山腰伏波將軍廟,GPS坐標:北緯22°4816.3,東經113°4829.3,海拔高程22米。該遺址建于清康熙年間(1680年前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咸豐二年(1852年)、光緒五年(1879年)、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及1987年重修。廟內供奉西漢大將路博德、東漢大將馬援,由此得名。霄邊地處東莞與寶安交界處,是寶(安)太(平)線上的交通要道,并憑借將軍山居高臨下的險要地勢而成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我爭奪的一個軍事要地。日偽軍以將軍山山腰的伏波將軍廟為據點,構筑堅固的防御工事。日偽軍的這個據點,一方面嚴重威脅著大嶺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安全,另一方面就像一顆釘子卡在寶太線上,嚴重阻礙了大嶺山與陽臺山兩個抗日游擊根據地的聯系。因此,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詳細]
大沙西門樓——東江第一支隊第三團團部遺址
  大沙西門樓——東江第一支隊第三團團部遺址位于大嶺山鎮(zhèn)大沙村新圍西側,GPS坐標:北緯22°5555.4,東經113°5000.8,海拔高程21米。該遺址始建于清代,坐東北向西南,平面呈長方形。長4.70米,寬4.21米,高5.2米。單間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正門門框、勒腳以紅砂巖石砌筑,紅砂巖門匾,門頭上方墻體飾彩色壁畫,墀頭有彩色灰塑。1948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東江南岸地區(qū)的人民武裝部隊統一進行整編,成立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把惠東寶護鄉(xiāng)團下屬的大隊擴編為團,第三大隊編為江南支隊第三團,張軍任團長、黃華任政治委員,下轄東莞和寶安兩個大隊。江南支隊第三團成立后,先后經過了梅塘、屏山水口等多次戰(zhàn)斗,均取得了勝利。1948年5月16日取得了屏山水口伏擊戰(zhàn)勝利后,江南支隊第三團領……[詳細]
東莞中學舊址
  東莞中學舊址位于東莞市莞城街道東正社區(qū),年代為民國。2019年4月19日,東莞中學舊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本體為東正報功祠、教學樓舊址3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