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宿遷市旅游

宿遷市文物古跡介紹

皂河龍王廟
  皂河龍王廟在宿遷市西北皂河鎮(zhèn)南,緊靠古大運河,西臨黃河故道。龍王廟建于清康熙間(1662一1722),嘉慶十八年(1813年)重修。1983年修復。龍王廟由南至北是禪門、鐘樓、鼓樓、御碑亭、怡殿、東廊房、西廊房、大王廟、靈關殿、東滾龍脊、西滾龍脊、大禹王廟、東宮、西宮等,均按北京清代官式建造,內亦有清代官式彩畫。 廟的四周筑圍墻,有三進院子,在靈關殿和大禹廟之間還有圍3米多、高10多米的大柏樹。御碑亭內乾隆御碑,刻有4個不同年代的乾隆御筆碑文![詳細]
埠子鎮(zhèn)磚室墓
  埠子鎮(zhèn)磚室墓,位于宿城區(qū)埠子鎮(zhèn)新街口以東100多米處。該墓為帶墓道券頂磚室墓,墓葬平面略呈“甲”字形,青磚所砌,雙層拱形券頂,磚縫間均參雜陶片加固,東部保存較好,西部遭到破壞,可能是盜擾所致。墓道為長斜坡狀,坡度約30°。墓門用青磚順砌,上部遭到破壞,向墓室方向傾斜,殘存15層,寬1米,厚0.15米,高0.6米。所用墓磚尺寸為長28—30厘米,寬15厘米,厚4厘米。根據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判斷,該墓時代為東漢時期,為研究宿遷漢代喪葬習俗提供寶貴的資料。……[詳細]
43、宿遷耶穌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宿遷耶穌堂
  耶穌堂,始建于1925年,是牧師程彭云籌資所建。為城區(qū)所建教堂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底上兩層可容納600人左右。該教堂建成后,宿遷教會和美國教會開始分治,并成立了“中華基督教自立會”,該教堂的建成在宿遷教會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座建筑是典型的西式教會建筑,建筑面積近400平方米,其造型十分別致,頂呈十字形磚木結構,粗看共四個立面完全一致,細看卻有細微變化,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專家認為,這種形制的建筑,江蘇省內僅有2—3處,具有保護價值。2006年6月5日,宿遷耶穌堂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4、雙溝遺址
雙溝遺址
  雙溝遺址位于泗洪雙溝鎮(zhèn)雙溝老酒廠內,東臨中大街,南近淮河。2017年8月,受江蘇雙溝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并報經省文物局同意,宿遷市博物館組織對該公司酒廠舊址部分地塊進行考古勘探。發(fā)現了一處磚石建筑遺址,采集到瓷片、磚塊、瓦片、陶片(砂缸胎)、玻璃瓶等。初步判斷該建筑遺跡當為明晚期或清早期。該遺跡與文獻記載的“雙溝酒業(yè)始創(chuàng)于1732年(清雍正十年)”相吻合,有可能是雙溝酒廠的前身全德槽坊舊址,對研究雙溝酒廠歷史、開展工業(yè)遺址保護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宿城區(qū)實驗小學古墓群
  宿城區(qū)實驗小學位于幸福路西、黃河路東、洪澤湖路北。2016年2月,為配合宿城區(qū)實驗小學北校區(qū)工程建設,宿遷市博物館對該區(qū)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fā)掘工作,共清理了28座墓葬,2座時代為明清時期,其余均為漢墓。發(fā)掘出土的遺物以陶器為主,另外還有少量銅器和瓷器。陶器中灰陶占絕大多數,夾砂陶為主,少量泥質陶。器物紋飾多以素面為主,少量有繩紋-紋。器形主要有罐、壺、盒、鼎、鈁、熏等。此次發(fā)掘的古墓葬群對于研究宿遷地區(qū)漢代及明清時期中小型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詳細]
46、鳳凰墩墓群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墩墓群
  鳳凰墩墓群,位于宿遷老城區(qū)、馬陵公園東面。2011年底,因工程建設,市文廣新局聯合南京大學歷史系對該地塊進行考古發(fā)掘。本次發(fā)掘分為東、西兩個區(qū)域,共清理墓葬68座,墓葬分為磚室墓、磚石混筑墓、豎穴土坑墓三種。出土文物有陶器、鐵器、銅器、銀器、瓷器、畫像石等器物200多件。從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等判斷,該批墓葬的時代跨度較大,從東周一直延續(xù)到明清。其中東周26號墓出土的青銅編鐘、青銅鼎、青銅缶、陶編磬等遺物在宿遷地區(qū)尚屬首次發(fā)現![詳細]
順河行宮遺址
  順河行宮遺址,位于宿豫區(qū)順河鎮(zhèn)順河社區(qū),東鄰珠江路,西靠順河村,南接燕山路,北與卷煙物流配送中心接壤。西距京杭大運河約500米。因工程建設,2014年9月,宿遷市博物館對順河行宮遺址進行考古勘探。本次勘探采用普探和重點勘探,輔以探溝勘探方法,了解了地層堆積情況,明確了遺址的范圍及面積,發(fā)現墻基、灰坑、柱洞等建筑遺跡,采集到板瓦、筒瓦、瓦當、滴水、墻磚、城磚、鋪地磚等建筑構件,對保護順河行宮遺址,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詳細]
靈杰山漢墓群
  靈杰山漢墓群,位于宿遷市區(qū)幸福路以東、魚市口路以南地塊。2010年初,因蘇豪銀座工程建設,由市文廣新局聯合南京大學歷史系對該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本次考古發(fā)掘共發(fā)現109座墓葬和1條南北走向的明清古河道遺址。墓葬除一座為磚室墓外,其余均為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等文物300余件。該墓地初步判斷是西南方向2公里處的秦漢時期下相城居民的墓葬區(qū),為研究漢代宿遷喪葬習俗和歷史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詳細]
財皂河神廟
  財神廟位于宿遷市皂河鎮(zhèn)北首,建于清康熙年間。該建筑為廊院式建筑格局、磚木結構、-瓦屋面、正堂為明三暗五、前屋四間,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總占地約為1500平方米。財神廟原為民間祭祀財神的廟宇,周邊百姓每逢吉日進廟上香、敬奉財神、祀求降福、賜財。財神廟整體建筑風格清晰,文化內涵豐富,是皂河鎮(zhèn)區(qū)內保存較好的清代廟宇之一,1991年被原宿遷縣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宿遷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洋河老窖池群
  洋河老窖池群始建于明代,作為中國“江淮派”濃香型白酒釀造技藝最早的物質載體,經歷了明、清、民國、新中國四個時期,被譽為“中國白酒窖池活化石”,是國內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多、使用時間最長、微生物種類最豐富的釀酒窖池群之一。老釀酒作坊始建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70余年不間斷生產,見證了我國傳統白酒產業(yè)的傳承和發(fā)展。地下酒窖剛剛獲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唯一的釀酒貯存環(huán)節(jié)重點保護文物。……[詳細]
宿遷明清城墻
  宿遷明清城墻,市級文保單位,位于宿遷市宿城區(qū)幸福中路西端,新華書店對面,為原宿城區(qū)區(qū)府廣場。2007年配合城市基本建設考古發(fā)現。已經揭露出的城墻長度為60米,殘高最高處約1米,墻寬約1.6米,磚筑。做法是先用木樁載入地下做地釘,其上用城磚砌筑。據《宿遷市志》記載:1688年地震,城墻倒塌多處。1767年重建。此段城墻與方志記載相吻合,應是明城墻倒塌后重修的清代新城。……[詳細]
52、合善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善堂
  合善堂位于皂河鎮(zhèn)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廟行宮以北100米,建于清光緒二十年,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布局規(guī)范,房屋結構完好,前后兩進院,正門朝南。后院的正堂及東西配房皆為硬山清水脊,置有跪獸和龍吻。正堂進深五架加前廊,面闊三開間,兩旁設耳房,前庭院有山門及東西房,整個建筑群南向,占地面積約12畝。正堂中敬奉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后堂供奉釋迦牟尼。景點位置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皂河鎮(zhèn)……[詳細]
虞姬故里
  虞姬,項羽的寵姬,名虞。項羽困于垓下,曾作詩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有美色,善劍舞。公元前209年,項羽助項梁殺會稽太守,于吳中起義。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項梁死,項羽為次將,施升上將軍,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 這里是楚漢名人虞姬的故里,境內有虞姬河、虞姬廟、霸王橋、九龍口項家宅等名勝古跡與景點。 ……[詳細]
韓余娟墓園
  韓余娟墓園位于市湖濱新城井頭鄉(xiāng)境內,1983年韓余娟犧牲后,宿豫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小英雄犧牲的地方建造一座“韓余娟陵園”,共青團宿豫縣委、縣教育局、共青團淮陰市委相繼授予她“優(yōu)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標兵”、“英雄少年”光榮稱號;共青團江蘇省委、共青團中央分別授予她“英雄少年”、“舍己為人小英雄”光榮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她為革命烈士![詳細]
鄭墩遺址
  鄭墩遺址位于宿豫區(qū)新莊鎮(zhèn)鄭友村瓦莊組,北距新莊鎮(zhèn)政府約2000米。遺址在一個呈凸形的墩子上,直徑約為130米,頂部比周邊地形高出約1.5米,據當地村民講述為“鄭墩”。該遺址分為耕土層、漢代文化層和新石器文化層等,發(fā)現有漢代古墓葬和新石器晚期的灰坑等,并出土陶罐、銅鏡、鐵戟、錢幣、鬲足、鼎足、陶豆等器物和標本,對研究我市早期歷史文化和喪葬習俗極具寶貴價值![詳細]
曉店青墩遺址
  時代:西周至漢曉店青墩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曉店鎮(zhèn)沈蔡莊東,遺址占地9萬平方米,是西漢至周朝時期的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300米,占地9萬平方米。連續(xù)有陶罐、豆、簋、杯、瓶、盤、鬲、鼎……等陶器出土,其中有的屬于炊器,有的屬于酒器和貯藏器。更有青銅劍、戈、鏃等出土面世![詳細]
下草灣人化石地質遺跡
  泗洪雙溝下草灣人化石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該縣境內淮河引河岸,上世紀60年-古專家在這里發(fā)現了一段長15.27厘米的人類股骨化石,經研究被確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被命名為“下草灣人”,距今約4至5萬年,這一發(fā)現打破了“南方更新世晚期的地層中,無原始人類蹤跡可尋”的論說,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和進化過程具有極高的價值。地址:江蘇省宿遷市泗洪雙溝……[詳細]
三臺山森林公園漢墓群
  三臺山森林公園漢墓群,位于湖濱新區(qū)曉店鎮(zhèn),北靠青桐路,西鄰三臺山大道。為配合工程建設,2014年9月,市文廣新局聯合南京大學歷史系對該墓群進行考古發(fā)掘。此次發(fā)掘共清理墓葬105座、窯址1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琉璃器等200多件。該墓群為研究江蘇淮河以北地區(qū)兩漢時期的葬俗及當時的居民生活狀態(tài)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曉店鎮(zhèn)魚形墓
  曉店鎮(zhèn)魚形墓,位于湖濱新區(qū)曉店鎮(zhèn)三臺山森林公園北部,為磚室墓,墓長2.3米,寬0.6米,整體造型呈魚形,“魚頭”、“魚身”、“魚尾”均保存完整,在“魚頭”處還疊放一碗一罐,作為“魚眼”,整體造型比例協調,栩栩如生。根據墓葬結構及出土器物判斷,年代當在宋代左右。該種造型墓葬是宿遷首次發(fā)現,在全國也極為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葬俗有重要意義。……[詳細]
60、王墩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墩遺址
  王墩遺址,位于來龍鎮(zhèn)耿陳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墩存高2.5米,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下層為1米厚大汶口文化層,集中在墩南,發(fā)現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有夾砂陶罐形鼎、泥質灰陶雙鼻壺、背壺、袋足鬹等殘器。上層為灰黃色土、有商時期夾砂、泥質紅、灰陶片,紋飾有弦紋、方格、云雷紋等,可辯器形有罐、鼎、盆、豆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