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 > 常熟市旅游

常熟市文物古跡介紹

1、常熟方塔園 AAAA
常熟方塔園
  常熟方塔園位于常熟古城東端,緊鄰古城最繁華的商業(yè)街——方塔街,系在宋代古跡舊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園林,總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因園內(nèi)有方塔而得名。方塔,為古城常熟標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870余年。方塔元明清代屢修,原塔名為“崇教興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俗稱方塔。塔四面九層,磚木結(jié)構(gòu)閣式!奥劰潘L鈴,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級而上,古城風貌盡收眼底。方塔與宋代古井、古銀杏并稱為“園中三寶”。為常熟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方塔園將傳統(tǒng)園林建筑技藝與現(xiàn)代建筑科技相融合,全園仿宋風格,絢麗多姿,頗有古代皇家園林的文脈神韻;同時又充分采用江南園林曲折多變詩情畫意的手法,曲橋亭臺、軒廊水榭、山石花木,布置相得益彰。后院增建長廊、亭、堂、鑿荷池、堆假山,設(shè)常熟市碑刻博物……[詳細]
蔣巷鄉(xiāng)村旅游景區(qū)
  蔣巷村,江南水鄉(xiāng)一顆璀璨明珠,位于江蘇省常熟市的東南,緊鄰沙家浜紅色旅游風景區(qū),處于蘇嘉杭、沿江、蘇州繞城等高速公路的環(huán)抱之中,3分鐘可上高速公路,204國道、錫太一級公路交叉經(jīng)過鎮(zhèn)區(qū),旅游交通條件十分便捷。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名單。蔣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陽澄水網(wǎng)地區(qū)的沙家浜水鄉(xiāng),東瀕上海、南臨昆山、西接蘇州、北依常熟。全村186戶,800多人,村轄面積約3平方公里。先后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zhèn)建設(shè)先進村、十佳小康建設(shè)紅旗村、國家級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衛(wèi)生村、百佳生態(tài)村、循環(huán)經(jīng)濟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40多年前的蔣巷村,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詳細]
3、常熟興福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常熟興福寺
  興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齊時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興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賜“破山興福寺”額。唐代詩人常建作《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后,寺名聲更盛,歷代文人名流題詠甚多。寺屢經(jīng)興廢,“文革”中盡毀。1980年起,特別是1983年列為全國重點寺院后,興福寺得到全面恢復,成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覽勝地。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馀鐘磬音。這首五言律詩題為《題破山寺后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所寫。破山寺,就是常熟的興福寺。在唐代詩人的筆下已稱之為“古寺”,可見它歷史的久遠。據(jù)地方文獻記載,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年間,拓建寺基時……[詳細]
4、三峰寺
三峰寺
  三峰清涼禪寺位于江蘇常熟市虞山北麓,離城六、七里許,南臨興福寺;北臨龍殿、小石洞;上臨祖師山藏海寺,合烏目峰、龍母峰、中峰而得之名,舊名三峰禪院,相傳建于齊梁。系江南著名叢林,與杭州靈隱寺、寧波天童寺為近代禪宗祖庭。唐常建《詠三峰》詩中有“嫋嫋云溪鐘”句,可證為唐以前之古剎。明嘉靖時遭倭寇之亂,僧眾散去,寺亦日漸傾圮。萬歷時住持洞聞重建寂照堂,未幾移主興福寺。適漢月大師自無錫來此棲隱,主僧見其氣宇非凡,遂延請住持,于是修葺廢院,禪律兼修,為士民所欽仰。合邑善信發(fā)愿倡緣勸募,大力護持,建殿堂寮舍,重塑金身。自明末至清康熙間,次第建成天王殿、千華殿、大悲殿、準提閣,松演堂、禪堂、精進堂、內(nèi)山門,并建養(yǎng)生堂,荼毗窯、普同塔院,凡棲真梵修退養(yǎng)送葬之所畢備?滴跞四陝荣n御書“三峰清涼禪寺”匾額,始……[詳細]
虞山寶巖禪寺
  寶巖禪寺位于虞山寶巖生態(tài)觀光園的中心位置,是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主要景點。寶巖生態(tài)觀光園位于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積200公頃,被稱為“虞山第一灣”。園內(nèi)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tài)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餐飲區(qū)有十多家特色農(nóng)家飯店,F(xiàn)已成為了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態(tài)觀光、森林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旅游勝地,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親近、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同時也是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一個森林景觀最為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園。寶巖禪寺初名延福禪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南宋及元、明、清,寺屢建屢廢,民國時寺僧潭月重創(chuàng)此寺,殿宇一新。文革期間,寺被拆毀。歷史上……[詳細]
曾趙園
  曾園,原稱虛廓園,俗稱曾家花園。占地20多畝。這里原為明朝萬歷年間監(jiān)察御史錢岱筑“小輞川”園林的部分遺址,于清同治時為曾家所購置,由清光緒刑部郎中曾之撰(號君表)營建為家園。光緒九年(1883年)始建,至二十年落成,至今已有120多年。向為江南著名古典園林。曾之撰之子曾樸曾為清光緒時內(nèi)閣中書,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其所著歷史文學小說《孽海花》膾炙人口,魯迅鑒為“結(jié)構(gòu)工巧,文采斐然”,與《老殘游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官場現(xiàn)行記》并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名聞海內(nèi)外。曾樸并曾翻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蓋使曾園名聲大振。曾樸曾在園中度過他的少年和晚年。虛廓園的得名,源于《淮南子》的“天文訓”篇,取自該文“道始于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意指混沌初開,空虛寂靜的一……[詳細]
7、翁同龢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翁同龢墓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書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鴿峰下謝家濱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維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反對李鴻章求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支持康有為維新變法的某些主張,企圖實現(xiàn)光緒帝親政,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罷職。戊戌政變后被下令革職,1858年到1904年間,著《翁文恭公日記》,所記多是同、光年間的重大政治事件(共40冊,1925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行),并著有《瓶廬詩文稿》,都是研究近代史的寶貴資料。其父翁心存、其兄翁同書死后同葬于常熟故塋。這座故塋,是翁心存為葬其母張?zhí)蛉硕模F(xiàn)主墓有三冢,中間單葬張?zhí)蛉耍鬄轶w仁閣大學士翁心存及其妻許夫人,右為翁同書及其妻錢氏。三冢合長8.1,高1.6米。前設(shè)方形祭臺,后筑外……[詳細]
翁氏故居(翁同龢紀念館)
  位于長江下游三角洲上的常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城區(qū)翁家巷門內(nèi)座落著一座明清古建筑群,這就是翁氏故居,現(xiàn)在的翁同龢紀念館。翁氏故居占地面積廣達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其建筑設(shè)計遵循我國古代官紳住宅以中軸為主的形制格局,分東、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門進入后,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轎廳、綵衣堂、后堂樓和雙桂軒等,共為七進。其中轎廳為歇轎與備茶之用,綵衣堂為迎賓與舉行婚慶壽慶等禮儀之用,后堂樓與院子為主人及其家人居住生活之用。中軸線建筑的東西兩側(cè)設(shè)有“避弄”走道,以防火災,并作為每逢主人在綵衣堂迎賓時,家中婦孺、仆役出入避開廳堂方便之用。東側(cè)避弄即為故居的東部區(qū),該區(qū)臨巷開有側(cè)門,入門后依次布局有照墻、玉蘭軒、知止齋及小院等,此為主人藏書和書房及接待賓客之所。西側(cè)……[詳細]
9、藏海寺
藏海寺
  藏海寺雄踞于虞山劍門絕巔拂水巖之上,是常熟地處最高的佛教叢林,也是太湖風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著名景點。初名拂水東庵,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僧道所建。乾隆間邑人陳士煌增建大悲殿,漸具規(guī)模。但于934年全寺毀于火災。近年由佛教協(xié)會重建,F(xiàn)山門原為報國院之正門,為僅存的明代建筑。九十年代重修時,改為藏海寺的山門,而將報國院真武殿西移重建于今址。門額“藏海寺”三字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題。兩側(cè)有于右任早年手書唐王維《青龍寺》聯(lián)語:“山河-里;世界法身中”。筆走龍蛇,金碧輝煌。山門內(nèi)正中廣場,古銀杏樹高聳入云,寶鼎中香煙不絕。藏海寺大雄寶殿今已題名為“普光明殿”,莊嚴雄偉。趙樸初為大殿題“三千覺路”匾,楹聯(lián)為錢仲聯(lián)撰書,語曰:“自天水建庵,石劫幾回經(jīng),法日重光千祀后;當赤明開紀,化城彈指現(xiàn),蜀峰飛到一……[詳細]
錢謙益墓
  在虞山西南麓拂水巖下劉神浜,環(huán)山公路西側(cè)。錢氏墓地較廣,臨山塘本有石坊,墓道,拜臺等,皆已毀,僅存羅城。今存墓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占地743平方米,封土高1.3米,主穴為錢氏父母錢世楊、顧氏之墓,有碑一通,錢氏墓在其昭(左)位,墓后立清嘉慶間錢泳所書青石碑及民國立花崗石碑各一通。錢泳所書碑正中鐫“東澗老人墓”,上端鐫小字“集東坡先生書”,下端鐫小字“尚湖漁者題”,末鐫“吾意獨憐才”及“尚湖漁者”兩印。民國間立碑鐫“錢牧齋先生墓”。后錢墓屢修,曾于195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調(diào)整為縣級,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錢謙益(1582-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絳云老人、在澗老人等。明末清初文壇泰斗,被尊為“東南文宗”。生于常熟官宦之家,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第三……[詳細]
翁氏丙舍
  瓶隱廬(翁氏丙舍)屬于翁同龢墓附屬建筑。在西門外虞山鵓鴿峰麓謝家浜,本是翁氏先人墓廬,翁同龢晚年因力主光緒親政變法被慈禧削職歸里后隱居于此,直至病逝。丙舍,指墓廬,翁氏丙舍為清同治年間翁同龢及其次兄翁同爵所建,背虞山面尚湖,內(nèi)有屋舍、庭園、假山、池塘、茅亭、樹木、頗具山水園林格局。初創(chuàng)簡陋,后漸擴充。丙舍翁氏另稱為“瓶廬”、“瓶隱廬”,據(jù)傳取守口如瓶不談政事或如隱瓶中深居不出之意。原正門由山前塘入,門楣上有翁氏題額“翁氏丙舍”。沿塘路有坐北側(cè)屋三間,靠東之廂房用來接待賓客,陳設(shè)簡雅。南面有正屋五間,內(nèi)置幾椅,供其父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朝服像。靠東為翁氏起居室,題額“紫芝白龜之室”,室外園庭有古柏一株及假山一座。東墻辟一月洞門,上鐫翁氏自題“瓶隱廬”?课饔袔咳g,沿山前塘辟一便門,門外有一眼……[詳細]
12、聚沙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聚沙塔
  據(jù)說到梅李鎮(zhèn)沒看聚沙塔,就等于沒到梅李鎮(zhèn),所以一到此地,人們總愛前去領(lǐng)略一下聚沙塔影的旖旎風光。感受逝者如斯,沒想到,點滴間能聚沙成塔,一聲嘆息,卻已過了千年。聚沙塔確實是一座標志性的著名古塔。據(jù)史料記載,聚沙塔,原稱“聚沙百福寶塔”,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建,又傳為三國赤烏年間孫權(quán)之母吳國太捐資興建,如果成立的話,這一下子就把歷史向前推進了900年,但許多專家認為還是前者說法比較靠譜。至于為什么建要“聚沙塔”,民間流傳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鎮(zhèn)水之寶。常熟本就位于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上,梅李鎮(zhèn)當時又地處江海之濱,常受江潮倒灌的洪澇之患,苦不堪言,齊心協(xié)力建塔鎮(zhèn)水已成不約而同的心愿,希望塔能像聚起的沙岸一樣堅強地攔截著潮水的侵犯。二是聚沙積福。據(jù)說此塔為宋紹興間邑人錢道者所建,……[詳細]
13、仲雍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仲雍墓
  仲雍墓在城區(qū)北門大街西側(cè)的虞山東嶺之上,墓坐西朝東。四周巨石嵯峨,古柏林立,整個墓區(qū)占地約216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5米,高約2米,外設(shè)羅城和拜臺,內(nèi)豎明、清間所立“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等碑刻三通。墓道沿山勢曲折而下,長達400多米。自北門大街上山,依次有清乾隆年間所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坊三座。在第三座石坊前構(gòu)筑了兩座對稱的石亭和瞻仰草坪。仲雍,又稱虞仲,史傳為陜西鳳翔人,商末周太王次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歷,為讓國避位與兄泰伯同奔荊蠻,共建勾吳,泰伯為君,泰伯死后,仲雍繼為吳君,傳說卒葬虞山。墓始建無考,梁簡文帝撰《虞山招真治碑記》曾云“遠望仲雍而高墳蕭瑟”,唐《吳地記》記載“仲雍、周章并葬虞山東嶺上”。明成化年間,由其106世裔孫浙江參政周木奉旨重修,以后歷代均有修葺。其墓于1956年1……[詳細]
常熟燕園
  燕園,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古城區(qū)新峰巷該園至今已有220多年歷史,是常熟古典園林中存世時間最長、格局保存最為完整的私家園林之一,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燕園自1982年起陸續(xù)修復,當年對園中三嬋娟室、佇秋簃等景點按原有布局進行了重建,于1984年上半年竣工并對外開放。1998年6月,燕園實施第二期修復工程,于2000年10月竣工,歷時3年,共投資200萬元,對燕園16景中的五芝堂、賞詩閣、天際歸舟等12景進行修復,得以重現(xiàn)。2007年3月起,又將燕園十愿樓、冬榮老屋、一希瓦閣、竹里行櫥四景修復,主要恢復建筑面積376平方米。建筑風貌和原先保持一致,充分體現(xiàn)江南私家園林的雅致和精巧。同時對園林的花木進行恢復種植,重現(xiàn)昔日精巧絕妙的園林藝術(shù)風采。園內(nèi)有“五芝堂……[詳細]
常熟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虞山鎮(zhèn)大義管理區(qū)中經(jīng)村,始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503),志載:建寺中有白雀來巢,寺因以名。南宋端平三年(1236),僧如瑤重建,元末毀于戰(zhàn)火。明正德丁卯年(1507),僧0拓之,隆慶初再毀,僧明凈再新之,不到20年又毀。萬歷年間,僧智海、慧秀募金重建。王世貞撰記曰:“甓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塈取其精堅。于是三身之座、四天之閣與十六應真之位,屹然若金剛不壞矣,壯麗亦稱是”。清初又被火廢。乾隆二十二年(1757)僧圣通重修。據(jù)《柳南隨筆》云:長洲王雅宜(名寵,字履仁,后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工草書),嘗養(yǎng)疴吾邑白雀寺,有“訪王元肅虞山不值”詩卷,并以所書鐫石,即被后人譽為王寵代表作之一的《白雀帖》,現(xiàn)藏于重慶市三峽博物館。太平天國時部分殿宇被毀。清同、光年間,翁同龢曾為此寺書“白雀行窩”匾。民……[詳細]
16、曾園
曾園
   曾園又名虛廓園、虛廓居,位于古城區(qū)西南隅與趙園相鄰。原為明萬歷間御史錢岱所筑“小輞川”部分遺址。清同治光緒間刑部郎中曾之撰營為家園,取名“虛廓居”,亦為其子晚清文學家曾樸故居,習稱曾家花園! ≡鴪@以水面為中心,四周環(huán)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別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為一體! @中央清池一泓,源頭活水從城河入。池中置“不倚亭”,池南為“虛廓村居”(翁同和題),有“水天閑話”,庭前植香樟、白皮松各一株,為明“小輞川”遺物,樹下立“妙有”峰湖石,向東穿廊達“歸耕課讀廬”,可登“瓊玉樓”!疤摾寰印敝髂嫌屑t豆樹一株,亦為明“小輞川”舊物。池東有黃石假山,名為“小有天”,題云:“光緒丙戌,筑石室為-處,故友莊亦耕經(jīng)營之,越六年曾之撰記。”山巔筑六角亭,亭北有小榭,山下有“磐磯……[詳細]
青龍崗石刻
  青龍崗石刻包括巫相崗石刻和龍門石刻,位于虞山小石洞東南上側(cè)半山腰處,虞山中路路北側(cè)。巫相崗石刻坐南面北,在一塊高2米、寬6米的形如龍首的巨石之上,有用雙勾法鐫刻的“巫相崗”三個鐘鼎文體大字,字徑高約1.8米,寬約1.5米。巫咸系商初太戊帝(前1638-前1563)時候的賢相。漢《越絕書》載:“虞山者,巫咸所出也。”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巫咸,殷賢臣也……巫咸及子賢冢皆在蘇州常熟縣西海隅山上,”明鄧韨《常熟縣志》:“巫咸墓,在虞山上,子賢亦葬其側(cè)!彼瓮鯛~為縣令,嘗修其墓?h令孫應時撰墓碑云:“墓在邑之青龍山嘴!苯裼萆奖倍酥∩酱澹址Q商相村,傳為巫咸父子之故里。龍門石刻坐南面北,在一塊高3.6米、寬9米的形如龍首的巨石之上,陰刻隸書“龍門”二字。其中“龍”字高2米,寬2.7米;“門”字高……[詳細]
18、應慈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應慈墓
  應慈墓位于虞山北麓破龍澗西南側(cè),距興福寺約200米。墓塔坐南朝北,為墓塔群內(nèi)南起第二座,系花崗石筑,平面成六邊形,底邊長0.7米、高2.6米,正面鐫“傳講三議華嚴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字法顯興福分燈應慈親禪師之塔”,后刻“師生于同治十二年夏歷二月初五日午時,寐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夏歷八月初五日丑時”。墓塔外設(shè)羅城,墓道長約30米,道口設(shè)三間沖天式石坊一座,坊額嵌“人天共仰”,坊柱上鐫楹聯(lián)“祖德巍巍高建法幢接引后輩,悲心切切深入苦海善濟舍靈”。應慈(1873~1965),法名顯親,別號華嚴座主、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縣,生于江蘇東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普陀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年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1914年協(xié)助月霞在上海創(chuàng)辦華嚴大學。1917年到常熟興福寺。1922年赴杭州菩提寺閉關(guān)潛修……[詳細]
常熟言子祠
  常熟言子祠為明代建筑,占地總面積為1008平方米,是祭祀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子的專祠,該建筑是常熟保存最早的古代官式祠廟建筑,也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文廟范圍內(nèi),單獨設(shè)祠祭祀孔子學生言偃的建筑。常熟言子祠,初名吳公子游祠,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知縣孫應時建。端平三年(1236年),知縣王爚遷建言子祠于文廟之后,是為將言子祠納入文廟建筑序列之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建言子祠于文廟(大成殿)東,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康熙間(1662-1722年)圣祖南巡御書“文開吳會”額,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御書“道啟東南”額,曾俱榜祠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兩江總督曾國藩再修。常熟言子祠今存三進:第一進祠門、第二進儀門與西廂房、第三進享殿,均為明代建筑。其中享殿外形為……[詳細]
20、瞿景淳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景淳墓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趙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對尚湖,獨居虞山兩峰之間。原規(guī)模壯觀,氣勢宏大,設(shè)翁仲、獸、亭、坊等石刻,亭內(nèi)置御祭碑,后皆毀。1986年及2001年兩次大修,漸復舊觀,F(xiàn)占地約1600平方米,墓冢直徑4米,高1.5米,圍以羅城,外設(shè)拜臺。墓道長達90余米,兩側(cè)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獸、翁仲等,冢后豎碑鐫文“明贈尚書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師道,號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聰慧,8歲能文。明嘉靖時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為人清廉剛直。曾奉敕往鳳陽封鄭王子朱載堉為世子,拒受重禮。倭寇犯江南,他從江南赴京見大學士嚴嵩,揭發(fā)總督胡宗憲坐擁重兵,御倭不力,民不安枕。后歷官至吏部右侍郎。隆慶元年(1567年)召為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總校《永樂大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