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金華市 > 東陽市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歷史沿革

[移動版]

春秋時屬越國。

戰(zhàn)國末楚滅越,屬楚國。

秦統(tǒng)一六國后,屬會稽郡。

西漢初屬荊國,后屬吳國,復(fù)屬會稽郡。

東漢興平二年(195)析諸暨縣置吳寧縣,為東陽建縣之始,屬會稽郡,隸揚州。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吳寧縣屬東陽郡,隸屬揚州。

兩晉時沿襲。

南朝時先后屬東陽郡、金華郡,隸屬婺州、縉州、東揚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吳寧入諸暨,分5個鄉(xiāng)入烏傷。

隋時今東陽地分別隸屬越州、婺州,會稽郡、東陽郡。

唐垂拱二年(686)析義烏縣(武德七年改烏傷縣為義烏縣)原吳寧縣故地置東陽縣,縣治即今吳寧鎮(zhèn),隸屬婺州;天寶元年(742)屬東陽郡,隸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屬婺州,隸屬浙江東道;大歷十二年(777)東陽升為望縣。

五代時屬婺州,隸屬吳越國;后梁開平四年(910年)改稱東場縣。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屬婺州武勝軍,隸江南東道;咸平二年(999)復(fù)稱東陽縣,屬婺州,隸屬兩浙路。

南宋時屬婺州,隸兩浙東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屬婺州路,初隸江淮行省,后隸江浙行省浙東道宣慰司;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屬金華府。

明初隸屬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承明制,屬金華府,隸屬浙江省金衢嚴道。

1912年2月廢道府制,直屬浙江軍政府。

1914年6月又行道制,屬金華道,隸屬浙江省。

1927年直屬浙江省。

1935年8月推行行政督察區(qū),先后歷屬浙江省第四、第三、第四、第五、第三、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5月成立東陽縣人民政府,駐吳寧鎮(zhèn),隸屬浙江省第八行政公署;10月屬金華專區(qū),年末轄9個區(qū)、8個鎮(zhèn)、36個鄉(xiāng)。

1950年調(diào)整為11個區(qū)、2個鎮(zhèn)、122個鄉(xiāng)。

1956年轄6個區(qū)、2個鎮(zhèn)、52個鄉(xiāng)。

1958年9月城關(guān)、巍山、玉山、南馬、畫水以區(qū)為單位建立人民公社;11月磐安縣并入東陽縣。

年末轄14個人民公社、77個管理區(qū)。

1961年末轄10個區(qū)、74個人民公社。

1964年轄9個區(qū)、1個鎮(zhèn)、78個人民公社。

1967年1月嶺北人民公社劃歸諸暨縣。

1968年3~9月各人民公社建立革命委員會。

1968年4月屬金華地區(qū)。

1981年1~8月各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相繼改為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年末轄9個區(qū)、3個鎮(zhèn)、77個公社。

1983年7月析置磐安縣;8月撤銷人民公社,重建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轄6個區(qū)、2個鎮(zhèn)、55個鄉(xiāng)。

1985年5月15日,《國務(wù)院關(guān)于同意浙江省撤銷金華地區(qū)實行市管縣給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復(fù)》(85)國函字68號,撤銷金華地區(qū),金華市升為地級市,東陽縣改屬金華市。

1988年5月25日,《民政部關(guān)于同意浙江省撤銷義烏縣、東陽縣設(shè)立義烏市、東陽市給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復(fù)》民〔1988〕行批8號,撤東陽縣,設(shè)立縣級東陽市,由金華市代管。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