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屬越國,相傳為越國國都,春秋越王勾踐時遷都至今紹興。
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兼并,屬楚國。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滅楚,平定楚江南地,置會稽郡,領20縣,烏傷為其中之一。
西漢因秦制,王莽新朝,改烏傷為烏孝,以志顏烏孝德感烏事。
東漢建武初復名烏傷,屬會稽郡西部都尉治。
初平三年(192),分縣西一部分轄區(qū)置長山縣(轄今婺城、金東、金西3區(qū)及蘭溪市)。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析縣南一部分轄區(qū)置永康縣。
寶鼎元年(266),原會稽郡西部分設東陽郡(郡治在長山,即今婺城區(qū)),烏傷歸東陽郡管轄。
梁、陳兩朝(503-589),東陽郡改金華郡,烏傷仍隸屬之。
隋平陳,金華郡一度改制吳州。
開皇十三年(593),分吳州設婺州。
唐武德四年(621),就烏傷置稠(綢)州(因境內稠巖得名)。
六年,稠州分設烏孝、華川(華川,即繡川湖。
縣以湖名)兩縣。
七年,廢稠州兩縣合二為一,始稱義烏,沿襲至今。
民國初,撤府設道,義烏屬于金華道。
1959年底,浦江縣并入義烏,1968年5月析出復置浦江縣。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義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