逵溪村位于嵊州市西北6公里處,坐落在飛鳳山西北麓的丘陵上。有古道經(jīng)石木灣、大洋、鉗口嶺通嵊城,現(xiàn)有公路通廣利、崇仁鎮(zhèn)。逵溪村是由原逵溪村和園田岙兩村合并而成,位于崇仁鎮(zhèn)東面,面積約1.58平方公里。本村現(xiàn)有農(nóng)戶365戶,843人,耕地1100多畝,2010年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約90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jīng)濟收入約10萬元,農(nóng)民人均收入11862元;
村后有片云巖,有瀑布,自成一嶼,俗稱滴水巖,傳為晉代名士戴逵別業(yè)。后為雨花庵。清詩僧寧遠有《片云巖》詩:“扶云獨上雨花山,幾度回眸怯步艱。竹隱鳴禽聲細細,巖懸瀑布響潺潺。天花夜落千株靜,蝶夢春回一榻閑。他日卜鄰容我否?傍崖縛屋兩三間”。
村前有溪,洗屐、砥流、招隱三橋自上而下橫臥其中,傳為戴逵洗屐處,故溪流與村莊均以逵溪命名。再下里許有新官橋。橋建于宋代嘉泰年間,通橋之日因發(fā)生了新縣令與新娘子禮讓過橋的事,故百姓稱之為“新官橋”。
逵溪村始建于宋末,郡馬公徐暉慕高士戴逵遺風(fēng),以為此地可採、可釣、可圃、可耕,遂寄跡林泉。村口有報德祠,祀宋代范侍郎。內(nèi)存清道光九年(1829)《報德祠碑》,記云:“嵊為山邑,逵溪一帶地高流駛,尤苦旱涸而至于今。歷數(shù)百千年,亙數(shù)十百里無水旱憂者,則是湖之為利廣也”。是湖即今之廣利塘,為我市現(xiàn)存最早的水利工程,寓意“其利廣,其德遠”也。
村后有片云巖,有瀑布,自成一嶼,俗稱滴水巖,傳為晉代名士戴逵別業(yè)。后為雨花庵。清詩僧寧遠有《片云巖》詩:“扶云獨上雨花山,幾度回眸怯步艱。竹隱鳴禽聲細細,巖懸瀑布響潺潺。天花夜落千株靜,蝶夢春回一榻閑。他日卜鄰容我否?傍崖縛屋兩三間”。
村前有溪,洗屐、砥流、招隱三橋自上而下橫臥其中,傳為戴逵洗屐處,故溪流與村莊均以逵溪命名。再下里許有新官橋。橋建于宋代嘉泰年間,通橋之日因發(fā)生了新縣令與新娘子禮讓過橋的事,故百姓稱之為“新官橋”。
逵溪村始建于宋末,郡馬公徐暉慕高士戴逵遺風(fēng),以為此地可採、可釣、可圃、可耕,遂寄跡林泉。村口有報德祠,祀宋代范侍郎。內(nèi)存清道光九年(1829)《報德祠碑》,記云:“嵊為山邑,逵溪一帶地高流駛,尤苦旱涸而至于今。歷數(shù)百千年,亙數(shù)十百里無水旱憂者,則是湖之為利廣也”。是湖即今之廣利塘,為我市現(xiàn)存最早的水利工程,寓意“其利廣,其德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