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重慶市 > 大足區(qū) > 寶興鎮(zhèn)

重慶市大足區(qū)寶興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寶興鎮(zhèn)隸屬大足區(qū)
區(qū)劃代碼:500111105代碼前6位:500111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渝
長途區(qū)號:023 郵政編碼:402360
轄區(qū)面積:約51.49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75萬人
人口密度:約340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3個社區(qū)、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紅橋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取境內“溢洪橋”的諧音“紅橋”,紅色為喜慶之意,故名�!�[詳細]
金竹社區(qū)~002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因境內金竹寺而得名。已毀,此寺廟周圍很多金竹,故名。…[詳細]
楊柳社區(qū)~003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因境內楊柳河而得名。河邊很多楊柳樹,故名�!�[詳細]
轉龍村~200村莊
因境內轉龍場而得名。原為寶興鄉(xiāng)二村;1953年取名拱橋村;1961年更名為拱橋生產大隊;1980年更名為轉龍生產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分設時,撤銷轉…[詳細]
旗團村~201村莊
取“插旗立團”之意,故名。原為寶興鄉(xiāng)三村,1953年取名旗團村,1958年更名為旗團管理區(qū),1961年更名為旗團大隊,1984年更名為旗團村,2003…[詳細]
白云村~202村莊
以境內白云觀而得名。此觀位于高山頂,常有白云繚繞�!�[詳細]
瓦窯村~203村莊
因境內以前有個瓦窯廠,故名。1953年取名瓦窯村,1958年更名為瓦窯大隊,1984年更名為瓦窯村,2003年由瓦窯村和陽雀村合并為瓦窯村。…[詳細]
虎形村~204村莊
因境內有一院落后面的山,形狀酷似老虎,故名�!�[詳細]
黃橋村~205村莊
因此地盛產黃連,且境內有一橋名黃橋,故名�!�[詳細]
核桃村~206村莊
因境內一山坡坳口上曾有一株很大的核桃樹,故名�!�[詳細]

地名由來:

寶興鎮(zhèn)因原在兩個酷似元寶的小坡間建場,以興隆場為基礎,寓物聚天寶,興隆吉祥之意,故以“寶興”命名。

基本介紹:

寶興鎮(zhèn)地處大足腹心地帶,距縣城17公里,東接龍水鎮(zhèn),北連龍崗、棠香街道辦事處,西面三驅、南面分別與龍石鎮(zhèn)、珠溪鎮(zhèn)相鄰,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共有9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民委會,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187人,總戶數8528戶,幅員面積5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947 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鎮(zhèn)。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2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5元,糧食總產量1616噸。農業(yè)產業(yè)以種植、養(yǎng)殖業(yè)為主,種植業(yè)以柚子、蔬菜為特色,養(yǎng)殖業(yè)以生豬、雞、鴨等最具規(guī)模,生豬出欄10976頭,存欄13500頭,雞出欄34800只,存欄32200只,鴨出欄14800 只,存欄 10050只,因此農業(yè)

+查看詳細寶興鎮(zhèn)概況>>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場。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從三驅鎮(zhèn)分出,設立寶興鄉(xiāng)。

1993年12月,寶興鄉(xiāng)和柳河鄉(xiāng)合并為寶興鎮(zhèn)。


以下地名與寶興鎮(zhèn)面積相當: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