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重慶市 > 豐都縣 > 包鸞鎮(zhèn)

重慶市豐都縣包鸞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包鸞鎮(zhèn)隸屬豐都縣
區(qū)劃代碼:500230115代碼前6位:500230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渝
長途區(qū)號:023 郵政編碼:408200
轄區(qū)面積:約184.3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3萬人
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2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龍井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相傳此地水井曾飛出一條金龍,得名龍井灣![詳細]
亭子埡村~203村莊
因境內(nèi)曾經(jīng)有一個亭子,以前沒有公路,過往行人都在此地休息,得名亭子埡![詳細]
飛仙洞村~204村莊
因境內(nèi)有一飛仙洞而得名。解放前屬桂花村;1967年改為愛國大隊;1988年改為花溪村;1992年,由花溪村1、2、3、4、5社組成飛仙村,設立村民委員…[詳細]
新溪村~205村莊
此地有一條溪溝,從村頭通到村尾(從南至北),長4.5千米,得名新溪村![詳細]
鴿子壩村~207村莊
因境內(nèi)有一個小山堡形狀像一只鴿子,得名鴿子壩![詳細]
包鸞村~218村莊
因包鸞有一座山叫老鷹山,此地在老鷹山的懷抱中,得名包鸞村![詳細]
花地堡村~219村莊
此轄區(qū)原有一個小山堡,上面長滿野花,后來成為轄區(qū)的中心,得名花地堡![詳細]
華坪村~220村莊
此地姓華的居民最多,得名華家坪。1949年至1964年為華家坪村;1964年至1978年為星火村;1978年至2001年為茶地坡村;2001年更名為華…[詳細]
彈子臺村~221村莊
下有大午場,上有彈子臺場,中間像一根扁擔把它們架起,得名彈子臺![詳細]
齊新村~222村莊
合并時,取了齊心村和新坪村中齊、新二字,得名齊新村![詳細]
紅花坡村~223村莊
此地到了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映山紅,得名紅花坡![詳細]
青杠坪村~224村莊
此村境內(nèi)有一根大青杠樹,位于華家院子屋后,得名青杠坪。…[詳細]
白果園村~225村莊
此地有一棵很大的白果樹,得名白果園。解放前原叫白果元,2001年更名為白果園村,設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地名由來:

包鸞鎮(zhèn)因四面環(huán)山,峰彎疊嶂而得名。

基本介紹:

豐都縣轄鎮(zhèn)。1949年置包鸞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xiāng),1992年新臺、云臺兩鄉(xiāng)并入建包鸞鎮(zhèn)。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184.3平方公里,人口3萬。涪(陵)石(柱)公路過境。轄包鸞、楊嶺、花地堡、亭子埡、文家壩、涼水井、飛仙洞、花溪、新溪、高溪、華坪、石崗坡、南埡丘、鴿子壩、彈子山、新花、菖蒲溪、月亮壩、新坪、紅花坡、埡口、胡家山、磴子口、青崗坪、大紅堡、楓香堡、日照壩、古佛洞、白果園、石盤龍、玉帶山31個村委會。有以釀酒、建材、建筑、運輸、糧油加工為主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玉米、小麥,養(yǎng)殖業(yè)以生豬、羊、蠶桑為主。特產(chǎn)包鸞竹席、茶葉、桐油、五倍子、獼猴桃等。

文化旅游:

包鸞人民橋

包鸞人民橋位于豐都縣包鸞鎮(zhèn)龍井居委會,時代為1951年。2019年,包鸞人民橋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初,境域?qū)倌习毒偶;清末,屬順慶鄉(xiāng),鄉(xiāng)公所設在包鸞場。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包鸞鄉(xiāng)。

1953年,包鸞鄉(xiāng)分為包鸞、新泉、共和、新亭4鄉(xiāng)。

1955年,新泉鄉(xiāng)、共和鄉(xiāng)、新亭鄉(xiāng)、新臺鄉(xiāng)并入包鸞鄉(xiāng)。

1958年,包鸞鄉(xiāng)改設包鸞公社。

1983年,包鸞公社復為包鸞鄉(xiāng)。

1992年,包鸞鄉(xiāng)改設包鸞鎮(zhèn)。


以下地名與包鸞鎮(zhèn)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