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昌鎮(zhèn) | 隸屬:巫山縣 |
區(qū)劃代碼:500237102 | 代碼前6位:500237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4700 |
轄區(qū)面積:約18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4.7萬人 |
人口密度:2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個社區(qū)、2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燈盞窩社區(qū) | ~0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社區(qū)所在地原小地名為燈盞窩而得名,該地地形四周高中間低,形似燈盞,故名![詳細] |
鄧家?guī)X社區(qū) | ~0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社區(qū)搬遷修建于鄧家?guī)X上而得名,此山嶺居民多為鄧姓,故名![詳細] |
馬家堡社區(qū) | ~00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境內馬家堡而命名。此地馬姓居民居多,故名![詳細] |
西包嶺社區(qū) | ~005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境內西包嶺而命名。一小山嶺形似一只犀牛圈伏在山腳下,原名為犀包嶺,后演變?yōu)槲靼鼛X,故名![詳細] |
興勝村 | ~212 | 村莊 | 取興旺發(fā)達,勝利前進之意命名。1953年4月,興勝村成立,隸屬大昌鎮(zhèn);1958年,更名為興勝區(qū)隊,隸屬大昌公社;1961年更名為興勝大隊;1984年更…[詳細] |
官莊村 | ~224 | 村莊 | 因境內官莊壩而得名。相傳,古時一官員退休后在此平壩修建莊園居住,故名![詳細] |
龍早村 | ~230 | 村莊 | 因由龍洞村和春早村合并新建,各取一字命名。…[詳細] |
光明村 | ~231 | 村莊 | 成立時因土改已完成,取前途光明之意命名![詳細] |
洋溪村 | ~232 | 村莊 | 因境內洋溪河而得名,相傳,起陽壩的一只野羊,途經此地曾下河洗過澡,故名![詳細] |
雙勝村 | ~233 | 村莊 | 因為雙馬、興勝兩區(qū)隊析出一部分合并新建,故從兩區(qū)隊名稱中各取一字而得名。…[詳細] |
洋河村 | ~234 | 村莊 | 以境內河流洋溪河得名,相傳,起陽壩一只野羊,途經此地曾下河洗過澡,故名![詳細] |
龍?zhí)链?/a> | ~235 | 村莊 | 因境內龍?zhí)疗憾妹,境內一山間平地上有一水塘,傳說有龍吐水而不枯,故名![詳細] |
七里村 | ~236 | 村莊 | 因境內七里橋命名。該地一橋,距離大昌鎮(zhèn)七華里,故名![詳細] |
興旺村 | ~237 | 村莊 | 取寓意興旺發(fā)達,故名。2004年,由原雙興村和新春村合并成立興旺村,隸屬大昌鎮(zhèn)![詳細] |
長勝村 | ~238 | 村莊 | 建村時,取長期勝利之意命名。1953年4月,長勝村成立,隸屬大昌鎮(zhèn);1958年,更名為長勝區(qū)隊,隸屬大昌公社;1961年,更名為長勝大隊;1962年,…[詳細] |
營盤村 | ~239 | 村莊 | 因境內營盤嶺而得名,早年曾在此山嶺駐軍扎營,故名![詳細] |
寧河村 | ~240 | 村莊 | 因地處大寧河畔而得名。1953年,寧河村成立,隸屬洋溪鄉(xiāng),同年9月,增設寧河鄉(xiāng),劃歸寧河鄉(xiāng);1955年,并入大昌鎮(zhèn);1958年,更名寧河區(qū)隊,隸屬大昌…[詳細] |
自力村 | ~241 | 村莊 | 建村時取自力更生之意命名。1953年4月,成立自力村,隸屬白果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自力區(qū)隊,并入大昌公社;1960年,重設白果公社,劃歸白果公社;1…[詳細] |
毛坪村 | ~242 | 村莊 | 因境內有上、下茅坪而得名,將“茅”簡寫成“毛”命名。境內沿山勢有上、下兩塊平地,茅草較多,故名。…[詳細] |
公平村 | ~243 | 村莊 | 建村時取公平合理之意,故名。1953年4月建立公平村,隸屬洋溪鄉(xiāng);1953年9月,劃歸白果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公平區(qū)隊,劃歸大昌公社;1960年,劃…[詳細] |
白果村 | ~244 | 村莊 | 因境內小地名白果寺得名,該地曾建有一寺廟,名白果寺,故名![詳細] |
白洋村 | ~245 | 村莊 | 因境內小地名柏楊坪得名,取諧音“白洋”命名。境內一平地上柏楊樹多,故名。…[詳細] |
黃林村 | ~246 | 村莊 | 以小地名黃連埡得名,境內一山埡內黃連樹較多,有成片黃連樹林,故變“連”為“林”,命名黃林村![詳細] |
馬渡村 | ~247 | 村莊 | 因境內馬渡河命名,此河較淺,騎馬就可涉水渡河,故名![詳細] |
民寨村 | ~248 | 村莊 | 因境內民寨命名。此地曾有為躲避抽丁而專修的寨子,群眾俗稱“民寨”,故名。…[詳細] |
明陽村 | ~249 | 村莊 | 成立時取光明向陽之意命名。1953年4月,成立明陽村,隸屬白云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明陽區(qū)隊,隸屬白云公社;1961年,更名為明陽大隊;1984年,更…[詳細] |
上馬村 | ~250 | 村莊 | 因境內上馬山而得名。此地兩座山,山形似馬,此山在上,故名。…[詳細] |
槐花村 | ~251 | 村莊 | 因境內槐花坪得名。境內一平地有較多洋槐花樹,故名![詳細] |
樟樹村 | ~252 | 村莊 | 因此地后灣有一顆數(shù)百年樹齡的大樟樹,從而得名![詳細] |
太陽村 | ~253 | 村莊 | 因境內太陽埡而得名,早年曾在此山埡打窯燒木碳,原名碳窯埡,后當?shù)厝擞瀭鞒伞疤枅骸,故名!?a href=/chongqing/wushan_dachangzhen_taiyangcun.html class=blue>[詳細] |
石里村 | ~254 | 村莊 | 由原八里村和石家村合并而成,從兩村名稱中各取一字命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大昌鎮(zhèn)原名泰昌,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因避宇文秦諱而改名大昌。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大昌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基本介紹:
大昌鎮(zhèn)位于重慶市東部渝陜鄂三省市交匯處,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幅員面積188.8平方公里,F(xiàn)有總人口46979人,轄3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是小三峽黃金旅游區(qū)和巫山北部旅游觀光走廊的中心,也是三峽庫區(qū)最大的三期移民重鎮(zhèn)。
大昌鎮(zhèn),位于重慶市東部渝陜鄂三省市交匯處,每年財政收入近300萬元,財稅返還可支配財力近10萬元。特別是移民搬遷后,非公經濟和二、三產業(yè)出現(xiàn)短期“缺氧”,因此,后期產業(yè)扶持迫在眉睫。
大昌鎮(zhèn)坐落在長江支流大寧河的北岸,是實施整體搬遷的一個移民城鎮(zhèn),嚴格地講大昌鎮(zhèn)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群,它是大昌鎮(zhèn)的主體,樓盤高不超過五層;二是完完全全遷移上來的大昌古城
文化旅游: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鎮(zhèn)地處長江以北,大寧河中游、小三峽風景區(qū)。從巫溪縣城出發(fā),坐船沿大寧河下行兩個多小時,新小三峽旅游的終點,依山傍水、綠蔭掩映、青墻黛瓦的地方就是大昌古城。大昌古鎮(zhèn)古城藏在巫
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重慶市巫山縣的大昌鎮(zhèn),處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庫區(qū)腹心地帶,總面積1464.73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1020.59公頃。大昌湖是三峽蓄水后,庫區(qū)形成的面積較大的湖泊,風景獨
時代:商、周至漢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巫山縣批次:第一批 雙堰塘遺址位于巫山縣大昌鎮(zhèn)興隆村5、6社農田內,分布面積100000平方米,是大寧河中游發(fā)現(xiàn)的一處重要的商周遺址,1997、199
歷史沿革:
秦漢時,為巫縣治所。
西晉初年,置泰昌縣,隸屬建平郡。
北周時,避北周太祖宇文泰諱,改名大昌,置永昌郡,不久廢郡。
隋朝時,屬信州。
唐朝時,屬夔州。
宋太宗端拱初年(988年),改屬大寧監(jiān)。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大寧州。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置大昌縣,后廢入大寧縣。
明成祖永樂初年復置,屬夔州府。
《明史·莊烈帝紀》: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獻忠陷大昌,總兵官張令戰(zhàn)死”。
清圣祖
區(qū)劃:重慶市·巫山縣·大昌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