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龍巖市 > 連城縣 > 朋口鎮(zhèn)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朋口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朋口鎮(zhèn)隸屬連城縣
區(qū)劃代碼:350825103代碼前6位:350825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閩F
長途區(qū)號:0597 郵政編碼:364000
轄區(qū)面積:約209平方公里人口數量:2.8萬人
人口密度:134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23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朋來社區(qū)~001村莊
寓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體現連城客家人熱情好客,故名![詳細]
天馬村~202村莊
此地中間隔一山,左右各有溪流,兩邊竹林茂密,塞住兩邊著道路,傳在北宋年間某縣官經此,覺景少有,即以形取名曰:塞竹隔。后因竹林絕跡,林木稀少,而左右山脈…[詳細]
張家營村~203村莊
其名稱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張姓祖宗從連城水西營遷入,取名為張家營。又一說,南宋淳熙(1174年)年間張姓祖宗從寧化中琴石寮坑遷此,其祖宗就取名張家營…[詳細]
洋坊尾村~204村莊
洋坊尾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馬埔村~205村莊
村前山形似馬,下有草埔,故名。原屬汀州府河源里,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縣后隸屬河源下里,明清沿襲,1929年紅軍入閩為新泉縣朋口區(qū)馬埔村蘇,1…[詳細]
文坊村~206村莊
此地原溫姓開基,名溫坊。傳在南宋末年文天祥過此,其將軍項念一郎留居溫坊,到明朝溫姓有女嫁與項姓,項姓逐步興旺,至清朝有人連續(xù)三代考上秀才,文秀才多,武…[詳細]
上莒村~207村莊
早年余姓從江西撫州遷入溪東居住,溪側的下塅為下村,溪的上塅為上村,下村至上村的中塅為中村,總稱為上莒溪,簡稱上莒,故名。…[詳細]
楊地村~208村莊
楊地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王城村~209村莊
原是楊姓開基,名楊城,沿襲很久。所稱王城:一說王姓在七百年前從武平遷此定居,楊姓遷走,故改王城;一說南宋年末昺帝和文天祥敗退至此宿營,看到清晨云霧環(huán)繞…[詳細]
良增村~210村莊
曾用名良福,是原為新泉區(qū)良福鄉(xiāng),后劃朋口區(qū)所轄,為保留原名“良”字及為朋口區(qū)新增一個鄉(xiāng),故取名良增![詳細]
竹溪村~211村莊
王姓在宋末從武平遷楊城定居,據傳家有母豬失蹤兩個月后,帶小豬回家,后又帶小豬出走,家人跟蹤發(fā)現母豬在竹子叢中吃筍并有巢,認定此地而建房居住,故名。…[詳細]
李莊村~212村莊
明末李姓在此開基,故名。原屬汀州府河源里,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縣后隸屬河源下里,明清沿襲,1929年紅軍入閩為新泉縣池溪去李坊村蘇,1949…[詳細]
文地村~213村莊
原是黃姓明末在此開基,取名黃地。清初黃姓遷走,改為文地![詳細]
林家坪村~214村莊
以所在地居民姓氏命名。原林姓開基,名林家坪![詳細]
魚潭村~215村莊
過去此地多魚塘,居民少,稱小魚塘。1950年以后,人口增加,將塘改潭去小字,稱魚潭。…[詳細]
張屋田村~216村莊
明末年間,張姓在此開基,名張屋田,現陳姓較多,仍襲舊名![詳細]
池溪村~217村莊
村內有一溪流,相傳溪的源頭是由仙人開鑿的三個池,號名鍋頭潭,潭上瀑布二丈余高,大溪直下,把村分為兩半,因此得名池溪![詳細]
桂花村~218村莊
村莊在群山迭巒中,海拔在630米以上,是周圍位置最高的村子,故稱上村。1911年為避免與賴源鄉(xiāng)上村同名,因此地開基時種有桂花樹,改名為桂花村![詳細]
瑤里村~219村莊
明朝末年,人們在此燒瓷碗,故名。原屬汀州府河源里,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縣后隸屬河源下里,明清沿襲,1929年屬新泉縣池溪區(qū)瑤里村蘇,1937…[詳細]
黃崗村~220村莊
村民居于大崗上,曾稱大崗頭。以黃姓開基,又名黃崗![詳細]
金龍村~221村莊
項姓開基,地形似雞籠,屬山,曾名雞籠山。在清光緒年間,盛產紙業(yè),遠銷廣東,為發(fā)展紙業(yè),以雞籠山名不雅,故改為金龍。含義是:村在龍的身邊,龍頭在云仙巖,…[詳細]
朋東村~222鎮(zhèn)中心區(qū)
相傳古代此地溪南是一片小竹子叢生,形似竹排,取名竹排。又曾以涂料姓在此開基,取名營上。約宋紹定年間以溪流是上游大小支流的總匯,形似兩川,名朋川。再據傳…[詳細]
朋城村~223村莊
相傳古代此地溪南是一片小竹子叢生,形似竹排,取名竹排。又曾以涂料姓在此開基,取名營上。約宋紹定年間以溪流是上游大小支流的總匯,形似兩川,名朋川。再據傳…[詳細]
朋興村~224村莊
相傳古代此地溪南是一片小竹子叢生,形似竹排,取名竹排。又曾以涂料姓在此開基,取名營上。約宋紹定年間以溪流是上游大小支流的總匯,形似兩川,名朋川。再據傳…[詳細]

地名由來:

相傳古代此地溪南是一片小竹子叢生,形似竹排,取名竹排。又曾以凃姓在此開基,取名營上。約于宋紹定年間以溪流是上游大小支流的總匯,形似兩川,故名日照。再據傳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由于護衛(wèi)過此歇足時,于夜晚看到明月高照,兩溪倒映似兩月又合一口,隨即道出“兩月為朋字也”,從此改名為朋口。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朋口鎮(zhèn)被命名為2023年度福建省森林鄉(xiāng)鎮(zhèn)

2023年3月,農業(yè)農村部推介朋口鎮(zhèn)為2022年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產值超十億元鎮(zhèn)(蘭花)。

2021年10月,農業(yè)農村部遴選推介朋口鎮(zhèn)為2021年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十億元鎮(zhèn)。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wèi)辦命名朋口鎮(zhèn)為福建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20年11月,農業(yè)農村部推介朋口鎮(zhèn)為2020年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十億元鎮(zhèn)

2018年7月,農業(yè)農村部認定朋口鎮(zhèn)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連城蘭花)。

2014年7月,朋口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基本介紹:

朋口鎮(zhèn)位于閩西老區(qū)連城縣中南部,轄區(qū)總面積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萬畝,山林面積26萬畝,轄21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人,是閩、粵、贛三省邊區(qū)傳統(tǒng)的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319、205國道交匯于此,贛龍鐵路連城縣級站——冠豸山站設在境內,距冠豸山機場僅20公里,具有獨特的交通、地理和區(qū)位優(yōu)勢。

朋口鎮(zhèn)是連城縣委、縣府規(guī)劃建設的“第二縣城”,從1993年6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倡導建設朋口環(huán)保農民城以來,先后被國家農業(yè)部、福建省政府和省科協(xié)、省計委、省市建委確定為“綠色食品基地”、“生態(tài)建設示范鎮(zhèn)”、“星火技術密集區(qū)”、“新興小城鎮(zhèn)建設示范區(qū)”、“中心城鎮(zhèn)建設試點鎮(zhèn)”

+查看詳細朋口鎮(zhèn)概況>>

文化旅游:

珨瑚廟

珨瑚廟位于連城縣朋口鎮(zhèn)馬埔村。建于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幾經重修。坐西北向東南,由門樓、前廳、正廳等組成,面闊18米,進深26米。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間,抬梁、穿斗式梁架,明間四

歷史沿革:

原屬汀州府河源里,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縣后隸屬河源下里,明清沿襲,1928年改區(qū)設鄉(xiāng),編入第二區(qū)(楊家坊區(qū))1929年毛澤東率領紅軍入閩領導土地改革的二戰(zhàn)時期曾建立紅色政權成立朋口區(qū)蘇屬新泉縣,在此期間朋口由于水陸交通較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紅軍與白軍曾在此拉鋸式的戰(zhàn)斗過大小幾十戰(zhàn)役,1949年前推行保甲制設朋口鎮(zhèn),下轄9個保,新中國成立后為光明區(qū),1958年成立朋口公社,1984年鄉(xiāng)鎮(zhèn)建

+查看詳細朋口鎮(zhèn)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朋口鎮(zhèn)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