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隴南市 > 宕昌縣 > 兩河口鎮(zhèn)

宕昌縣兩河口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兩河口鎮(zhèn)隸屬宕昌縣
區(qū)劃代碼:621223110代碼前6位:621223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甘K
長途區(qū)號:0939 郵政編碼:746000
轄區(qū)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8112人
人口密度:約66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兩河口村~200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兩河口才地處白龍江與宕昌岷江交匯處,故此地稱為兩河口,也是甘南州與隴南的交接處�!�[詳細]
清水子村~201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該地流淌著一條清澈的小河,故而得名清水子�!�[詳細]
槽下村~202村莊
曹下村,明朝時為牧馬之地,當時為安全起見,在山上建立騎兵,當時稱為槽下,后簡稱曹下�!�[詳細]
麻地坪村~203村莊
麻地坪村,由于本村處于大山之中,村莊處于山中一坪中,地勢稍平,故稱麻地坪村�!�[詳細]
桃坪村~204村莊
因多生長桃樹而得名為桃坪。該村自1949年改革開放以來,2010年命名為桃坪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用至今�!�[詳細]
柯木道村~205村莊
村有一石殼。形似門道而得名�?麻T道村原屬宕昌縣秦峪鄉(xiāng),2010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取消秦峪鄉(xiāng),劃歸兩河口鄉(xiāng),柯門道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沿用。…[詳細]
廟下村~206村莊
廟下村,地處山腳之下,其山上以前有座廟,古城廟下。…[詳細]
王院村~207村莊
此地多數(shù)居民姓王,故名。自從1949年改革開放是屬于公社,2010年命名為王院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沿用�!�[詳細]
羊古堆村~208村莊
原為當?shù)厝四裂驁龅�,后草場退化,村莊周圍石頭多、地少石頭成堆擺放,故稱羊古堆村。…[詳細]
四方村~209村莊
村周圍有四座高山環(huán)繞,故名。原屬秦峪鄉(xiāng)四方村,2010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屬兩河口鄉(xiāng)四方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沿用�!�[詳細]
寨子村~210村莊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岷州衛(wèi)遣游擊韓文將軍駐守于此,屯田開荒,建成關(guān)隘,石閼古寨。…[詳細]
化馬村~211鎮(zhèn)中心區(qū)
相傳三國時期鄧艾入蜀,途徑化馬,天降奇石酷似馬的形狀,由此而得名�!�[詳細]
新聲村~212村莊
新聲村,三國時期為烽火臺駐地,可望到舟曲、石坳子各敵情發(fā)出號角,故稱新聲。…[詳細]
羅灣村~213村莊
羅灣村包括羅灣社和老山社,羅灣社居住時間較早,而且所居住的地方在一個山灣處,故命名為羅灣村�!�[詳細]
石院村~214村莊
此地處于山溝中,村莊周圍全為石山,當?shù)鼐用駰l件艱苦,用石頭砌成院墻,故稱為石院�!�[詳細]
街上村~215村莊
本村由于地處交通要道,往來商旅經(jīng)過本村古時為石坳村集市,習慣稱為街上村�!�[詳細]
山背村~216村莊
此地背靠大山,故名。1949年改革開放以后,2010年命名為山背村村民委員會并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地名由來:

因白龍江與岷江在此交匯而得名。

基本介紹:

兩河口鄉(xiāng)位于宕昌縣南部,總面積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91畝。河谷海拔1300米,高山海拔170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無霜期250天,日照時間21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約475mm,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經(jīng)濟作物以煙葉、黨參、大黃、紅芪為主,全鄉(xiāng)轄22個行政村,3260戶,14916人,有7個村34個合作社已通電,占總戶數(shù)97%,有3個行政村通公路。特產(chǎn)資源主要以花椒、煙葉、大黃、黨參、紅芪為主。

歷史沿革:

2004年8月,劃秦峪鄉(xiāng)的8個行政村、沙灣鎮(zhèn)的2個行政村、化馬鄉(xiāng)的7個行政村合并建立兩河口鄉(xiāng)。

2016年,兩河口鄉(xiāng)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改為兩河口鎮(zhèn)。



以下地名與兩河口鎮(zhèn)面積相當: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