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臨夏州 > 臨夏縣 > 橋寺鄉(xiāng)

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橋寺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橋寺鄉(xiāng)隸屬臨夏縣
區(qū)劃代碼:622921214代碼前6位:622921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甘N
長途區(qū)號:0930 郵政編碼:731100
轄區(qū)面積:約27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8401人
人口密度:約311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8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大劉村~201村莊
因其本地常住居民多姓劉,故起名大劉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橋寺公社管轄區(qū),后成立鄉(xiāng)鎮(zhèn)時,歸橋寺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至今,后成立村民委員會�!�[詳細]
大梁村~202村莊
因其本地常住居民多姓梁,故起名大梁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橋寺公社管轄區(qū),后成立鄉(xiāng)鎮(zhèn)時,歸橋寺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至今,后成立村民委員會。…[詳細]
江川村~203鄉(xiāng)中心區(qū)
因其本地戶居民多姓江,又居住在川道,故起名江川村�!�[詳細]
周家寺村~204村莊
因其本地有一寺廟稱周家寺,本地居民多姓周,故起名周家寺村�!�[詳細]
朱墩村~205村莊
因其本地戶居民多姓朱,故起名朱墩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橋寺公社管轄區(qū),后成立鄉(xiāng)鎮(zhèn)時,歸橋寺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至今,后成立村民委員會,命名為朱墩村民…[詳細]
新莊窠村~206村莊
因其大部分居民屬移民,故起名新莊窠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橋寺公社管轄區(qū),后成立鄉(xiāng)鎮(zhèn)時,歸橋寺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至今,后成立村民委員會。…[詳細]
尕金村~207村莊
因其本地常住居民多姓金,村比較小,故起名尕金村�!�[詳細]
馮唐村~208村莊
因其本地戶居民多姓馮、唐兩姓,故起名馮唐村�!�[詳細]

地名由來:

相傳是因原來境內的土橋和周家寺二地取尾字而得名。

基本介紹:

臨夏縣轄鄉(xiāng)。1949年設橋寺鄉(xiāng),1958年并入北塬公社,1961年析置橋寺公社,1983年復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27平方公里,人口1.4萬。臨(夏)蓮(花)公路穿境而過。轄大劉家、侯段家、大梁家、江家川、朱家墩、馮唐家、新莊窠、周家寺、尕金9個村委會。地處北塬西北部。有面粉、飼料加工等廠。農業(yè)主產小麥、玉米、薯類。境內楊家河文化遺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朱家墩文化遺址及明代朱家墩烽火臺。

文化旅游:

臨夏楊家河遺址

楊家河遺址位于臨夏縣橋寺鄉(xiāng)朱家墩村西600米。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面積約4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2米。采集有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少量泥質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交錯繩紋和附加堆紋,彩陶紋

歷史沿革:

1950年,與仁壽鄉(xiāng)合并為四區(qū),后改北塬區(qū),轄六鄉(xiāng)。

1955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并匯河鄉(xiāng)入橋寺鄉(xiāng)。

1958年,并入三角鄉(xiāng)。

是年9月,成立北塬公社,其中之一橋寺大隊,年底隸屬臨夏市。

1961年,以橋寺大隊為橋寺公社。

1966年,劃永靖縣河東公社郭康大隊歸橋寺公社。

1973年,撤銷臨夏市建制,隸屬臨夏縣至今。


以下地名與橋寺鄉(xiāng)面積相當: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