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天水市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閻家鄉(xiāng)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閻家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閻家鄉(xiāng)隸屬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區(qū)劃代碼:620525214代碼前6位:620525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甘E
長途區(qū)號:0938 郵政編碼:741000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9800人
下轄地區(qū):14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閆家社區(qū)~001鄉(xiāng)中心區(qū)
閆家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朝陽村~202村莊
清朝戰(zhàn)亂時期,時任陜甘總督左宗棠對陜西回民軍進行清朝清朝,當時住在陜西鳳翔縣朝家堡子第36坊的回族為了避難逃至張川回族自治縣,且地處陽面,故名![詳細]
王坪村~203村莊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且村內地勢平坦,故名![詳細]
丁河村~204村莊
因以丁姓人氏聚居,且地處河邊,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丁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詳細]
付堡村~205村莊
因付姓人氏聚居,且村旁有座堡子,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付堡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詳細]
后山村~206村莊
因地處大山后,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后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后山村村民委…[詳細]
三友村~207村莊
因早年間有王姓,張姓,馬姓人氏,逃避災難到此,故名![詳細]
大場村~208村莊
因地勢寬闊平坦,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大場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大場村村民…[詳細]
草川梁村~209村莊
因地處山梁,且與草川村相接,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草川梁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詳細]
神樹村~210村莊
因地處山坡,且樹木茂盛,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神樹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神…[詳細]
花山村~211村莊
因地處山坡,且野花較多,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花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花…[詳細]
車古村~212村莊
相傳漢朝時期李廣將軍在此射虎成名,于是有了射虎峪地名。后來人口相傳變?yōu)檐嚬庞!?a href=/gansusheng/zhangjiachuanhuizuzizhixian_yanjiaxiang_chegucun.html class=blue>[詳細]
陳廟村~213村莊
因以陳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陳廟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陳廟村村…[詳細]
操場村~214村莊
清朝期末年間,由于戰(zhàn)爭動亂,村民由陜西省鳳翔縣流落到張家川,為求自保,在此地自發(fā)的進行操練軍事,因而得名操場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地名由來:

因舊時境內有閻氏客店而得名閻家店。故名。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閆家鄉(xiāng)位于張家川縣東部山區(qū),距縣城30多公里,全鄉(xiāng)共轄14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2086戶,9771人。其中回族7661人,占全鄉(xiāng)總人口的78.5%,是回漢雜居的典型的貧困鄉(xiāng)鎮(zhèn),全鄉(xiāng)現有耕地34888畝,人均占有耕地3.6畝,2005年度人均純收入928元,人均占有糧345公斤,境內山大溝深,氣候差異大,全年平均氣溫5-7℃,無霜期約220天,平均海拔1880米,無雨期163天,大于10℃的有效積溫2030小時,屬典型的高寒陰濕山區(qū)。

歷史沿革:

1949年后,設閻家鄉(xiāng)。

1953年7月前,屬清水縣管轄。

1953年7月,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qū)后,設閻家鄉(xiāng)。

1958年,并入馬鹿公社。

1961年,分設閻家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