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鄲城縣 | 隸屬:周口市 |
區(qū)劃代碼:411625 | 代碼前6位:411625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149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05.71萬人 |
人口密度:約70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個街道、9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
洺南街道 | 411625001 | 10.75km2 | 洺南辦事處位于縣城的南半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總面積10.75平方公里,轄王寨、東街、向陽、南街、和平、英莊、育新、友誼、夏莊、李莊10個社區(qū)居…[詳細] |
洺北街道 | 411625002 | 13.2km2 | 洺北辦事處位于河南周口鄲城縣。下轄:
411625002001 121 永安社區(qū)
411625002002 121 吉祥社區(qū)
411625…[詳細] |
新城街道 | 411625003 | 16.95km2 | 新城辦事處是2006年1月18日經周口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是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是全縣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縣財政局、教體局、武裝部、安全局、…[詳細] |
吳臺鎮(zhèn) | 411625101 | 69.05km2 | 吳臺鎮(zhèn)位于鄲城縣北部,距縣城16公里,東北分別于鹿邑縣張店鄉(xiāng)、任集鄉(xiāng)相鄰。商臨公路貫穿南北,黑河、李貫河交匯于此,晉溝河橫穿全境。全鎮(zhèn)轄25個行政村…[詳細] |
南豐鎮(zhèn) | 411625102 | 73.1km2 | 南豐鎮(zhèn)位于鄲城縣東部、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轄28個行政村,134個自然村,總人口5.5萬人,面積73.1平方公里,有耕地84975畝。南豐鎮(zhèn)交通便…[詳細] |
白馬鎮(zhèn) | 411625103 | 107.7km2 | 白馬鎮(zhèn)地處豫皖兩省三市(周口、阜陽、亳州)交界處,面積107.7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192個自然村,7.8萬人。是省市兩級綜合改革試點鎮(zhèn),淮…[詳細] |
寧平鎮(zhèn) | 411625104 | 74.4km2 | 寧平鎮(zhèn)位于鄲城縣城東部12公里,全鎮(zhèn)總面積7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萬畝,轄26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270個村民組,總人口6萬人。
…[詳細] |
宜路鎮(zhèn) | 411625105 | 132km2 | 宜路鎮(zhèn)地處豫皖兩省、三縣(鄲城、沈邱、界首)交界處 ,總面積132平方公里,全鎮(zhèn)轄27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69000人,84000畝耕地![詳細] |
錢店鎮(zhèn) | 411625106 | 87.42km2 | 錢店位于鄲城縣城南10公里處,省道商臨公路南北貫穿全境,蔡河清水西東流淌全鎮(zhèn)。南距漯阜高速公路出入口9公里。全鎮(zhèn)轄27個行政村,430個村民組,1…[詳細] |
汲冢鎮(zhèn) | 411625107 | 94.95km2 | 汲冢鎮(zhèn)地處鄲城縣西部,素有鄲城“西大門”之稱。汲冢因西漢廉吏汲黯陵墓所在地而得名。全鎮(zhèn)轄33行政村,128個自然村,7.5萬人口,10萬畝耕地![詳細] |
石槽鎮(zhèn) | 411625108 | 71.75km2 | 石槽鎮(zhèn)位于鄲城縣東南15公里處,6萬人,7.8萬畝耕地,轄25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是東南5個鄉(xiāng)鎮(zhèn)交通、經濟、文化中心。
石槽…[詳細] |
汲水鎮(zhèn) | 411625109 | 81km2 | 汲水鄉(xiāng)在鄲城縣東北部,東臨張完鄉(xiāng),西靠虎崗鄉(xiāng),南面寧平鎮(zhèn),北接鹿邑縣觀堂鄉(xiāng),總人口6.6萬人,轄27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1個村民組,耕…[詳細] |
城郊鄉(xiāng) | 411625200 | 51.9km2 | 鄲城縣城郊鄉(xiāng)位于鄲城縣城周圍,內與縣城環(huán)形接壤,外于10鄉(xiāng)鎮(zhèn)相連,交通十分便利,東臨105國道和京九線,西靠京廣線,北臨隴海線,南臨公路、漯雙公路縱橫…[詳細] |
虎崗鄉(xiāng) | 411625201 | 81.43km2 | 虎崗鄉(xiāng)地處鄲城東北部15公里處,西臨商臨公路,北靠鹿邑縣的生鐵冢鎮(zhèn),東部東南部和我縣的汲水鄉(xiāng)寧平鎮(zhèn)相連,南部和城郊接壤,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詳細] |
張完集鄉(xiāng) | 411625203 | 91km2 | 鄲城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水箭公社,1962年更名張完集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5.5萬。漯(河)雙…[詳細] |
丁村鄉(xiāng) | 411625204 | 72.6km2 | 鄲城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躍進公社,1965年更名丁村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72.6平方公里,人口5.6萬。漯(河)雙…[詳細] |
雙樓鄉(xiāng) | 411625205 | 48.59km2 | 雙樓鄉(xiāng)位于鄲城縣城東10公里,北與寧平、東與丁村相臨,南與秋渠、石槽西與城郊鄉(xiāng)接壤。全鄉(xiāng)總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5萬人,耕地6.8萬畝,轄17個…[詳細] |
秋渠鄉(xiāng) | 411625206 | 75.2km2 | 秋渠鄉(xiāng)位于鄲城縣東南22公里處,東西長9.5公里,南北寬8.1公里,共26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276個村民組,總面積114648畝,其中耕地…[詳細] |
東風鄉(xiāng) | 411625207 | 47.73km2 | 東風鄉(xiāng)位于鄲城縣南部,距縣城20公里,鄉(xiāng)域面積53.5平方公里,4.9萬人,耕地面積5萬畝,轄23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東風鄉(xiāng)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交通十…[詳細] |
巴集鄉(xiāng) | 411625208 | 65.57km2 | 巴集鄉(xiāng)地處鄲城縣西南部五公里處,西與淮陽相接,轄26個行政村,91個自然村,人口6.7萬,耕地面積65714畝,糧食產量5.2萬噸,農業(yè)總產值20…[詳細] |
李樓鄉(xiāng) | 411625209 | 66.1km2 | 李樓鄉(xiāng)位于鄲城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西與淮陽縣接壤,北與鹿邑縣毗鄰,東西寬8公里,南北長8.5公里,總面積66.1平方公里,人口5.9萬,7…[詳細] |
胡集鄉(xiāng) | 411625210 | 65km2 | 胡集鄉(xiāng)位于鄲城縣西北部,距縣城8公里。南與城郊鄉(xiāng)接壤,西與李樓鄉(xiāng)毗鄰,北與吳臺鎮(zhèn)相接,東與虎崗鄉(xiāng)為鄰。南臨漯雙公路,鄲許鐵路橫貫境內。共有25個行…[詳細] |
地名由來:
1951年析鹿邑縣、淮陽縣、沈丘縣設鄲城辦事處,次年8月設縣,因駐鄲縣古城鄲城集得名;另說本為丹成,傳為道教始祖老子煉丹的地方,用作地名時寫為鄲城;又說鄲本為單,是以單為名的城堡,西漢置縣加邑;另據《漢書·地理志》:鄲,莽曰單城,城為邑,故改為鄲。
基本介紹:
鄲城縣位于河南省東部,東鄰安徽省。相傳春秋時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在此將“丹”煉成,故稱“丹成”,后諧稱鄲城。西周屬厲、陳,戰(zhàn)國屬楚,秦屬陳郡苦縣、項縣。西漢置寧平、宜祿二縣(今鄲城縣寧平鎮(zhèn)、宜路鎮(zhèn))。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治今縣城),唐初廢,后稱鄲城集或鄲城鎮(zhèn)。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三縣部分區(qū)、鄉(xiāng)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鄲城縣,面積1490平方千米,F(xiàn)有人口137.23萬,轄8鎮(zhèn)11鄉(xiāng)3個街道,478個行政村、46個社區(qū)。
地形氣候 地處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35.6米~43.8米,由西北向東稍傾斜。境內有大小河流60余條,較大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2023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名單公布,鄲城縣上榜。
2023年8月,鄲城縣入選2023年農業(yè)現(xiàn)代化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名單。
2023年3月,鄲城縣被確定為2023屆河南省文明城市(擬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3年3月,河南省第一批鄉(xiāng)村建設示范縣創(chuàng)建單位名單公布,鄲城縣入選。
2022年7月,鄲城縣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縣域商業(yè)體系建設示范縣。
2022年1月,鄲城縣入選河南省雙擁模范城(縣、區(qū))。
2021年7月,農業(yè)農村部將鄲城縣列為全國農業(yè)科技現(xiàn)代化共建先行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鄲城縣人口數(shù)量為105.71萬人,位列周口市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河南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名第9位。
歷史沿革:
西周屬厲、陳。
戰(zhàn)國屬楚。
秦屬陳郡苦縣、項縣。
西漢置寧平、宜祿二縣,寧平縣屬淮陽國,宜祿縣屬汝南郡。
新莽改宜祿縣為賞都亭。
東漢寧平縣屬豫州陳國。
宜祿縣東漢初廢,東漢永元七年(95),復置,屬豫州汝南郡;十二年(100)廢。
三國時西部屬魏地陳郡武平縣,東部屬陳郡苦縣,均隸豫州。
西晉撤寧平縣,分屬豫州梁國苦縣、武平縣、陳縣、項縣。
東晉咸康三年(337),改苦縣為父陽縣,分屬豫州陳郡武平縣、父陽縣。
南朝宋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