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金村 | 隸屬:軹城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419001102227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關于張金村名的來歷,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以地形取名,因村北有一道名叫金嶺的山嶺。形似一個張開的大弓,村子由此而得名。二是相傳唐朝末年,張姓始祖張三由山西遷居于此,將家建于金嶺南坡,故以其姓而為取名。據(jù)載,于發(fā)現(xiàn)的“出版”于乾隆二十五年的《尚氏家譜》記載:明代初期尚姓從山西翼城遷于此村時,村名就為張金。
基本介紹:
張金村坐落于軹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約10公里的丘嶺地帶。東和南與孟州市趙和鄉(xiāng)搭界,西鄰207國道,北接東添漿村。15個居民組,641戶,2400余人。耕地4000余畝,無經(jīng)濟作物。
據(jù)傳,朱元璋之妻馬臘梅三次血洗懷慶府,村中幸存馬、原、酒三戶。洪武三年,尚姓由山西遷住西北社,起名尚莊。嘉靖六年,張姓由東添漿遷入東南社,起名張莊。約公元1550年前后,更名為張金。因張、尚兩莊背靠金沙嶺,嶺形如弓,弓背在南,弓長為張,且張姓人眾,嶺又為黃金寶地,張金寓意“富貴”之說。1953年,成立第一個初級農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5年,張金、衛(wèi)莊、裴溝、宋溝、庚章、源溝等村組成高級社。1956年,自然村趙順莊析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二區(qū)。
1955年屬濟源縣添漿中心鄉(xiāng)。
1958年屬軹城人民公社,名為張金生產(chǎn)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xiāng),屬軹城鄉(xiāng),名為張金村民委員會。
1990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軹城鎮(zhèn),名為張金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張金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景區(qū)、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yè)工業(yè)旅游景區(qū)、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chǎn),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河南省·濟源產(chǎn)城融合區(qū)(濟源市)·軹城鎮(zhèn)·張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