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孫聚寨鄉(xiāng) | 隸屬:睢縣 |
區(qū)劃代碼:411422203 | 代碼前6位:4114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qū)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qū)面積:約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4.58萬人 |
人口密度:約53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孫西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據(jù)《孫氏族譜》載:元初孫福行,由山西洪洞遷襄邑城西南二十九里孫樓。三世孫泉敕授文林郎受封于章子縣知縣。遷此筑寨,以人名村,稱孫聚寨。明中期張寨,壬莊,…[詳細] |
孫東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據(jù)《孫氏族譜》載:元初孫福行,由山西洪洞遷襄邑城西南二十九里孫樓。三世孫泉敕授文林郎·受封于章子縣知府。遷此筑寨,以人名村,稱孫聚寨。明中期張寨,王莊…[詳細] |
馬莊村 | ~203 | 村莊 | 明初馬偉,字勛甫,攜弟由山西洪洞縣遷杞縣西崗。其弟居睢州西三十里馬堂。明末農(nóng)民義軍四起,馬芝廣避亂由馬堂遷此,以氏名村稱今名![詳細] |
劉堯村 | ~204 | 村莊 | 明初劉順興由山東單縣遷睢州城西二十五里余林。清康熙時,十一世劉進科由余林析此,以燒窯為業(yè),名村劉窯。“窯”、“堯”同音,訛寫今名![詳細] |
小郭村 | ~20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郭氏始祖太元奉旨由山西洪洞遷睢州城西南二十里大郭,派衍叉王。清雍正間,郭儒賓由叉王遷此,為別于東北五里大郭稱今名![詳細] |
董莊村 | ~206 | 村莊 | 明崇禎十五年(1642)三月,李自成并袁時中部圍睢州城。董廷貴為避戰(zhàn)亂由城南六里董莊遷此,以氏名村,稱今名。…[詳細] |
袁店村 | ~207 | 村莊 | 明正德年間,楊守貴由北堤內(nèi)袁堤灣村分居遷此開店故名。…[詳細] |
張橋村 | ~208 | 村莊 | 明洪武初張德例贈修職郎,因忤時政,攜眷由梁西(今開封)隱匿于此,割荊棘,立家室,臥薪苦,振家聲,建村圍,村名重興寨。明萬歷年間,村人于姬水兩岸建琉璃廟…[詳細] |
代集村 | ~209 | 村莊 | 明初代逸由湖廣麻城縣代樓隨燕王征北有功,授指揮屯于此,以氏命村稱代莊。后與王拐、孫樓、劉東頭、興隆集并村成集,更名代集![詳細] |
寺前李村 | ~210 | 村莊 | 唐貞觀年間,軒轅氏諱豹者由山西洪洞遷襄邑西南二十八里軒老家,派衍于此,以氏命村稱軒莊。明洪武年間,國子監(jiān)、太學(xué)生李瑞廷,字禎祥奉旨由山西洪洞遷杞縣南荊…[詳細] |
屈樓村 | ~211 | 村莊 | 明洪武二年(1369),屈清奉旨由山西洪洞遷此,以氏名村稱屈莊![詳細] |
太和村 | ~212 | 村莊 | 明正德元年(1506),張玉召由蘭封韓嶺乞食于睢州西南三十五里蘭張村。逾五世,于清順治年間,張志田由蘭張分居于此。以種菜瓜享名,村名菜瓜張。解放后更今…[詳細] |
司洼村 | ~214 | 村莊 | 明代,司馬氏由山西洪洞遷睢州城西南二十三里司老家。明嘉清年間,五世司建仁,敕授文林郎,由司老家析居于此,以氏與地勢命村稱今名。…[詳細] |
劉樓村 | ~215 | 村莊 | 明代,劉順興由山東單縣遷睢州城西南余林。清順治年間,十一世劉儒庠由余林析此,筑樓,以姓與樓名村稱劉樓。…[詳細] |
劉六村 | ~216 | 村莊 | 明初劉氏兄弟六人由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名村劉六![詳細] |
周坦村 | ~217 | 村莊 | 周氏世居安徽懷遠縣百合村,明初周富任山東歷城縣知縣,遂家焉。其弟貴,啟正隨太祖征討,周啟正定居太康東北馬頭。周貴落戶于此,建壇。名村周壇。…[詳細] |
常莊村 | ~218 | 村莊 | 明初,有某氏兄弟六人為避滅族之災(zāi),以王、鄭、常、鄒、武為姓,由山西東遷,萬歷年間常學(xué)仲避荒遷此,稱常莊。村擴大,稱今名![詳細] |
劉莊村 | ~219 | 村莊 | 清順治十六年(1659)五、六月間連降暴雨,平地水深數(shù)尺。劉耀武由睢州城東十里劉關(guān)爺廟為避水患遷此建村,以氏名村稱今名![詳細] |
滑樓村 | ~220 | 村莊 | 明永樂伐建文,兵戈不息,為避亂滑成文、滑成章兄弟二人由鞏縣逃出,弟成章于太康西北滑莊落戶,兄成文遷此,建樓,稱今名![詳細] |
張莊村 | ~221 | 村莊 | 清光緒十二年(1886)張銀山,從城西南三十里大張分居遷此,以姓命村稱今名。…[詳細] |
朱莊村 | ~222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十世朱國銘由火樓析居于此,以氏名村稱今名![詳細] |
賈莊村 | ~223 | 村莊 | 隋煬帝年間,山東歷城賈家樓賈潤甫隨李密起義,后與密有隙,辭官隱居襄邑城北四十五里三皇店(今屬民權(quán)縣)。明崇禎八年(1635)潤甫后裔為避山東朱炳南白蓮…[詳細] |
袁堯村 | ~224 | 村莊 | 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六世孫克儉于清嘉慶年間,由城內(nèi)分居遷此建窯,以姓與窯名村袁窯。…[詳細] |
經(jīng)樓村 | ~225 | 村莊 | 明初經(jīng)樓奉詔由山西洪洞遷此,以人名村稱今名![詳細] |
東李村 | ~226 | 村莊 | 清初李氏始祖煥彩,從州西南小楊莊遷此建樓齊樹梢,命村李梢樓。為別于西李梢樓更今名![詳細] |
西李村 | ~227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李煥彩家貧由睢州城西南三十六里小楊投親于此,寄居外祖父家。清中期李文義、李敬一、李純一父子三秀才筑高樓齊樹梢,更村名李梢樓。后人眾,分村為…[詳細] |
一刀劉村 | ~228 | 村莊 | 元末,戰(zhàn)爭頻仍,劉龍為避亂由睢州城南六里劉店遷此,以氏名村稱劉莊。明末,李自成義軍經(jīng)此,在樹上刻一刀為行軍標(biāo)記,更今名![詳細] |
叭蠟廟村 | ~229 | 村莊 | 叭蠟廟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楊村 | ~230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楊氏由楊閣廟(名后楊莊)析居于此,以氏名村稱楊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為別于后楊莊更今名![詳細] |
后楊村 | ~231 | 村莊 | 后楊村:位于孫聚寨鄉(xiāng)北側(cè),含陳莊等自然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據(jù)《孫氏族譜》載:元初孫福行由山西遷睢州城西南二十九里孫樓,三世孫聚敕授文林郎,山東章丘知縣。遷此筑寨,稱孫聚寨。明中期張寨、王莊、小金港并入,筑寨逢集,更名重興集。清咸豐三年(1853)重筑寨,又稱今名。
基本介紹:
孫聚寨鄉(xiāng)位于睢縣西南15公里,東鄰惠濟河,西鄰祁河,51號省道(民太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有著顯著的區(qū)位優(yōu)勢。該鄉(xiāng)轄30個村委,76個自然村,276個村民組。人口45762人,耕地面積48525畝。東接河堤、白廟,南鄰平崗、潮莊,西與長崗接壤,北與河集毗鄰。自古以來,孫聚寨鄉(xiāng)是睢縣西南部的重要集鎮(zhèn)。全鄉(xiāng)總面積85平方公里。
孫聚寨鄉(xiāng)交通十分便利,全鄉(xiāng)實現(xiàn)了村村通油路,民太路51號省道已拓寬建成國標(biāo)二級公路標(biāo)準(zhǔn),與孫平道、紅星道在孫聚寨交匯,成為睢縣西南部的交通樞紐。鄉(xiāng)區(qū)域內(nèi)平行貫穿東西的五條主干路與平行貫穿南北的五條主干路相交相匯,形成規(guī)則的交通網(wǎng)絡(luò),將土地劃成方塊田,連結(jié)成方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孫聚寨鄉(xiāng)入選2022年河南省省級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創(chuàng)建名單。
2022年9月,孫聚寨鄉(xiāng)被確定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1年3月,孫聚寨鄉(xiāng)上榜商丘市2020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名單。
歷史沿革:
明屬錦衣鄉(xiāng)中崗里。
清屬孫聚河陽社。
民國屬四區(qū)長崗。
1949年屬三區(qū)。
1956年設(shè)孫聚寨鄉(xiāng)。
1958年設(shè)孫聚寨公社。
1962年設(shè)孫聚寨區(qū)。
1965年復(fù)設(shè)孫聚寨公社。
1984年設(shè)孫聚寨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孫聚寨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