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寨社區(qū) | 隸屬:團風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421121100005 | 代碼前6位:421121 |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社區(qū)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qū)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城鄉(xiāng)分類:鎮(zhèn)中心區(qū)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團風歷來墩子多,曾布滿坪江新陸。上寨境內最多,有八墩:項家墩、八卦墩、錢家墩、王家墩、夏家墩、紀家墩、觀音墩、方家墩。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賈似道以樞密使為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撫大使始駐黃州。此時宋、元交兵,蒙古大兵云集萍草坪(團風),賈似道于是從黃州搬到團風。《宋史·張世杰傳》載:賈似道至萍草坪。第二年,也就是景定元年(公元1260),賈似道與蒙古忽必烈私自議和�!顿Y治通鑒》載:“賈似道匿議和,納幣之事”,賈似道向皇帝稱:“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休�!彼位实凵砭优R安,聽信謊言,遂加以重用。賈似道在團風大廟,他的部隊則駐扎在項家墩、八卦墩、錢家墩、王家墩、夏家墩、紀家墩、觀音墩、方家墩這八個墩上,五里設一墩,這八個墩在團風是比較高的地方,站在墩上,可以鳥瞰整個團風。于是賈似道就將筑在八個墩上的營寨稱為上寨。寨柵直抵江邊的下河街,長江亦成為上寨天然的水寨�?傆泻笕讼脒@上寨不完滿,應該有個下寨才行,可是它的下方則是一片汪洋,何以建寨?后來江水北移,陸地漸寬,但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萎縮,在兵家必爭之地的團風,也沒有哪位將領再去建一個圍以竹木(石)柵而自衛(wèi),用以防御的“寨”了。取而代之的是“城”。所以此地就留有上寨之稱。
基本介紹:
上寨社區(qū)是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團風鎮(zhèn)下轄的社區(qū),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區(qū)劃代碼為421121100005,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1121。郵政編碼為438000,長途電話區(qū)號為0713 ,車牌號碼為鄂J。上寨社區(qū)與臨江鋪村、羅家溝村、河西岸社區(qū)、羅霍洲村、方家墩村、黃草湖村、張家灣村、得勝橋村、張家窯村、羅家窯村、來龍廟村、花園鋪村、白鶴林村、黃土崗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黃州府黃岡縣廂坊鄉(xiāng);民國時期屬黃岡縣第二區(qū);解放初期屬黃岡縣第一區(qū);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屬黃岡縣團風區(qū)臨江公社,為團風紅旗蔬菜生產大隊;1962年設區(qū)建社時屬團風區(qū)臨江公社;1975年撤區(qū)并社后屬團風公社;1984年恢復區(qū)、鎮(zhèn)建制后屬團風區(qū)團風鎮(zhèn);1987年撤區(qū)設鄉(xiāng)鎮(zhèn)屬團風鎮(zhèn);1990年成立黃州市,屬團風鎮(zhèn);1996年建團風縣后屬團風縣團風鎮(zhèn);2001年團風鎮(zhèn)與王家坊鄉(xiāng)合并后屬團風
周邊相關:
上寨社區(qū)附近有牛車河水利生態(tài)旅游區(qū)、黃岡大崎山森林公園、團風渡江戰(zhàn)役紀念公園、熊十力故居、黃岡革命烈士陵園、包惠僧故居等旅游景點,有團風苦荊茶、東山白蓮、黃岡羅非魚、團風荸薺、團風射干、鄂東茯苓等特產,有團風狗腳及制作技藝、湖北大鼓、團風廟會、團風但店天府盛會、淋山河的“詹家龍”、牌子鑼鼓與絲弦鑼鼓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團風鎮(zhèn)·上寨社區(qū)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