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東平縣旅游

常莊民居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常莊民居
常莊民居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常莊古民居建筑群坐落于接山鎮(zhèn)金馬山南面,古民居以梯形依山勢而建,向東西方向延伸。常莊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建筑共30戶500余間。村落三面有護城河與古寨墻環(huán)繞,如今依昔可見,傳統(tǒng)古建筑占村莊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為50%,基本保存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筑風格,堪稱“魯西第一民居群”。2010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蒼邱,銀夏謝,趕不上常莊后山坡。”這句在接山鎮(zhèn)常莊流傳很久的諺語經(jīng)常被當?shù)厝四钸。意思是說,蒼邱和夏謝這兩個接山鎮(zhèn)的村莊,因田地肥沃、村民富裕而被賦予“金銀村莊”的稱號,但是和常莊一比,就遜色了,可見常莊曾經(jīng)在接山鎮(zhèn)人眼中的富庶。明朝初期,常氏家族自洪洞-縣遷到現(xiàn)在的常莊建村,以姓氏命名為常莊。常莊村域面積10.2平方公里,占地面積1404畝,現(xiàn)有人口4426人,由于人口較多,該自然村劃分為三個行政村,F(xiàn)以顏、趙兩姓為主。

常莊古建筑最早、最有文化價值的當屬復圣廟。創(chuàng)建于明朝早期的復圣廟又稱“顏氏祠”“顏氏廟”,是常莊顏氏家族祭祀先祖顏回和商議本族要事的地方。復圣廟以金馬山的青石為基,用青磚修葺,房頂以楠木和灰瓦打造而成,頂脊磚雕四條龍,代表其建筑規(guī)格之高,房檐配以精美圖案,墻體深厚,冬暖夏涼。門殿廈柱上刻楹聯(lián)“視聽音動杏壇間天心獨見,虞夏商周隨蒼內五道維新”。廟內存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二十年(1755年)和咸豐元年(1851年)重修碑各一方,記載建廟祭奠復圣盛舉。

除了復圣廟,在常莊的北部還分布著常莊寨、顏氏大街南院和北院老宅、大圈門、窟窿門、保險樓、72胡同等明清時期,具有魯西建筑風格的古民居。鄉(xiāng)人為抵御敵人入侵、保護生命財產(chǎn)安全所建的保護工事常莊寨,據(jù)傳是清乾隆年間修建。寨墻高20米,周長約4800米,全是石料建造而成。據(jù)記載,常莊寨東、南、西三面各有一個大寨門,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小便門,方便出入。莊東、西、南三面,都有護城河,深五米,寬十米,水從東北進,西北出。五門都有人把守,早開,晚關。北面金馬山也被圈在寨墻內。站在金馬山山頂眺望四周,一覽無余。如有軍情,能退能守,是理想的屯兵之地。

大圈門位于常莊中心,因其大門高大成圈而得名。明末建筑盡是青磚灰瓦,三進三出的大院子,有兩層的小樓,有寬敞的廳房。特別是這座廳房,畫棟雕梁,擺設典雅莊重,古色古香。院子臨街四周,都是平房,上面設防,易守難攻。

窟窿門位于常莊東北角,大門高深,像個幽深的洞口。北靠馬山,宅子是大戶家的,院大墻高。臨街是一排平房,寬大明亮,東面平房是書房,質樸幽靜。1939年3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開進山東,司令部辦公室就設在常莊,部隊--羅榮桓、陳光就在此工作生活過。

保險樓位于常莊西南部,是清末民國初大戶顏景航家的宅院,面積十余畝,房屋數(shù)十間。村人因這座石樓以存放錢財為主,堅固安全,故以“保險樓”命名。當時為收集到上好的石材,顏景航向鄉(xiāng)人許諾,每塊青石一塊現(xiàn)大洋。村人爭先上山采石。因為石料齊整,壘墻石縫都不用石灰填補。墻的四周留有碗口大的槍眼,樓下還暗置地洞,樓上也壘起槍垛口,以保護顏景航家的錢財。

據(jù)統(tǒng)計,常莊現(xiàn)存寨墻2處,古寨河、石橋、排水涵洞12處(個、座),古井12處,漢代古墓、古石碑35處(座)。

2013年10月10日,常莊民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接山鎮(zhèn):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鄉(xiāng)地處魯西南,緊靠縣城,東依泰山,西臨東平湖,大汶河繞境而過,匯河南北貫穿全境,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境內有自西周春秋至三國魏的歷代城池鄣宜,省級文物戴村壩,羅榮桓辦公遺址等。山青水秀,氣候適宜,地形地貌多樣,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富。區(qū)域面積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萬畝,平原、山區(qū)、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共有52個行政村,6.5萬人。  …… 接山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四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元新開會通河記碑等碑刻及閘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