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塢遺址位于大羊鎮(zhèn)丁塢村西北處,是東平縣比較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面積約2.4萬平方米,屬山坡臺形地。從斷面觀察,文化堆積厚約1米-2.5米。土灰褐色,內(nèi)包含有紅燒土塊。從文化層內(nèi)的包含物看,上層為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地表露出物主要有夾沙紅陶鬲足、夾沙灰陶甕罐殘片和灰黑陶罐殘片等。從撿選的標本分析,龍山文化層主要有鼎、盆、罐、豆、杯、石器、觚等器物。1993年,縣文物所工作人員在此遺址地區(qū)東南處發(fā)現(xiàn)一龍山文化時期的墓葬。該墓為土坑豎穴墓,葬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頭略向北偏東(未全面清理)。在頭部發(fā)現(xiàn)有蛋殼灰陶高柄觚一件,高18厘米,喇叭形口,壁薄如蛋殼,細長圓形柄飾以竹節(jié)紋,圓餅形座,座下有三支形足,座底上有刻劃紋。此觚是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色為灰黑色,應屬于龍山文化早期。
下層是大汶口文化層,從包含物看,主要器物有各式鼎和罐、缽、盆、豆、壺、石器等。陶器以灰陶和夾沙褐陶器較多,還有部分紅陶器。器表飾籃紋,繩紋者較多,另有弦紋、堆紋、刻劃紋、乳釘?shù)取R讯鄶?shù)運用快輪制陶技術(shù)。從當?shù)厝罕娛种姓骷降牟糠质骺矗懈、鑿、鐮等,制作細致,均通體磨光,并采用管鉆法穿孔。在當?shù)厝罕娛种姓骷揭患匾奈奈镌卵兰y青玉斧,長約20厘米,寬約10厘米,厚約1.5厘米,刃部較尖銳,尾部呈弧形,一面飾有連續(xù)的月牙,尾部中有一圓形孔,孔徑約1厘米,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重要遺物。
丁塢遺址的存在,對于海岱文化區(qū)的考古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也為海岱文化區(qū)的文化譜系增添了豐富的研究內(nèi)容,它也是創(chuàng)造“東原文化區(qū)”這一地方文化體系的先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