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1年黃山市“一村一品”專業(yè)示范村(鄉(xiāng)鎮(zhèn))[2]
2021年黃山市“一村一品”專業(yè)示范村(鄉(xiāng)鎮(zhèn))[2]
根據(jù)市級“一村一品”專業(yè)示范村認定標準,在專業(yè)村(鄉(xiāng)鎮(zhèn))自愿申報、區(qū)縣初審基礎上,市農業(yè)產業(yè)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對材料進行審核和組織專家評審,擬認定屯溪區(qū)屯光鎮(zhèn)南溪南村等63個市級“一村一品”專業(yè)示范村(鄉(xiāng)鎮(zhèn))。 |
因村后有九股水并入江,水帶砂土,故名九砂,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民國前隸三十都,民國時期隸深渡鎮(zhèn)。1949年后屬九砂鄉(xiāng),1952年隸棉溪鄉(xiāng)。1956年更名九砂大隊。1961年成立棉溪公社、1983年推行農村人民公社改革設棉溪鄉(xiāng)、1992年2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定潭鄉(xiāng)、棉溪鄉(xiāng)并入深渡鎮(zhèn),防里、九砂兩村隨屬之,2008年因區(qū)劃調整,防里村并入九砂村,隸屬不變。九砂村:位于歙縣南面,新安江畔,距縣城27公里……。 |
竹鋪村并村前為4個村,同一條源。竹鋪簡介:竹鋪總面積3.5平方公里,有6個村民小組,258戶,873人。主要產大方茶、山核桃、菊花。竹鋪村位于老徽杭路上,昌源河貫穿全村。有古祠堂4座,分布集中。竹源簡介:竹源背靠名勝擱船尖,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有4個村民小組,206戶,632人。是香港針織肇豐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鏗先生的故鄉(xiāng),有縣級保護單位——方氏宗祠。主要產大方茶、山核桃、菊花。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竹鋪水……。 |
汪滿田村:座落在溪頭鎮(zhèn)西北方,距鎮(zhèn)政府約15公里,離縣城35公里,東與大谷運村接壤,南與考坑村、桂林鎮(zhèn)西坑村、雙河村交界,西、北與雙河口和上陽尖毗鄰。2008年元月,由原汪滿田和木嶺后兩村合并而成。全村轄841戶,總人口為2527人,共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村域面積1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共424畝,林地面積19630,其中茶園面積4150畝。……。 |
因村莊位于富資水中段,得名中溪村,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名中溪村村民委員會。民國前,屬十都。民國期間,屬富堨鎮(zhèn)。解放初,仍屬之。1952年,置中溪鄉(xiāng),中溪、豐口、三田、高金、鳳凰村屬之。1961年成立富堨公社、1983年推行農村人民公社改革,1992年鄉(xiāng)改鎮(zhèn),中溪、豐口、三田、高金、鳳凰村屬之。2008年豐口、三田、高金、鳳凰村并入中溪村,隸屬不變。中溪村:地處富堨鎮(zhèn)北端,距縣城10公里,城許公路貫……。 |
境內有自然村巨川,街源河支流巨川,故得名。民國前隸三十都。民國時期屬街口鎮(zhèn)。解放初屬街口區(qū)。1952年屬巨川鄉(xiāng)。1955年屬街口鄉(xiāng)。1958年屬六聯(lián)公社。1961年成立巨川公社,1983年3月公社改鄉(xiāng),巨川村屬之。1992年巨川鄉(xiāng)與三港鄉(xiāng)合并成立街口鎮(zhèn),巨川村隨屬之。2010年巨源、昌風村并入巨川村�,F(xiàn)有24個村民小組649戶,3209人。1個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黨員106名。該村村部位于該村農……。 |
和平村地處王街公路邊,現(xiàn)有15個村民小組,685戶,2533人,1個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黨員92名。和平村村部于2000年與學校合建,村部所占面積60㎡左右,其中黨員活動室約25㎡,后因計劃生育,農家書屋等工作需要,借用學校教室20㎡。擬定新建村部。村主要產業(yè)是農業(yè)、林業(yè)。村集體收入9000元、2010年度人均純收入6053.4元。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和平村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建設逐漸步……。 |
璜蔚村地處璜田鄉(xiāng)南部,系原源頭、三崗、璜荊坪、璜蔚、榔芽五村合并而成,全村40個村民組,1237戶,總人口4081人,村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現(xiàn)有黨員171人,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91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1000元。2010年11月五村合并后,村黨總支一班人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和實用科技知識,著力提升班子成員的政治覺悟、政策水平和為民服務能力。在工作上堅持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制,凡……。 |
查坑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擱船尖山腳下,距徽杭高速公路道口僅四公里,全村有420戶1525人,13個村民小組,分布7個自然村,有一所小學。葉村至長嶺腳自然村6.4公里公路已完成硬化,交通便利。全村有程控電話300余部,通訊暢通。是名優(yōu)茶、貢菊花、山核桃等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農民人均收入到3000元以上。本村有私營企業(yè)查坑玻纖廠,職工30余人,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有力地帶動了當?shù)亟洕l(fā)展。隨著黨的三農政策進……。 |
宋末蘇姓來此定居,稱蘇坡,明代改蘇村,又故此得名蘇村村村民委員會。而得名。民國前,屬長樂鄉(xiāng),三十三都;民國期間,屬長樂鄉(xiāng);解放初,仍屬長樂鄉(xiāng);1952年,置蘇村鄉(xiāng),1958年成立蘇村(大)公社,蘇村屬之;1961年,正式劃定蘇村公社轄區(qū);1983年公社改鄉(xiāng),為蘇村村;1992年蘇村鄉(xiāng)并入杞梓里鎮(zhèn),1994年恢復蘇村鄉(xiāng),2004年復并入杞梓里鎮(zhèn),蘇村村隨屬之。蘇村:位于歙縣南鄉(xiāng),距縣城30公里,距杞……。 |
1、自然經濟情況王村鎮(zhèn)橫關村位于歙縣南面,距縣城20公里,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轄13個村民組,645戶,2456人,其中:全村土地總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798畝,水田面積2574畝,林地面積8026畝,茶園面積1333畝。年降雨量為1495毫米,年平均氣溫17.2度等。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油菜等。2009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2、農業(yè)生產現(xiàn)狀2009年全村糧食作物種植……。 |
森村鄉(xiāng)黃備村地處天目山脈白際山系石耳山北麓,屬錢塘江水系,境內多山,海拔平均為200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00——1900毫米,年平均溫度為14°——16°,全年無霜期200天左右。2010年11月因村級區(qū)域調整,原下村村、公園村、黃備村、童川村、雞川村五個行政村撤并為黃備村,村名沿用了森村鄉(xiāng)黃備村村民委員會,村部設在原公園村部所在地。新合并的公園村現(xiàn)轄有28個村……。 |
因地處小洲源,故名小洲,村委會依此命名,故得名小洲村村民委員會。民國前隸三十都,民國時期隸小川鄉(xiāng)。1961年隸屬小洲公社。1983年推行農村人民公社改革,春光、小洲村隨屬之。2004年小洲鄉(xiāng)并入小川鄉(xiāng),隸小川鄉(xiāng)。2008年,春光村并入小洲村,隸屬不變。小洲村:位于鄉(xiāng)政府以西,全村15個村民組,935戶,2683人�!� |
《新安志》載:村前溪中離岸數(shù)丈外有一巨石,羅腰從岸上一躍而上,并留下足跡,此事?lián)P開,村名隨之叫跳石,后為村委會駐地,故得名跳石村村民委員會。民國前,屬寧泰鄉(xiāng),十一都。民國期間,屬許村鄉(xiāng)。解放初,仍之。1952年置跳石鄉(xiāng),跳石、下蒲田、竹溪村屬之。1961年成立許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xiāng),設跳石村;1992年鄉(xiāng)改鎮(zhèn),跳石、竹溪、下蒲田村屬之。2008年,下蒲田、竹溪村并入跳石村,隸屬許村鎮(zhèn)不變。跳……。 |
歙東連川村,離縣城8公里,揚之河、蕪屯公路穿村而過,地理、交通、水力條件十分優(yōu)越,該村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有著雄厚的徽文化底蘊。該村下轄24 個村民小組,986戶總人口3500余人,有移民700余人,是糧產區(qū),近年來蔬菜發(fā)展較快,全村共有基本農田3000畝,林地1500余畝,桑園1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301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78元。種植業(yè)……。 |
洽河村地處歙縣武陽鄉(xiāng),位于板周公路之間�,F(xiàn)在的洽河村由原來的洽河、成富、豐坑、湖田調整合并而成,現(xiàn)轄15個自然村,8個村民組, 1361多戶,4100多人。共有黨員138人,黨總支設4個黨支部,有一個村衛(wèi)生所,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參合率95%,電視入戶率100%。全村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以茶葉種植、蠶桑養(yǎng)殖為主的產業(yè)發(fā)展格局。全村的青壯年基本常年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占到了農民經濟收入的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