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鄭州市A級景區(qū)村莊[2]

鄭州市A級景區(qū)村莊[2]

  根據《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鄭州市農業(yè)農村工作委員會關于開展鄭州市A級景區(qū)村莊申報工作的通知》,經自愿申報,各區(qū)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部門、農業(yè)農村部門聯合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農業(yè)農村工作委員會共同研究決定等工作程序,并經網上公示,認定二七區(qū)櫻桃溝管委會櫻桃溝社區(qū)等30個村為鄭州市A級景區(qū)村莊。
  明末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張姓人家,分居南、北兩處,位南者稱“南屯”。1949年屬許村區(qū),建北屯鄉(xiāng)。1951年屬七區(qū)。1952年屬二區(qū)。1954年并滎陽縣,屬十區(qū)。1956年屬汜水中心鄉(xiāng)。1957年屬汜水(基層)鄉(xiāng)。1958年建南屯、北屯大隊,以大隊部分別駐南屯、北屯得名,屬衛(wèi)星人民公社。1959年屬汜水人民公社,兩大隊并為一個大隊。1961年屬汜水區(qū)南屯公社,又分為南屯、北屯兩個大隊。1963年屬恢復……。
  明初,袁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又因村東建有小橋,定名為袁橋村。明屬金店保。清屬金店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二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二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二區(qū)。1958年,為大金店人民公社袁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二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大金店人民公社袁橋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大金店鄉(xiāng)袁橋村民委員會。1994年撤……。
  講山東麓,尖山后有一村,范姓居多,故名范家門。明屬唐莊保。清屬大唐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二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二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四區(qū)。1958年,時稱東風人民公社范家門大隊,后定名為盧店人民公社范家門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四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唐莊人民公社范家門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唐莊鄉(xiāng)范家門村村民委……。
  村民委員會位于玄天廟,故名。明、清屬在城保。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一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58年,曾為嵩岳人民公社玄天廟大隊,后定名為城關人民公社玄天廟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一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城關人民公社玄天廟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城關鎮(zhèn)玄天廟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城關鎮(zhèn)分……。
  此地楊樹成林,故名。明屬曲河保。清屬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五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二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五區(qū)。1958年,曾為潁河人民公社楊林大隊,后定名為告成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五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馬峪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65年,為徐莊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徐莊鄉(xiāng)楊林村村民……。
  該地地處丘陵底部,雷姓人口居多,稱雷家溝。明、清屬在城保。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一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58年,曾為嵩岳人民公社郭店大隊,后定名為城關人民公社郭店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一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城關人民公社少林大隊。1980年,為城關鎮(zhèn)人民公社雷家溝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
  傳古時該地有一山泉,終年流水不涸,積于溝內,村民稱之為“�!保藗冊谌洗顦蚨^,故稱為“海上橋”。后又聚居形成自然村落。1948年4月前為大新鄉(xiāng)第六保海上橋,后為第五區(qū)(城關區(qū))海上橋行政村。1952年屬第九區(qū)(玉皇廟區(qū))海上橋行政鄉(xiāng)。1956年為海上橋高級社。1958年為大峪溝公社海上橋大隊。1963年為玉皇廟公社海上橋大隊。1965年為大峪溝公社海上橋大隊。1983年改為海上橋村,成立村民……。
  韻溝村位于嵩山北麓,距離鎮(zhèn)區(qū)9公里,森林覆蓋率82%,百年古樹3000株。新修村組道路10公里,新建蓄水塘壩2條和蓄水池6個,建立有巡查制度,嚴格限制“三高”企業(yè)入駐,嚴厲打擊盜采青石等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行為,全村至今沒有一家工業(yè)企業(yè),沒有一處污染源,村內保持了生態(tài)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近年來,韻溝村緊抓生態(tài)文化建設。一是扎實開展省級生態(tài)村創(chuàng)建活動。利用各種會議、黑板報、宣傳欄、-、標……。
  西溝村位于涉村鎮(zhèn)東南山區(qū),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16戶,836口人,村域面積3.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積為0.6畝。村總支下設2個支部,黨員32名,2007年全村人均純純入1500元。該村里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交通便利,各項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村組公路總長5.6公里,主干道2.5公里,村內干道5條3.1公里。水利設施方面,有機井2眼,自然山泉4眼,基本保證了人畜吃水和灌溉的需要。全村有變壓器3臺,全村用……。
  南嶺新村位于小關鎮(zhèn)南部山區(qū),屬革命老區(qū),距省會鄭州50公里,地處一小時黃金旅游城市圈,轄區(qū)面積15平方公里,816戶,2716口人。村內有蝴蝶谷、人頭山、雞冠山、黑風寨、大圣廟等景點,匯聚了田園、山地、林海、奇石、峽谷、峭壁,紅葉等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是鄭州市的后花園,市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南嶺新村森林資源豐富�,F有耕地面積2345.8畝,國家公益林面積23000畝,省級公益林面積7800畝,退耕還林……。
  大南溝村位于涉村鎮(zhèn)的東南部深山區(qū)(原桃園鎮(zhèn)的西南部),北同豫31線相鄰,南靠中岳。全村現有1200口人,286戶人家,轄四個村民組,地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40畝,現以退耕還林面積379.4畝。目前,現有耕地360.6畝,年人均收入1000元,本村現有中-員34人,村兩委干部6人,各小組設有小組長1人,計生管理員1人,配備計生專干1名。近幾年來,在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村主干道得到……。
  小店村位于雁鳴湖鎮(zhèn)東南部,北鄰連霍高速,全鎮(zhèn)唯一在連霍高速以南的村,距雁鳴湖鎮(zhèn)政府5公里。全村一個村民組,現有103戶,550口人,小店村為村級黨支部,一個黨小組,有黨員31人,村民代表9人,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黨支部2人,村委3人,轄區(qū)面積1372.5畝,其中耕地面積1250畝,年集體收入6萬。村的支柱產業(yè)是大蒜、小麥和玉米,輔助產業(yè)為魚塘,大約20多畝�!�。
  清代有村,名“分水嶺”,是其與周圍數村的統(tǒng)稱,因地形地貌得名。1958年9月建分水嶺大隊,大隊部駐分水嶺,屬劉河人民公社,11月并入崔廟人民公社。1960年屬劉河人民公社。1961年并入崔廟人民公社。1963年屬劉河人民公社。1964年歸崔廟人民公社。1965年屬劉河人民公社。1983年因體制改革,分水嶺大隊變更為分水嶺村民委員會,屬劉河鄉(xiāng)。1996年屬劉河鎮(zhèn)至今。分水嶺村……。
  大約在嘉靖年間陳氏遷居,日久成村,取名“陳莊”。1948年屬滎陽縣崔廟區(qū)。1951年屬劉河區(qū)。1954年屬五區(qū)。1956年元月屬劉河中心鄉(xiāng),6月歸增設的廟子中心鄉(xiāng)。1958年5月并劉河鄉(xiāng),8月屬劉河人民公社,建陳莊大隊,以大隊部位于陳莊得名,11月劉河人民公社撤,并崔廟人民公社。1960年屬復設的劉河人民公社。1961年屬劉河區(qū)廟子公社,陳莊大隊分成陳莊、二郎廟兩個大隊。1963年屬恢復的劉河人民……。
  清代中期,縣城高莊村高姓遷至此地生活,因居城北,取名北高莊村。明、清屬在城保。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一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一區(qū)。1958年,曾為嵩岳人民公社北高莊大隊,后定名為城關人民公社北高莊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一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城關人民公社北高莊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城關鎮(zhèn)北高莊……。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