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3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4]
2023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4]
根據《福建省省級衛(wèi)生城鎮(zhèn)評審和管理辦法》和《福建省省級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標準》《福建省省級衛(wèi)生村標準》《福建省省級衛(wèi)生社區(qū)標準》,經評審和社會公示,經研究決定,命名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xiāng)等164個鄉(xiāng)鎮(zhèn)為福建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命名福州市晉安區(qū)宦溪鎮(zhèn)創(chuàng)新村等1345個村為福建省衛(wèi)生村,命名福州市馬尾區(qū)羅星街道培英社區(qū)等336個社區(qū)為福建省衛(wèi)生社區(qū)。 |
1997年5月由嶼頭村析出成立行政村,命名并沿用至今。嶼中村,于1997年5月,由嶼頭村析出成立行政村,東鄰文武砂,西接嶼南村,南至洋布村,北與嶼北村交界。有728戶,人口2542人�?偯娣e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44畝,林地面積71畝。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6700元。2011年至2013年,村財收入878006元。……。 |
嶼南村,舊屬善政鄉(xiāng)廉風里,元為十一都三圖。1997年5月,由嶼頭村析出,成立行政村,毗鄰湖南、嶼中、洋布等行政村。有771戶,人口2730人,分為一連、二連、四連地區(qū)�?偯娣e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00多畝,耕地1076畝,林地面積71畝。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6701元。2011年至2013年,村財收入1101572元。……。 |
沙堤村沙堤村位于潭頭鎮(zhèn)南部,西畔嚴光西湖,前朝嶺南雁山,后擁厚福平洋,南向鳳井錦墩,北鄰碧嶺元岱,東連鳳洋大洋。沙堤村晚唐后就隸屬芳桂鄉(xiāng)大宏里。由于長期風沙堆積,蜿蜒數千米,形成一個天然防風堤。金色沙堤,猶如一條飛舞的沙龍,橫貫村后,故稱其地曰“沙堤”,俗稱“沙頭”。距縣城15千米,全村總面積1.58平方千米,現有900多戶,人口2950多人,轄村下、花園、池頭、首占、茂仟、下井6個自然村,24個……。 |
岱西村岱西村位于石屏山東側,是潭頭鎮(zhèn)西南最偏僻的山村。四面環(huán)山,地靈人杰,是法學大師柯凌漢的故鄉(xiāng)。全村總面積2.97平方千米,現有村民393戶,總人口1320人,旅居海外有483人,轄柯朱、下連、下厝、田中、水磨、鄭朱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工業(yè)主要以針紡織業(yè)為主,產品有窗簾布、蚊帳、花邊等;農業(yè)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如白地瓜、芋頭、生姜、甘蔗、水稻等。岱西背倚首石山之陰,1993年,在后洋溪建造……。 |
江塘村江塘村,東瀕陳塘港與阜山村接壤,西與厚東村相連,北與克鳳村連接,南靠嶼山,樹林茂密,景色宜人。距鎮(zhèn)所在地7千米,總人口482多人,153多戶,旅居海外200多人。江塘村陳姓遠祖從江田遷鵬陳,衍支大洋陳朱,后擇居江塘,迄今400多年。河流湖泊環(huán)抱村莊,有數棵百年巨榕,遒勁蒼老,郁郁蔥蔥,被村民奉為“鎮(zhèn)村之寶”,列入市古榕重點保護名冊。名勝古跡有兩條橋、日月井,有聯對曰“兩條橋畔,絞龍將起蟄;日……。 |
厚東村厚東村系潭頭鎮(zhèn)第一大村,與馬祖島一水相隔,201省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西距福州48千米,東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0千米,西接瑯岐島大橋5千米,南鄰沙堤村、嶺南村2千米,北連閩江口,有3千米長的海岸線。厚東,原與克鳳曹朱合稱厚福鄉(xiāng),村民以林姓為主系忠義林公慎思后裔,明成化年間從沙堤遷此,解放后分村。全村總面積3.25平方千米,總人口6515人,2110戶,轄10個自然村,42個村民小組,駐有大……。 |
菊潭村菊潭舊屬方安里,因海邊有石潭背靠菊花山,故名菊潭,史稱菊潭境。東鄰霞江村,西連潭頭村,南毗大宏村,北抵古時要塞文石港,可眺海浪滔天白猴嶼。橫村一條河流,東起寺下閘,西至潭頭港閘兜,全長三千米,可通東海,如玉帶環(huán)腰,古稱玉帶河。村左巨石,長60米,寬50米,稱為大石罈姆,形如螃蟹,蟹嘴迎河,如螃蟹戲水。村后牛仔山,頭戴菊花,尾弄螃蟹,如臥地醉牛,村正面新建朱熹十字街,高樓林立,商旅云集,是潭頭……。 |
克鳳村克鳳村位于潭頭鎮(zhèn)之東,南與厚東村相連,北與白猴嶼一水之隔,東與文嶺阜山相鄰,西與汶上村連接。東西跨向3.5千米,房屋依江濱走向建筑,錯落有致。全村轄汶尾、新厝、鳳井、克鎮(zhèn)、過透、明如、明秋、永興、草窩9個自然村,總面積3.31平方千米,總戶數1923多戶,人口6295人,旅居海外1500多人,林氏占95%,大部分系忠義林公慎思后裔,明成化年間從沙堤遷此。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克鳳村是革命老區(qū)基地村……。 |
福星村福星村,位于潭頭鎮(zhèn)西北方,距潭頭鎮(zhèn)3千米。東至文石,西鄰澤里,南毗潭頭,北與瑯岐島隔江相望,轄有16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0.11平方千米,共1169戶,總人口3975人,海外華僑500余人。解放前,福星村漁民以江海謀生,世代以船為家,有江、林、陳、翁、歐、張、劉、連、鄭、唐等姓。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組建福星高級漁業(yè)社,1958年公社化時期改為福星村漁業(yè)大隊,漁船從木帆船發(fā)展至大型機帆船,……。 |
嶺南村嶺南村位于潭頭鎮(zhèn)西南與金峰接壤,是明狀元馬鐸故鄉(xiāng)。風景秀麗,靠山面湖,轄新街、宅尾、西陳、嶺南、嶺北五個自然村。全村主要以陳姓為主,占總人口98%。還有馬、張、王、高等姓。全村總面積2.83平方千米,共1410余戶,總人口4490多人。嶺南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唐宋明清,科舉題名,繼軌聯鑣,有明狀元馬鐸,進士10人,舉人13人;近現代有縣團級以上-以及博士、碩士等高級職稱者數十人。嶺南人不畏強……。 |
岱靈村岱靈村位于潭頭最南部,處于麓屏山東麓,緊連經濟名鎮(zhèn)金峰。村南有一座仰天雄踞、栩栩如生的麒麟山,因又名麟山村。該村葉姓始祖由河南遷入福建建甌富沙,后遷閩候甘州,明朝成化丁亥年轉遷此,距今已有538年。全村總面積1.82平方千米,總人口827多人,共247戶,轄上元、洋滂、岱靈3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村有名勝太上老君廟。據傳狀元馬鐸曾經在此研習詩書。此地四山環(huán)抱,山明水秀,風景幽雅;山中有諸多……。 |
鳳洋村,地處金峰與潭頭鎮(zhèn)交界處,有港口、許朱、曾朱、陳朱、涸里5個自然村組成。金潭路貫穿全村。全村現有800多戶,3000多人。大小企業(yè)約有100多家,主要是印染、紡織等企業(yè)。主要產品有高低檔滌蓋棉、交織、腈綸彩條、棉布、拉毛布、網眼布等。鳳洋村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027元。 鳳洋村是長樂市創(chuàng)建文明村試點單位�,F建有文化圖書室、籃球場、健身路徑、禮堂、村公園等。……。 |
塔光村,位于金峰鎮(zhèn)西部,轄塔前、前塘、忠宅3個自然村,共380多戶,1200多人,旅居海外僑胞200多人,香港同胞100多人。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294元。該村華僑熱心為家鄉(xiāng)辦實事、辦好事。捐資建設村里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yè)。近年來,先后建設了村委會辦公大樓、兩座文化中心,并進行了村間自來水管道改造、鋪設進村水泥路等�!� |
集仙村,位于金峰鎮(zhèn)中北部,臚峰大道橫穿該村東部,轄后地、下架、土當頂、游坂、下卓、亨公、祖廳、新安里、尾房、集仙10個自然村�,F有1000多戶,3800多人。集仙村工業(yè)以糧食制造業(yè)為主,有個體粉干廠、個體米廠等。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061元。集仙村歷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建有集仙文化中心、占地面積40余畝的集仙公園和4座禮堂�!� |
因原整個村是坐落在一座鳳的山峰,故名。1951年稱仙陳鄉(xiāng)后塘鄭,1958年稱后團生產大隊一連,1988年和后團離隊,設鳳山村委會并沿用至今。鳳山村,是金峰鎮(zhèn)最小的行政村,轄鳳山、龜山2個自然村,280多戶,870多人。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共有定居美國、丹麥、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華僑400多人。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僑胞近年來捐資建成了幼兒園、老人活動中心、鄉(xiāng)間水泥路等。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792元�!�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i幋锝呅撻柛銈呭閺屻倝宕妷锔芥瘎婵炲濮靛銊ф閹捐纾兼繛鍡樺姉閵堟澘顪冮妶鍡樿偁闁搞儯鍔屾禍閬嶆⒑鐟欏嫬鍔ょ痪缁㈠弮瀵娊鏁傞悾宀€鐦堥梻鍌氱墛缁嬫挻鏅堕弮鈧换娑樼暆婵犱線鍋楅梺鍝勭焿缂嶄線銆佸Ο娆炬Щ婵炲瓨绮庨崑銈夊蓟閻斿吋鎯炴い鎰剁到绾锯晠姊虹拠鑼闁哥喐娼欓~蹇撁洪鍕獩婵犵數濮抽懗鍓佹崲娓氣偓濮婃椽宕ㄦ繛妤冩嚀铻為柛鏇ㄥ灡閸嬧晠姊婚崼鐔剁繁闁告艾顑呴…璺ㄦ崉娓氼垰鍓梺褰掓敱濡炶棄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姴瀚悾鐢告煟鎼淬垼澹橀柛銏″絻瀹撳嫰鎮峰⿰鍛暭閻㈩垱顨婂畷鎰版偨閻㈢數锛滃┑掳鍊撻懗鍫曞煡婢跺绠鹃悘鐐插€搁埀顒侇殕缁旂喖寮存幊娴滃綊鏌熼悜妯诲暗闁告ḿ鏁诲铏规嫚閳ュ磭浠┑鐘灪鏋い锝呮健濮婄粯鎷呴搹鐟扮闂佸湱枪椤兘骞冮悜钘夌厸闁告侗鍙€閹芥洖鈹戦悙鏉戠仸缂侇喖閰i幃鍧楀焵椤掆偓閳规垿顢欓弬銈勭返闂佺ǹ绻戠粙鎴炴櫏濠德板€曢幊蹇涘煕閹寸偟绠鹃柤濂割杺閸ゆ瑦顨ラ悙瀵稿⒌闁哄矉缍侀、姗€鎮欏ù瀣壕闁割煈鍣崵鏇㈡偣閸ャ劎銈存俊鎻掔墛娣囧﹪顢涘顒佸€┑鐐茬墛濞茬喖寮婚敐鍡樺劅妞ゆ牗绮庢牎闂備胶枪椤戝懐鈧矮鍗抽妴渚€寮崼鐔告闂佽法鍣﹂幏锟�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