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始建縣時名永安。漢代末年,有童謠說:“天子當興于三余之間。”故吳大帝分烏程余不鄉(xiāng)與余杭二境置永安縣。當時縣治在銀山,原名永安山,縣名出此。晉太康元年,改永安為永康;三年,又改武康。改名原因,《吳興志》引《余英志》云:“以平陽郡有永安縣,改曰永康;惠帝永安(按當作元康)九年,改元永康,以年號同始改曰武康!薄队嘤⒅尽酚州d:“改武康縣,以縣有武康山(銅官山)得名也。”。 [詳細] |
為紀念漢開國元勛、舞陽侯樊噲,故名。境內(nèi)有小山名龍蟠山,山上有舞陽侯廟。《余英志》:“神姓樊名噲,本邑人,少失父。隨母徙于沛,遂為沛人。今地尚名樊宅。每歲九月初九,鄉(xiāng)人社祀。地有古井,名樊井!泵魑淇等松虮颉段桕柡顝R記》:“侯,漢高帝故人也;夫人,高后女弟。從起豐沛,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zhàn)滎陽成皋間,佐有天下,封舞陽侯,卒謚武!繗q重九,值侯誕辰,里人爭具牢醴,動以千計。”。 [詳細] |
以流經(jīng)境內(nèi)阜溪得名,含物阜民豐之意。 [詳細] |
清康熙《德清縣志》卷二:“縣之東南十五里有陸市,晉永嘉二年(308)夏,淫雨一月,洪水大發(fā),市一夕沉墊,居人徙而東。有陳廷肅者來鎮(zhèn)相地,以其水陸環(huán)繞,舟車通利,遂率眾定居,歲久成聚,謂棄陸市而新徙于此,故曰新市。”宋朝始置鎮(zhèn),明正德《新市鎮(zhèn)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納士,簽書樞密院石照載等檢閱地圖,奏請立名新市鎮(zhèn)!薄 [詳細] |
境內(nèi)有乾元山,故名。 [詳細] |
民國《德清縣新志》載:“洛山,昔有高士自洛陽來,隱于此,登巔望洛,故一名望洛山!甭迳,疑亦洛人止舍于此而命名。 [詳細] |
“鐘管”之名,始于晉代。歷來文獻都寫成“鐘官”。“鐘”意為鑄造錢幣,“官”指鑄錢的官,即晉代大都督沈充,他在鐘管龍溪邊鑄造錢幣。晉《食貨志》載:“吳興沈充鑄小錢,謂之沈郎錢”。沈郎錢,也稱小五銖,因流通范圍小,在今收藏界,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詳細] |
世說吳王劍鑄于此,山取莫邪、干將鑄劍之義以名。 [詳細] |
境內(nèi)有國家濕地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下渚湖,故名。 [詳細] |
古代郭(城郭)外叫郊,郊外稱甸,且明代有道士潘同雷居此,故后人取名雷甸。《德清縣新志》:“玉樞觀,在雷甸市,傳謂潘洞雷羽士建。”又同治《湖州府志》卷九十一引崇禎《烏程縣志》:“明潘洞雷,號桂源,得五雷法,偶登溷(廁)手學書符,天將忽至,怒其褻慢,以火筆(雷)觸其頭,頭爛,人呼為潘爛頭。后凡有疾者求療,以爛膿作膏藥,敷之即愈。”。 [詳細] |
以原勾里越王廟和徐家莊禹王廟兩廟各取首字得名而來。 [詳細] |
以駐地為新安得名。新安因境內(nèi)有新安高橋,故名。 [詳細] |
曾名武源縣、臨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現(xiàn)名;因境內(nèi)德清山(烏山)得名;另說晉車騎將軍孔愉,以道德著稱于世,后人把孔愉的德和馀不溪水的清聯(lián)系在一起得名,贊人有德行,如水之清。 [詳細] |
因位于康乾新區(qū)得名。 [詳細] |